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强帝王养成系统 第314节

  一方面也缓解内地耕地不足的矛盾,另外一方面也能够填充那边地多人少的困境,可以给朝廷缴纳大量的税赋,让朝廷在这两个地方不再只是支出,还能够有回报。

  人口多产粮多的话,很快朝廷就能够从税赋上面赚回来。

  不过那些农夫也只能够在西陇省和东燕省种地,并不能够自由的移民,不可以去到关外,给方浩的建设发展提供力量。

  在通往关外的那几条路上,都会有士兵巡逻,发现往那边去的老百姓,就会抓起来重重的惩罚,严重的甚至可以砍头。

  现在朝廷虽然还继续在向方浩支付军饷,但实际上已经将他当成敌国来提防了。

第四十五章 行政体系

  朝廷做的那些事情,方浩也都知道。

  他自然有他收集情报的系统,这个还是陈朗在负责的。

  对于朝廷撤掉两个节度使的事情,他有一些意外,同时也挺高兴的。

  虽然不知道朝廷为什么这么想不开,但这样的事情确实对他有好处。

  池旭以正四品出任国子监祭酒,主持起教育改革,他当然也知道,并没有感觉到受到了威胁,甚至于还乐见其成。

  小学中学的教材里面可没有制造武器的法子,一点点关联都没有,他完全用不着担心朝廷能够靠着那些教材里面的知识生产出可以压制他的武器出来。

  那些东西他不可能放到教材里面。

  现在池旭做的事情,在他看来就是提前帮他培养未来的科技人才,这是一件好事。

  所以当兴隆商行的人过来要购买先进的造纸技术和他们生产出来的先进的印刷机器以及油墨的时候,他并没有卖出高价。

  这等于是在帮他做事,实际上就算是白送过去他也愿意。

  他甚至还向三大商行提过,大家可以一起合资修一条直通到京城的水泥路,他愿意提供一百万贯的资金相助,其余的则由三大商行及身后所代表的那些官方势力出资出人搞定。

  技术方面他可以派人过去进行指导协助,甚至可以派几千个工人过去。

  这个条件可以说是非常的优厚了,对三大商行以后的行商也有着很大的好处。

  但是这个条件,三大商行都没有答应。

  现在都知道方浩这边已经能够生产出汽车这种东西来,在标准的水泥路面上,一个白天可以跑一千多里路,要是修一条从碧落城到京城的水泥路,那也就是一两千里的距离,打起仗来,一天一夜就可以奔袭到了。

  虽然那样确实能够方便行商,但这不是单纯的商业问题,三大商行背后都有代表着朝廷的势力,他们可不能够让这样的事情发生。

  这个方浩也就没有办法了。

  不过他得到幽云大草原也没有多长的时间,这里也需要很多的基建,他那个路桥集团的工人们根本就不存在没有活干的情况,只有忙不过来的情况。

  在幽云大草原改为幽州之后,他又忙着分出各级行政单位来,也很花了一段时间。

  现在他统治下的这一片区域,总人口已经达到了四百万左右,其中多半还是戎突人。

  尧国人在这里都已经成为了少数。

  为了更好的管理这些人口,必须要建立起一个缜密的行政体系。

  方浩按照他记忆中那个世界的标准,弄出了从县到乡再到村到组的行政体系。

  乡村那一级就是基层,没有官衔,名称方浩也直接从以前那个世界复制过来,就是乡长,村长,组长,统称为基层干部,该有的权利都有,也能够每个月都领到工资。

  尧国也有村一级的里长,不过一个村只有一个人,基本上没有什么权力。

  方浩要在管理上面必须加强,一个村一个人那是不行的,村级干部最少都要三个——一个是村长,一个是管账目的,还有一个则是负责训练民兵维护安全的。

  方浩也用的是那个世界的名称,会计和民兵营长。

  一个村会分成几个组到十几个组,每个组都还要有组长。

  而且除了村长之外的村组干部都要通过选举产生,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放权,却能够让那些村民们感受到当家作主的感觉。

  尧国虽然见过一千多年,但是皇权不下乡,对乡村一级没有太大的管理能力,除了一年几次的收税,和乡村在没有太多的交集,维持乡村秩序的一般都是乡绅或者是宗族势力。

  方浩可不想那样的情况发生在自己的地盘上,必须要牢牢的控制各级的权力。

  在几座大草原被改为幽戎二州之后,那些因为获罪而流放过来的边民也正式拥有了正常老百姓的权力。

  他们不再是罪人。

  每一个边民都分得了大量的土地,他们就是自己那片土地的主人,除了按照一定的比例缴纳赋税,生产所获的东西都是自己的。

  这很大的提高了他们生产的积极性。

  每一家不只是给他们分了土地,还给了他们牛羊和粮食,还有农具。

  他们获得的条件比内地大多数的农民都要好,这也让他们对方浩感恩戴德。

  除了那些村民之外,方浩还在这两州的地方开辟了大概二十个大农场,聘请职业农民,利用机械化耕种,保证粮食生产的安全。

  很多不适合开垦成耕地的草原,就继续被当做牧场,以养殖牛羊为主,给这几百万人口提供足够的肉食。

  方浩接到幽戎总督任命的时候,人还在望海城那边督工。

  那个时候,离池旭回京已经有了几个月的时间,港口和船坞的建设都已经完成了初步的平整,主体架构都已经出来了,开始了钢筋水泥的真正建设。

  望海城的城市规划以及建设也都已经做得差不多了。

  在路桥集团动员了几十万劳动者的情况下,一条从天赐大草原直通到望海城的公路也已经完成。

  公路的标准按照方浩以前那个世界来说并不算高,就是加宽版三级公路的标准,但是在这个世界已经足够使用了。

  汽车达到了规模化生产的水平之后,生产速度很快,在池旭走后的几个月时间里,先后已经有几百辆汽车投入到使用中了,一个汽车驾驶学校也办了起来。

  汽车的投入运用,使得运载能力大大的加强,对一些地方的基础建设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方浩需要修的,可不只是那一条横贯东西的主干道,还有各个矿场之间的道路,一些农场到主要城市的道路。

  甚至方浩已经在开始筹划铁路这样的东西了。

  生产火车的技术条件已经达到,只要他提供思路出来,不用太长的时间就可以解决技术上的问题。

  等到修成铁路之后,各地之间的关系将会更加的紧密。

  筹划中的铁路线路方浩都已经画了出来,毕竟有世界物产图鉴这样的东西,画一个实用的线路图并不困难。

第四十六章 创造与发现

  方浩在望海城这边督工的时候,也经常将几个研究院的专家叫过来,给他们灌输一些新的知识,交代一些新的研究生产任务。

  比如现在动力研究院那边,正在研究生产的就是推土机。

  推土机比较简单。

  而挖掘机的技术难度还是太大了一点,操控上面比较复杂,现在并没有生产出来的能力。

  不过方浩还是将挖掘机的概念给他们讲了,让他们往这方面进行研究探索。

  基建需要这样的大家伙,有了这样的大家伙,基础建设才能够得到提高。

  电子器件的概念,方浩也向一些研究人员提了出来,有一些简单的电子元件,已经拥有了生产制造的条件,只是还没有那样的技术而已。

  但是方浩的系统商城里面有那样的技术。

  他这几个月的时间,可不只是督工,差不多每天都要和一些研究人员进行新技术的探讨。

  这个世界实在是太落后了,而他知道的可以改变这个世界的好东西又实在是太多了,想要把那些东西都给复制过来,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对现在的他而言,让这边的科学技术更加发达,比现在就做皇帝更有意义。

  甚至很多时候忙起来,会忙得他都忘记了自己还要做皇帝。

  在造出来了先进的印刷机器之后,就在望海城成立了一家报社,名字就叫做幽戎日报,报道境内所有的新闻事件,当然是以正面报道为主,全面的介绍各地火热开展的生产建设。

  偶尔也会放一些犯罪的案例上去。

  主体还是各地的生产建设和大家是怎样拥护感激方总督的,以及尧国人和戎突人是怎样融洽相处的。

  时不时的就有戎突人在报纸上面现身说法,以前的生活多么的苦难,现在的生活多么的幸福,而现在幸福的生活又是谁带给他们的。

  当然是草原上不落的太阳方浩。

  刊登在这一份报纸上面的新闻和文章,都是一些浅显易懂的大白话,主要的目的当然是提高方浩的威望,让他得到更深的拥护。

  报纸开始发行之后,方浩的系统就经常的提示他增加了多少死忠属从,让他非常满意这样的效果。

  报纸之外,另外还有一份杂志,这个就不是什么歌功颂德的宣传物,而是科普读物。

  这一份杂志的名字叫做《创造与发现》,一方面会刊登一些新的研究成果,另外一方面则会进行一些科普宣传,解释一些科学原理。

  《幽戎日报》是每个村每个组都要订购一份,而《创造与发现》这是每个村都必须要订购一份,保证在幽戎二州任何地方只要对科学感兴趣的人都可以借阅到这本书。

  方浩是真的希望他手下的工业体系能够尽快的升级,这样就可以研制出更多的工业产品来了。

  过完年后,船坞的建设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已经有一个点可以用来建设船只了。

  技术上面已经没有了解决不了的问题,研究院也出了图纸,还是方浩亲自指点审核通过的图纸,工人和材料也都到位了。

  拥有了生产的条件之后,就开始了对这第一艘大铁船的生产。

  这第一艘船并不是军舰——一个从来没有见到过铁船的团队,一开始就来生产军舰,这也太儿戏了,军舰的生产难度可比普通铁船的生产难度要大得多。

  设计建造中的是一艘货轮,可以在海面上行驶的那种。

  远洋行驶,面对恶劣的海洋环境够呛,但是在近海行驶是基本上不会出现安全问题的。

  最起码要先建造五六艘货轮出来,获得了大量海上行驶的数据之后,才能够开始建设军舰。

  要不然,就算是方浩能将军舰的图纸都给画出来,那些工人也没有那个技术把它建造合格。

  不过这件事情并不是很迫切的任务,这个世界可没有出现海外列强,海外只不过是一大片等待着他来征服的土地,用不着那么着急。

  也就是在年初的时候,方浩得到了两个节度使都被裁撤掉的消息。

  而担任那两个地方守备重任的,竟然一共只有三万士兵。

  而两个总兵,都和方浩有一定的渊源。

  一个是卢伦英,是方浩的老上司,双方的合作关系一直都不错。

  方浩当年也受到了卢伦英不少的照顾,他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对卢伦英一直都比较尊重,哪怕现在他的品阶比卢伦英要高出很多。

  还有一个是赵勇,以前是方浩的手下,在禁军之中当将领。

  后来燕州想要效仿朔州经营大草原,派出了一支力量过去,结果被幽云大草原的骑兵给灭掉了,甚至还让铁默笙受到了朝廷的训斥,品阶都被降为从一品,过了两年才恢复起来,手下直接负责那件事情的总兵给治了罪。

  赵勇也就是那个时候从禁军中调过去,担任总兵的职务。

  现在燕州节度使都没有了,整个防区十多万士兵也只剩下了一万五千名士兵,总兵的责任就落到了赵勇的身上。

  任命赵勇,一方面是因为他的军事才能确实比铁默笙手下那些总兵都要好,他带领的那支军队也是亚洲最强大的一支军队。

  另外则是因为赵勇跟着正统皇帝在禁军担任了几年的将领,也深受重用,正统皇帝对她还是有着一定程度上的好感,认为是自己人。

  正统当然知道赵勇是方浩那边出来的,但是他自认为给予赵勇的比方浩给予他的更多,赵勇没有道理背叛他,而且赵勇在京城成了家,妻子是一家侯府的千金,还是正统皇帝亲自做的媒。

首节上一节314/37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