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大丈夫 第744节

连续的排枪轰击下,前冲的西军被打出一个缺口,原本齐头并进的西军士卒,前锋是一条直线,可这时随着中间的士卒扑死,成了一个“凹”阵。

战争最能促进技术和战法的革新,西方之所以能最先军队近代化,军事上实现变革,并不是凭空出来,而是因为他们在欧陆连续厮杀了几十年。

三十年战争,尼德兰革命,战争促使着他们的技术发展。

要赢得战争,各国需要追求更强的器械,而打仗需要花钱,中央政府便需要更大的权利,已及更有效的体制。

可以说,连续不断的战争,催生着西方军事、政治、体制等等方面的改变。

反观明朝,战争同样催动军事装备的革新,佛郎机、红衣大炮、自生火铳,到后来还有郑成功仿造的荷兰快船,中国也在战争中进步,只可惜这些用血换来的进步,并没有被清廷继承和很好的发展。

此时的荷兰人从西班牙独立,取代老牌的西班牙和葡萄牙,成为了海上霸主,而英荷之争还未展开,正是荷兰人最为强大的时候。

他们纵横世界,海上靠炮船,陆上靠排枪击毙,他们还没有遇见几轮排枪解决不了的问题,而今天也不例外,轻敌大意的西军士卒毫无心理准备,立时就被打懵了。

一时间,冲在最前的西军,被荷兰人打的连连倒地,让阮军前军士气大振。

这时刘宗敏正从后追杀阮军的象兵,忽然身后一阵哗然,他扭头一看,自己的前军居然被阮军击溃,如潮水般涌过来。

如果按着正常的布局,前军必然撞乱己方的中军,最后引起全线大败,战争基本可以结束了。

刘宗敏看着那群白藩,带着阮军士卒,撵着后退的西军士卒,不时放出一铳,将西军打得扑死,让他的脸上露出惊讶之色。

刘宗敏眉头一皱,心里终于生出了一丝紧张感。这群荷兰人,成功的引起了他的兴趣。

没想到这群白鬼居然有两把刷子,他们手里拿的武器,是魏军的自生火铳么,居然不点火就放。

一般而言,蛮夷就是代表着落后,看见荷兰人手里的火器,让刘宗敏很意外。

孙可望一直想从高义欢手中拿到自生火铳的图纸,挖到西魏国的工匠,对这种火器垂涎欲滴,没想到一群白藩居然会有这样的火器。

“传令左右两翼散开,不要挡着溃兵!”刘宗敏看见前军被击败,一点也不慌,他大喝一声,然后猛的一拔马缰,放弃追杀象兵,又率骑兵奔驰向左翼,让开正面,供溃兵逃离。

“好啊!”阮福濒看见荷兰人的排枪,起了效果,居然击溃了西军前军五千士卒,让他瞬间大喜。

其实,他也没见过荷兰人齐齐放枪,也没想到荷兰人会这么厉害。

在战象冲击失败后,阮福濒以为自己将要失败,没想到一百多个荷兰人,居然给了他一个巨大的惊喜。

“杀!”阮福濒一声怒吼,便准备率领剩下的士卒,全部压上去,然而就在这时,在他的侧面却忽然战马轰鸣。

这时阮军精锐追杀西军前军,阮福濒的中军便暴露出来,绕到左面的刘宗敏,把握机会,立刻率领骑兵直接冲来。

在中原,流寇为了跑路,很重视马匹和骡子,刘宗敏在中原的战役中,流动作战,时常率领马军,早已领悟了一些自己特有的战术。

他时常用步军诈败,吸引官军去追,让追击的官军与主力拉开距离,而他则率领马军绕到战场一侧,瞧准时机,然后直接突袭官军主将。

这种战法他百试不爽,今天前军虽然不是诈败,可是有什么关系呢?只要击溃敌军中军,立时流转战局。

“完了!”阮福濒惊得双目凸起,没注意道西军骑兵居然绕了过来,让他整个人立刻如坠冰窟。

这时刘宗敏领着骑兵呼啸而来,马军分为两股,一股近千人,呼啸着扑向中军,骑兵奔驰中搭箭上弦,“嗖嗖”的箭矢射出,阮军士卒连连惨叫着倒地,紧接着马军迅猛的撞入阵中,战刀劈砍,阮军立时向潮水一般溃散。

这些安南士卒,打打埋伏,搞搞骚扰还行,以堂堂之师来战,完全没有胜利的希望。

虽说,有战象有荷兰人助战,可是他们数目太少了,局部的优势,无法影响整个战场。

本来两千骑兵,直扑阮福濒即可,不过刘宗敏似乎对那群荷兰人很感兴趣。

此时荷兰人发现骑兵出现在他们后方,阵形立刻就陷入了混乱。

他们的排枪可以击溃正面任何强悍的敌人,可是当敌人出现在侧面、后面,荷兰人的排枪阵,便也就显得很一般,并不是有多厉害!

一名骑兵冲上前去,被荷兰火枪击落坠马,后面一骑紧随上来,战刀当头劈下,砍在荷兰人的板甲上,火星四溅,骑兵脸上一惊,将要被荷兰火枪手刺落石,刘宗敏疾驰而来,一铁矛刺出,锋利的矛头在战马的惯性作用下,直接刺中荷兰人的胸前,胸甲凹陷,荷兰人吐血倒飞,胸甲居然没有被捅穿……

升龙城,忽然传来一声惊天巨响,如九天神雷,城上的守军只觉得城墙都起伏起来,整个身体瞬间被抛飞。

北城一段城墙和地面,猛然高高隆起,然后又重重落下,过程只在一瞬间,似乎是地震了一般,坚固的安南王城,在爆炸中瞬间瓦解,出现一道三丈的缺口。

远处王旗大纛下,孙可望将刀一拔,便是一声怒吼,“杀!”

旷野上摆阵的近万西军士卒,顿时齐齐怒吼,高举着兵器冲锋,烟尘还没散去,西军士卒便蜂拥而入,从缺口杀入城中……

(感谢大家的支持,求月票,订阅,推荐)

(本章完)

第818章 两件宝物

升龙城,安南皇宫内,孙可望按剑走向黎朝皇帝的皇座。

安南这个小国,两面三刀,在对中原王朝朝贡时,称安南王,对内则是皇帝自居。

不过,虽说称了皇帝,但是整个皇城的规模,却比中原差得远,大概也就是个王府的规模。

西军攻破升龙城后,孙可望并未立刻攻击皇宫,而是给了黎氏和郑主三天时间,让他们有充足的时间自杀。

郑主自知难逃一死,派人送出一封信,希望孙可望放过郑家,便做了孙可望想让他做的事情,逼死黎朝皇帝黎维佑,然后抹脖子自杀。

这时孙可望走上前,看着金漆雕龙的皇位,慢慢座了下去,他双手摸着龙椅扶手上的龙头,笑道,“不错!”

在孙可望进入皇城时,升龙城中的杀戮,却已经开始,新的统治者进城,将旧的统治者赶下来,必然要经历一番清洗,否则如何完成权力的交接。

孙可望治理地方,有一套自己的经验,简而言之,就是杀掉人数占少数,却掌握绝大多数财富和资源的既得利益者,拉拢人数占多数,却贫苦的普通大众。

西军控制安南,原来的统治阶层,肯定是要清洗掉,否则他们被拉下马,手里还有钱财,能甘心看你坐在他的位置上,肯定会存在巨大的隐患。

孙可望进臣之初,就已经下定决心,灭掉黎氏、郑氏全族,以除后患。

一个建文帝,折磨了朱棣几十年,让他不能安心。朱三太子更是像阴魂一样,纠缠了清朝近百年,时不时就有人打出三太子的旗号,来折腾满清一阵。

孙可望深知斩草除根的道理,要么不做,要么做绝。这一点上他倒是与高义欢有些像,而之所以如此,或许是因为两人都是流寇出身,见惯了杀戮,没那么多仁义道德。

不过他也不是像张献忠一样,一味的屠杀,完全靠暴力,政权肯定是无法长久维系的。

因此在城中抓捕杀人的,并不是西军,而是他收编的堡主武氏的军队,以及安南、南掌的军队。

首节上一节744/97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