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最强帝国系统 第180节

  “主公将军力过分的集中在河东,显然会造成朝廷的紧张。按照主公往常的打法,臣建议走奇袭!一旦我军拿下大河以西数城,彼时铁骑在去了关中,谁人又能够阻挡?”

  “你的意思是?”“臣建议,其一屯重兵在蒲坂,最好由主公亲自坐镇!此朝廷必然会在河西一带部署打量军队,或是驻军渭水,或是驻军临晋。不管如何,主公需要将朝廷的精力过分的集

  中在河东。”

  “然后!”公孙彦大手在洛水河谷比划一下,道:“洛水河谷,这里因为直道的原因被废弃了很多年,此时主公在直道与河东屯兵,朝廷必然会分头迎击。而此时,若是有一支精骑能

  够穿过洛水河谷,进入关中可以迅速扫荡敌后,彼时敌军自退!”

  “而另一面,趁着大河封冻,主公可以派遣一支偏师过龙门直入夏阳,敌军必然会退到洛水西岸一线。就算大河今年不冻,有河谷大军朝廷也无法招架。”

  “好!”众人纷纷赞叹。

  不愧是王辰帐下头号军师,三言两语之间就已经完成部署。

  “所以,河谷军队不需要太多,只要两个营,而皮氏的军队也不需要太多,一个营足矣。主公可统策余下七个营的兵力在蒲坂,作出更大的声势来。”

  王辰点头,道:“看来是要倾尽全力一搏啊!传命下去,安排各军准备调动,将太原的粮草调往河东府库。”“诺!”众人抱拳,拜道。

  

第三百一十一章 毁于自傲

  

  长安,司徒府。

  “王辰真的是胆大包天!竟敢包庇朝廷罪人?”王允愤怒的将手上的竹简拍在书案上,显然对于王勇接走张绣的事情很是火大:“难道他没有把朝廷放在眼里吗?明日我便秉承朝廷,将王辰的官职爵位一并夺去,若不交

  出张绣,定叫他死无葬身之地!”

  “王司徒!”荀攸不知道为什么,这董卓刚刚死去,原本那个忍辱负重的王允却已经消失不见。面前的王允就好似突然之间转变了一般,变得有些自傲起来了。但他还是向着王允抱拳,拜道:“现在董卓刚刚伏诛,内有郭汜的四万军队还未处理。而王辰盘踞并州已久,此番董卓倒下其必然如惊弓之鸟,戒备朝廷。如果此时去招惹

  他定会引发不可想象的结果,彼时内忧外患,这好不容易定下的局面只怕又将大乱!”“混账!”王允眉目之间颇有怒色,瞪了荀攸一眼,喝道:“现如今朝廷有十余万雄狮屯驻关中,又有皇甫义真这等将才统率,他王辰又能掀起什么波澜?你何以为他说话?

  ”荀攸心中越发的寒,这王允看来是听不进去话了,但他依旧抱拳再谏道:“司徒,此时应当招抚士卒,安定百姓。等候时机到来,一纸诏令传阅关东,再命王辰解下军权赴

  京师谢罪。如若不然,诏天下共讨之,此人可除,天下笃定!”

  只是此时的王允哪里听得进去荀攸的话?他认真的看向荀攸,面上颇有不屑:“敢问荀侍郎,你所说的时机是什么时候?”荀攸一阵错愕,明知道王允世戏谑,但还是依旧如实道来:“其一,我军做好各方部署。其二,此事宜缓不宜急。此时董卓刚刚伏诛,司徒要处理的事情还有很多。各郡人

  心思定,我以为应在一两年之后再动王辰是最好的。”树到招风,谁让王辰是这后汉数一数二的地方实力派?董卓倒下了,只是朝政归于朝廷了。如果王辰这种老牌军阀被砍掉,这天下又有几人敢再无视朝廷?若是后汉此时

  再认真治理,使得政治开明的话,还会有后面的乱世吗?

  只可惜,能臣有除乱之计,权臣无治世之心啊。

  荀攸并未说出什么大逆不道之言,王允也不可能无端将他免官,最终只是让左右将他赶出了司徒府上。

  出来之后,荀攸连连苦笑,再走在这长安的大街上,却没了以往的心情。

  在他看来王允此举,无异于是将已经安定的天下搅乱,势必会引起更大的乱局。

  “公达,且留步。”

  转过头去,却见两人快步过来。

  “大司农,杨大夫!”

  来人正是士孙瑞及杨彪。

  三人并行,士孙瑞却开口说道:“适才王司徒显然有些过了,许是因为长久以来的压抑,现在即将大功告成,有些乱了吧?”

  荀攸却是一笑,道:“大司农,我想你与杨大夫都是明眼人。王司徒如果真的在此时追责王辰,换来的是什么结果大家都清楚。我,真不想再说了!”

  “你有什么打算吗?”

  杨彪没有去过问别的,昔日大乱未起之际自己作为关西世族的代表,袒护王辰,方才酿造了今日之祸,其实内心也是极为自责。

  “打算去关东了,这里不适合我再待下去了。”

  荀攸却是一笑,难得与人推心置腹,道:“我看淡了这官场,不想再为官了。”

  “公达不再考虑一下吗?”

  荀攸看向二人,显然二人都是明白人,只是有些人愿意为这王朝殉葬,有些人却还不想这般死去。

  “你们不再考虑一下吗?”

  二人皆是一笑,连连摇头,道:“不了,就这样,挺好。”

  “那就告辞了!”

  荀攸向着二人拱手,道:“只是走之前,还是希望二位能够尽可能说服司徒不要一意孤行吧。”

  “我们尽力吧!”二人抱拳,目送着荀攸离去。

  只是杨彪还欲说什么,却被士孙瑞拦了下来。

  等到这长街再无了荀攸的身影之后,杨彪方才问道:“适才我欲说话,为何阻我?”“有那个必要吗?”士孙瑞显然知道对方想要说什么,只是连连摇头,道:“公达终非是池中之物,我等又何苦因为一己之私而阻了他的前程?不管他是去往何方,朋友一场

  ,没必要阻拦罢了。”

  杨彪苦叹一声,连连摇头,算是看明白了。

  踏着这十月底的飞雪,荀攸领着两个侍从快马出了长安城。

  在这原野之中驰骋如意之后,方才勒住马来,长长吸了一口这自由的空气。

  “主公,咱们是回颍川吗?”

  荀攸看着这大好河山,美不胜收的景,轻笑:“回颍川作甚?咱们先去河南尹吧!”

  说罢,便要纵马离去。

  “主公,现在郭汜把持者弘农陕县。那函谷道只怕也通不得了,咱们只能从武关出了。”

  “谁说去河南尹就一定要走函谷道了?”

  荀攸再不打话,纵马向前离去。

  看来,这场席卷九州的乱局终究还是要来了。大汉已经失去了最后的机会,最后一次安定天下的机会。

  可以说,不是天要灭汉,实乃人灭汉罢了。

  陕县,府衙。

  郭汜盘坐在这堂上,眉头紧锁,手上的笔飞快在这帛书上写下文字。

  虽然自己现在掌控四万雄兵,及大部粮草,但是这窘境也只有自己晓得。

  北面的吴山,王辰屯兵两万,东面的河南王辰还有两万。

  且说西面,朱儁领兵三万屯守旧函谷关,随时可能向自己发动正面的进攻。

  可以说是北有大河,东有新函谷关,王辰的这四万人可以不足为虑。但是旧函谷方向的朝廷军队呢?

  如果久而久之,只怕自己终将会死在这里。

  所以,他决定给自己寻找一条活路。

  将帛书取起,他轻轻吹了一下笔墨,示意堂下候着的亲卫上来。

  “将这份帛书送到吴山,一定要尽快。记住,多带几个弟兄过去,一旦有消息随时来报。”

  “诺!”那人抱拳,接过帛书向后退去。郭汜这才算是稍稍定心了,只等北面回复了。

  

第三百一十二章 无奈之举

  

  晋阳,将军府。

  王辰领着一彪亲卫站在这府门前,也不知是谁竟然有这般面子,可叫王辰在此恭候?

  只是没多久,便见长街的尽头两骑快速过来,正是张绣与胡车儿。

  现如今的二人早没了甲胄武器,在驿馆换上了一袭常服,倒也显得风度翩翩。

  “师兄!”

  翻身下马,张绣疾步上前,双目噙泪。

  想来在张济死后,这天下能够庇护他的也就只剩下王辰了。大河之上,王勇为了自己不惜与朝廷翻脸,这等恩情又怎是一句谢可以道明的?

  王辰也是欣喜不已,快步上前抱住这个兄弟。

  “兄弟,来了就好!来了就好!”

  “师兄.”

  王辰搂着他的肩,引着他向着府内走去:“来,给你接接风。到了我这就像是到了家,你就把心放肚子里面,天下无人再害得了你。”

  二人一路说说笑笑,来到了这议事厅中。

  纷纷落座之后,侍女们将这早就备好的酒食端了上来。

  酒过三巡,又是一段家常,直把二人说得长吁短叹。

  “不管如何,咱们兄弟总算是聚在了一起。”

  王辰也有些微醉了,抹了抹面上激动的眼泪,向着堂下摆手,道:“不说这些了,不说这些了,咱们聊点开心的!”

  “嗯!”张绣也是感慨颇深,想来同门师兄弟,一同冲锋陷阵过,也刀兵相向过,最终还是在这堂中聚在了一起,畅谈人生。

  只叹这尘世如潮人如水,人世无常啊。

  “师兄,这么久了我还未曾见过嫂子与侄儿,何不请来一见?”

  “哈哈哈”

  兄弟总归是兄弟,王辰爽朗一笑,便安排燕回去请来了颜如玉及三个孩子。

  张绣毕恭毕敬的拜见了自家嫂子,听了王辰说了颜如玉的身世之后,更是尊敬了几分。

  抱着方才两岁的王昀,又逗了逗两个小家伙,这昔日冲阵的战神流露出无比的温柔。

  就这般,日子也一天天过去。

  张绣的到来,王辰知道朝廷断然不会这般罢手。

  果然,张绣刚刚才落脚十日,这朝廷使者便已经赶来。

  将军府,朝廷的使者一脸跋扈站在这府门前,便是不进。

  没柰何,只有按照他的意思将这太原郡守及各部掾吏纷纷叫来之后,才将这个跋扈的使者请入了府门。

  站在前院,他却并不再往前。

  “王将军,罪人张绣可在你处?”

  王辰轻笑,对于这跋扈的人早就看不顺眼了。不说张绣与自己那般的关系了,便是要个普通人,起码也要放尊重点。

  “在没在你不知道吗?”

  一句话将这官威十足的大人呛的不行,他想要发威,却又忍了回去,看向王辰阴阳怪气道:“王将军便将张绣交给在下押回长安吧,如此可保你在并州无事。”

  “怎么大人?”王辰玩味笑道:“我若是不交出张绣,朝廷还能把我怎么的不成?”

  “王将军!”那使者冷喝一声,盛气凌人道:“你要知道,你是朝廷的官,你要听从朝廷的调遣!”

  “师兄!”

首节上一节180/61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