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宋朝之帝国崛起 第360节

赵桓这个人对真正的人才,从来不吝惜。

大宋有四海,岂是他一人能治疗得好的,他需要最优秀的宰相,最强大的武将。

PS:来求个月票!

顺便,帮我在你们所在的QQ群,论坛,推荐一下本书,多谢多谢。

第三百零二章伐夏战略

吴玠昏迷了三天三夜才醒来,在赵桓派过来的太医的精心治疗下,加上他本身身体底子够硬,才扛过来。

这一战吴玠损失惨重,但却为赵桓的中军解除了左路隐患,拿下神堂堡,也让赵桓五路伐夏的战略得以顺利执行。

若是吴玠没能拿下神堂堡,会是什么后果?

李乾顺会立刻增兵南下到神堂堡,战线就相当于从横山被推到了大宋境内!

横山的宋军等待的支援被切断,即便是绕道进军,宋军也会感觉如芒在背。

因为更北边可是瀚海大漠,粮草的运输必须是重中之重,决不能有一窝夏军杵在背后。

这是神堂堡的战略地位!

拿下了神堂堡,粮草在赵桓抵达神堂堡之前,已经被运输过来,这样大大减少了时间。

对于横山地区的宋军,时间就是生命。

横山地区可是宋花了几十年时间才一步步经营起来的。

这事要追溯到九十年前的范仲淹时代,当年名动大宋的范相公与韩琦二人一同经略西北,对阵党项。

范仲淹和韩琦便提出了攻克夏国的战略,这个战略一直延续到北宋灭亡。

宋是一个很矫情的朝代,文人多了,屁事就多了。

以至于范仲淹和韩琦的这一经典战略,直到神宗时代才开始真正执行。

什么战略?

《长编》卷138里记载了范仲淹的一段话:“臣与韩琦日夜计议,选练兵将,渐复横山,以断贼臂,不数年间,可期平定。”

这是宋对夏的战争中,最早提出要收复横山的提议。

横山位于七百里瀚海,宋要打夏,就必须要越过这七百里瀚海。

这是什么样的局面?

夏军以逸待劳,他们就坐在那里,等你宋军来,你来了已经人困马乏了,而我吃饱了就可以开干了!

更何况,自雍熙北伐后,大宋的精锐骑兵损失殆尽,曾经令辽国铁林军都闻风丧胆的静塞军早已成为尘土。

没有了骑兵,步兵军团要越过如此浩瀚的沙漠,远距离与夏国的精锐作战,如何胜?

所以,自神宗以前,宋对夏的战争,一直处于被动状态。

而这种被动状态,也彻底影响了整个大宋的国运。

或者说,坐视李元昊的做大,为宋的冗军和财政隐患都埋下了伏笔。

该对此事负首要责任的就是宋真宗。

宋真宗是宋太宗赵光义的亲儿子,儿子不行,父之过。

党项做大对宋到底有什么影响,为何说彻底影响了整个大宋的国运?

自檀渊之盟后,宋与辽迎来了百年和平期。

但自李继迁造反以来,整个北宋都被拖入了与夏的战争旋涡中不可自拔。

大宋倾全国之财力、物力、人力,与这个西北小国家打了进百年。

造成了军事人员的臃肿、财政的危及,朝廷为了支付巨额的开销,不断印刷交子,又造成了严重的通货膨胀。

并且朝堂上的相公们,就西北边患,大肆党争,消耗国运。

就这么一个西北小国,却让原本比大唐还要富有的宋朝,从宋真宗时代开始,不断消耗自己。

它就像一根锋利的刺,卡在大宋的咽喉,吞不下去,吐不出来!

为了灭党项,大宋从仁宗时代开始,到靖康沦陷,一共发动了五次大规模的伐夏之战。

五次输多胜少,每一次败,宋军都是大规模的溃败,伤亡惨重。

这事还是得从范仲淹时代开始说起。

以攻克横山,来夺夏国。

是范仲淹和韩琦的战略方针。

范仲淹、韩琦收复横山的计划,具体为:

“臣等请于鄜延、环庆、泾原路各选将佐三人,使臣一、二十人,步兵一万,骑兵三千以为三军,训以新定阵法,佚其精勇然后观贼之隙,使三军互掠于横山,降者纳质厚尝,各令安土,拒者并兵急击,必破其族。”

“假若鄜延一军先出,贼必大举来应,我则退守边寨,或据险要,勿与之战,不越旬日,彼自困弊,势将溃归,则我复出环庆之军,彼必再点兵而来,即又有泾原之师乘间而入,使贼拼命不暇,部落挟怨,我则兵势自振。”

“如宥、绥二州,金汤、白豹、析章等寨,皆可就而城之,其山界蕃部去元昊且远,救援不及,又我以坚城守之,以精兵临之,彼即乐其土,复逼以威,必须归附,以图自安,三、二年间,山界可以尽取,此春秋时吴用三师破楚之策。元昊若失横山之势,可谓断其右臂矣!”

范仲淹的战略重点如下:一、在鄜延、环庆、泾原路这三路各自组建一支强军;二、出兵扰敌,退而不战,消耗敌人后,从另一路出骑兵击之。三、在险要的地方修建城寨,步步为营。

这个战略的核心是第三点,往北修建城寨,步步为营!

因为七百里的瀚海大漠,宋军一旦深入,后面的粮草很难维系,只有将后方与前方连起来,这仗才能打。

范仲淹和韩琦的这一经典战略,一经提出后,就被搁置不用了。

因为李元昊称臣了!

首节上一节360/99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