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最强帝国系统 第610节

  “彭虎!”传旨官员喝道:“还不跪迎圣旨?”话中透着一股怒意,只是面上却透着戏谑的笑容。

  “兄弟!”彭虎没有应答这官员,而是抬起头来向着身旁端坐的常翟,面上依旧带着勉强的笑容,只是眼神之中的火气已难掩,道:“我彭某人不懂得那些繁文缛节,但并不代表我彭某人不晓得道理是非!”

  “晋国皇帝陛下与吴国皇帝的争斗,咱这山野村夫不懂得,也不想懂。只是兄弟你与我说了一夜,富贵也好,权力也罢,彭某对这些上不着眼。咱们弟兄虽然几万号人物,但只怕也上不得贵国皇帝陛下的眼。”

  “事到如今,某该给的面都给了。兄弟是个明白人,今儿看兄弟面上,我算是客气了……”

  常翟抬手,道:“兄长,我知道。”

  说罢,他站起身来一步步走向张大人,手也紧紧握在了腰间刀上,虎目凝视着面前的大人,看得对方发虚。

  “你……你……不会?”

  “张大人,你我之间没有梁子吧?”

  “没!”张大人平缓了几分,道。

  “彭兄弟虽然只有几万号人马,但是此番派你来的,可是陛下?”

  “是!”

  “你为官几年了?”

  一说到这个,他面上更是傲意十足,一扫适才的颓势:“某不才,乃是永和十年科举第二十一名,得了皇帝陛下殿前点阅,为官至今不长不短,正好十年!”

  “嗯!”常翟颔首,忽得冷笑道:“十年,不短了。不知道张大人可晓得陛下的脾气?这么简单的事儿,若是张大人搞砸了,回去之后还活得了吗?”

  这一句话无疑是击打在了每一个人的心里,对于王辰的恐惧那是刻骨铭心的。

  这位开国君王动辄杀人的影响也是深深刻在了他们的心底,称帝至今,王辰不喜失败人尽皆知,杀人不眨眼更是人尽皆知。

  斩杀贪佞更是不计人数,不计后果。

  如果这么简单的任务因为自己的傲慢而失败,这颗人头怕是保不住了。

  更何况面前的人,便是绣衣使!

  在场的人无不大骇,早没了先前的气势。

  张大人急忙起身,将这诏书和印玺取过,上前两步,向着彭虎恭敬道:“宗帅,请接旨。”

  彭虎一笑,也起身从堂上下来,道:“一提到皇帝陛下,诸位这态度都变了。也罢,要不是我这常兄弟常常助我等避过吴军,今儿早就将你们剁了喂狗了。”

  说罢,他理了理衣襟,恭敬跪下,道:“臣彭虎接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授彭虎奋武将军,都本部兵马攻县扰吴,乱其调度,以策应大军行动,另赐锦囊一策,需认真执行,不得有误。”

  “臣彭虎,接旨!”

  受了印玺,这彭虎也是心情大好,向着左右喝道:“设宴,今儿咱心情高兴。不管怎么说,咱现在也是吃皇粮的了。”

  “诺!”

  说罢,他又向着诸位大人抱拳,道:“那么彭某便代我这族人翘首以盼望王师早日东临了。”

  王师东临日,四海归一时。

  如今王辰的绣衣使已暗中整合了吴国境内残余的山越势力,而且从制定的策略上来看,似决议让山越袭扰吴国内部,主力强攻吴国外部为主。

  这样的战法之下,吴国本就处于弱势方,只怕国破也只是时间问题了。

  荆州,汨罗渊。

  潘璋并没有按照王辰的意思投降,面对使者送来的金银以及承诺,这位贪财恋权的将军似乎并没有动容。

  天光亮起,穷途末路的吴军打开了紧闭的营门,解了甲胄,弃了武器,列队向着指定的降卒地点赶去。

  “齐王殿下,我部兵马两万六千人,尽数投降,随军携带辎重粮草等等皆已登记在册,请殿下鉴阅。”

  王勇扫视眼前跪着的众人,冷声哼道:“潘璋何在?为何不见其人亲自送来?”

  跪下的将军们面面相觑,从彼此的目光之中看到了悲哀。

  奉着竹简的男子叹道:“潘将军下达命令之后,已经自刎。”

  王勇并未动容,虽然潘璋以勇猛闻名,但比勇猛更出名的却是贪财奢侈。根据绣衣使的汇报,此人多有杀将夺财的举动。

  也正是因为如此,在军纪严明,武人荣耀极重的晋国,这样的将军往往为人所瞧不起。

  只是碍于这些人,王勇还是叹了口气:“潘文珪作战凶猛,只是可惜,痛失一猛将也!”

  话虽如此,他心中却是冷哼:‘此人帐下堪用者不过三五千人,只是可惜与一群懦夫混在一起,白白折了这战力。与我黑旗军比起来,也不过尔尔。’

  这边厢,潘璋投降了。那边厢的吴军荆州最后的几万人却并未有投降的打算,反而是在这绝境之下,展开了最后的反抗。

  随着号角声响起,这些吴军儿郎再度杀向了山下严阵以待的晋军。

  只是如今晋军的数量却变得极少,根本不似先前包围那般人数。

  “将军,这……”

  “必然是潘将军引走了敌军大部人马,或是陛下已经派兵西进,不然晋军不会只留下这点人马!此番,务必一阵突破!”

  “诺!”

  

第一千一百二十三章 天命终

  

  第一千一百二十三章 天命终

  荆州,长沙。

  吴军从山上方才击溃正面晋军,还未来得及多想,其后营寨便已经爆发了无数喝杀声,原先的军营已被晋军后军完全占据。

  大规模的军队开始向着南面,迫使吴军开始向东面撤离。

  山上,号令旗帜已布置妥当。

  诸葛亮正用铜镜认真打量着前方的战场,有了这个东西,整个战场都能够处于自己的眼中,配上晋军的旗语传令更是能够对战场进行更精细的调控。

  “先前我在梁国的时候也很奇怪为何诸国军队不及我晋军号令及时,无论是战场之上还是情报传递。很多时候往往是自己刚刚接到消息,但对方已早就作出改变,往往能够料敌先机。”

  “而很多时候咱们设下的埋伏和计策不可谓不高明,但总会被人识破,今日看来这一切只怕都不是偶然啊。”

  他收起铜镜,向着身旁的司马懿笑道:“这个东西配上旗语,能够将咱们的军队作出最快的调度安排。就算是有敌军突然出现,也能够有条不紊的进行布防和安排,绝不会影响正面战场的控制。”

  “而有绣衣使传书和猎杀对方的传信使者,往往能够先手制敌。”诸葛亮笑意不减,他端坐了下来,自从指挥大军开始他方才知道晋军的这些致胜要领所在。

  司马懿接话道:“孔明说的是,但是还忽视了一点。”

  “哦?”

  “如果只有这些,而军队做不到进退有据的话,只怕也无法完全执行命令。陛下自掌军以来,一直致力于打造一支真正能够达到风林火山境界的铁军。而事实证明,在严厉的军纪以及长久的战斗培养之下,咱们的军队确实能够做到风林火山。只要将军下令不抵抗,就算是敌人的刀刺入士兵的胸膛,士兵也绝不会反抗!”

  “如果没有这些,有铜镜又如何?有绣衣使又如何?”

  诸葛亮颔首,感慨道:“这一点我很认同,自大乱以来,唯有陛下一人能够不顾尊位,与士兵同寝同食。几十年来,从未间断。也正是因为如此,咱们晋国的军队当真是军纪最为严明的军队。昔日交手的时候,咱们的儿郎也给了我很大的冲击了。就算战到最后一人也绝不后退,当世统兵无人能出陛下之右者!”

  难以想象,这原本轨迹之中的宿敌,此刻竟能够在这指挥台上端坐下来促膝长谈,为了同样的一个目标奋斗。

  当真是叫人难以想象。

  “二位军师,敌军已进了葫芦口中!”

  “那就动手吧!”诸葛亮微微点头,面上也不免有些感慨:“降者不杀这是一概的作风,但有反抗者格杀勿论!此一战,务必要剪除吴国在荆州的最后一丝力量。”

  “诺!”

  葫芦口只是一个随心而起的名字,其实这里也算不得是葫芦口,相对而言更是宽阔了许多。

  地势倾斜,草场茂盛。

  其地南面不远处便是一处湖泊,倒也是一个大战的好去处。

  另一侧的出口,晋国龙骧营已经集结完毕,只等号令。

  而入口方向,益州军列阵将吴军完全堵在了这里。

  等到吴军反应过来的时候,前后两个入口已经完全被封闭,数万人完全堵在了此处。

  号角声直上苍天,响彻侧翼山腰的密林。

  第一列黑色洪流从林中疾驰而出,也不知其后还有多少兵马,恍若山崩。

  “变阵!”

  一字长蛇中部上前,恍若剑锋,向着敌军疾驰而去。

  随着第一列虎贲重骑兵入阵,其后第二列也疾驰出了密林。

  第三列,第四列……

  好似滔滔不绝的山洪呼啸而来,杀入了眼前的吴军阵中。

  钢铁洪流过境,留下的却是一片狼藉。

  碎肉混着鲜血散发出的味道令人作恶,脑浆混着泥土与内脏一道凝结,可怖至极。

  龙骧营与益州兵开始同时向前进攻,从前后两个方向夹攻吴军。

  在虎贲的逼迫之下,吴军不少士兵只能被迫入了漫无边际的湖中。

  而此时,无数小船划来,箭矢如雨般激射。

  “降者不杀!”

  齐喝震动苍穹,在这山间不断回响,恍若天神之威,令人不敢抵抗。

  血战依旧,只是外围的吴军已渐渐放下了武器。

  山巅之上,诸葛亮抚须静坐,对于远处的突杀没有丝毫的兴趣。

  为司马懿满上了一杯茶,只是二人却也都笑不起来。

  “歼灭吴国荆州军之后,剩下的也就只有扬州一隅之地。你觉得,今年年内陛下有没有可能拿下扬州?”

  “一年灭二国,也不是不可能!”司马懿道:“毕竟双方的实力本就不对等,吴国也好,梁国也罢,在绝对的实力面前只能化作齑粉。”

  诸葛亮道:“现在吴国内外交困,大军分别被陛下封锁在交州和两江之地负隅顽抗。很快,吴国仅存的扬州也会遍地开花。陛下只需要安抚荆州的豪族,在雄兵抵达扬州之后,自能势如破竹。这一场决战,倒是失了许多趣味。”

  司马懿道:“吴国能扭转乾坤者,其一鲁肃,只是可惜已病故武陵。其二陆逊,奈何陛下高招,调虎离山,使得陆逊被困两江,而陛下似乎也没有对两江动手的打算,反而以兵力之优势围之,再单刀直入。其三,顾雍!此人当真是公正无私,至德忠贤的人,如果孙权依仗此人说不定也能够破除如今危机。奈何此人与皇后渊源极深,也正是因为这一份渊源,加上宣明司的运作,如今却已不再受孙权信任。”

  “文武或死或困,吴国现在连困兽都算不上。只是没想到陛下竟还那么谨慎,而宣明司却又那么可怖,竟能无孔不入?”诸葛亮感慨道。

  司马懿颔首大笑,道:“孔明啊孔明,可别忘记了当初陈诩是如何冷落你的?宣明司岂止是无孔不入?当然了,我也是听人说的,陛下在昔日边塞时候便设下了宣明司,彼时尚还未有联军伐董呢。孙家称霸江东之前,咱们的宣明司就已经在这里立足了。放眼扬州豪族,更放眼扬州官员,何人是宣明司的人,何人是孙家的人,只怕他孙权都不知道。”

  “陛下连战连捷,不仅仅是因为有完美的策划推演,更重要的便是这宣明司。”说到这,司马懿欲言又止,只是沾水在书案上比划道:“昔日也就只有齐国没能如此,但那一场争斗!”说到这,他便戛然而止了。

  诸葛亮也清楚那一场争斗,最终使得王辰失去了一生挚爱,可想而知那一场争斗的惨烈,但是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这哪里是天命,能够在创业之初便心怀天下,着手布局,而在掌控绝对优势之后还能够用三年时间来推演定计,这样的人能够得到这样的顺利,绝非偶然。

  诸葛亮心中惊叹,对那位以前认识的皇帝更是佩服。

  

第一千一百二十四章 归一

  

  第一千一百二十四章 归一

首节上一节610/61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