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大丈夫 第732节

李建泰是明朝大学士,山西本地人,威望极高,他在老家太平起兵,群雄响应,数万人马云集。

他们能够成功,掀起巨大的声势,主要还是魏军牵制住了清军主力,让河东诸府的兵力都比较空虚,其次因为河东大战,清廷为了筹备物资搜刮太狠,引起了民愤,最后则是罗科铎在晋中抽丁,送去前线,李建泰等人趁机散播消息,去蒲州必死,不如反清而死,造成了各方豪杰蜂拥而起。

现在两人合兵十万,在太原之北黄土寨下营,本想乘势夺取太原,不想阿济格兵至,义军不知虚实,便又缩了回去。

此时,河东之地,清军已经只剩下太原、介休、灵石等少数几个城池,还在清军的控制之中,剩下大部分地区,都听李建泰和姜襄这两个地头蛇的号令。

不过高义欢心里清楚,河东风起的义军,也并非真服从两人,而是服从他们的身份,服从他们背后的明朝。

现在高义欢已经让虎大威去夺取壶关,又令赵大宪去夺其它几个太行山的入口,只要将河东与外界的联系隔开,姜襄、李建泰就是为他做嫁衣,兼并两人并不是什么难事。

当下魏军在太原之南,沿着汾水下营。

是夜士卒们忙于扎营,高义欢则与众将在大帐中商议河东的局势。

这时李定国道,“阿济格只带着七千兵马逃入太原,加上太原的残兵,城中兵马应该只有两万多人,不过城中大多都是旗丁,硬攻的话,损失必定不小。”

徐黑虎道:“姜襄和李建泰也是一个麻烦!”

高义欢沉思道:“孤王以为阿济格逃入太原,便如猛虎入囚,已经不是我大魏的威胁。大军在蒲州苦战多日,已经疲惫,没必要消耗巨大来攻打太原,也没必要一定在短期内夺取太原,完全可以将太原视为锦州,深壕锁城,同时控制太行山诸条入口,利用地利来消耗清军援军。孤王则先拔掉介休、灵石等地,清理河东,消化晋南之地,降服姜襄后,再放开一道缺口,让清军进入。”

高义欢顿了顿,继续道:“阿济格是多尔衮必救之人,届时孤王大军得到休整,河东势力得到整合,而清军一直调动征战,久攻壶关等处后,已经是疲乏之师,孤王必能一战胜之。诸卿以为如何?”

(感谢大佬從前以後ing的8000打赏,感谢小竹子哥哥的打赏,感谢大家的支持,求月票,推荐,订阅。)

(本章完)

第803章 高大王的八个银窖

公元1648年11月中旬,太原城。

在距离城池数里外,高义欢心情复杂的看着远处的太原城。

在西魏占据关中后,山西就城了前线,清廷就令山西巡抚祝世昌加强河东防务,太原作为省城,自然得到修缮和加固。

高义欢与众将骑马绕城,太原城池周长大概二十四里,高三丈五尺,宽三丈,上面能够跑马,共有八座城门,城墙四角有角楼,也就是象棱堡一样的凸起,城墙上有敌台,城外护城河宽阔,可以说是一座雄伟的坚城、

高义欢勒马驻立在城墙数里外,用千里镜窥视城防,一旁的李定国道:“确实是一座坚城,打起来伤亡必定巨大。”

高义欢放下千里镜,微笑道:“说起来,我大魏还没正儿八经的攻过一座省城吧!”

李定国笑道:“一般而言,都打到省城,敌军士气早就崩溃,多半也就不用打了!”

“可惜这次不一样,阿济格却不会投降。”高义欢说了一句,望了太原一眼,拔马便往营盘方向奔去。

这时,仓皇逃入城中的阿济格站在城头,正密切的关注城外魏军和叛军的动向。

他没有要死要活的告诉多尔衮,你不来就我,我就死给你看,甚至没有提援兵二字,但是他知道多尔滚不可能不救他。

阿济格之所以不提援兵,其实是担心给多尔衮压力,搞得最后南线也失利。

他对多尔衮十分了解,以多尔衮的才智,肯定知道现在河东的危机,多尔衮知道怎么救他,不用他多言。

因此阿济格不想打乱多尔衮的节奏,他现在能做的就是死守太原,靠着坚城消耗魏军,然后与多尔衮来个里应外合,中心开花来扭转战局。

这时城墙上,穿着各色甲胄的八旗兵,在城头穿梭,准备着防守器械,城中驻防八旗的眷属们,无论男女老少,都帮着清军搬运物资,烧水做饭,为守城出力。

这不仅是两个势力间的战争,更是一场民族战争,如果清军失败,八旗眷属必定血债血偿。

从努尔哈赤起兵屠戮辽民开始,他们就不能失败,一旦失败必然迎来血腥的报复。

太原是省城,是一座坚城,不过阿济格并不敢掉以轻心。

因为他知道,以前的标准来看,是一座坚城,可现在来看,就不一定了。

阿济格站在城头,看见城外绵延的魏军营帐,牙齿咬的格格作响,他知道自己只剩下两种结局,要么西魏退兵,要么城破生死,而不管是哪一种结局,他都将让高义欢付出惨重代价。

阿济格拳头紧握,心中呐喊,高蛮子,来吧,本王要让太原城下,尸积如山。

“英王,你看!”罗科铎忽然指着远处道。

阿济格抬眼看去,只见大批的魏军和民夫,涌出营盘,拿着各种工具来到距离城墙两里外,开始挥汗如雨的挖壕筑墙,魏军骑兵则立马一旁,监视城门,以防清军出城骚扰。

“高蛮子要锁城!”阿济格双目突出,眼珠险些崩飞,神情瞬间大变。

一旁的罗科铎,反而面露喜色,“锁城,那蛮子暂时就不会攻城,我们岂不就安全呢?”

魏军围城,那他们就有足够的时间来加强防守,等候援军来救。

阿济格却一拳砸在墙垛上,牙齿咬碎,“可恶!”

太行八经,每一处都比蒲州更为险要,阿济格在蒲州打了那么久,自然知道魏军不攻城,主力肯定转为防御援军进入河东。

这种情况下,不是该在援军到来前,拔掉太原吗?可是高义欢却偏偏反其道而行之,让阿济格想要拼掉魏军精锐,同魏军玉石俱焚的意图,犹如重拳落空。

如果没有经历过蒲州之战,高义欢会毫不犹豫的选择拔掉太原,可是蒲州拉锯,让魏军的损失也很大,继续硬攻太原,魏军也有些吃力,而且还需要考虑多尔衮这个外部因素。

算时间,清军与明军的决战早就开始,而徐州到太原也就五六日的时间。

这么短的时间内,魏军很难下击太原,因此高义欢选择先将太原围起来,把阿济格关入囚笼,等徐州的消息传来,进行围点打援。

当然这就有一个风险,万一多尔衮大胜,很可能与阿济格里应外合,但是高义欢相信,以魏军的防守能力,守住壶关等关口并不是大问题。

如果多尔衮见无法突破壶关,出居庸关入宣大,绕道晋北南下,那对魏军来说,也不算是漏洞,反而能利用姜襄消耗多尔衮,逼迫姜襄臣服于大魏。

高大王小地主出身,算盘子打得叮当响,步步都是算计,不肯吃一点亏。

这时魏军大营里,高义欢负手站在地图前,身后站着几名大臣。

陈名夏行礼道:“大王,李阁部上奏,藩府按照大王之命,又抽调了三万大军进入河东,以弥补蒲州之战的损失。”

高义欢点了点头,看着地图问道,“孤王让藩府制定的扩军计划,李先生有没有回复?”

西魏现在兵马太少,如果兵力充足,魏军完全可以两路大军齐头并进,拿下洛阳城。

耿仲明率兵东进后,洛阳兵力极为空虚,只有两万多人,可是金声桓只有五万众,不敢贸然攻击洛阳,只能坐视机会流失。

首节上一节732/97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