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最强帝国系统 第24节

  便是张温也有些恼怒,说来此番西征王辰不仅将功劳抢得一干二净,自己众人还纷纷落了个兵败的下场。

  这要是表奏到朝廷,自己这司空怕是保不住了。

  “对啊王将军,你这般作为会导致我大军溃败,难道不知吗?”现如今唯有将这战败的罪责推到王辰撤兵之上才行。

  王辰冷哼一声,这要是好好坐下来谈,怎么分功劳都可以,自己不吝啬哪点功劳,只要大家开心就好了。可要是平白无故向自己泼脏水,那就不好说了。

  “司空大人、周将军,这做人说话得凭良心!”王辰道:“尔等欲要追击,我是不是建议你们不要追?是你们自己贪功冒进,招致溃败,为何还要将罪责推到我王某身上?”

  “我撤军是因为各路大军皆已经溃败,是你们已经溃败了我方才撤军的。为何便又黑白不分?说是我王辰撤军导致你们溃败的?好个栽赃陷害,可我王某也不是好欺负的!”

  周慎冷哼大手在这书案上一拍,便将那帐外迅速围过来一堆亲兵,只等他一声令下便要将王辰拿下!

  “嘭!”

  王辰拍案而起,指着周慎喝道:“正所谓匹夫一怒,血溅五步!便是动手,今日天王老子都保不住你!”

  毕竟是成名已久的战将,当初广宗的先登。

  王辰在这的威名又岂是周慎能够比拟的?可是这剑已出鞘,若是不见血,只怕难以收场。

  奇怪的是作为主帅的张温一副置身事外的模样,根本没打算管面前剑拔弩张的二人,他反而巴不得两人在这帐中厮杀起来。

  倒是董卓急忙跳出来,劝慰道:“周将军,公振,你二人都各退一步。现如今大敌未诛,咱们自己人就不要窝里斗了。”

  他先将周慎劝坐下,又才将王辰劝坐下,斥退了那帐前的亲兵,向着二人道:“周将军你这就不对了,这领兵大战多有胜败,何故将罪责推给别人呢?”

  周慎虽然不敢与王辰动手,但是听这话也挺刺耳的:“董将军是大度人,不战而溃都能够在这站着说话。我们这些拼过的人,虽败犹荣啊。”

  这话一出直叫帐中败将们哈哈大笑,可是董卓又是何人?在这里还能让他周慎给欺负了?

  这周慎说话没个把门的,正好刺到了董卓的痛楚,只见他面色一变,指着周慎喝道:“匹夫,你急功冒进被人杀得溃败,今儿来了这先是怪责王将军,又来撩拨老子?今儿不杀了你,我随你姓!”

  说罢便将配剑拔出来,望着周慎便扑了上去。

  “仲颖.”王辰急忙上前,毕竟自己想要去并州,还得靠董卓暗中帮忙,可不能让他在这个节骨眼上出事儿。

  那董卓本就魁梧,此番盛怒之下更是将周慎吓的一阵踉跄,连滚带爬躲到了孙坚身后。

  “噹!”

  一声锐响,董卓斩去的长剑被孙坚稳稳当当的接下。

  王辰急忙上前拖住董卓:“仲颖莫要动怒,与那匹夫较什么劲?息怒,息怒。”

  “娘的,给他脸他还不知道兜着,长脸了不是?”董卓怒气未消,瞪了几眼周慎,骂咧咧道。

  “且住了!”张温大手在这书案上一拍,喝道:“都退下吧,不便是败了一战吗?有何大不了的?”

  不过要说这张温往日里还多少有些威信,这帐下将军们也都领命退下。

  众人姗姗离去之后,这帐中也就只剩下孙坚一人了。

  “文台,为何不退下?”张温揉着自己的太阳穴,适才的争吵直叫他一阵头痛。

  “司空大人,末将有事禀报。”孙坚向着张温抱拳,道。

  “说吧!”张温道。

  “适才末将看了半天,虽周将军有诸多不是,可这董卓王辰二人大人却是纵容不得了。”孙坚道:“这二人从当初美阳开始,便不听司空大人调度,而今二人在帐中又多有冒犯。末将以为,若大人想要重振旗鼓,应当先杀这二人立威!”

  “董卓在这一带素有威名,重振旗鼓多少还得仰仗他。王辰盛名已久,乃是一员能征善战之将,前番大败也是我未听他计策,今日杀他倒是我张温理亏啊。况且将来西进,还得仰仗王辰才是。”

  “将军,今日二人敢在帐中胡来,将来还能依靠吗?”孙坚道。

  “前番你让我杀了董卓,这番又让我杀了董卓和王辰,到叫我有些难以决断。”

  二人在这帐中又聊了许久,方才散去。

  只是张温最终还是没有听孙坚的计策,将他打发回营了。

  出了中军帐,孙坚便被恭候多时的赵云给拦住了。

  “孙将军,我家将军请孙将军一叙。”赵云向着孙坚抱拳,道。

  “王公振?他唤我作甚?”孙坚诧异,想想适才还在谏言要杀他,现在对方倒请自己了。

  “只是请将军一叙!”赵云抱拳,道。

  ‘也罢,且看看这王辰作何打算!’孙坚还礼一笑,道:“请!”

  王辰军中军帐,早早的便设下了宴席。

  这左面坐着的乃是董卓与孙坚,右面陪坐的是关羽赵云。

  “文台兄,昔日便想要结交兄台,只是因为军务繁忙未曾得见。今日难得闲暇,咱们也好好聚聚。”

  “是啊,文台!”董卓将酒樽举起来,道:“前番你谏司空大人杀我,那都是过去的事儿了,咱们也不计较那些。今儿便搭公振这个台面,董某敬文台一樽。”

  这董卓倒不是有多大度量,只是因为现在多少还得仰仗王辰,故而隐忍不发。

  孙坚一笑,也不去纠结那些,只是将酒樽举起来与董卓一干而尽。

  果然是江东猛虎孙文台,王辰很赞赏面前这个人,虽然并不能将其收归帐下,但是结识结识,倒也不错。

  想来能在这走之前与孙坚痛饮一场,也不枉来着西面走上一遭了。

  

第四十章 前将军

  

  洛阳,崇德殿。

  “这董卓战败便了,却将责任推在匈奴身上,好个无礼!便是想要欺朕吗?这匈奴远在并州,怎么去了凉州灭他?”刘宏将董卓上奏的疏往地上一扔,怒道。

  “陛下息怒!”大将军何进出列,向着殿上拜道:“此番陇县分兵,除去王辰据守陇县外其余六路大军唯董卓全身而退。末将以为,董卓所言只怕乃是事实。”

  “便是有匈奴,这败了也不能将责任推卸在其他人头上!”刘宏道:“虽然王辰也曾上书说有匈奴人在西凉活动,但这事儿并不冲突。董卓败了便是败了,该罚还得要罚。”

  “更何况诸将上疏陈言此番大战之败因,是王辰擅自撤军所导致!今日这二人上疏,难不成又想要将罪责归结在匈奴头上吗?”

  “陛下!”袁隗上前一步,谏道:“如今事态,西路诸军皆败。唯董卓王辰保全军队,安然班师。若是此时降诏责罚董卓,其余各将只怕人人自危,或有人畏罪投敌啊。”

  有时候为了保全自己的人,也不得不考虑考虑顺势保全别人。毕竟,这一切都是利益所致罢了。

  “臣也赞成袁大人此话!”何进道:“纵观西路诸军唯王辰夜袭击溃敌军,而董卓便在王辰麾下,此战定然是有功的。虽败望垣,但其保全部曲,不该有罪,当赏以稳军心。”

  “嗯!”经过大家不断的苦劝,刘宏终于还是松口了,道:“这王辰也力陈董卓之功,既然诸位爱卿也是此意,那便赏他千户候,以稳军心。”

  说罢,刘宏又道:“既然这西北乱局之中有了匈奴人参与,而边塞又无猛将镇守,朕担心这边塞会有什么异变。”

  “陛下此言甚是,并州边塞一直以来鲜卑入寇不断,可遣一上将镇守并州边塞,重整边郡,屏卫北方。”何进抱拳道。

  “诸位爱卿以为派遣谁镇守并州最好?”

  “臣以为,王辰最好!”何进抱拳,道:“王公振本是晋阳人,于并州素有威名。此番东征西讨,立下赫赫战功,遣其镇守并州边陲可保社稷平安。”

  “不可!”袁隗不出意外又插话道:“边塞主将掌握兵权,王辰虽立下赫赫战功,但却太过年轻。边塞事关社稷,臣以为当派皇甫将军镇守。”

  “袁大人此言差矣!”只见一个年轻文官出列,向着堂上拜道:“前番鲜卑入寇不绝,不少百姓内迁,并州边郡几乎已经荒废。现如今当着一位威震天下的战将重整边塞,方为上计。义真虽有经天纬地之才,陛下可用之保内。王公振有夺帅之能,陛下可用之安外。”

  “杨大人此言甚是!”又一官员出列,拜道:“边塞荒废,虽有各郡守及部都尉镇守,但各方势力错综复杂。于外有鲜卑,于内有匈奴,狼环四顾,若无一铁血主将镇守,只怕难以安定。王公振既勇冠三军,又素有兵法谋略,且本身是并州人所部皆善于骑射,是镇守并州的不二之选。”

  “非也!”袁隗道:“王辰虽好可毕竟是太过年轻,若是委以重任反而会恃宠而骄,说不定便会贪功冒进,使我边境全失。反观皇甫将军却比王辰稳重许多,镇守一方国门,非此将不可!”

  “袁大人此言却不对了!”那姓杨的官员道:“王公振虽然年轻,可纵观其领军作战,不可谓不老成。美阳一战,不动如山,侵略如火,难知如阴,动如雷震。一战之下,溃敌千里。如此极善用兵之人,何为会贪功冒进?”

  这一句话无疑是把袁隗给问哑了,竟不知该如何回答。

  “臣以为,若使得王公振督兵边塞,可攘外。使皇甫义真督兵于内,可安内。如此,天下再无叛者,陛下之天下必可千秋!”

  “.”

  殿下不出意外又因为人选的问题吵嚷了起来,直叫殿上的刘宏十分头痛。

  他摆手示意宦官宣布退朝,便起身向着后宫离去。

  “恼人得很!”刘宏坐在这御园之中,面上烦躁,向着身边的两个中常侍倾诉自己的烦恼:“便是一个边塞将军的职事,有什么好吵的?王辰去了北面便可,非得要闹腾什么年龄不够!”

  张让听到这里,心下暗道了几声好,便接话道:“陛下何必如此烦恼?臣虽在内宫,但也素问王辰威名赫赫,东征西讨替陛下杀了不少逆贼。若是有此等忠心之将镇守边塞,陛下岂不是更可高枕无忧?”

  这张让倒也会做顺水人情,急忙在旁边添油加醋,鼓动刘宏。

  “嗯!”刘宏的面色稍微缓和了一些,看向张让,道:“你且继续说便是。”

  “诺!”张让行了礼,继续道:“臣闻明主用人往往知人善任,这王辰极善用兵,陛下何不将他安排去边塞镇守?如此边境安宁,便是有贼作乱也可雄兵出塞,平定祸乱。说不定他去了边塞之后,便能大破鲜卑呢。王辰之于陛下,岂不是霍去病之于先祖武皇帝?”

  “说的是,说的是!”刘宏连连点头,但却又有一些疑虑,道:“这王辰本是并州人,若是重用他,届时不听调遣当如何?”

  “臣有一言,不知当不当谏!”张让道。

  “说来听听!”刘宏道。

  “臣闻万年公主已经待字闺中,而王辰又无妻室。不如陛下便将公主下嫁王辰,王辰自当叩谢天恩,如此即可牵住王辰之心,又不惧他不听调遣。”

  刘宏沉思片刻,最终还是否掉了张让的提议,道:“不可,这年轻人若是对他太过恩宠了,只怕反而会叫他有些骄纵,不可。”

  “那陛下可命王辰为前将军,镇守边陲。虽位居高权,但实际掌兵的只是各部都尉。而于民政之上,虽由王辰提领,可实际掌控的却又是各郡郡守。而再让并州刺史、匈奴中郎将、度辽将军、乌桓校尉与之互相牵制,其必然也不会不听调遣。”张让不愧是老谋深算,当下既还了王辰人情,又给王辰留下一个头痛问题。

  “嗯!”刘宏这才满意点头,道:“如此,便替朕拟定诏书,敕封王辰为前将军,金印紫绶,调与他劲卒一万,虎贲三百,镇守并州边陲,开府治事,统领并州边塞诸部。”

  如此,便在这宦官和外戚的支持之下,王辰总算如愿以偿,成为了边塞掌权将军,只是虽然得到了将军位,但是却也给他留下了不少问题。

  

第四十一章 归家

  

  右扶风,汧县。

  王辰军大营,中军。

  “应天顺时,受兹明命。调王辰任前将军,金印紫绶,领劲卒一万,虎贲三百,镇守并州边塞,于雁门郡开府治事,统领并州边塞诸部。”

  “臣叩谢陛下隆恩!”王辰再拜,方才接过诏书。

  那宦官接过供着前将军金印紫绶的贡盘,转呈给王辰,道:“王将军,常侍大人让我给您带个话,希望将军在边塞多多建功。”

  “臣叩谢!”王辰接过金印紫绶。

  “既然这诏书与金印紫绶都给了王将军,那么我等也该告退了。”宦官换了一副神色,声色之中颇有几分不悦。

  王辰急忙将这贡盘交给身边的关羽,向着帐外拍掌,道:“几位大人且慢。”

  说着便见两个私兵抬着两个盘子进来,这盘子里面尽是一块块金饼,成色很好。

  这几个宦官面色当即便变了,换上了一副笑容。

  “如此薄礼,还望诸位大人笑纳,此番舟车劳顿,辰无以为谢。”

  “王将军真是多礼了。”宦官口上说着推迟,但是却将两个盘子结果,递给了身后的人。

  “礼多人不怪,只望大人不要嫌弃。”王辰赔笑,将这宦官送出了营帐。

  刚刚将这宦官送走,王辰便转入中军帐中。

  “云长,传令下去连夜拔营,赶赴并州。”

  “大哥为何如此心急?”关羽诧异,道。

  “夜长梦多,我们先赶到雁门开府再说。”

首节上一节24/61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