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大丈夫 第651节

见城上坠下白布,豪格疑惑的将千里镜拿起,放在眼前关看。

这次看的真切,豪格脸上露出一副“卧槽”的神情,满是震惊道:“是多铎!”

他的声音带着惊讶和不可置信,同时居然还带着一丝惊喜,似乎已经看见多尔衮捶胸顿足的场景,一时间,他脸上的表情开始逐渐复杂起来。

一旁的济尔哈朗,闻语急忙拿过千里镜,看见被吊着的多铎后,脸色瞬间就沉了下来。

多铎毕竟是他的表兄弟,曾是大清国的亲王,高义欢这么搞,是在打大清的脸。

而且,多铎的使命,是联络和硕特蒙古,让他们关键时刻,从后背捅高义欢一刀。

现在看来,高义欢应该是先解决掉和硕特蒙古了,否则多铎也不太可能被活捉。

这样一来,他这次攻打关中,就少了一路奇兵。

就在济尔哈朗,脸色阴晴不定时,城上高义欢却忽然一挥手,旁边李来亨取了两石硬弓,拉成满圆,箭头斜指着天空射出一箭,箭矢“嗖”的一声,扎在关前,箭尾羽翼一阵晃动,嗡嗡作响,显示了他的力道。

清军斥候见此,忙奔驰过来,一名斥候翻身下马,取了箭矢,便急忙又奔回阵中。

“启禀,庄王爷、肃王爷,关内射来的书信。”斥候翻身下马,单膝跪地,双手将箭矢举过头顶。

豪格一挥手,“拿过来!”

骑兵呈上来,豪格接过,拆下箭头上的书信,展开来看,脸上露出冷笑:“可笑,高义欢既然想用多铎的性命,来要挟我们!”

济尔哈朗从豪格手上接过书信,看后不禁皱起眉头。

高义欢在信中谴责了满清欲攻击关中的行为,希望清军能够悬崖勒马,不要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并声称如果清军敢攻打关中,劫掠关中百姓,他就拿多铎开刀。

“昂邦阿玛,我看十五叔这么吊着也不是一回事,不如派人一箭射过去,给他一个痛快,结束他的痛苦!”豪格见济尔哈朗脸上阴晴不定,忽然建议道。

“不行!多铎不能死在我们手里。咱们打咱们的,高义欢想怎么办,随他!”济尔哈朗却摇头道。

清军这么大的军事行动,耗费不知道多少军资,是不可能因为某个人而停下来,不过多铎死在他们手中,多尔衮肯定会大怒,会对他们进行报复。

这或许也是高义欢的计谋之一,济尔哈朗内心十分警惕。

豪格脸上有些失望,觉得有些可惜,“可是十五叔一直这么被吊着,也不是办法,有损我军士气,将士攻关也无法施展开手脚啊!”

济尔哈朗手勒紧马缰,却没接豪格的话,而是说道,“没想到高义欢居然会来榆林。这说明他判断我军,可能走上次入陕北的旧路。他人在榆林,说明魏军重点防守榆林和延安一线。”

说道这里,济尔哈朗拿起千里镜,看着城头一金甲将,脸微微笑道:“鳌拜,现在应该快到宁夏府了吧?本王这边不用进攻,牵制住高义欢就行。”

在济尔哈朗观阵时,高义欢也正观察着关外的清军,他并非是来迎战济尔哈朗和多铎,也不敢确定,清军主攻的方向,是不是榆林和延安。

高义欢赶来榆林,有两个目的,一是为了收编一万车臣部残兵,不让他们被清军吃掉,二是为了让清军觉得,西魏国全力应对河套清军,主力都在长城一线布防,麻痹山西清军,给黄秉忠突袭蒲津关,创造机会。

“大王,清军后退下寨了!”李来亨指着远处的清军说道。

高义欢抬眼望去,果然见清军的大纛旗在后退,不禁笑道:“呵呵~多铎还挺管用啊!”

魏军与济尔哈朗在陕北对持时,在宁夏府境内,贺兰山与黄河形成的谷地之中,突然出现了数十名穿着黄色衣甲的骑兵,正勒马驻立,运目远眺南方。

这些骑兵,一人两马,备有长枪,战刀,弓箭,身上戾气四射,一看就绝非善类。

在这对骑兵之后,谷地内慢慢出现一条黑线,紧接着是一面面三角黄龙旗,然后是滚滚的骑兵,像是钱塘潮水一般奔涌过来。

这时为首的骑兵,叽叽歪歪的说了一通鸟语,便一拔马缰,奔回一面大旗下,向一名穿着黄色甲胄的恶汉禀报道:“护军大人,往南五十里,便是镇远关了。”

黄甲恶汉正是满清第一勇士巴图鲁瓜尔佳氏鳌拜,他作为中路军,奉命从宁夏府突破长城。

这次清军兵分三路,济尔哈朗和豪格攻击陕北,鳌拜攻击宁夏,索尼攻打凉州,三路都是主力,同时也都承担着佯攻的责任。

鳌拜闻语,眯着眼点了点头,“斥候禀报,魏军防守的重点在陕北,宁夏府的防御比较单薄,大军拿下镇远关后,就是平罗,进城后,三日不封刀。”

(感谢大家的支持,求月票,订阅,推荐。)

第722章狼烟四起

宁夏府,曾经是党项人的地盘,元亡西夏后,党项人被屠杀,元朝在此安顿了不少工匠,经过几百年的时间,他们已经在此繁衍开来。

西魏国占据关后,顺势控制了宁夏府,以及兰州、肃州、凉州等地,势力扩张至嘉峪关。

并将关之地分为司隶和甘肃两个部分,而甘肃土地贫瘠,地方势力强大,西魏控制的力度十分有限,藩府着重经营的还是司隶,也就是陕西地区。

此时一队魏军斥候,疾驰着从北面而来,马蹄扬起一道黄尘,骑兵奔驰到城下,便急声大喊,“快开城门,鞑子杀来了!”

长城防线太长,谁也不知道清军会从哪里突破,为了尽早发现清军的动静,判明清军进攻的方向,魏军斥候出关城,深入草原探查。

镇远关守将,也派出了一队斥候,他走到墙垛边,往下一看,十二名骑兵,只回来三骑,而且还人人带伤,后背插了不少箭矢。

“快,放他们进来!”镇远关守将高成虎,急忙一挥手。

吊桥落下,三名骑兵在关门刚打开的瞬间,已经抢进关来,好像背后有什么恐怖的东西一样。

这时高成虎已经蹭蹭的下城,来到门洞后,喝问道:“什么情况!”

“都尉,大批的鞑子,足有四五万之众,正向关城杀来!”为首一名队正,翻身下马,急声禀报。

“四五万人?”高成虎脸色一沉,心暗道倒霉,鞑子居然来攻镇远关。

镇远关位于宁夏之北,坐落于贺兰山与黄河之间,有两千多魏军士卒驻防。

这次清军攻击关,藩府对于如何防守,也有一个策略。

藩府的第一目标是守卫长城一线,拒敌于长城之外,但若是长城一线守不住,则重点保司隶,要是清军杀入司隶,则坚决不让清军进入渭河平原,兵临西安。

西魏国控制的长城,西起嘉峪关,东至榆林,全长数千里,沿途大小关隘二十余处,军堡和烽火台无数座,每个关隘驻军一千人,每堡驻兵三百,每台驻兵一个小队,至少要五万人,才能勉强满足最基本的布防。

此外魏军还需要在潼关、武关、蒲津渡等地驻兵数万,王京和各府也需要驻军。

魏军虽有十多万人,可是平摊下来,每地的兵力其实十分有限。

高成虎脸色阴沉,四五万鞑子,兵力是他的二十倍,紧靠守军,肯定守不住镇远关,他当即急声道:“快放狼烟,通报军情,请赵都督发兵增援。”

魏军的长城防线,首先是在长城上各个关隘和烽火台驻兵,然后是在长城后方,选择几个地处要害的城池驻兵,安排一员大将镇守。

首节上一节651/97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