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最强帝国系统 第515节

  却说那追击的队伍,你来我往之间在这官道之上上演着一出生死大战。

  侍卫们一个接着一个死去,在彼此的消磨之下,双方的距离也渐渐在减小。

  时间也渐渐过去,太阳已经渐渐升起。

  这一场逐杀还未来得及呈现在百姓面前,双方便已经完全杀成了一团。

  马车被截停了下来,这十余个侍卫已经被悉数斩杀。

  领头的士兵掀开了车帘,无情地将这车上的女子扯了下来。

  “就是你?”士兵扫视了一眼这个女子,缓缓将腰间的环首刀拔出。

  女子瞪向士兵,呵斥道:“岂敢如此无礼?我腹中乃是陛下龙子,尔等可要如何?”

  士兵冷笑一声,道:“受命,要你死!”

  “且住!”女子眼见士兵高举环直刀却并无丝毫惧色,而是泰然道:“尔等既然是受了梁王之命前来,那么梁王必然会应允留我一个全尸。”

  她缓缓站起来,道:“既然我受过陛下临幸,虽算不上是妃子,但也有此事实。就算要死,我也要有尊严的去死,而非是死于尔等肮脏的手上!”

  “行!”士兵也没有拒绝,斩断了几条缰绳将之绑在一起,交给她道:“速行,否则休怪我等无情!”

  女子接过缰绳,自缢树下。

  等到女子彻底没了气息之后,适才那士兵方才向着左右招手,道:“去,将她取下来,剖开她的肚子看看到底有没有货,免得中了别人计策。”

  “诺!”

  两个士兵快步上前,将这女子从树枝上取下来,剖开了其腹部,果真取出一个尚未成型的孩子。

  “将之装上,一并送到内府。”

  “诺!”

  

第九百四十章 两面杀局

  

  第九百四十章 两面杀局

  穰县,文聘军大营。

  传达诏书的使者已经将诏令交给了文聘,此刻的他也只能在这中军大帐之中发愁,思量着面前的一切。

  “恭喜将军高升大司农!”一员副将入帐,向着文聘抱拳道。

  文聘却是高兴不起来,反而是愁苦不已,向着对方道:“老崔你就不要笑话我了,此时高迁却叫我有些踌躇,心神不安啊。”

  “将军,该心神不安的可不是将军啊!”老崔笑道:“该心神不安的只怕是梁王吧?如今陛下迁将军为三公之一,无非便是想要遏制梁王的势力过分发展。此番将军回襄阳,乃是带着陛下的厚望去的啊。”

  文聘叹了口气,站起身来道:“如今陛下身体每况愈下,此刻将我调离军中哪里是有什么厚望啊?”他站起身来,苦笑道:“谁都知道,如果要有梁王牵制的话,手上掌兵才是最有可能的。若是没有兵马,如何能够牵制梁王?在这个节骨眼上夺走我的兵权,只怕是有大事儿发生啊。”

  “难道说陛下是想要杀将军?”老崔揣测道?

  “不得不做出最坏的打算!”文聘道:“陛下或许已经驾崩了,此番是这梁王要杀我,而不是陛下要杀我。”

  “不至于啊!”老崔道:“梁王就算要篡位也不至于要杀掉将军啊?”

  “如何不至于?这掌兵的人就怕别人掌兵,又如何会放过我?”文聘说着,却见一个军侯快步入了帐中。

  “将军!”军侯送来一份帛书,道:“昨日文稷所部已经换防到了穰县,朝廷有命,日后穰县诸军的粮草尽数由文稷发放。”

  文聘止住了老崔说话,示意军侯退下,方才向着老崔道:“如何?现在遇上这事儿了就相信了吧?看来这襄阳城是真的出事儿了,这个时候将文稷调到宛县,这不是为了防止我挥师南下吗?”

  “可将军,现在文稷对于将军而言就是悬头利刃,若是不奉命只怕文稷就要……”

  “嗯!”文聘皱着眉头,不知该说什么好。

  现在自己就是陷入了这种杀局之中,进退维谷。

  “若是襄阳有变的话,将军何必还如此?不若领着弟兄们一并投了晋国,何须再受这窝囊气?那梁王现在急于对将军动手,摆在将军面前的只有两条路,一条是死路,一条却是生路啊。”老崔道:“弟兄们都是将军手把手带出来的,哪个不是对将军赤胆忠心的?只要将军点头,没什么办不到的。”

  此时,大营门外。

  一辆马车缓缓停在了这大营门前,戍卫的士兵快步上前将之团团围住。

  “大胆,谁人?”

  那车中伸出一支玉手,递给马夫一块金牌。

  马夫将这金牌交给戍卫的队率,道:“速速将此金牌交给文将军,就说襄阳城中陛下来使正在营门候着,万望接见。”

  队率看到了那金牌上雕攥的飞龙,面色骤变,急忙取过向着营中疾驰而去。

  大帐之中,文聘否定了老崔的提议,只见执戟郎奉着一块金牌入了帐中:“将军,陛下来使送来此金牌,此刻人正在营门候着。”

  文聘疑惑的将这金牌取过,这不过是一块较为普通的金牌罢了,只是上面调转了九条苍龙。

  掂量片刻,文聘也想起了这金牌的来路,急忙道:“去,速速将使者请来。”

  “诺!”

  马车徐徐开入了营中,这马夫面色这才稍定。

  “贵人,已经入营了。”

  车中并未传来回应,就好似无人一般。

  片刻之后,马车抵达大帐,马夫又向里面道:“贵人,已经到了。”

  这时候文聘已经迎着出来,到了这车前。

  但见玉手掀开车帘,一个披着黑色斗篷的人从车上下来,宽大的披风将他严严实实的遮住,也看不得面容。

  文聘一阵错愕,对方倒是比划了一个请,他方才反应过来引着对方入了中军大帐。

  入了帐中,那人方才将斗篷掀开,露出了真容。

  “将军,小女严氏,乃是陛下身边的侍女。幸得陛下临幸身怀陛下龙种,如今陛下驾崩,梁王意图染指帝位,派人追杀小女。陛下遗命,不求将军能够光复大业,万望将军能够保全大汉宗室血脉。”

  说罢,女子将怀中的一份帛书取出。

  文聘一看果真是皇帝手笔,况且这女子自己拜见皇帝的时候也不是没有见过。

  他犹豫片刻,眉头越皱越深。

  “将军,陈诩害死了陛下,原以为将军对陛下赤胆忠心在下方才以性命相托。来时陛下已经交代了,将军必然也陷入了困境之中,若是将军希望摆开困境的话可以将小女子的人头及腹中胎儿遣人送往襄阳城,彼时自然能够摆开如此困境。若是将军真的想要保全陛下血脉,还望将军能够面北事之,毕竟凭着将军的兵力完全不是陈诩的对手!”

  女子咄咄相逼,更是让文聘犹豫不决。

  他攥着手上的帛书,旁边的老崔等人也急忙上前劝解:“将军,此时还有什么可以值得犹豫的?既是陛下遗命,将军何不顺从?”

  “也罢!”他将这遗命放入了怀中,向着女子道:“夫人暂且在营中住下,在下必然拼尽全力也要抱拳陛下血脉!”

  “如此多谢将军,小女子也替陛下谢过将军。”女子说着,眼泪不知觉间便已经下来了。

  文聘叹了口气,安慰道:“在下不是陈诩的党羽,此生既然将热血卖给了陛下,必然要为陛下赴汤蹈火。既然陛下有令,臣下无论如何也不能违拗。”

  说完,他走到书案前取出一份早先写好的帛书,交给老崔,道:“这事儿就交给你去办了,尽快带来消息,不出意外的话我五日时间不动身,梁军可能就要迫近了。”

  “将军放心,三日时间必定解决此事!”老崔将这帛书放入怀中,当即便转身离去。

  文聘这才将心放到了肚子里,这突起的变故倒是叫他有些猝不及防。不过事已至此,自己也只能选择遵守陛下遗命。

  

第九百四十一章 风波不起

  

  第九百四十一章 风波不起

  宛县,文稷军中。

  一场针对穰县的军事行动密谋正在帐中紧张的商议着,所有人都将精力尽可能的放在了穰县之上。

  这时候,一个军侯拜见:“将军,军师,陛下使者已到。”

  文稷颔首,示意军侯下去,方才向着众人道:“都将这些收一收,可别让人瞧到了,免得走漏了风声。”

  “诺!”众人急忙将这地图和方案纷纷收到一旁。

  很快,便见军侯去而复返,领着几个官员缓步入了帐中。

  那为首的官员与文稷等人拜见之后,方才将一份帛书取出来,向着众人笑道:“诸位应该都已经知道了,陛下已于前些日子在望北楼驾崩了。此番梁王殿下奉陛下遗命,择选宗室能者担任皇帝之位。只是襄阳城中的宗室子弟多是些酒肉之徒,并没有能够担当大任者。所以殿下就准备扩大寻找,最终也就看上了军师刘晔刘子扬!”

  说着,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在了端坐的刘晔身上。

  确实刘晔是阜陵王刘延的后代,确切说起来也算得上是皇室宗亲,至少比起刘备而言要亲得多。

  不过此刻刘晔却是如坐针毡,那些原本熟悉的人将目光投射过来,并没有一丝一毫的欣慰或是恭贺,尽是一些不善的目光,那眼神更像是剑,不断刮过他的身体。

  霎时间,刘晔只觉得自己冷汗都已经流了下来,急忙站起身来向着使者抱拳道:“还望尊使转告殿下,刘晔不才不堪此任。在下才疏学浅,既无治世之能,又无安定乱世之才,还望殿下另择他选。”

  “子扬兄!”使者含笑道:“这可是殿下交代的,可不能让天下人以为殿下是想要篡位才是啊。子扬既然是殿下的臣子,更应该为殿下分忧才是。”

  使者这话中对于殿下的臣子五个字咬得特别重,言外之意已经很明显了。

  刘晔心中更是颤抖了几分,没想到这事儿还让自己遇上了,急忙拜道:“方今天下,若论治世和安定乱世,唯有殿下方才能够有位进九五之能!臣刘晔无能,还望殿下看在天下苍生的份上,面南称尊!”

  说罢,当即变叩拜了下去。

  堂上的文稷面色这才稍微缓和了一些,作为陈诩的旧将,他本就是陈诩的心腹,若是刘晔胆敢妄自称尊,自己必然会不顾旧日之谊将之斩杀。

  使者还想再劝,却见刘晔再谏。

  没办法,使者只得装模作样的叹了口气,向着刘晔道:“既然如此,在下唯有回报殿下,请殿下决断了。”

  刘晔是个聪明人,知道自己没有称尊的实力,更清楚自己的王心中所想。

  他再次拜谢,方才送着使者出去。

  回来的时候,众人虽然依旧轻松的笑着,但是刘晔知道自己并不轻松,宛县自己是不能再呆了,必须要回一趟襄阳才行。

  翌日一早,他便向文稷辞行,快马向着南面赶去。

  襄阳城中,刘晔直奔梁王府上。

  刚一入府便遇上了诸葛亮,他急忙上前拜见,道“国相大人,可见到殿下?”

  “呦,这不是子扬吗?这么迫不及待回来了?”诸葛亮和善的笑着,但是这笑意之下还带着一分杀意。

  刘晔心中一窒,如今楚国宗室之中唯有自己最有名望,也难怪殿下会对自己有所猜忌。

  他急忙道:“国相大人哪里话?在下此番过来就是想要向殿下解释,我刘晔发誓绝没有想要染指帝位的打算,更没有这个心。此番过来就是怕使者解释不清楚,所以刻意求见殿下,想要让殿下安心才是。更想为天下的百姓劝解殿下登基为帝,此乃肺腑之言,还望国相大人体察。”

  “子扬啊子扬!”诸葛亮连连叹道:“你真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啊,这时候来拜见殿下,不是告诉天下人是殿下在逼你吗?”

  刘晔大惊,急忙拜下,道:“还望国相大人指点,在下对殿下一片赤胆忠心,绝无二心!”

  诸葛亮道:“殿下知道你对他赤胆忠心,也知道你的想法和打算。行了,若没有什么事儿你且回去吧,莫要让人说闲话。”

  “可!”刘晔犹豫道:“若是……”

  诸葛亮摇头,将刘晔扶起来,在他耳边耳语了几句。

  刘晔这才大喜,急忙道:“好!在下遵命,遵命!还望国相大人能够为在下美言几句,在下定不负我王。”

  说罢,便向着府外离去。

  诸葛亮这才笑着摇头,道:“权力啊权力,有人欢喜有人愁。唉,也罢,也罢。”

首节上一节515/61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