回到宋朝之帝国崛起 第442节

那东西大家都不看好,作为一个商人,他不应该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那些更赚钱的方面嘛。

叶崇整个贫民都知道,现在在大宋倒卖粮食是非常赚钱的,至少那些粮商都赚得盆满钵满。

不过他叶崇还真有办法对蒸汽机车进行改良。

这事就发生在半个月前,叶崇刚来东京城不久,在大街上见到了一辆蒸汽机车。

他当时就被那辆蒸汽机车吸引了。

作为世代工匠家族的人,他对这些东西有一种天然的敏感度。

当时他在大街上就对那个蒸汽机车的主人提过一个建议:减小钢炉,但是增加钢炉厚度,同时增加内部受热面。

那个蒸汽机车的主人哪里懂这些,看他穿着穷酸,下人将他骂了一顿,将他轰开。

但这事却被皇城司卫传到赵桓的耳朵里。

赵桓这半个月来都在尝试减小钢炉的体积,增加钢炉的厚度,同时增加内部受热面。

按照他这样的原理,减小钢炉体积,在同样的热度,不断灌入水的时候,气压会更大。

气压越大,水的沸点就提高了,但这不是问题,继续加热,水都会汽化。

不断汽化,使里面的水蒸气量越来越多。

增加钢炉的厚度,是为了增加承受度。

增加内部的受热面,是为了使加热速度变得更快,热量更足。

这是高压锅的原理啊!

高压蒸汽机!

赵桓知道这事后,没有立刻通知科学院做改良。

而是让人找到了这个叶崇,并且将他带到了这个庄园。

至于这个庄园,接下来会是赵桓在民间安插的一个据点。

他要在民间悄悄成立一个商社,找人来经营,自己也会时不时参与进来。

只有站在一个商人的角度,才能体会到朝廷最近的新政给商业带来的真正的影响。

赵桓一直站在皇帝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从宏观面去制定了大宋未来的战略。

但政事堂和下面的官员在落地执行的时候,到底是否真正有效了,他是很那感受的。

或者说,当他知道无效的时候,或者出问题的时候,已经晚了。

那一定是经历了漫长的信息传递,也一定是下面的人快要捂不住了,才捅到他那里去。

所以,他干脆自己悄悄搞了一个商社。

而今天,他叫叶崇过来,就是要叶崇改良蒸汽机,搞出蒸汽机车,并且,他还会为叶崇申请专利。

他就是要让叶崇狠狠地打皇家科学院的那群人的脸。

PS:抱歉,今天有事更新晚了。

我现在继续写,还会更新,大家不要等,早点睡,明天早上起来再看。

第三百五十章改良蒸汽机车

在大宋已经折腾了整整五年。

这一年的赵桓已经满二十八岁。

在这五年之中,他亲身经历了太多事,悟出一个道理。

朝廷的组织架构实在太庞大,利益牵扯实在太深,人情世故太多。

在创新方面,活力实在太低。

大宋的第一次工业革命,若是全部交给朝廷,那算是完了。

早在一年前,赵桓就悄悄让人在这里建了一座私人庄园,作为他在民间的据点。

他要亲自在民间扶持起来一个商社,他要给唐恪的商部压力,他还要给科学院压力。

他要给大宋民间那些商社竖立一些榜样,让他们看到希望。

而不是什么都由朝廷来做大。

民间商社也需要力量,双方存在着博弈,也存在着共生关系。

没有人知道皇帝在背后已经开始推动一些事情了。

当叶崇搞出大宋皇家科学院搞不出来的蒸汽机车,并且申请了专利,又大宋律法作为保护,这将是相当大的一笔财富。

这个专利挂在这个叫永盛商社的名下,而永盛商社的名义老板就是叶崇。

叶崇不会做管理,不会经商,赵桓就找人来帮他。

一旦创造出一位通过发明新事物,变成巨富的案例,那些民间的商人才会从发明创造中看到巨大的商机,嗅到金钱的味道。

才不会所有的事都挤压在皇家商学院那里。

这样,工事人才才会受到追逐。

而皇家商学院的经历则会被释放出来,去研发战争中的高端武器,和探索底层的自然科学。

叶崇道:“那个蒸汽机车,在下也只是略知一二。”

“无妨,我已经准备了一辆,就放在作坊里,你且随我来!”

赵桓站起来,带着叶崇向后面的作坊走去。

首节上一节442/99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