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最强帝国系统 第484节

  “不行!”王辰断然道:“打,必须要打!中原可以不急,塞外必须要打!而且要快!马上就要调兵打!”

  “陛下,此时入主中原是绝佳的时机!如若不然,只怕会徒失机会。”公孙彦道。

  其余众人也纷纷抱拳建议放弃云州。

  王辰看向法正,问道:“你觉得该打还是?”

  “臣以为塞外之事可以放到一边,陛下应该以中原为重。如今不能在塞外徒耗兵力,等到天下一统再对塞外用兵方才是上策!如今木伦东并异族之后更是强盛,陛下应该避其锋芒!”

  “看来这满堂文武都没有一个明白人!”王辰此刻正在气头上,他自然不晓得非是满堂文武没有一个明白人,而是王辰气的根源便是在中原棋局毁了之上。

  如果不顺着这毛捋一捋,谁还敢说话?

  只是他却并不知道众臣的想法,倒是身后一直没有说话的蔡琰却道:“我觉得应该先北伐!中原的事情可以放到一边,只要掌控的蜀地,那么胜局几乎就已经在我们手上了。但是北面不同,云州的草场牲口不计其数,那是我大晋强大的保障之一。而且也是敌军进攻并州、雍州、凉州的缓冲,如今塞外木伦虽然强大,但并非不可匹敌。”

  “我军大多擅长骑射,如果与木伦开战没有什么大问题。况且季仁拥兵十余万在西域,若是我们不北伐必然会出问题。若是北伐,季仁在击破乌孙之后更会成为北伐强有力的支援。”

  “北伐,不仅仅是要夺回云州,夺回人与牲口,更要木伦知道我大晋之强!解决掉了木伦,才能够静下心来认真的处理南面的事情。相比于中原,木伦的威胁更甚。我们不能坐视草原上一个雄国诞生,更不能让这个雄国威胁到我北方边塞,也不能让西域诸国在这两大雄国之间摇摆不定。北方只能有一个霸主,那就是我大晋!”

  蔡琰的一席话深的王辰之心,不过这满堂之中在这个时候敢说这话的唯有蔡琰!

  王辰的气儿消了一半,看向众人,道:“听听,你们要记住,云州不仅仅是一个个云州,更是朕震慑异族的标志!云州存在一日,异族就不敢有一丝异心!中原关乎一统和扩张,而云州关乎着国本和存亡!扩张可以放到一边,但存亡不得不顾!”

  “传朕令,原先进入楚国的军队尽数撤回,加重各关防御。徐荣所部及太原所部调去雁门,准备北伐!”

  “诺!”众人抱拳,道。

  “张辽呢?”王辰扫视众人,这气头上都记不得张辽去了何处。

  “启禀陛下,张将军跟随太子殿下进入汉中。”

  “调他回来,让他去北面担任北伐主将!另外,传令云长,让他所部相机行事!告季仁,让他破了乌孙之后不要急着西进,转而东征木伦!”

  “诺!”众人抱拳,拜道。

  “对了!”王辰又道:“蜀中那个雍闿不是说要南王之位吗?给他!让他快速率军北上,配合大军加速灭蜀!”

  “陛下,一个王位……”

  “虚衔而已,给他!”王辰道。

  “诺!”

  

第八百八十章 郦横之计

  

  第八百八十章 郦横之计

  宛县,激战已经接近尾声,在梁军连续的猛攻之下东城墙已经塌陷,城中守军在城墙塌陷之后便已经举城投降。

  等到大军开进城池之后,文聘方才长长舒了口气,至少现在晋军对于梁军的威胁已经不是太重,大不了与敌军在新野再决战一番!

  倒是这边刚刚入城,便收到了令人震惊的消息!

  “什么?晋军撤了!”

  襄阳城中,皇宫之中,蔡瑁从坐上惊起。

  而殿中惊讶的可不只是他一人,适才三人还因为晋军开进顺阳而庆幸,如今这皇太后蔡氏连端茶杯的手都颤抖不已,而旁边的刘琮更是面如死灰。

  原先这计策本就是皇太后一人所为,昔日冒险诛杀了黄蒯两家之后蔡家使得独大,野心膨胀的蔡氏自以为能够掌控全局,也就推脱了与晋国的亲事,想要用蔡家彻底控制刘琮。

  更以为可以上雒公主作为工具在双方之间取利,只要有上雒公主在晋国就没有不出兵的理由,而就算再战败,也可以与刘琦周旋。

  只是没有想到晋国说退兵就退兵,这眼看着便要掀起一场大战了,晋国却说退就退了。

  就在二人惊慌失措的时候,蔡氏首先镇静了下来,她向着二人道:“皇上,此时你应该尽快召集群臣商议对策,而非在此处与朕闲饮。最好让这群臣念在刘家基业的份上,能够率家兵参战。”

  “儿臣领命!”刘琮恭敬抱拳,向着殿外退去。

  倒是蔡瑁正要告退的时候,却见蔡氏叫住了他:“德珪,你留下,朕有事要与你交代。”

  “诺!”蔡瑁恭敬抱拳,又在蔡氏的示意之下端坐下来。

  待这殿中人都走得差不多之后,蔡氏方才道:“此番晋军后撤与朕而言只怕乃是大灾啊,这样你且去一趟上雒公主的馆舍,问询一下晋军后撤的原因。探一探这使者的口风,看看他晋国对于我等究竟是作何打算。如果不行的话,应当立即派人去寻刘琦,以上雒公主作为条件,看他愿不愿罢兵!若是不愿,我等也当想想其他办法了。”

  “只怕刘琦行不通吧?”蔡瑁道:“这明显是江山美人的抉择,他刘琦不是不明白的。要美人不要江山,要江山不要美人。他就算想要选择美人,这陈诩也绝不会同意啊。嘴上说他刘琦是皇帝,实际上他依靠的梁国才是真正的主人啊。不过姐姐倒是不用担心,实在不行咱们也就只能鱼死网破了!咱们手上还有十几万水军,他刘琦也要掂量掂量。”

  “你去便是了,这事儿朕便交给你了。另外你切记一事儿,切勿开罪上雒公主和上使,若是他刘琦不愿意的话我等也只能依靠上雒公主和上使离开楚国。活着,总好过死了。”

  蔡氏一番语重心长的话让蔡瑁连连点头,心中更自然是知晓此事的重要性。

  “那我这就去办!”

  蔡瑁起身,抱拳告辞。

  身为将领,或许他算不上是武力一流,智谋一流,但是在这兵法上的造诣也绝不会太差。如今楚国的局势他心中似明镜一般,面对梁、吴二国的攻击,又有黄祖叛变,江南四郡已经指望不上,依靠手上这点兵马也撑不到多久,紧紧就是庞大的物资消耗都能够将他拖垮。

  为今之计只能是想办法脱身,脱身比起什么都要好些。

  出了皇宫,换上了坐骑,他再看了这亭台楼榭一眼,心中更是不胜感慨。

  ‘只道是这荣华富贵无人放它得下,可是在这生死存亡面前,这一切又算得了什么呢?’

  快马出城郭,在这江边馆舍拜见。

  在晋国御卫的带领之下缓步入了中堂,很快郦横便从后堂进来。

  “郦大人啊,这上国天兵明明已经抵达顺阳了,为何说走就走了?”蔡瑁焦急的走到郦横身边,拉着他的手急道,只是他心中却在盘算着要如何探一探郦横的口风。

  郦横本就是行骗出身,这要是装起来装得可比谁都像,但见他长长叹了口气,捶胸顿足道:“德珪啊德珪,非是我不愿为你们说话。你也知道,若无我那一纸书信陛下他也不会派遣雄兵八万出关!只是如今圣意难测,我等哪里知道圣上的意思是什么?”

  “郦大人啊,这上国天兵说走就走,此番没了上国天兵驰援南阳只怕危矣。若是上国不愿出粮,我等出粮便是。若是上国害怕无利,我出三郡之地便是。”

  郦横心中一笑,倒不是不愿意帮你,只是如今这阵仗怕是没啥戏了。

  他引着蔡瑁到了位置上坐下,方才叹道:“本来啊,有些事情我是不能说的。这说了,怕是要杀头的。但是念在你我相交一场,有些话我便透个风。”

  “但请大人说,在下洗耳恭听!”蔡瑁抱拳,道。

  郦横道:“如今国内有事,陛下征调各部三十余万人马将要有大动作。这事儿你可不能与人说,也正因为此事我家皇帝陛下方才只能弃车保帅,无力援你了。”

  蔡瑁心中暗自揣测这老头子怕又是扯了什么鬼淡,但是却有不得不相信此人的言语,不过为了打消心中的疑虑,他还是道:“大人心中应该清楚,我蔡家在国中掌权,比起陈诩在国中掌权对于贵国而言,谁更有利?上国若是能够率军南下,我蔡瑁愿举国听候陛下调遣,南北为陛下征战,甘愿充当陛下的垫脚石。甚至可以劝解我家陛下退位为王,侍奉你家陛下为主!”

  “德珪啊!”郦横语重心长道:“非是我国不愿助你,而是如今确是国中突发大事。前番我国西征之事,想必你也听说过了吧?你怎么就不知道好好想想呢?”

  蔡瑁心中暗忖:‘看来这晋国有事儿怕是真的,如今晋国指望不上了,倒是想要看看这刘琦那边能不能打开局面。’

  他长叹一声,道了几声好,站起身来抱拳,道:“如此,就不打扰大人休息了。在下还要去想想其他办法,便告辞了。”

  “德珪兄且慢!”郦横唤了一声,站起身来,面色也变得随和了许多,走到蔡瑁的耳边耳语了几句,也不知说了些什么,这蔡瑁面色更是急速变换。

  “想!”最终阴晴不定的面色最终还是定了下来,他坚定的看向郦横,道。

  郦横又在蔡瑁的耳边说了许多,也不知说了什么,此时蔡瑁方才连连点头,面色渐渐舒展开来。

  

第八百八十一章 血染黄沙上

  

  第八百八十一章 血染黄沙上

  黄沙之地,踏马流沙。

  似乎已经预感到一场大战即将到来,天上的游雕无数,正在等候着一场饕鬄盛宴。

  随着无数声呼喝传来,它乾城外无数敌军涌向城头,攻城之战正在进行。

  “如今敌军主要分为两部,其中一部集中在它乾城外,另一部正沿着于阗河向着姑墨前进,其似乎刻意避开了宁弥、精绝。”

  魏延将这图上的飞沙弹开,向着面前的王勇道。

  “这不奇怪,精绝之流不过弹丸小国。西域最具威胁的是它乾城我西域驻军罢了,一旦我西域驻军被击破这些小国自然会选择侍奉胜利的一方。南路敌军多是贵霜国人,算不上特别多。咱们也完全没有必要深入大漠进攻敌军,我更希望能够以逸待劳。”

  王勇如今再不是那个莽莽撞撞的将军,跟随在王辰身边这么久,他的成长有目共睹。

  旁边的贾诩正沉思着,在没有万全之策的时候,他从来不会多言。就这般看着面前的二人商榷,其实对于他而言并非是来给王勇出谋划策,更多的只是防止王勇不要犯错。

  至少这一点他是很明白的,知道如何在这军中摆正自己的位置。

  “我觉得,咱们可以暂时驻扎在延城。先是作出一派散漫的模样让人以为我骄纵轻敌,同时也要散布消息出去,就说咱们的军队因为不适应这西域的水土气候,病倒多数,所以在延城止步不前。你们以为如何?”

  王勇看向三人,等候着三人的意见。

  杨丰并未多说,只是颔首道:“我倒是觉得可行,咱们的弟兄最喜欢大决战!数十万人的大决战咱们都有经验,倒是敌方并未接触过这样规模的大决战,这是以己之长接敌之短。”

  魏延也颔首道:“让敌军完全集中在它乾城再进行决战,这是一个好计策。只是咱们得想一个办法可以骗过敌军的眼睛,确保咱们不会支援它乾城,这样才能让决战形成。”

  说罢,众人都看向贾诩。

  作为军中唯一的军师他的意见也显得举足轻重,可以说他只要拒绝王勇的计策,那么此计完全不可能形成。

  贾诩这才缓缓道:“齐王殿下的计策不失为一条妙计,只是计谋本身就是要围绕着敌军领军将军来的,敌将是什么性格,用兵经验如何,这些都应该考虑在其中。”

  先褒王勇的妙计,方才进行一番说道,不愧是一个深谙明哲保身之道的老谋士。

  “敌将并没有大决战的经验,这是极好的。但是我们不能忽视一点,那就是当敌军完全在这城外集结之后指挥权到底在谁的手上?或者说双方没有一个统一的指挥,还是分开指挥?当然这些都是后话,彼时计策进行调整便是了。”

  “正如文长所言,要让敌军相信首先就要骗过敌军的眼睛。所以我以为第一,殿下应该派兵先行进攻它乾城外的敌军,只许败不许胜。第二,要大张旗鼓的告诉天下此番率军来的是我大晋皇帝的亲弟弟,这也是一个重点。第三,战败之后退守延城的时候一定要用少量兵马精防卫,城中要让医营热闹起来,抓捕医者更要诏令各城火速派出医者准备疫病的药材,必须要让士卒装病越多越好,反正就是要让敌军知道城中爆发疫病了,同时封锁医营,但凡靠近的格杀勿论!第四,每隔一段时间焚烧一批甲胄及尸体,以此迷惑敌军。”

  有些话点到就行了,今日他说的话已经够多了,说到这里的时候他方才停下,看向王勇道:“如此,此计可成!”

  “好!”王勇大喜,道:“文和先生这一番话,让咱这计策倒是彻底活过来了。”

  此便是史上著名的延城定计,不过此计成与不成那自然是后话了。倒是有一点值得疑惑,根据大晋征西记的记载每隔三日晋军便会在城外焚烧尸体甲胄,只是不知道这焚烧的尸体是从何而来的!

  这边厢那滚滚黄沙之中,一队兵马正在快速前进,沿着这似有似无的河水穿过这漫无边际的黄沙。

  这些人的装扮与寻常的西域人格外不同,更与汉人区别甚重,便是样貌也有极大的区别。

  快马新进之中,那中部的一人衣着华贵,此番他是奉了皇帝的命令进攻它乾城,以期能够将击败晋国,以此换来晋国更多的资源充实国家。

  如今中原纷争不绝,那西面的纷争也并未停歇。

  只是他对于这一场战争并没有半点兴趣。

  “副王大人,咱们为什么要跑这么远来进攻一个与我国毫无关系的城市?咱们最有威胁的敌人不应该是帕提亚吗?”旁边的将军似乎很难理解这一场行动。

  只是副王自己也并不清楚,他耸肩,道:“你以为我愿意在这里吃着风沙不成?皇帝有什么想法你不知道,我也不知道!但是咱们的国家在皇帝的手上,确实又再度强盛了起来。我们要相信王上,唯有如此我们的国家才能更为强盛!”

  他们或许并不知道自己即将要面对的是一支怎么样的军队,自强汉开始,无数经营西域的王朝在西域经历了无数场大战,但是却几乎没有败过一战!

  每一个国家有属于每一个国家的文化,也有属于每一个国家的传奇。

  华夏,重文则文扬世界,文人墨客层出不穷,惊艳诗词更是数不胜数。亦有发明创造,为世界前进奠定基石。

  华夏若是重武则武霸天下,奇谋鬼策自不用说,无数将星已然证明一切。兵锋所指,无所不催,铁蹄过处,无国不服!这一切,在历史的长河之中早已被证明。

  而如今,他们要面对的正是一个极其重武的国家。

  就看此番重武的华夏能不能延续前人的传说,铁蹄过处,无国不服!

  随着晋军先头部队被击溃,一场旷世决战已经在它乾城渐渐形成。血染黄沙时候,是否能扬我华夏威名,叫这诸国震惊!

  或许明天,整个世界就会出现一个强国的名字,这个名字便是晋国。

  也或许,那山外的世界会知道有那么一个弱国,他的名字称晋!

  

首节上一节484/61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