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最强帝国系统 第406节

  他没有感觉到痛,只感觉好似有什么液体在脸上纵横,伸出手去沾了一点细看,原来是血。

  竹简裂开的部分将他的额头划破,鲜血很快便流了出来。

  殿上的人已经没有再骂了,颜良不知道是自己没听见还是真的安静了?殿中竟落针可闻。

  “怎么,你哑巴了吗?”这是袁熙最后的一句话。

  颜良抬起头来还能看到胸口剧烈起伏的袁熙,也不去擦拭额上的鲜血,正想要说话,旁边的荀谌便替他开了口。

  “陛下,臣有话说。”

  “也是,你与颜良在那城头上,颜良做些什么你不也清楚得很吗?也罢,朕也给你说话的机会,免得一会砍了你你却又说冤枉!”

  袁熙将腰间的长剑取下,一屁股坐在书案上,双手柱剑看着二人。

  “陛下!”荀谌一拜,方才缓缓到来:“想必陛下应该听说过王辰用兵!”

  “这天下几人未曾听说过王辰用兵?其人用兵,最善决战,其次善袭,昔日美稷城一战奔袭匈奴,惊动天下!”袁熙冷笑道:“可是这与你们有什么关系吗?”

  “陛下既然知道王辰善袭便是了,如今王辰突袭高邑城,打得我举国上下手足无措!陛下且看看,昔日王辰袭美稷,一夜而下匈奴!可如今呢?王辰可曾动手了?”

  “那是因为朕在城里!”袁熙轻喝道:“若朕也如那匈奴一般,今儿这脑袋还在脖子上吗?”“陛下息怒!”荀谌继续道:“王辰既然敢千里奔袭高邑,难道他是那种会打没把握的仗的人吗?纵观王辰戎马一生,败绩难寻一二,其人用兵不仅善袭,更善稳。没有十足

  的把握,他会奇袭高邑吗?如今其人无非便是用这些虚招诱使陛下出城突围,若是少了这城墙,咱们仅凭着三万弟兄,能挡住无往不利的晋军吗?”“陛下也应该知道,晋军善战之名可非是无故得来的!那可是千百场大战杀来的!若是出了这城,百姓们组成的临时军能起用吗?御卫军和驻守京城的军队能保得住陛下吗

  ?”“为今之计应当是固守高邑城,等候着各路援军到来。王辰此刻岂不是希望陛下马上就突围,只要拿下了陛下,他便拿下了整个赵国。高邑城高池深,于内上下一心血战固

  守,于外各路援军已经快至,这才是稳中求胜之道。”

  “颜将军正是考虑到了这一点,方才下令封锁了四门。纵然王辰想要率军入城,其难度可想而知!”

  “那这么说是朕冤枉你二人了?”袁熙面上的冷笑依旧没有断绝,虽然荀谌说得条条是道,但却依旧动摇不了他怀疑二人的心。

  荀谌大惊,再拜道:“我与颜将军对陛下之忠诚苍天可鉴,此番我二人早已决定与城池共存亡。只要我二人有一息尚存,绝不叫晋贼入城一步!”

  “哼!”袁熙冷哼一声,道:“为将者连敌人的虚实都没有摸清楚,却扬言要与城池共存亡!朕且问你们,城外的晋军到底有多少人?此刻在干些什么?!”

  “尚未统计出来,但是斥候已在统计了!”“朕告诉你们,城外的晋军不过区区两万人!”袁熙的剑敲在这玉石板上,向着众人呵斥道:“朕也告诉你们,城南战事结束之后,晋军便在营中晒甲高歌!得亏你二人是朕

  的将军,却连敌情都没有摸清楚!”“陛下!”许久未曾说话的颜良说话,虽然旁边的荀谌一直示意他让他不要说话,但是他还是执意道:“这是晋军的奸计,若是陛下执意要去,末将愿代陛下前去。末将今晚

  愿率军八百袭敌营,彼时敌军究竟有多少自然可知!”

  “陛下不可!”荀谌再谏道:“如今城中缺乏猛将镇守,此明明是敌军的奸计,若是颜将军去了,彼时谁能担得大任?”

  就在袁熙即将答应的时候,那老宦官在其耳边耳语了几句,也不知说了些什么,二人有私下说了几句话。

  等这一切落罢之后,袁熙的态度却变得稍微好了些。

  “今日便到这,朕有些累了。诸位爱卿都回到自己的位置上去吧,若有事朕自会召见。”

  说罢,袁熙便起身离去。

  众人山呼之后退出大殿。

  荀谌长长出了口气,看向身边的颜良,叹气道:“你这是何必呢?明明知道除去就是死,何必如此呢?”

  “或许吧!”颜良也未曾多说,依旧板着他的脸加快了脚步,向着远处离去。

  在这文武百官之中,他纵然名震天下,却显得那般孤独。百官避他如猛虎,而他却浑然不知一般,依旧向前快步走去。

  

第七百三十二章 风云动四

  

  前些年河内的风云已经尘埃落定,沮授也在这平定叛乱的战争中渐渐成为赵国在原司隶一带的砥柱。

  只是箕关和葵城一直都紧握在晋国手上,沮授原先也不敢贸然出击,生怕会打破两国之间少有的平静。

  葵城,晋国的军队已在前些时日出了天井关进驻葵城,无心之中对镇守河内的赵国边军形成了双面压力,葵城添兵从大局上来说对沮授的防御也是一个钳制。 “如今赵国在河内的兵马总计有二十五万,其中常备军力有十万,其他十五万人分别在北、南、西三个方向屯守。算是深的陛下屯田的奥妙,倒也学着开始屯田了。根据宣

  明司的情报来看,赵国分别在修武、野王二城设下粮仓。而野王也是沮授本人所在,便于他调度各方军队。”

  李通不断比划着面前的地图,为身穿虎甲的将军秉承着面前的情况。

  此人腰跨一柄宝剑,并没有想象之中的粗狂,反到透着一股文弱气息,只是他的目光如电,炯炯有神,叫人不敢直视。

  他身后站着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那年轻人的目光之中透着一股狠厉,鹰视狼顾般,也少有人与他说话。 李通也想不通自家陛下为何要任用这个新人?还刻意下旨让他负责针对沮授的一切军事行动,虽然对方只是一个个小小的从六品破虏将军,甚至官阶还没有自己大,但是

  圣旨加身,又有金牌虎符在手,更何况人家还有一个兼任为南路参议军师。

  不过在他倒也听说过此人名唤徐庶先前与陛下有所交集,在皇后死后从南阳赶来京城吊唁,不用说自然是关系户上去的,这倒是苦了他们这一群将领。

  往日夜里背了这位将军,众人还经常在一起奚落,觉得这个小将也不过如此。 “二十五万大军又如何?赵国如今兵力举国上下不过六十万而已,比起我大晋兵马还是差了太多。其中大部分都是临时募集的屯守军队,说白了就是劳役罢了,真要打起来

  还真就形不成有效的力量。正如你所言,沮授在河内真正有战力的也就十万人而已。” 徐庶将手顺着葵城比划下去,最终停留在了射犬聚,道:“沮授如果要撤军的话,必然会从射犬一带走修武,不会去山阳,更不会走武德。所以咱们明日动身,带一万弟兄

  在射犬等他便是了!” “将军,一万人想要敌过沮授的大军?莫不是开玩笑吧?”李通面上有些不悦了,他如果是一个庸人,为了顾及陛下的面子自己倒也能够理解。但如果是拿弟兄们的性命开

  玩笑,那么自己还真就得管管了。

  如今的情况自己多少也清楚,河内能否拖住沮授对整个战局的影响极为重大。一旦走了沮授,陛下作出的努力也就白搭了,甚至会影响整个局面。

  他不容许有人开这种玩笑!

  “一万人怕是多了,沮授而已,六千人足矣!”

  又是一个说大话不怕折了舌头的人,李通心中暗自火大,瞪向二人的眼睛都好似能够冒出火来。

  “仲达,这般说就不对了!”徐庶冷笑一声,双目中的冰冷直迎李通,这目光好似能够通过李通的眼睛深入他的心底,用这一丝冰冷让他生不起气来! 如果李通有王辰的能力自然知道这里的智囊阵容有多么的华丽,司马仲达何许人也?昔日司马防举家投靠王辰之后,这司马懿也没有如原本轨迹一般拒绝召见,反而是通

  过自己的努力考入了演武堂,三年修习结业之后,以同一届演武堂最佳成绩被点为副将。

  纵然是旷世奇才,但李通却识不得啊。 “将军,军师。沮授成名已久,极善于带兵。且不说沮授是否真的会回去,就算他沮授率军回去了,为何一定要走射犬?就算他走射犬了,他又岂会只带少数人?六千人?

  一万人?末将说句不好听的话,难道二位以为打仗是过家家吗?”李通不忿,埋怨了一句。

  周围的将领们也纷纷赞同,一个个看向二人,等候着二人的回答。 二人倒是相视一笑,徐庶向着众人拱手抱拳,道:“诸位可能是误会了,这么说吧沮授此番绝对会带走十万人,不多也绝不会少。他之所有走射犬,是为了防止我军可能出

  现的袭击,为的是安稳抵达。他之所以要选择回援,而不是与我们在此对峙,我想诸位都明白。” “只要皇帝在,只要帝都还在,丢了一个郡也好,还是一个州也好,迟早都可以打回来。可是皇帝不在了,帝都不在了,那可就是什么都没有了。这也是陛下此番围点打援

  的要义所在,紧紧扼住敌军的咽喉,使得他各路军队不得不派兵救援。”

  “来来来,诸位将军且听我解释为何我要带走一万人。”说着徐庶领着众人来到了中堂旁边的一间偏房之中。

  只见这偏房中也无甚么摆放的物件,唯有一张长桌,以及一盏压在帛上的油灯。

  他示意众人站到长桌左右,这番细看才发现这铺满了长桌的白帛上面密密麻麻画了很多东西,也不知是何物。 “这些时日诸位不是抱怨我不会练兵吗?说我在校场练兵搞得乌烟瘴气的,那么今日,我就告诉诸位,我练的便是此阵法!只可惜咱们所有将军之中,唯有仲达识得,只是

  可惜了。”

  “此为何阵?”李通等人面面相觑,不知所以。

  “此阵开八门,莫不是传闻中的八门金锁阵?”一个营将诧异的看向徐庶,等候着徐庶的回答。

  对于营将们知道八门金锁阵这事儿,他一点都不感到惊讶。

  只是他还没有说话,李通便先替他否决了营将。 旁边的司马懿这才插话道:“此阵名为八虎搏龙阵,最少要六千人方可结成。乃是家叔于阵图之中得出来的一种阵法,有所闻之人少之又少。八虎搏龙,讲的便是以少搏多

  ,以弱搏强,可叫敌军难进一步!我看元直是想要用六千人结阵,然后再用四千骑突袭吧?”

  什么八虎搏龙,众人更是听都未曾听说过,一个个面面相觑。 徐庶颔首笑道:“仲达就是仲达,我打算分别用两千轻重骑兵突袭敌军中部。彼时沮授行军之时,开到阵前的时候,必然会将精锐安排在前破阵。待其陷入阵中之后,中部

  乃是弱旅。彼时左右各两千轻重骑兵将之截断,使其守卫不能相应之后,必然会引起敌军大范围的溃败!一万搏十万,这一场仗倒是叫我都有些期待了!”

  “好计是好计!”司马懿点头,道:“沮授此刻受制于人完全处于弱势,纵然其有奇智也不足以展现出来。倒是可惜啊,没能与他沮授正面博弈。”

  “如今的局势能胜,比什么都好!” 徐庶的手指轻轻颤动,他知道这一场大战将会直接决断他徐庶在这天下的名号!家师的八虎搏龙阵也将会名传天下。

  

第七百三十三章 风云动五

  

  比起南面的缓慢,北面的军团行动更为迅速。

  接到命令的时候,高干已经将军队集中在了蓟县,这中间也多亏了许攸的劝说。

  近乎十三万大军缓缓开动,向着南面疾驰而去。纵然一路上边关急报频传,但是他却并没有进行理会。

  群山之中,十三万大军纵马疾驰,望着未知的方向赶去。 “得亏当时听从了军师所言没有在蓟县久留,如今这关羽倒是率军攻入了上谷郡,适才方才来信,说是关羽已入军都山,下一步只怕便是昌平了。陛下在此时命我等回去,

  白白将这大好河山拱手送人啊!”

  高干的面上极为不甘,毕竟跟这天下也是自己一手一脚打下来的,说送人就送人,哪个人心中会甘心?“将军放心,幽州不是还有咱们十万人马?我已经下令各地坚守,等到我们解了帝都之围,再回来也不迟。”许攸捻着胡须笑道,他的面上看不出有多少凝重,有的只是一

  如既往的平静。 “说得倒是这般轻巧啊,那可是关羽啊,几人能够挡得住他?”高干显然已经对幽州失去了信心,面上是越发的踌躇:“好不容易打败了公孙瓒,这才多久?转手便将这幽州

  送出去了,我是真不明白陛下心中作何感想!”

  “将军,没了陛下也就没了咱们赵国天下。没了帝都,其他地方又如何能够坚守?帝都一旦被敌军攻陷,只怕整个天下都将改名易姓。”许攸道。

  “可仅仅是冀州,还能调动的军队有七万人!陛下难道连这七万人都解不了帝都之围?” “七万人还在东武城候着齐国的援军呢,或许陛下也是另有计较,也或许晋军来势汹汹。殊不知晋国乃是方今天下的头号强国,昔日便是诸国合纵也未曾奈何,如今对我赵

  国动手,又岂会只有区区数万人马?”许攸面色凝重,说真的如今的局势叫他直接放下幽州,谁都有些舍不得。

  可是又能如何?

  不放下幽州,丢掉的就是整个赵国。放下幽州,或许还能保住赵国。彼时两路大军南北夹击,纵然他王辰有六十万大军也够呛。 特别是如今齐国也在集结军队,赵国的局势也是越发的朦胧。他不会天真的以为齐国就会那般后撤,但是他将这一份忧虑放在心底,有些事情不是自己能够左右的,有些

  事情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得了,今儿这个幽州算是没了!”高干耸肩,故作轻松道。 “没办法,陛下在最不该犯错的时候犯了错方才埋下了这个祸根。而这个祸根在最该发的时候没有发,偏偏在最不该发的时候发!唉,世事无常啊,如今不说幽州,就算是冀州该放下的还是得放下。昔日,我本就不赞同杀吕布,可陛下偏偏为了蝇头小利那般做了,如今不仅河内保不住,幽州也保不住,岂不是可笑?若是当初不那样,如今

  到手的不仅仅是幽州,还有至少十年的太平!” 说到这,许攸面上痛苦一闪而逝,取而代之的是数不尽的感慨与愁楚:“十年,十年时间陛下完全有能力与晋国一争雌雄!可惜啊可惜,蝇头小利换来的是什么?白白失了

  一逐天下的本钱!”

  “子远,你这话还是得注意了!”高干小心提醒,他也是个明白人,如今赵国人才凋零,他不能看着这些有才之人因为嘴巴子而失去性命。

  许攸苦叹一声,将这马鞍上的酒囊取下,胡乱喝了一大口,方才舒畅些。

  却说齐国,如今冀州风云骤变,似乎一逐天下的机会已经到来。

  临菑城北,数十万大军集结。

  旌旗如林,看的人眼都乱了。

  无数声呼喝从这些战意高昂的将士口中呼喝而出,好似结成一道劲风,直把点将台上的旗帜吹得猎猎作响。

  台上,刘备柱剑而立,左右侍立着诸位文武官员。

  而在他们面前放着一副河北二州的精细地图,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众人似乎还在议论着从何处进军。

  “现在入冬了,今年淄水似乎也冻了起来。想要调动水军的话,只能等到开春了。”刘备眉头紧锁,向着众人道。

  “皇兄,纵然不用水军,我大汉也可派出将士三十万!”张飞上前一步,向着刘备拱手抱拳,道:“臣弟愿为先锋,领六万铁骑驰援高邑!”

  “翼德啊,此番召集的三十万弟兄中,骑兵有多少?步兵有多少?”刘备问道。

  张飞抱拳道:“骑兵十万,步兵二十万!驰援赵国不成问题,等到来年开春之后,二十万水军可以在赵国沿海任何一点上岸,杀得晋军措手不及!” “二将军,话可不能这么说!”戏志才摇头苦笑,道:“晋国以什么最为著名?骑兵最为著名,我水军上了岸想要在正面战场敌过晋国的精锐骑兵,只怕胜算不大,况且晋国铁骑来去如风,若是不能在要害之处上岸,那也没有什么用。二十万水军只能用作奇兵,而且一用必然要用在最打紧的地方,能够让晋国不得不在正面战场抽出大量的兵

  力前去应付。重在牵制晋国有限的骑兵兵力,而不是在于作战!” “志才说的不错!”刘备也点头道:“正面战场晋国少了骑兵,就像是狼少了利爪,毕竟晋国是以骑兵见长,步兵见短。只要能够让晋国的骑兵疲于奔命,那么正面战场上我

  们有绝对的优势能够打赢晋国人。” “陛下说的没错,晋国虽然铁骑无数,但其军队下马是步兵,上马是骑兵,也难以招惹才是。陛下既然决定要驰援赵国,臣以为应当尽快才是。三十万儿郎,加上赵国本身

  的部队,抵挡晋国不是什么大问题。”

  “是啊!”刘备点头,道:“那么就这么决定了,从平原出发,赶赴东武城联合赵国军队前往北面。晋人杀朕国老,斩朕大将,此仇若是不报,朕寝食难安!”

  “谨遵陛下命,必拿王辰人头祭奠国老及陈将军!”

首节上一节406/61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