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强帝王养成系统 第336节

  一个国家的政府,连自己这个国家的土地和人口数据都不能够掌握,那是非常失败的事情。

  在关外,他就是推行的新的行政体系,乡长、村长,一直到组长,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管理体系。

  皇权必须要下乡。

  裘伯贤来到这个农场也有了几个月的时间,虽然没怎么到外面走动,但是靠着订阅的报纸,对这边的行政体系也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

  对此他的想法有一些复杂。

  站在朝廷的立场上来看,这种完整的管理体系当然是最好的,将所有的土地都收归国有之后,可以保证税赋的征收,也能够弄清楚这个国家的底子。

  可是,对那些乡绅就不够友好了。

  乡下,那基本就是大宗族、大地主的势力,而那个阶层主要是读书人的阶层。

  中了秀才就可以免去徭役税赋,这都是那些读书人的特权,也使得一些人将自己的田地托献到读书人的户籍上,甚至成为读书人的奴仆,以此来免去税赋和徭役。

  这对读书人非常的友善,也造就了大量的大地主。

  那些当官的喜欢买地,辞官回家之后就成为了当地的大地主大乡绅,成为当地实际的掌控者,架空了官府的权力,享有着很多的特权。

  现在按照顾牧的行政体系,那些乡绅的特权都要被取消,那就会让人觉得当官没有那么大的意思了。

  他还想着做上十几年官,到老了之后买上一大片的土地,做一个大地主,安享晚年。

  如果土地都要收归国有,买不了土地,只能够租种,这样的梦想就没有办法实现了。

  他提出了自己的异议,觉得这样侵犯了很多人的利益,因为现在很多的土地都已经是私人所有,将那些土地收回去,肯定会引发大乱。

  “我们不会强制性的将那些土地收归国有,会进行一定的补偿,”方浩说道,“比如说,按照当地之前五年时间里的行情,取一个平均值,按照价格将他们的土地赎买过来。”

  这样做会花费大量的钱财,但是会比较温和。

  裘伯贤吃了一惊:“朝廷怎么可能有那么多钱来赎买那么多的土地?”

  方浩微笑着说道:“有多少钱就赎买多少土地,这个用不着那么着急。而且只要我们工业发展起来,钱这个东西根本就用不着发愁。”

  钱的事情他真的是一点都不愁。

  在这个世界上,钱就代表着金银铜这几种贵重金属。

  有世界物产图鉴打底,他知道这个世界上最大的金银铜矿都在哪些地方。

  等到拥有了整个天下,就可以很轻松的开采出大量的金银铜来收购那些落入大地主手中的土地。

  会不会使得物价飞涨,这一点他也不担心。

  只要在这个世界上让所有的耕种者都有田地可种,所有的老百姓都能够吃得上饱饭,穿得上衣服,这个基本盘就稳定了。

  物价再飞涨,也不可能引发动荡。

  而且物价飞涨是因为商品没有增长的情况下,货币有了大量的增长,这才会造就物价飞涨。

  但是工业化之下,商品只会越来越多,大家的选择也会越来越多,货币大量增长,也不会让物价有着多高的上涨。

  这一点方浩并不担心。

  将土地收归国有,才能够保证新的朝廷不会慢慢的又陷入到大地主的土地越来越多,最底层的农民土地越来越少的困境。

  就像现在尧国的情况,老百姓过得很穷,朝廷实际上也过得很穷,户部的银子就没有能够存放得住一年的时候。

  但是,那些大地主们却很富,而且是越来越富有,极少数的一部分人控制了大多数的土地,使得这个地域宽广的国家出现了大量的失地农民。

  十几年前那一场战争,就将这个国家差点给弄到了崩溃。

  现在这个朝廷还存在着,不是因为他们有多富强,只不过因为周边没有一个靠谱的对手。

  实际上做着什么事情都非常的困难,只能够共用很少一部分特权阶级,锦衣玉食的生活,大部分老百姓过的都是很痛苦的日子。

  他刚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过的是什么样的日子,他可是清楚的很。

  而他家并不是过得最差的,实际上他家在当地农村还算是过得比较可以的,因为有着自己的田地,用不着租种别人的地。

  但是那样的日子,方浩可是一天都不想过。

  他要当皇帝,当然不能让他治理下的老百姓过那种痛苦的日子。

  最起码的,就是所有的农民都要有地可种,能够吃得上饱饭。

  然后再借助着工业的发展,一步一步的改变这个世界,改善所有人的生活质量。

  裘伯贤犹豫了一会儿,问道:“如果有的人不愿意将自己的土地卖给朝廷,又该如何?”

  “这个太容易解决了,”方浩笑着说道,“我给他们敬酒,他们不吃,那就只能罚酒了。”

  裘伯贤心中一凛,知道了方浩的决心,那就是必须要将自己的土地卖给朝廷。

  要不然,就是自寻死路。

  虽然还没有实施,但是他已经看到了一场血风腥雨的形成。

第八十五章 大地主的出路

  “有一些大地主,拥有着很多的土地,只要那些土地在他们的手上,他们的子孙后代都用不着愁吃愁穿。现在要让他们将自己的土地都卖出来,就算是卖了再多的钱,坐吃山空,那些钱只会越来越少,影响到了他们的利益,难道你不担心会出现大动乱吗?”

  裘伯贤面带忧色的问道。

  “如果动乱是不可避免的话,少数人的动乱总比大数人的动乱要好一点,我们有那个信心镇压所有的动乱。”方浩说道。

  顿了一顿,又说道:“至于坐吃山空,那更加不用担心,手上有了钱,不一定够买土地才是最好的选择,完全可以投资工业。那比种地带来的利益更高。”

  “投资工业?”裘伯贤道,“可是没有技术,怎么投资?”

  对于投资工业这一块,他倒是有一些意动。

  来这里几个月了,当然知道工业才是最赚钱的,也是未来改变世界的关键。

  可是所有的工业技术都掌握在方浩手里,没有技术,怎么去投资这一块?

  他心里想着,是不是方浩准备叫那些技术都贡献出来?

  如果是这样的话,他觉得他也可以参与到投资中去。

  “只要科学教育达到了一定的地步,民间自然会出现一大堆的工业技术,”方浩笑道,“而只要拥有足够的钱,自然可以买来技术。”

  裘伯贤试探着问道:“比如造车、造船这样的技术也可以用钱买过来吗?”

  “那个现在还有一些困难,因为涉及到安全问题,技术水平不到位,就没有办法让民间自行生产,目前只能由官方来生产,不过以后民间肯定可以自行的生产。”方浩说道。

  裘伯贤有一些失望。

  因为这些东西的利润会很大,如果能够开放那些技术,他觉得他可以投资一家造船厂或者是汽车厂。

  不过方浩又说道:“但是造纸、印刷、纺织这些行业是可以开放出来的,只要不涉及到安全问题的产业,都可以开放,包括现在的烧制玻璃、生产石灰水泥这样的技术。”

  裘伯贤想了想,觉得投资这样的行业,也应该有着很大的利润。

  石灰水泥是建设所需要的,玻璃到现在为止还是奢侈品,而造纸印刷这个和教育推广有关系,只要教育还要进一步的普及,对这些东西的需求量就会很大。

  纺织工业更加不用说了,温饱问题现在还是这个世界上最严重的问题,目前来讲不存在着织出布匹卖不出去的情况。

  “而且以后电气进一步发展,还会弄出很多的电器,里面有着很多的机会。”方浩又说道。

  “电器?”

  裘伯贤疑惑的问道:

  “那是什么东西?你指的是灯泡吗?”

  他住的这个地方还没有通电,但是他也去过通电的城市,知道那确实是个好东西。

  但是他不认为灯泡有多大的赚头。

  “电器可不只是灯泡,可以有很多产品,”方浩笑着说道,“等明天你跟着我一起去到碧落城,就知道能够有一些什么样的产品了。都是和民生密切相关的,随随便便投资一家工厂,出来的利润就要比种地高得多。”

  仅仅只是让政府来发展工业,那个工业的提升速度肯定快不到哪里去,应该将资本引入过来,这才能够最大限度的调动人的积极性。

  甚至很多技术上面,方浩也不会设置障碍。

  至少在二十年时间内,他不会弄出知识产权保护这种东西。

  那样的东西固然是可以保护知识产权,提高人们研究先进技术的积极性,但是会阻碍技术的扩散,阻碍培养出更多的技术工人。

  方浩完全有信心靠着系统商城里面的技术,在接下来的二十年时间里引领这个世界的工业技术,不给与知识产权保护,也不会对技术的升级有太大的影响。

  如果到了知识产权必须要保护的地步,当然也要进行保护,不然所有的技术都靠他来引领,那并不是一个好现象。

  现在嘛,产业升级的事情他来做,产业扩展的事情就可以让民间资本慢慢的参与,这样才能够让这个世界更快速的实现工业化。

  等到得到了天下,他会将一部分技术卖出去,让那些卖了土地的有钱人来发展工业。

  当然也会鼓励他们自己聘请技术人员来研究新的产品。

  他向裘伯贤大概的讲解了一下自己对于工业发展的思路,也描绘了一下前景。

  裘伯贤被他的描绘给吸引住了,觉得这是一个好办法,可以释放那些大地主们土地被收归国有的愤怒。

  ——实际上那些大地主并不是对土地有多深厚的感情,而是那些土地可以给他们提供稳定的收入,可以传到子孙万代。

  如果能够有更好的获利方法,土地对他们也就没有那么重要了。

  如果还有一些固执的一定要捂着那些土地,不肯卖出来,方浩不会心软,就是一个字——杀!

  该杀的人就杀,他不会顾虑这个。

  一个新朝廷的建立,本来就应该要杀一批人来震慑人心,稳固朝廷。

  何况又推出那么激烈的改革,影响到一个阶层的利益,不杀掉一批人,那就没有办法推行下去。

  和方浩作出一些探讨之后,裘伯贤也改变了之前的观点,觉得对于那样的人确实需要血腥镇压。

  “一家哭不如一路哭,一路哭不如举国哭。”

  这是方浩的基本调子。

  只有这样的改革,真正的对大多数老百姓有好处,就很容易获得大多数老百姓的支持,这个基本盘就会稳固。

  读书人阶层的造反,完全不会动摇到他的基本。

  读书人造反,死上几万几十万人,差不多也就平息下去了。

  要是没有饭吃的农民造反,那就不知道要死上多少人了。

  读书人地主阶层造反是因为利益受到了影响,认为自己获得的利益少了并不是生活不下去。

  这种情况下杀上一批人,他们就会老实起来。

  如果是让老百姓没地可种,吃不上饭,为了活下去而造反,杀多少人都控制不住,因为求生是本能。

  这是方浩向裘伯贤强调的东西。

第八十六章 政治抱负

首节上一节336/37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