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强帝王养成系统 第258节

  裘蓉就在她的旁边,也对方浩说道:“你不能太偏心了,小妾都有了身孕,小莹这个做正室的还没有身孕,很不公平。”

  “好吧,好吧,”方浩对小莹说道,“你想生就让你生吧。”

  小莹高兴了起来,想了一想,又红着脸说道:“以后相公你都要都要给我”

  她的意思当然不是说方浩以后只能跟她一个人,她一个人也确实承受不了。

  意思只是说,方浩的最后一枪要向她来开,种子只能播种在她那片土地上。

  方浩当然明白她的意思,笑着对她说道:“只要你想要,没问题。”

  那一段时间,他有十几天都没有在家,裘蓉倒是天天待在这里,对方浩一离开就是十几天时间,感到非常的不解:

  “你为什么老是那么忙呢?很难见你留在家里,白天从来都看不到你,这一段时间更是十几天都没有回家,都是在做什么呢?”

  “要忙的事情太多了,”方浩叹息着说道,“千头万绪,难以理清。我都恨不得将自己分成几千几百个来用,要不然总是觉得时间不够。”

  他说的是实情,需要做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他一个人根本就忙不过来。

  系统商城里面有着完善的技术,可以让他在这个世界建立起一个相当于他以前那个世界十九世纪末的初级工业体系。

  可问题是,这些技术只有他一个人掌握,分门别类的非常复杂,而且大多数都是这个世界从未有过的技术,理论知识和现有的那些手工技术很不一样,将自己所掌握的技术传授给那些工人,非常的困难。

  特别是,这里的边民大多数还都是文盲,教一些基础的知识给他们都非常的不容易。

  有着那么多有用的技术,但是没有时间来教给别人,比没有那些技术还要让人着急。

  “干嘛要那么忙啊,你现在不已经是总兵了吗?想要进一步升官发财,以后的时间多得是,用得着这么拼吗?”裘蓉不能理解的说道,“有这个时间,好好的享受一下,难道不更好吗?”

  “现在可不是享受的时候,”方浩说道,“能力有多大,责任就有多大,明明有那个能力让大家过的更好,却为了享受去耽误这件事情,想想都让人不安。过几十年后再来谈谈享受吧。”

  裘蓉沉默了一会儿,说道:“我知道你有很大的抱负,可是看到你天天那样忙忙碌碌的,就觉得很心疼。”

  她是一个书香门第出来的千金小姐,对生活有着很多种幻想,她更希望自己真正的男人,能够有时间多陪着自己,就像那些传世的诗词所写的一样缠绵悱恻。

  可是方浩忙于俗务,抽不出那样的时间来陪自己,听到方浩做出这样的解释之后,她也没有感觉到幽怨,反而升起一股自豪感。

  会做事的男人自有一股魅力在那里,甚至这种魅力在很多女人心目中,比那些会说话会哄人的男人更有魅力。

  方浩具体在做一些什么,她并不知道,她只知道怀表、玻璃镜还有放大镜、望远镜那些神奇的玩意儿都是方浩弄出来的。

  她不懂那些都有着什么样的意义,但是她知道方浩有那个能力改变这个世界,也在慢慢的改变这个世界。

  这个男人是注定要在史书上留下自己的名字的。

  为方浩感到自豪的同时,又有一些幽怨——她就没有那个资格以方浩女人的身份出现在史书上面。

  他们只是见不得光的关系。

  她天天来到总兵府,她当然知道梅瑜非常的不高兴。

  但是梅瑜高不高兴又有什么要紧的呢?

  她陷入到那个不幸的婚姻之中,只能在见不得光的地方享受一下作为女人的快乐,还不是梅家做的好事。

  所以她根本就不在乎。

  甚至,能够让梅瑜更气愤一点,会让她更有成就感一点。

  她对梅家可是一点好感都没有。

  所以很多时候,哪怕是方浩都没有在总兵府,她也跑过去。

  她不愿意住在特务府,还有另外一个原因。

  梅瑜也住在那里,两个人虽然住的不是一个房间,可是,梅瑜是一个喜欢男人的人,跟着他过来的就有他的男宠。

  那男宠未必就只喜欢男人,甚至未必就喜欢男人,只不过是屈服于梅家的财势之下罢了。

  那男宠有时候看着裘蓉的目光就不怀好意,让裘蓉感觉到恶心的同时,也感觉到有一些害怕,这个原因让她更不愿意回去住。

第一一四章 龙城学校

  丝路商行上一次从内地回来的时候,又给农村这边带来了几百个自认为怀才不遇的读书人以及手工匠人。

  这也壮大了龙城这边的人才队伍。

  读书人进行扫盲教育,手工匠人则按照她们的手艺分类,将他们带到不同的工厂。

  支付这些人的酬劳,只能够由方浩自己掏钱出来,不过好在方浩有丝路商行支撑,还能够支付得起这些人的酬劳。

  方浩现在并不担心,过来的人多了,自己支付不起那些人酬劳。

  他还是感觉到,手上的人才太少了。

  如果现在尧国就是他的,他是这个国家的皇帝,可以将所有的手工匠人都召集起来,传授给他们先进的工业理论,能够在几年之内就建立起完备而庞大的工业体系。

  还可以对一些聪颖的儿童从小就开始教育他们科学理论,那就可以让这个世界的科技水平在几十年后达到一个很高的层次。

  现在在龙城,也只有工艺的研究,并没有科学理论上的研究,没有微观世界的研究,也没有宏观世界的研究。

  那些工艺研究都是有那些没读过书的工匠在进行,研究的框架就是方浩从系统商城购买过来的技术理论,而且基本上没有延伸,只是怎样将那理论给吃透。

  这就是方浩最无奈的地方。

  没读过书,那就是硬伤。

  要不是因为这个原因,他也不会从国资监管那么多太学生过来,更不会让陈朗帮她从内地片请一些自认为怀才不遇的读书人过来。

  那些人没有别的用处,就是可以教那些没有读过书的人算术识字,哪怕只是很基本的东西,有这个开头,总要好上很多。

  那些工厂的技术工人,晚上的时候也都会组织起来学一些字,只不过起步的时间太晚了,到现在为止,他们认识的字也不是很多,想要将自己脑海里的东西完善的表达出来,想要将别人传授的东西完整的吸收,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特别是一些年纪大的人,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世界观,对于这个世界有着他们自己的认知,想要改变他们,非常的困难。

  方浩将更多的希望放在年轻人的身上。

  迁移过来的并不只是成年人,还会有一些十几岁甚至几岁的少年儿童,只不过那样的人比较少,一般都是一个家族犯罪才会出现那样的情况,整个家族无论男女老少都迁移过来。

  龙城这边现在已经有了十多万人,可是那些十四岁以下的少年儿童,加起来数量也不过只有几百个,还有一些是女孩子。

  那些人让他们干活也干不了什么活,年纪还太小了。

  方浩在龙城郊外,特意的给他们这几百个人盖了一座学校,学校名字就叫做龙城学校,面积很大,以后还有着很大的扩建空间。

  暂时就只有一个小学部,为了这座学校,他特意派出了二十名太学生,还有四十名从内地那边骗过来的读书人做老师,给这几百个人教授知识。

  给他们的教材并不是外面那种扫盲教材,而是方浩另外编写的教材。

  这教材不只是语文、数学两门,还有劳动和格物两门。

  格物,讲的就是理论知识,当然都是很粗浅的理论知识,和这个世界的很多理论并不一样,但它是科学的理论。

  让这些孩子从小就接受一个科学的理论,对于他们以后投身到这个领域里面,有很好的作用。

  劳动,那就是实习课程,将他们带到工厂去,参观工厂的工作程序,由那些技术工人教他们原理。

  一些简单的技术,甚至还会怂恿他们自己来学着做。

  数学和格物这两门,跟这个世界上的知识很不一样,很多知识点那些老师都没有学过,不过他们好歹是读书人,接受能力很强。

  不过有些知识点他们认为跟先贤传下来的知识点不一样,觉得那是谬误之处,和方浩还有一些争执。

  可以证明的,方浩都跟他们证明了。

  不可以证明的,方浩也以总兵大人的身份命令他们,按照教材上面的教那些孩子。

  对于这些没满十四岁的孩子,方浩可不会给他们什么快乐教育,没有想过给他们一个快乐的童年或者是少年。

  课程排得满满的,特别是劳动和格物两门功课,占据了大半的课程。

  家庭作业也给他们布置得很重。

  寒假暑假更加不用想,必须要用最快的时间将那些知识给学会。

  如果觉得这样很辛苦,那就不要读书了,跟着那些大人出去干活吧。

  龙城可不会养闲人。

  现在的师资那么的宝贵,可不是给他们在学校里磨洋工的。

  学不学得进去也考虑不了那么多,反正就是填鸭式的教育。

  人性化那是想都不要想。

  方浩可没有那么多的师资力量来进行人性化的教育,观察每一个人更适合做什么,然后作出针对性的教育。

  他只能填鸭式的教那些孩子。

  给他们提供学习的机会,能学到多少东西,就要看他们自己的努力了。

  他必须要加快这种速度。

  让方浩觉得有一些欣喜的是,在这座学校的老师里面,竟然也出了那么十几个对工业技术以及科研产生了兴趣的人。

  可能是这个地方太过无聊了,他们将精力放在了别的地方作为消遣。

  科技这种东西,对于有些拥有一定知识的人,是有着很大的诱惑力的。

  有的老师就根据方浩提供的教材里面的一些理论,开始做一些小小的研究。

  这里面有太学生,也有从内地拐骗过来的读书人。

  他们在教学之余,有时候会找上几个技术工人,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想法,弄出一些新的东西来。

  在四月底的时候,就有一个国子监出来的老师和几个技术工人利用齿轮的原理弄出了一个脚踏打谷机出来。

  虽然那在方浩以前的那个世界是比较落后的东西,属于淘汰的物品,可是比现在打谷的手段高明了很多,极大的提升了收粮食的效率。

  系统商城有那样的技术,而且价格非常的便宜,但是方浩没有购买那样的技术,他没有想到这方面,也没有时间来弄这样的小玩意儿。

  没想到竟然被这个世界的人给弄了出来,让他非常的高兴。

  开展基础教育,可不就是为了这一个目的吗?

  在这个打谷机弄好之后,那个老师就将方浩请了过来,让他评估一下究竟能不能用——因为现在水稻也才刚刚种下,还没到收获的季节,到底能不能用,他心里也没有底。

  方浩看了一下,马上得出了结果——可以用。

  于是他给这个老师以及那几个技术工人一千两银子,作为对他们技术创新的奖励,以及购买他们技术的酬金。

第一一五章 工业产品

  一千两银子的酬金,哪怕是几个人分,也能够分到不少。

  这个老师作为提出理论支持的人,获得的报酬当然是最高的,另外几个技术工人,每个人也分了一百两银子。

  大家都很满意。

  这件事情传出来之后,那些老师以及技术工人里面引发了很大的反响。

  研究这么一个东西出来,就能够获得那么高的报酬,让很多人跃跃欲试,觉得自己也可以努力获得这样的报酬。

首节上一节258/37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