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不是周朝这份汇报,只是总投入,而不是实际投入,怕是朝廷已经挂了。
周朝目光在皇帝脸上不着痕迹划过,想从皇帝脸上找出震惊和愤怒,然后赶紧将刚才讨论的征讨交趾停罢。
但偏偏皇帝脸上不但没有震惊,还洋溢着欢快的笑容。
“不错,徐处仁、唐恪、秦桧,你们都完成得很好,朕心甚慰,朕也要写信表彰康王,称赞他的市舶司。”
面对皇帝的夸奖,几位大臣一脸懵逼。
这画风不对啊,这个时候,皇帝不应该黑着脸,将他们几个一顿痛骂吗?
才这么一点!要你们何用!
你们再这个搞下去,朝廷还怎么运转!
来人啊!将这几个蠢货拖下去乱刀砍死!
但偏偏皇帝却和颜悦色,对这份汇报很满意。
这皇帝的演技可真高啊,他一定是气坏了吧。
却还强忍着发怒,表现出一副和颜悦色的样子。
几位大臣心中恶意地捉摸着。
但其实,赵桓是对这份汇报真的很满意了。
他非常清楚靖康元年,整个大宋经历了什么?
皇帝带着一票人提着刀子北上,和女真对砍。
真的是对砍啊,没半点虚的,而且是用人堆出来的,死伤比例达六比一!
用人将金贼堆出去后,转身回来,他又不消停了,将中原的两路直接给端了。
端完之后,朝堂的大臣们还没有喘过气,又特么将南方几路给横推了。
南方叛逆的惨叫声还在天上飘,他又要灭交趾。
最坑大臣们的是,一声令下,就要移人口,就要大兴土木!
这特么换做是谁,都不可能将朝廷支出营收转成正的吧!
赵桓心中也非常清楚。
在他的蹂躏下,活下来的大臣不说是钢筋铁骨,已经是人中小强了。
能做到这个份上,他已经很满意。
平时施加压力归施加压力,但在大的方向和进度上,还有今年的开端之际,该鼓励还是要鼓励的。
作为皇帝,也要拿出和自己的肱骨大臣共度难关的架势。
其实赵桓也知道这么做很冒进,但现在这盘棋,的确是没有办法。
为何宋开国之初与灭亡的时候,朝廷的行政效率完全不一样。
或者说后世的朱元璋开国时,和崇祯亡国时,朝廷的状况完全不一样。
许多人会说出几天几夜都说不完的原因,但赵桓将问题简单化,只说一点。
组织机能退化形成了强大的惯性和牢牢的记忆,就像人健身一样,许多不健身,肌肉松弛,这种肌肉记忆一旦形成,人就不愿意动了。
但是,一旦通过阵痛的锻炼来改变肌肉记忆力,过一段时间,疼痛感就会消失,一天不懂会全身不舒服。
赵桓要做的,就是改变北宋朝廷的组织记忆力。
将所谓的浮夸、议和、文尊武贱、金人不可战胜、皇帝不杀士大夫这些刻在每个人脑海中的记忆力全部强行扭转过来。
作为上位者,其实最需要的还不是钱,连人才都要排在后面。
最需要的是时间,一旦新政拖延,组织的惯性就是荒废,后面就不了了之了,整个朝廷的记忆根本改不过来。
一旦出现这种情况,久而久之,皇帝自己内心都会疲惫。
ps:我想将现在的两章合并成一个大章,有没有意见?先征求一下。
第一百七十章果然是暴君!
从组织行为学来看,最上层的命令传达下去,在每一层都会被过滤或者遗漏或者出现偏差。
并且在管理学上有一个很经典的观点,组织越庞大,效率反而越低,越脆弱。
真正遏制庞大的行政组织的不是金钱,也不是庸才,而是巨大、永无止境的沟通成本。
北宋末年“聪明人”太多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每个人都有很大的发言权。
所以,每个人都拼命表达自己的想法,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掌握了真理。
这个时候若出现一个有主见、果断的雄主自然能稳住局面,偏偏北宋末年的皇帝没有一个有主见的。
就造成上面声音太多了,今天要议和,明天要偷袭,后天又撕毁协议。
上面的想法传达下去后,下面的人刚开始做,又变了,又要重新做。
很快大家就都知道,上面的命令下达下来,先别干,还会变的。
进一步造成行政废弛,上面不知道下面在干什么,下面也不知道上面的怎么想的。
便是金人侵宋的意图已经昭然若揭,宋徽宗依然在深宫做他的太平盛世梦。
要想皇帝的政令传达到底层之后,被扭曲的不是那么严重。
就必须精简组织架构,并且在意识形态上达成一致,哪怕你内心不认可,但是你的行为跟着朝廷走就可以了。
皇帝没有时间,也没有义务去说服每一个人,那样会把自己累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