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最强帝国系统 第342节

  去年关中大旱,好在大河不断的将各方粮草输送过来,这才让关中的百姓们保全了性命,也方才让大晋的关中不至于大乱。

  劫后余生的百姓们更是将晋国的好念在心里,更是遗忘了哪位弑君的逆臣的劣迹,将他奉若神明!

  晋国黑色的大旗随风招展,在这关中的原野之上随风飘动。

  大军快速驰骋过了昔日的战场,向着已经修缮的新城而去。

  关中留守的官员们接到王上要来的命令之后,纷纷赶赴了这长安新城,在这孤独的宫城前方扎下了根基。

  那大晋华丽的宫城,昭示着墨家传人的巅峰之作。继往开来的格局与建筑既展示着新王朝的朝气,以及那皇家的威严。

  宫城之高,实乃平身仅见。仅此一例,便是宏伟工程。

  这里不仅设计了瓮城,更设计了突出部的箭楼。城墙并非采用纯夯土铸城法,而是采用的包砖法,这也算是城建上的一大改变吧?

  这再不是原本泛黄的城墙,而是一堵灰黑的巨墙,这与大晋尚黑却有几分巧合。

  随着远处大军的队列缓缓接近,城下的官员们也按照自己的地位准备站好了位置。

  “王上驾到!”

  随着将士们一声呼喝,门前百官纷纷拜伏山呼。

  车架停下,王辰从辒辌车中下来,示意众人起身,只是却被面前的宫城震慑住了,没想到杨利还真才用了自己的办法,作出了这些东西。

  “伯言!”

  “臣在!”杨丰快步出来,向着王辰拜下,道。

  “新城修建如何了?”

  “臣已经加快速度了,宫城已经完成了六成!前殿建筑已经全部完工,主要是地面铺设还未完成,青石打磨还需要时间。”杨利实事求是,道。

  “其他的呢?”

  “灵台明堂已经快要修建完毕!”

  “一年时间,只怕我给不了你一年了。五个月吧,五个月时间我希望宫城与灵台明堂能够修建完毕,可以吗?”

  “陛下,请恕臣罪过。如今在此修建新城的人有足足十六万人,虽然各郡材料从不延误,但是五个月时间完全不够啊。”

  “还是需要一年吗?”

  “对!”杨利抱拳拜道:“少了一年完全无法完成!而且还要确保一年内,人数不会有丝毫减少!”

  “好!”王辰点头,道:“既如此,入城去看看也好!”

  “既然我王想要入城,臣这便派人将工匠撤出,免得冲撞了陛下。”

  “不用了,有陷阵营与亲卫在,便是要一时起意商榷要务,只需将周围隔开便是。再说,这新城之中不也还有州郡兵马吗?又会出什么意外?”

  “我王!”众人想要再谏,王辰却摆手,道:“进城!”“诺!”

  

第六百零一章 新城旧事

  

  登上这新城的城楼,还能嗅到那新漆的味道,宽阔的城墙足以让所有人都感到震撼。文武官员们一个个交头接耳,显然对于这样工程还是极为满意的。

  站在这门楼后面,远眺宫城,这里间还有数重城墙封锁,并非仅仅这一道大门。而且如今修建的位置主要在北面,已经大部分完工的前殿却还在前方。

  不过也能够看出这宫城的辽阔,与昔日的豫章宫大小差不多,这样的宫殿只怕还真的费一番功夫才是。

  “原先伯言给我看着宫城设计图纸的时候,我还以为只是小宫殿罢了。却没想到竟然这般的大,倒是叫我有些难以想象啊。”

  王辰的面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如此庞大的宫城足够彰显皇家威严,只是没有想到杨利修建这么大的宫城却只需要三年时间?

  “王上,这宫城有将近一小半都是景观及御花园。而前殿有比较空旷,真正修建起来并不会花费多大的功夫。”杨利向着王辰拜道。

  “不错,不错!”

  王辰连连点头,引着众人从这宫城之上下来,穿过了前方正在修建的场地,一路上就听着杨利个中介绍讲解。

  不知觉间却已经到了晌午,穿过这宫中小道,总算是到了前殿。宏伟的正殿拔地而起,无论是构造还是上漆来说,这大殿都有一种气吞天下的气概。正殿前方是一道十分宽阔的青石广场,只是这里还有不少人正在仔细的铺着青石板,

  终究只是一个半成品罢了。

  推开大殿的门,陷阵营的士兵们戍卫在这大殿周围接替了州郡士兵的防御,亲兵快步入殿,戍卫在左右。王辰这才领着左右官员入殿。

  这里的一切都是崭新的,比起昔日汉朝的正殿更要恢弘气派。

  殿中的柱子成两排排列,每一根柱子都是飞龙走凤,好不威严!

  便是这皇权宝座也是在那九步白玉石阶之上,那龙座乃是用金雕琢的飞龙,配上那白玉石阶就像是腾云驾雾一般,好不威严。

  踏上这白玉石阶,王辰站在这龙座前,心中更是多了几分豪气,好似这里才是天下的最中间,坐在这里便能定人生死。

  “你们说,如今是时候建元称帝了吗?”

  王辰背对着众臣,突然说出这一句话来,叫所有人都错愕不已。

  当然还是有人最新反应过来:“王上如果要建元称帝,末将觉得时机已到!”说话的自然是将军们,整个大晋朝廷最为拥戴王辰的永远都是这些将军。

  但见第一个人向着王辰拜下,所有的将军都纷纷下拜。“王上!”钟繇也向着王辰拜下,道:“如今天下纷乱,各国并列。王上想要取天下,自然要正名以统御天下。若换做以往,或还不能。只是如今王上横扫四方,使得七国联

  军饮恨函谷关前。如今天下,但闻我大晋国号者,无不变色!但闻王上名号者,无不百拜折服!”

  “臣公孙彦,恳请王上位进九五,建元称帝!”说罢,公孙彦向着王辰叩首,道:“汉家已成过往尘嚣,我王当以真龙之名上承天命,统御天下!”

  “恳请王上位进九五,建元称帝!”殿中文武官员纷纷拜下,诚请王辰位进九五。

  但是王辰却并未转身,片刻后却是一声叹息,手从这龙座之上收起,道:“都起来吧,现在还不是时候。一切,等着宫城修建完毕再说吧!”说罢,王辰转过身来,示意众人起身,道:“今日却也有事要议,宫城的事儿咱们放到一边。称帝的事儿,咱们也放到一边。趁着大家都在,便在这殿中议一议这些事儿!

  ”

  “诺!”众人抱拳。

  王辰向着关羽招手示意,道:“云长,与大家说一说咱们这一场大战的兵力损耗吧!”“诺!”关羽抱拳,从身后副将手上接过一份竹简,面向着百官理开,道:“此战陷阵营损失三千二百人,精锐营将士损失一万五千人,屯守军损失八万六千七百人,临时征调百姓组成的部队损失两万一千四百人,临时征调各族人组成的部队损失一万八千九百人。合计损失十四万五千二百人,另有其他损失不计入其中。精锐营还余三万五千

  人,陷阵营还余一千八百人,屯守军十三万人,如今还余下四万三千三百人。除去各族军队及临时招募的军队,大军还余下八万一百人。”

  “听听,先前我等有屯守军十三个营,精锐营五个营,总计是十八万五千人,中间要地驻守军不算。可是如今,损失了十万多!这么多年的积蓄,一战就都折了。”

  王辰叹了口气,堂下众人也埋头不敢说话。他摆手,面上挤出一丝苦笑,道:“八万一百人,这么多年下来就打成这样,换谁谁都不甘心!如今,我们比谁都更需要休养,所以至少在两年时间内我不打算做任何有可

  能会影响国运的大事儿,一切都照旧进行!”

  这一战确实让他产生了极其惨痛的损失,大军伤亡实在是太过。临时募集的军队战力却又十分尴尬,而召集的部落军队也不可能一直用,太久了异族必然生变。

  “我王英明!”众人纷纷拜下,此刻却无人再劝王辰位进九五了。

  “行了!”王辰摇头,道:“之所以选在这里与大家商议,我是不想这事儿走漏半点风声,我想你们是清楚的。”

  “我王放心!”

  “子明,国库储备如何?”公孙彦上前一步,向着王辰拜道:“初步估算了一下,预留三百万石粮草作为明年可能的赈灾用,预留精锐营及陷阵营五万五千人标准口粮之外,及其他徭役、俘虏口粮之

  外,到明年秋天的时候,应该还有五万石余粮。”

  “子龙取来的粮草算进去了吗?”王辰皱眉,果然还是太经不起自己折腾啊。

  “未曾,子龙取来的粮草还在飞狐道。根据秉承应该在百万石左右,不过还未入库,也不敢确定。”“嗯!”王辰点头,道:“传令下去,十日之后各郡临时募集的军队已委派到各关的驻军除外,其他的便都遣散了吧。咱们现在要歇兵,尽可能的不再军队上作出太大的动静

  ,是时候与民休息了。”

  “诺!”众人抱拳,道。

  “广积粮,高筑墙。缓称帝,广扩军!这是咱们接下来要做的事情,等吧,等时间到了用一切自然就好了。”

  议事进行得很顺利,知道下午日落之后,这诸事方才议定。

  这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如今的大晋已经成了残虎,王辰也为自己先前的狂妄自大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此番合纵之战给了他一个深刻的教训,也算是他成长之路上的一个跃进吧!

  如今的大晋再不似下山猛虎那般锋芒毕露,反而选择蛰伏了起来。等到大晋下一次倾尽全力出关扫荡之际,只怕这天下都将会再度变色吧?

  临行前,王辰刻意召见了钟繇。

  在这马车之下,挥退了左右之后,他示意钟繇来到近前。

  “杨家现在情况如何?”王辰倚靠在这马车上,向着钟繇问道。钟繇拱手道:“禀王上,除去大旱之时布施粮食之外,最近杨家似乎也没有见着什么动静。虽其家道中落,但是杨家门生故吏实在太多,在咱们晋国也是最富有名望的大家

  族,如今在雍州又深得民心。一时间如果没有什么合理的理由,只怕也难以根除。”

  “嗯!”王辰点头,道:“上次让你去办的事情有结果了吗?”

  钟繇从袖中取出一份竹简,呈给王辰道:“此乃是杨家的家谱,臣也是花了很大的代价才弄到。确实也印证了那些流言,王上大可放心。”“嗯!”王辰将竹简收起,向钟繇道:“此行也不知会耽误多久,如果顺利的话也就一两年时间。再此期间内,盯紧杨家的一举一动,有什么情况直接派人知会我便是。我已

  经准备把钥匙给她了,开不开就看她自己了。如果开了,朝中只怕有些震动,不管如何你一定要稳住雍州。”

  “王上放心!”钟繇抱拳,面上更是多了几分欣慰,显然如今的王辰在经历这一场失败之后已经有了变化。

  王辰点头,道:“走了!”“恭送王上!”

  

第六百零二章 又见晋阳

  

  初平七年,公元一九六年。七国伐晋告一段落,天下各国难得的呈现出了短暂的和平。这一战使得各国国力大损,都想要趁着这难得的和平休养生息。

  晋阳城外,庞大的车仗正在这原野之间徐徐前进。

  南门,士兵们早早就将这里封锁,无数的官员们早早就侯在了此处,恭恭敬敬的等着。

  “杨姨,您说父王今日会来吗?昨日便空等了一天,我这都站累了。”

  一个约莫四岁多的孩子看向身后的杨娥,一脸委屈巴巴的模样,丝毫不似他身旁同龄的女孩那般活泼。

  “小世子乖,你父王很快就来了。”面对着这个天真无邪的孩子,杨娥也极为溺爱,俯下身来轻声安慰了他几句。

  可是这四岁多的孩子那是那么容易哄的?又是这晋王府的世子,那可都是含着金钥匙出身的,当下便又哭又闹,嚷着要回去。

  也确实,这么小的孩子站在这里那么久了,确实也是乏了。

  这小子闹起来那可真是没完没了的,任凭杨娥怎么哄都没有效果,周围的大臣也不敢说什么,一个个将头埋着。

  也不知为何,这些人看到杨娥的时候目光之中总有一丝惧意。这可真是好笑,一群大老爷们竟然会畏惧一个弱不禁风的小女子?

  “煜弟,父王就来了,还不把你那脾气收起来?”就在杨娥都快没有办法的时候,一个衣着华贵的七岁孩子便已经快步过来。虽然七岁但其眉目之中多有迫人英气,那原本属于小孩子的清澈双眸却透着一丝睿智。虽看起

  来稚气未脱,但却有一种少年老成的感觉。

  “噜噜噜…”王煜向他比了一个鬼脸,也不理会他,又继续与杨娥闹腾。

  小孩也没有继续再说,只是站在旁边负手而立。七岁,王辰七岁的时候还只是井陉山上一个连枪都使不利落的孩子,只怕比起这个孩子还不如。

  很快,远处便扬起了几道尘烟,众人面上可算是露出了笑容。

  但见陷阵飞马而来:“大王车架已不足十里,特令南门加强戒备!”

  没过多久,便见又一队陷阵开来。此次过来的约莫有五百多人,这些人到了城下之后便翻身下马,戒备在左右。很快其后有开来约莫三千人的步兵队列进城,封锁了城门直到晋王府的街道。周围原本还想围观的百姓一个个都被驱赶了出去,摊贩也被暂时赶到了其他街道摆设,整个

  长街除去士兵之外寻不得一个人。

  房顶之上也有不少扛着大弩腰悬利刃的绣衣使正在巡哨,空气中似乎都弥漫着一丝紧张气息。

  只是那两侧客舍楼上还是有不少人将这窗户开了一条缝隙,想要一睹这晋王尊荣。

  一间客舍之中三个黑衣人正在将这蹶张弩张开,一个人是不是借着那缝隙看向长街,而他对面还有几间房中也是如此。

首节上一节342/61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