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最强帝国系统 第204节

  “怎么?难道晋王想要在下为你美言几句?”蔡邕面上不屑渐起。王辰却是一笑,摆手道:“何来此言?编撰史书本就是要留存后人观阅,后人因史而知今。我只是希望先生编撰之时不要因为个人情感而褒贬不一,务必将事实书写上去。

  在此过程中,有任何需要,我朝自当全力配合!”

  “难道晋王就不怕在下写出来的东西,会让你难堪吗?”“哈哈哈哈.”王辰轻笑着摇头,为自己满上了一杯茶,道:“我都说了,是非功过,自留后人评说,我王辰岂是量小之人?只要先生不刻意乱书乱写,一切实事求是,我王辰

  如何容不得?”“果真是雅量!”蔡邕从堂上下来,坐到了王辰的对面,面上更是洋溢着佩服,向着王辰抱拳道:“古今以来,晋王之雅量确实叫人佩服。只是不知道晋王既然如此胸怀,何

  故容不下先帝?”

  王辰面色肃然:“伯喈,非是我容不下先帝,实乃先帝容不下我!你我相交,理应知道我王辰非是量小之辈,自不会为了这功名利禄计较,更不会因此而弑帝!”

  “那晋王为何要弑杀先帝?”蔡邕一脸的认真,少了适才冷嘲热讽的劲儿,看来他也迫切想要希望得到王辰真正的答案吧?

  “伯喈,咱们凭着良心说话。你认为我王辰于大汉,可有半点亏欠?”“晋王起于兵戈之间,平定天下数乱,恢复边境,诛杀外贼,使得鲜卑不敢擅自入境,匈奴不敢犯上。于此功,朝中又有几人比得?只是晋王却迟迟不受皇恩敕封,或许心

  中有所郁结吧?”

  王辰冷笑一声,道:“我不在乎这个,我知道你想要说什么,你觉得我在边境也好,在内郡也罢,所治能安百姓吗?”“晋王重整边塞,使得边郡安定。治理并州,使得并州强盛,百姓归附。在方今乱世之下,出了治世,已然是难得了。不过,这一切不正是职责所系,为了朝廷吗?”蔡邕

  质问道。“我做这些才不是为了什么狗屁朝廷!”王辰的双目之中透着愤怒,显然他并不是针对蔡邕:“无论是灵帝在时我谋反也好,还是如今弑杀皇帝也罢,我王辰所作所为只是不希望并州再入乱局,我王辰只是希望治下百姓不再蒙难。今日,百姓如此拥戴我,不是因为我坐了晋王的位置,也不是因为我掌控十余万雄兵,而是我是真真切切为百姓

  谋福。”

  “边郡,我接手的时候是什么样子?我治理之后又是什么样子?伯喈应该出去走走,去百姓身边看看,我王辰在并州的所作所为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蔡邕并未反驳,也不知他是否已经看过了这些东西。“河南尹大疫的时候朝廷在哪里?闹饥荒的时候,朝廷在哪里?原本的河南尹是天子脚下,你现在再去河南尹问问,问问他们大汉,当着他们的面骂我王辰,看看这些百姓

  会将你如何!”

  “王允小儿竟然想要将这一切夺去,又让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百姓便是离不得晋王吗?难道离开晋王了就不能过日子了吗?”“去岁,董卓伏诛,关中百姓无粮,王允救济了吗?我大军攻入关中,甬道从五原修入关中,一边攻城略地,一边调粮赈灾。他王允将我杀了,能做到吗?”王辰一声怒喝

  ,少见的动怒。

  但是蔡邕却是低下了头,这段时间自己也想的清清楚楚了,如果汉家皇帝与群臣不这般,汉家也不会灭在王辰手上。

  一切都是天理循环。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王辰收起了怒容,叹了口气,道:“我王辰哪里有什么能耐灭他汉家?灭他的,不过是百姓罢了。”

  二人少见的陷入了沉默之中。

  许久之后,有些心结解开了,自然也就好了。

  这段时间自己的所见所闻,蔡琰的不断游说,使得自己已经明白了一切。最终,他长叹一声,道:“亏得晋王雅量,若是在别处,蔡邕这颗脑袋就保不住了。如此雅量之君,不是明君又是什么?昔日先帝不听邕谏之七事,方才有了今日之灾,唉

  。”

  他起身,向着王辰拱手道:“听闻宣文馆改为国子监了,若是晋王不弃,某愿继续效命。”

  “如此,是王辰幸甚!”王辰大喜,站起身来向着蔡邕拱手抱拳,道:“如今国子监正好还未改动,便请伯喈入祭酒一职,如何?”

  “多谢晋王,老朽自将此生心血用在这传经讲义之上!”

  显然,蔡邕颇有种为了讲授而降了王辰,并未承认王辰为主的事实。

  不过王辰自然也没有计较这些,只要蔡邕愿意给自己教授学生便是,而且国子监不只是他蔡邕一人,谅他也耍不了什么花花肠子。

  后代学者之所以认为蔡邕所参与编撰的汉书对于王辰及刘协部分的不可信,主要便是因为其在王辰帐下担任了国子监祭酒的原因。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五国志等诸书却成为了极具研究价值的史书。

  

第三百五十一章 不宜扩军

  

  从蔡邕那里回来的时候,已经是下午时分了。

  刚刚入了府门,便赶到有点不对劲,特别是走到后院的时候还听到侍女们指着凉亭议论纷纷。

  远远的,可以看到凉亭左右路过的下人确实在悄悄张望。

  这刚刚走进,王辰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原来这凉亭之中不仅有颜如玉等人,更有一个倾国倾城的绝色女子,只见她正与颜如玉同坐一席,学习着这茶道,二人还有说有笑。

  “原来是红昌来了?怪不得我这府上的侍女们都想要跑来一睹芳容。”

  王辰爽朗一笑走入了这凉亭之中,与这任红昌相比,颜如玉真的算不上美人,可是自己并不在意,或许在他眼中最美的依然是颜如玉吧?

  “王上!”众人起身施礼。

  示意众人坐下,王辰也走到自己的躺椅上躺着,向旁边还在看书的独孤信道:“信儿,如何了?”

  八岁的独孤信少了孩童的顽劣,看起来乖巧无比,特别是穿上这一些贵气十足的世子服倒也有成为翩翩公子的潜质。

  “禀父王!”他向着王辰恭谦有礼拜道:“有母上与蔡姑姑教授,信儿也明了许多经义。”

  “行,等你再大些了就给你送去国子监,可要好好学。那国子监祭酒可是你蔡姑姑家尊,可严格了。”

  “父王放心,孩儿会认真学的。”

  王辰这才点头,拍了一下他的头,道:“如此甚好,甚好。”

  不过颜如玉却接话,道:“蔡老先生答应了吗?”

  “可不?”王辰很是欢喜,这蔡邕总归跑来跑去还是没有跑出自己的手掌心啊。

  倒是二人喜了,任红昌却是笑不起来。

  她暗中打量着王辰,却不知该如何打开话匣子,原本准备王辰来了便说,却没有想到对方直接就将话题转移到了独孤信身上。

  “红昌,此来可有何事啊?”王辰看向任红昌,显然对方一副颇有心事的样子。从自己班师回来到现在,也未曾见得任红昌来拜见,今日来必然是有事了。

  任红昌心下大喜,急忙起身向着王辰拜道:“民女斗胆来此,却有要事相求。”

  王辰示意她起来,道:“是不是你家奉先的事儿啊?”

  “正是!”任红昌道。

  “奉先怎么了?”王辰问道。任红昌面上多有些不好意思,看那模样有些难以启齿,但最终还是咬牙拜道:“王上,现如今已经班师回来很久了,我家奉先一直闲赋在家。虽然奉先有弑主之嫌,但现在

  已经改过了,还望王上念在他勇武之上,着他镇守一方,使其能有用武之地。”

  “我当是什么事!”王辰笑着摇头,也不知这吕布心里面又打着什么盘算?这才在晋阳屁股都还没有坐热乎,便想要领军镇守一方了。

  不过说来这等煞星放在一边确实有些令人难以放心,当初没有想过吕布会投诚,而现在对于他的安排也就有些棘手了。

  放在身边吧?真担心他什么时候会反咬自己一口。

  放外边吧?指不定啥时候就投敌了!

  这根本不是什么双刃剑,简直就是毒蛇。

  攥在手里怕咬着,丢在外边也怕咬着,最好的就是杀了。

  王辰笑容不减,但是却没有了下文,只是沉思着。

  这一刻他想了很多,甚至想过将吕布杀了。

  但是他很快又否定了这个问题,纵观丁原董卓之事,留着吕布在身边很快就被咬了,自己也决然不能在身边放下这么个不定时的炸弹。

  王辰虽然没有说话,但是周围人都明白了王辰的犹豫不决。任红昌只得继续道:“王上恕罪,民女此言或许有些不知天高地厚。奉先其一没有为王上立下汗马功劳,其二也无赤胆忠心之前鉴。但,人生于世改则好之。不能以先前的

  错误而彻底否认人一生的品性,也不能因为一个人先前的行为而决定他是否忠诚。”“先前的所为皆因未曾遇上明主,王上如今雄踞一方,政治开明,礼贤下士,实乃难寻之明君。奉先若为猛虎,王上则为真龙。猛虎,唯有真龙方可驱使。此为奉先之原话

  ,万望王上念在其拳拳之心,不计过往,使得明珠不蒙尘。”

  任红昌还要继续说,王辰却止住了她,道:“我给奉先在晋阳设下了宅院,他还是想要过那金戈铁马的生活嘛?”

  “王上,奉先只是想要将一腔热血回报王上不杀之恩,万望王上能够再给他一个机会,让他用一腔热血回报王上。”

  也罢!

  王辰心中暗自盘算一番,如今这洛阳关外的土地确实无人镇守,旁边就是军争不休的三国。若是让这些人腾出手来,保不准什么时候就要挥军西进。

  荥阳,与自己而言也是极为重要的要地,只是这里却没有洛阳八关之险固。

  于现在而言,跟相当于是自己的最前线,也相当于是自己的一个缓冲。无论是进攻中原,还是防御这里都极为重要。

  “行了,你且先等等,我这便去白虎厅看看!”

  说罢,王辰便起身向着亭外走去。

  “谢王上!”任红昌向着王辰的背影遥遥拜下。

  白虎厅,这闲赋在家的两个将军正把弄着手上的军旗,在这地图上打量着。

  一见王辰进来,二人纷纷向着王辰抱拳:“王上。”

  “广越,公盛,今儿就你们两啊?”

  王辰轻笑摆手,快步走向部署图。

  “公明与子循这不正忙着练兵嘛!也就咱们两个闲着,索性也就在这聊聊兵法了。”令狐蔚向着王辰笑道。

  “正好你两在!”王辰示意二人围到这地图旁,道:“如今大汉的天下咱们已经完整的得到了并州与司隶,只是虽然如此,但我们也要做好下一场大战的准备。”说罢,王辰把弄着手上的小旗,大手指着朔方,道:“现在云长屯军朔方,季仁屯军三辅,伯怀屯兵很河南尹,文远屯兵雁门。这四个角加上我这一个中心,构成了咱们整

  个防御线。”

  “我欲在河南尹给再设一路军队,屯守荥阳,都旋门关以东,大河以南之地,诸位以为如何?”

  “此增设一路兵马,非是寻常部署。末将以为,或可召集诸将议事。毕竟与咱们而言,河南尹是边郡。在边郡增设人马,其他各方只怕都会有所反应。”李韵抱拳道。

  “你呢?”王辰看向令狐蔚,问道。

  “末将也是如此!”“嗯!”王辰皱眉,大手在下巴摸索了半天,道:“这都快五月底了吧?这样,我让宣政司将命令传下去,正好马上要开科举,所以我打算在六月初一举行一次军政大议,咱

  们也该是时候好好盘一盘这家底,定下一个目标了。”

  “诺!”

  王辰将手上的小旗放下,从这白虎厅退出,向着门前的燕回道:“你去告诉任红昌,就说增设一路兵马不是寻常小事,此时等下月大议之时再定。”

  “诺!”

  从这白虎厅出来,王辰径直去了议事厅,想来这灭掉了汉家自己所处的位置也就显得极为尴尬了起来。可以说虽然有雄关险隘,但却也是一个四战之地,该是时候考虑从东面或者西面着手了。

  

第三百五十二章 新的目标上

  

  晋王府,议事厅。

  各部官员齐至,除去镇守各方的将军壹以及边郡郡守、各县县令之外,其余官员尽数赶来。

  这也使得议事厅人满为患,大多文官站到了这院落之中。

  只是武官这边人数却依旧不多,连门都没有排到。

  沈清傲立武官第二,连番的征战他已经证明了自己作为武官的潜力,功劳虽不足以比四位镇守一方的将军,但在这堂中他也足够站到赵云身后。

  一如既往,先是从各郡最基本的问题开始,一直讨论到晌午,方才慢慢进入重点。“前番王上赈济关中,耗费了府库不少存粮。现在咱们府库已经没有足够的存粮来应对战事,好在现在各军都已罢兵,而且按照王上的要求,在各郡安排屯田。今年关中虽

  然依旧在持续消耗粮草,但是预计年底的收成将会比支出翻上一番。所以,在下建议,如果还有战事的话,应当拖到明年秋后才行。”

  户部司掌杜袭向着堂上王辰简单报告了现下的粮库的形势,道。

  “前方南征,我军所用粮草一应为杜伯候的河东郡提供。就算赈灾所用,也不过是边郡购置,何故就消耗了这么多?”

  王辰疑惑,显然这家当还是需要有人帮自己盘算,对于这一块虽然自己是我王但是还不是很清楚到底有多少。杜袭不知该哭该笑,显然面前的王上是一个根本不知道自己府库装着啥的主儿,最终值得把心一横,向着堂上抱拳拜道:“王上,各郡收购的粮食根本不足,便是围城之战

首节上一节204/61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