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最强帝国系统 第479节

  此时,只闻台上点了陈诩的名字,陈诩一边上前,一边向诸葛亮道:“可以,可以。”

  “应天顺时,受兹明命。如今国中……特命梁王为大汉相国,赞拜不名,剑履上殿,总领百官,督镇三军。”

  “臣陈诩,不忘陛下厚恩,此生此世愿为陛下驱策,辅佐陛下扫荡乱世,安定天下。”

  刘琦,说白了也就是陈诩扶持起来的傀儡罢了。不过这个傀儡较之于之前那个傀儡多有不同,他给了刘琦更多的权力和希望,至少刘琦根本不知道自己只是他陈诩的一颗棋子。

  却说另一边,齐国临菑。

  这里没有长安的宏大,但却也当得了如今东都的称号。这一西一东两大帝国的都城,可谓是最具代表性的大城市。

  只是临菑却与长安不同,这里城设九门,又设八座水门,既有九五之尊之一,更取了九八之吉。

  城内,街道纵横,坊市无数,时有戍卫士兵巡逻。

  水道之中,更有船只穿行无数。

  宫城宏伟,入得里间更是叫人赞口不绝。

  山河殿,果有几分气吞山河之势。

  “你说的这些朕没有什么兴趣!”刘备将手上的帛书放下,向着殿下的鲁肃笑道。

  鲁肃倒是感到奇怪,虽说从乱世开端以来,齐国并没有如晋国那般高调,到处兼并大战。但是齐国却给人一种厚积薄发的感觉,论说强大世人都晓得齐国之强。

  就拿前番来说,能够维持双面作战,一面抵抗天下公认最强的晋国,一面还要联合陈国灭宋!重点是两场大战,齐国皆以全胜告终,不仅得到了无数土地更是兼并了已经破灭的辽国。

  若说这天下是一个斗兽场,晋国是这场中厮杀最厉害的老虎,逮谁咬谁,还杀了一大片敌人。因为这威风,叫天下人都感到害怕,成为了公认的霸王。而齐国更像是趴在一边看似人畜无害的老虎,不发威则罢,一发威便是连晋国这头猛虎都会抖三抖。

  一个是高调的霸主,一个是低调的王者。

  双方都不是吴国能够招惹的主。

  只是鲁肃不清楚的是这明显对齐国而言是有极大好处的方案,为何齐国却对此不感兴趣?

  “陛下,能否再考虑考虑?彼时我家陛下只要两江和广陵,中原其他地方尽数归于陛下帐下,如何?”

  “不用了!”刘备依然拒绝,道:“若是要取楚国,朕一家之力足矣。只是到现在朕也没有想过要派兵伐楚,你可知这是为何啊?”

  “陛下难道是想要厉兵秣马,以待再战?”鲁肃道。

  刘备颔首,道:“子敬说得不错,朕便是在厉兵秣马。于你们而言,最具威胁的或许是楚国!但是于朕而言,最要紧的却是晋国。晋国之强,非是你吴国所能理解的。虽然此番子敬要去晋国,但是我还是希望子敬能够做好心理准备,好好见识见识晋国的强盛了,再做考虑吧!”

  “有时候多一个盟友,比少一个敌人更好。楚国活着,比没有楚国更好。如今晋国如果灭了蜀国,咱们可就都要做好准备了。君不见秦伐六国之事乎?此时再掀战乱,纵然给你千里之地,也不过是徒做嫁衣罢了。你回去也替朕劝劝你家陛下,有雄心壮志是不错,但却也要认清楚当下的形式。”

  “陛下,晋国不还没有灭掉蜀国吗?”鲁肃道:“就算晋国灭掉了蜀国,最少也要休养数年时间方才能够挥师东进吧?数年时间,这天下又是那一般模样?”

  刘备却是一笑,道:“子敬说得不错,数年时间。可是朕却没有数年时间了,如果没有天大的变故影响晋国,朕情愿得到一个强盛的盟友,也不情愿取这地界。行了,若是没有其他事的话,子敬便下去吧。”

  鲁肃还想要劝解,只是看到刘备准备起身的模样,这话到了嘴边却又只得咽下去。一个人如果真的打定了主意,再怎么劝又能如何?

  更何况现实正如刘备所言,若要吃掉楚国,他又怎么会与自己分这一锅肉?

  “此番去晋国,走水路要快些,朕会让快船送子敬去晋国。”

  “谢过陛下!”

  鲁肃抱拳,看来这强弱联合终究还算不上是什么现实的事情。为今之计,只能看看那虎狼般的晋国会如何了!

  转入后殿,刘备的面上却是冷厉不已,喃喃一句:“什么玩意儿?这吴国也是个骑墙的东西!”

  

第八百七十章 风云酝酿

  

  第八百七十章 风云酝酿

  蜀中,成都。

  晋国使者缓步入了这宫殿之中,在这文武百官中间向着刘璋恭敬拜下,奉上了国书道明了意图。

  “议和?”刘璋诧异,先前自己急于议和只是对方却并不理会,为何此番却反而要寻自己议和了?

  使者恭敬拜道:“正是,此番议和还望陛下恩准。”

  “陛下不可!”黄权大踏步出来,向着刘璋拜道:“此必然是晋军之奸计,假意议和,实则想要图我葭萌!臣以为应当速将此人斩首,督命三军镇守葭萌!”

  “臣附议!”

  “臣附议……”

  随着黄权一说话,数位大臣纷纷拜下。

  “陛下,我家陛下可是一番心意尽在这国书之中了。若是陛下不愿议和,我晋国也不惧继续打下去!”使者冷声道:“葭萌纵然是天堑也会被我大晋热血儿郎填平,蜀中纵然沟壑万千,天险难于登天,我晋国儿郎也绝不畏惧!纵然战死三十万在这蜀中,也要扫除一切障碍。非是在下说大话,只是我家陛下拳拳之心,却得不到人体谅,既如此,这和不议也罢!”

  使者的话纵然是叫人气愤,但也有人是有理智的。

  但见张松快步上前,拜道:“陛下,臣前番听闻西域大乱,晋国派兵十余万西征,只怕此番晋国想要议和的心是真的。”

  张松一语却将黄权的权谋论给推翻了,为何?十几万大军西征,那么长的补给线需要多少物资?中途会消耗多少物资?这一切都是难以想象的,更何况西域并不如中原。

  晋国的粮食若要维持这十几万西征军,那么南征之事只怕也只能暂时搁浅。

  于此来看,议和只怕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刘璋也没有考虑太多,既然被点破了心中也就明白了。

  而那使者此刻却低下头颅不敢说话,似乎好似心中所想的一切已经被人看得透透彻彻。

  “既然是议和,贵国兵马可先退?”

  “启禀陛下,为表我国之诚意,议和期间我国兵马将会北调三十里。”使者拜道。

  “好!”刘璋颔首,道:“具体的议和事宜便交给子乔负责了,请使者在城南馆舍住下便是。”

  “外臣谢过陛下!”

  “陛下……”黄权等人还想要再谏,却被刘璋挥手制止。

  也不知此番议和究竟是真是假,西征大军庞大的粮草消耗加上晋国历来穷兵黩武,只怕正如张松的猜测,晋国并无余力支撑庞大军队的运作。

  却说另一边,长安城外,河道之上。

  大船上的鲁肃似乎不敢相信自己得眼睛,这两岸杨柳叶开,河道上船来船往。

  远处,一座巨大的城郭出现在了自己的眼中。

  城郭比起寻常城墙更是要高出许多,而那水门更是自己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

  东都临菑的水门进不得大船,只是这长安的水门却叫他连嘴巴都合不拢了。

  河道两面的城墙在越靠近河道的时候越高直到在河道边上为最高点,为了连接两座城墙刻意在这城墙上修建了一座拱桥,然后又在这拱桥之上修建了城楼。

  这一座大水门分为四个车门,分别用四座巨大的石柱支撑和分别开来。每一座水门又分为几道大门,第一道是铁栅栏。第二道乃是实木门,因其中有不少排水孔故而不是很影响河流。第三道依旧是铁栅栏……

  简直就是一个难以想象的宏伟工程。

  如此看来,这水门依旧是难以攻破的。

  “咱们这里进出的水门有很多座,但这样的水门只有两座。当初工部也不知道耗费了多少钱财和人力才修建了两座这样的水门,用来供那些大船进出。听说啊,当时是准备全部换的,只是修建两座之后就没钱了。”

  听着船上引路官员的唠叨,鲁肃连连点头称是。

  入了水门之后一切方才豁然开朗,目光所及尽是亭台楼榭,坊市无数,两岸上更是人来人往,车水马龙。

  看到了这长安城,他方才知道临菑真的算不了什么。他也才清楚,自己说居住的吴县和这晋国的帝都比起来,什么叫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上了码头,一路上乘着马车去了馆舍。

  长安的富有当真是惊住了自己,这街道上百姓络绎不绝,是不是还能瞧见帝都戍卫巡哨,或是府衙的衙役巡逻,也有专门管理市场的官员检查售卖的东西时候合格。

  当真是叫人惊诧不已。

  入了馆舍,一日三餐不说,因是使臣原因还专门派了官妓。

  入宫城,这才让他更为吃惊。

  缓步进入紫金殿,殿中似有阵阵香味。这大殿整体成色偏紫褐色,他不得不感慨这晋国的强盛。

  这是他第一次见到王辰,只是一看却呆住了。果真是情种,世人都说王辰因为颜皇后一夜白头,还以为是坊间传闻,却没想到竟是真的。

  山呼之后递交国书,道明了意图。

  王辰比起刘备要直接太多:“好!江北三郡归朕,中原只怕你们已经许给刘备了吧?”

  “惭愧,齐国陛下并未同意。”鲁肃如实道。

  王辰并未感到吃惊,而是道:“那么中原再说吧,朕只需要江北三郡便是了。”

  “那么陛下是允了吗?”鲁肃问道。

  “自然!”王辰道:“只是这等事情可不能写什么密约,毕竟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这样吧,你们吴国兵马调动之后,朕的兵马自然会出武关,如何?”

  “如此,谢过陛下!”鲁肃再拜,道。他似乎不敢相信竟然会这么顺利,自己甚至连话都没怎么说王辰便同意了?

  这太过顺利了反而让他感觉不太真实,还想说点什么,殿上的王辰便开口了:“来人,带子敬下去吧。今晚在揽月台设宴,朕要好好款待子敬。”

  “诺!”

  鲁肃连话都没有说几句便被左右的御卫领着出了紫金殿,这更让他感觉不敢相信。

  等到鲁肃走后,王辰方才面色微变,道:“又是一个骑墙的家伙。”

  “既然是骑墙,陛下为何要同意呢?”

  “同意?朕同意了吗?朕只是说朕要江北三郡啊!”王辰笑道:“楚国的事情还不够乱,再乱些才好。咱们也看看这吴国究竟作何打算再说!”

  “哈哈哈……”君臣相视一笑。

  

第八百七十一章 舌战群儒上

  

  第八百七十一章 舌战群儒上

  吴县,夜。

  馆舍之中,诸葛亮斜依胡床之上,如今来吴国也有几日时间了,可却不曾见得吴国皇帝陛下召见。

  不过他却并未觉得有何可担心的,每日里依旧是玩儿玩儿乐乐,闲来无事就弹奏一曲,这日子倒也清闲,丝毫不像是一个有事儿的使臣,更像是来游山玩水的人。

  都督府上,一场夜宴正在进行。

  “子敬是说齐国拒绝了我们?”周瑜似乎有些不敢相信,在他的眼中中原这条大鱼不是谁都能够拒绝得了的。

  只是鲁肃依旧点头,道:“齐国拒绝得比较委婉,而晋国倒是同意了咱们的提议,不过他要这江北三郡。”

  “哈哈哈哈……”周瑜这才一扫面上的阴霾,向着鲁肃道:“好,好,好!只要这齐晋之间任意一国与咱们联合,此次便是时机。”

  “不过……”鲁肃面色有些纠结,最终还是向着周瑜抱拳,道:“都督,此行晋国在下可是听到了不少的风言风语。”

  “哦?”周瑜道:“何等风言风语?”

  “听闻晋国西域叛变,晋国皇帝陛下发兵十余万远征西域。也因为此事,故而与蜀国开始议和,我担心彼时攻楚他晋国能派出多少兵马?”

  “西域?”周瑜眉头紧锁,倒不是在愁晋国能够派出多少人来,却是觉得此事甚为可疑:“西域之乱乃是远忧,说白了此事管不管都无所谓,晋国更应该注重的是当前在国内的利益,而非是西域。只是按照王辰的性子此人必然不会不管,但是调集十余万雄兵西征只怕却有些不太可能,更何况还为此耽误了进攻蜀国……”

  说到这周瑜眉宇间忽得展开,连连大笑起来:“原来如此,原来如此!哈哈哈哈……”他连连摇头,向着鲁肃道:“子敬啊子敬,此事这么简单为何却看不透呢?晋国皇帝也算是一代枭雄,此人又岂会不顾蜀中之大局,反而兴兵远征他出?此不过是计策,蜀国中计只怕这国便要易主了!倒也算不得十分妙吧,不过却也不失为一个计策。”

  “公瑾的意思是说这晋国还有余力进攻楚国?”鲁肃疑惑道。

首节上一节479/61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