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大丈夫 第939节

高义欢扫视他们一眼,见他们都不抬头,故意笑道:“几位看也不看朕一眼,朕只能先自报家门了。朕就是大魏皇帝高义欢,你们怎么称呼?”

话音刚落,其中一位年长之人,抬起头来,看了高义欢一眼,又马上低下头去,有些紧张的行礼,“臣不敢擅窥龙颜。臣施福,原是福建守将,今投大魏,别无二心,愿为陛下效命!”

高义欢眉头一挑,“施琅是你什么人?”

施福抱拳道:“回禀陛下,是臣的侄子!”

“好!为大魏效力,朕不会亏待你!”高义欢点了点头,又问道:“你们呢?”

一名健硕的黑汉子行礼道:“陛下,臣洪习山,原来是兴化参将,愿为陛下效死。”

又一将紧接着出列,冲高义欢深深行了个礼,朗声道:“臣黄廷,早听陛下威名,今能为陛下效力,真是臣的福分!”

他这话,引得不少降将侧目,高义欢却微微颔首,他就需要这样识时务的狗腿子。

接下来,又有几将出列自报身份,高义欢一一勉励了几句,心中有些感叹,这些人中,不少人,原本该成为郑成功的部将,不过大魏与大明之争,不比明清之争,大魏不剃发易服,许多原本该追随郑成功的人,便都投降了大魏。

这对高义欢而言,是个好现象,让他对组建一支强大的水师,有了更多的自信。

高义欢等众人介绍完,遂即微笑道:“甚好,你们能看清大势,归降大魏,让百姓少受兵祸,朕心甚慰。今后大魏的海疆,还需要依靠你们,只要你们用心做事,朕必不亏待你们。”

“臣等愿效死命!”众人连忙行礼。

高义欢满意的颔首,遂即一边往马尾港走,一边问高成勋道:“成勋,南洋水师,如今情况如何?”

高成勋于马上回禀道:“陛下,水师募集人员已经到齐,不过就是船只比较缺乏。”

郑芝龙手下兵将,有十余万人,大半都投降了大魏,魏国从中挑选精锐,又募集一批青壮,很快就凑足了三万人。

高义欢闻语,问道:“那船只怎么解决?”

高成勋手指远处,一堆堆圆木,还有高大的船台,“陛下,工部招募了大批工匠,郑家留下了不少木料,工坊已经开始建造战船了。”

高义欢远远望去,看见船台上的龙骨,还有忙碌的工匠,一挥马鞭,“先去造船厂!”

~~~~~

高义欢在骑兵的护卫下,呼啸着向造船厂奔去。

马尾港不远处的小山包上,一个背着篓子采药的农夫,神情凝重的看着骑兵掀起的烟尘,嘴里嘀咕道:“按理说,高义欢该直接反回北方,怎么跑来福建,还亲自来马尾查看,看来他极为重视水师,而以魏贼的国力,要打造一支水师不难,国姓爷危险了!”

大魏地大物博,人力物力远胜过逃到海上的南明,只要高义欢肯投入,用不了几年的时间,海上便都是魏国的战船,而以南明的人力物力,最后必然失败。

那个时候,任何计谋策略,在巨大的国力差距面前,都不值一提。

农夫看着高义欢进入船厂,压低了斗笠,收起药锄,便匆匆离去,他得将魏军在马尾港设立水师基地,大规模造船,高义欢亲临的消息,传给国姓爷,让国姓爷早做准备。

~~~~~~

(本章完)

第1044章 先南后北

夏门鼓浪屿郑军水寨外,一艘福船自琼州航行数日后,出现在郑家的视野内。

内阁学士王彦,站在船头,望着波光浩淼的大海,一群群海鸥在海面上盘旋,海天之间,几艘明军哨船,百艘渔船在海中乘风破浪,海风轻拂,海景壮阔,不过王彦却没有心情欣赏。

如今南明刚经历大败,流亡海外,局势艰难,让每个忠于大明的臣子,都感到忧郁。

现在他虽然做了大学士,但却没有一点喜悦。

打了败仗,王彦却升了官,做了内阁学士,而他这次过来,同样是给郑森升官,并邀请郑森一起,发动一次对沿海的攻击,来获得南明急需的资源。

“相公,那就是夏门岛!”陪同王彦的官员,指着远处一座不与大陆相连的岛屿。

王彦点了点头,福建沿海岛屿众多,又多良港,他们一路过来,看见不少孤立在大海上的岛屿。

当年大明朝廷海禁,沿海倭寇横行,这些岛屿就成了倭寇海盗的巢·穴,而如今着些岛屿,却成了明军的安身之处。

王彦从琼州过来,沿途经过南澳岛,东门屿,现在又看见夏门,每一个都有一个县的大小,然后又想起郑森刚收复的台湾,也就是古时的夷州,据说是比琼州还要大的岛屿,心中不禁恢复了一丝信心,“朝廷若是好好经营,或许还有机会。”

夏门岛位于九龙江和西溪的出海口,河流带来的泥沙缓慢的堆积,形成大岛,上面有湖泊,有森林,还有可耕种的土地,以及县城,足可以生活十多万人,不过自从郑家收复台湾后,郑森便开始将人口向台湾转移,夏门岛上只剩下万余大军。

大魏不比满清,魏军与郑军间没有民族仇恨,高义欢不断派人游说招安,郑军很容易被魏军招抚过去。

郑森也是没办法,才将军队的眷属送去台湾,美其名曰安置,其实是扣为人质。

他这么做,一是开发台湾岛,二是军队的眷属在台湾,军队便不敢轻易的背叛,有利于稳定军心,增强大军的抗魏信念。

这时船只在海面上航行,一队郑家哨船迎上来,问明身份后,一面用旗语通知岛上,一面引着大船进入海港。

厦门岛上,有个大湖,湖口与大海相连,遇见风暴时,海面上波涛汹涌,但湖内却风平浪静,是个天然的良港,郑家的战船就聚集在湖内。

这时船只驶入,王彦站在船楼上,看见两边停泊了大大小小的战船,足有上千条,让王彦感叹郑森的实力。

船只在码头处停下,郑森早已领着一队将校前来迎接,他王彦从船上下来,立刻上前拱手,“王相公!”

广州朝廷被魏军扫灭后,南明朝廷再次遭受,毁灭性的打击,如今流亡琼州的南明朝廷,官职不全,制度相当混乱。

“国姓爷!”王彦拱手回礼,并不敢托大,“我这次前来,是奉陛下之命,封国姓为国公,并商议大事!”

郑成功身子一侧,“相公,我们里面说。”

一行人进入郑成功的帅府,郑成功先摆了香岸,接下封赏的旨意,随后与王彦分宾主落座,开口问道:“不知道相公过来,有什么事情要和我商议?”

王彦沉声道:“如今朝廷退入琼州,物资匮乏,而孙可望又断绝了与朝廷的往来,让朝廷粮食难以为续。陛下想趁着高义欢离开广州的机会,与国姓一起,发起一次反攻,夺取沿海的粮食和人口。”

南明丢失湖广后,粮食便依赖南洋,可是孙可望恼怒朱慈烺,回到升龙城后,便断绝了与南明的往来,停止了给南明运粮。

虽说朱慈烺早做了准备,但是琼州岛一下涌入几十万人,还是有些吃不消。

郑成功皱起眉头,站起身来,在大堂内来回走了几步。

王彦抬头看着他,等他的答复,半响郑成功才开口道:“相公,我以为此时发起反攻,并不妥当。”

王彦竖起眉头,脸色沉了下来,“为何?”

首节上一节939/97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