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强帝王养成系统 第198节

第十章 摊子越铺越大

  以前方浩这里就一个卫的编制,虽然拥有骑兵和步兵,但是总共就那么点地方,没必要分别出来。

  那些人的训练也都是全方面的训练,所有的士兵都要求会骑马作战。

  但是这样会分散士兵的精力。

  龙城升格之后,这一支军队的正式士兵将达到两万五千人,再加上预备士兵,大概会有五六万。

  这是一支庞大的军队,再用以前步骑混合的训练方式,显然已经没有必要。

  步骑分家,这样才更有效率。

  预留士兵的训练,也没必要跟着正式士兵一起,因为这样会拖累正式士兵的训练进度,另外整出一支后备军来,逐步的加大训练的强度,这也是很有必要的。

  不过被因为后备军将军的李子扬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十个卫的人都分走了,他名下没有将士,总不能他一个人来训练这支军队吧?

  那可是一支几万人的队伍。

  对此,方浩说道:“你可以在左右两军各拉两个营的人马来作为你的部下,帮助你训练预备士兵。”

  表面上看起来,李子扬的这个后备军将军最弱,可是实际上只要三十万边民都迁移过来,预备士兵少说也会有三万以上,把他们训练出来之后,他这个兵团才是最强大的兵团。

  这也是因为方浩最信任李子扬,这才让他出任这样的重要职务。

  一个军镇还会有一些掌管文书的文职,但是方浩并没有任命。

  因为他实在找不出这样的人才来。

  说这支军队基本上都是文盲,可没有侮辱他们的意思。

  确实识字率挺低的。

  方浩等着他拐过来的那一队太学生们的到达。

  摊子是越铺越大,他也越来越发现自己这边人才匮乏。

  手下这些将领,经过那么长时间的训练,也经历过两场战争,让他们领兵打仗是可以,不过要治理地方,还是差了很多。

  等到朝廷的三十万边民都迁移过来,人口增多,事情也会增多,除了士兵和预备士兵之外,也有了大量真正意义上的老百姓。

  治理的方法也不一样。

  拐来一百多个太学生,还是觉得少了一些。

  将那些将领的职务安排妥当,又宣布了针对大改制的决定之后,方浩又谈到了现在需要重视的问题。

  他先让手下那些将领汇报了一下现在开垦出来的耕地面积,汇报了一下今年的粮食产量,得到了一个确切的数据,比他从那个士兵嘴里听说的要详细了很多。

  对土地的拥有量以及产量有了一定了解之后,指出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开垦土地。

  明年他们要接纳最少五万边民,那么多的人口,需要的粮食可不少。

  而且,最关键的是,后年还要接纳十万人口,大后年要十五万人口。

  而在这边种地,为了保证粮食的收成,一些土地还需要轮作,种一休一,或者是种二休一,最低限度,也要保证种三年能够休一年。

  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土地的肥力,保证他们劳动的效率。

  在这种情况下,这些土地的面积都必须要打下折扣。

  现在的土地还远远的不够,他们要争取在明年三月播种之前,开垦出二十万亩的土地出来。

  因为这些土地,能够种植小麦和水稻的,只是靠近水渠的少数,大多数地方,只能够种植高梁、玉米、豆子这样的耐旱作物。

  他们不只是要准备人的粮食,还要准备牲口过冬的口粮,而且还要有储备的粮食,要不然就没有办法迎接战争。

  建城的事情,当然也不能够耽误,现在还是由李子扬负责新城的建设。

  另外,第三座城池的选址,也需要开始了,到明年下半年就要准备第三座城池的建设。

  第三座城池的选址在第二座城池的东方,规模要比第二座还大,建成之后,将会成为龙城军的指挥中枢。

  方浩总的规划是在这一条线上,一共建成五座城池。

  第五座城池,就要到齐云山附近。

  会议上,也有人问他为什么不是继续向草原深处推进,而是向东延伸。

  “我们不能将戎突人刺激过深,”方浩这样解释,“如果我们继续往里推进,戎突人一旦知道,根本就不会给我们将城池建成的机会,就会对我们发动战争。没有城墙的保护,在草原上和戎突骑兵发动战争,是一个什么样的下场,你们应该清楚。”

  上一次围城之战的胜利,有太多的原因,和龙城军的战斗力没有多大的必然关系,这一点那些将领们也清楚。

  开完这一场会议,散会之后,大家又在一起吃了一顿饭,然后各自回归了自己的岗位。

  现在正是抓生产的时候,可没有那么多人有时间闲下来扯淡。

  方浩也没有闲着,他要去看望一些伤残士兵。

  两场战争中,龙城这边也出现了一些死伤者。

  死的不用说了,朝廷的抚恤还有方浩私人的抚恤都派人陆陆续续的送到。

  受伤者,有的伤得很重,治疗没太长的时间就扛不住,最后还是死去。

  有的伤得不重,治疗好后还可以继续当兵。

  还有的成了残疾,没有办法继续当兵,只能够退役回家,该记的功劳也记,该给的封赏也给,至少回去之后,官府赏赐的粮田不会低于五十亩,而且是免徭免征,得到的现银也不会低于五十两,成家立室,并不是太大的问题。

  已经走了几批了,不过现在还有百来个伤残士兵留在这边。

  他们是在战争中受伤比较重的人,到现在还没有完全的恢复过来,没有办法离开边关回归故土。

  这些人都是作出了重大牺牲的人,方浩当然要去看望。

  在城中有一个疗养所,那些受伤的士兵就在这里疗养。

  方浩过来之后,发现大多数都已经恢复的差不多了,只不过现在留下的,基本上都是缺胳膊少腿的残疾人士。

  伤口是痊愈了,但是残疾却不可能恢复。

  方浩这一次过来的时候,已经有二三十个残疾人调养好了身体,正准备着过一段时间就踏上返乡之路。

第十一章 伤残士兵

  方浩过来看望,倒是让那些伤兵很是感动了一番。

  他们现在接受治疗期间,还在兵籍,一样的可以领到兵饷。

  伤好退役之后,还能够得到朝廷的封赏和方浩个人的赠金,以后的生活并不是那么的困难。

  虽然他们已经伤残了,幸福的生活跟他们已经没有了关系。

  但是,对比一下别的军队士兵受伤之后所能够享受到的,他们就算非常幸福的了。

  他们也听老兵说过,很多军队,士兵上阵受了伤,往往得不到治疗,只能靠自己的身体来扛,扛得过去就活下来,扛不过去就死了。

  大多数受了伤的人,往往伤情并不是很重,因为得不到好的护理,不用太长时间就因伤病死。

  因为太多的伤员往往会拖累一支军队,所以很多军营对于伤者是故意不好好的护理,让他们早一点死去。

  反正军队又不是自己的,缺了士兵可以向朝廷申请补足,能够吃上一段时间的空饷。

  护理伤员,花的可是自己口袋里的钱。

  而龙城这边,确确实实是在很卖力的给那些受伤的士兵治疗,最终死去的也是那些伤得太重的人,活下来的更多。

  别的将领不想拿自己的钱财来收买人心,因为没有那个需求。

  方浩想要培养自己的死忠,就必须要这么做。

  虽然伤兵没有太大的价值,可是他要做给那些没有受伤的士兵看着。

  效果当然也挺好的。

  别的将军都不做这种事情的时候,他一个人来做这种事情,付出的代价并不是很高,很容易就收获到了那些人的感激。

  和那些伤兵坐到一起,方浩问起了那些人对以后的打算。

  没有办法上阵杀敌,只能回到老家去。

  大多数人的想法都是这样的。

  但是也有人不愿意回去。

  有两个伤兵伤口已经痊愈,按说早就可以上路了,可是他们并没有走。

  因为他们的老家在尧国的极南之地贡州,回去大概都要一年时间。

  那里的气候又湿热难耐。

  最主要的是,他们在那边也没有什么值得牵挂的人。

  “总兵,”其中一个叫黎大力的伤兵对方浩说道,“我想就留在这边,不能当士兵也没有什么,虽然我只有一只手了,但是继续种地,还是能够养活自己的。”

  他这话说出来,竟然得到了十几个伤兵的共鸣。

  有些人不想回去。

  不是所有人都对自己的故乡充满了感情。

  对于有些人来说,故乡可能就是伤害自己最深的地方,是最不愿意回去的地方。

  因为这里所有的人都是犯了事才被流放过来的,而有的人仇家还在老家,回去了还会有很大的危险。

  “你们都是为龙城做出了很大贡献的人,要是留下来,倒是不需要你们自己来种地,怎么也不会少你们一口吃的。”方浩说道。

  以现在龙城的能力,养这些伤兵完全不成问题。

  知道黎大力是贡州人之后,方浩突然想到了一件事情。

  看了一下这两个贡州人,对他都是死忠级别,于是说道:“只是我有一件事情想要让你们帮忙,需要你们两个回去。”

  黎大力一下子激动起来:“总兵大人有什么需要我们的,只管吩咐,我们一定会去做!”

  另外一个叫段农的贡州人也激动的说道:“只要总兵大人觉得我们还能够帮到你,我们就会去做!”

  他们是真的感激方浩,所以愿意去帮他做事情——哪怕是要回到他们不愿意回去的家乡。

  “我这里有一些树的种子,我需要你们回去之后帮我种树。”方浩说道。

  “种树?”

  两个人都愣了。

  在贡州种树,对龙城有作用吗?

  那么远的地方,将树木运送过来,简直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而且这边山上也有着很多的树木,完全没必要从遥远的贡州运树木过来。

  “是的,种树,种一种名叫橡胶树的树木,”方浩道,“不过我并不是要那种树木,而是要树计,你们把它种好之后,收集树汁,以后对我有很大的作用。”

  橡胶对工业的发展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首节上一节198/37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