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大丈夫 第334节

想到这里,李自成不禁又埋怨起高义欢,“朕将高义欢从一个小小的都尉,提拔到节度使,加魏候,他为什么要背叛朕?”

牛金星心里却叹了口气,还不是你太小气,几乎没给高义欢什么好处,反而讹州了高义欢不少东西。

高义欢的地盘都是他自己打下来,粮食和军饷也是自己筹措,从不指望大顺朝廷,忠诚度自然不高。

你还真以为自己是真命天子,随便给点虚名,就能让人效忠么?

这样的能人,给个王爵也要留下来,可是大顺连虚名也没舍得给。

如果给高义欢封个王,明朝还敢收他?

一时间,牛金星心五味成杂,开始担心自己的前途起来。

北京城,在李自成为高义欢的叛变,而怒不可遏时,多尔衮则正召集众将讨论攻打关的事宜。

这时在摄政王府邸,多尔衮、多铎和阿济格三兄弟,齐集一堂。

“英王,你还是领两黄旗,绕道去陕北,同吴三桂汇合,然后攻打延安。这次有十五弟攻打潼关,牵制住闯贼兵马,你务必要敦促吴三桂,夺下延安。”多尔衮吩咐道。

阿济格点了点头,颇为自信道,“上次就差点攻下来,不过没有南路人马配合,便只能撤到榆林。这次大军休整多日,本王一定拿下延安,然后直驱西安。”

北面的兵马,多尔衮并不担心,他还是比较担心南路的多铎又出问题。

多铎见多尔衮看向他,咬牙切齿道:“十四哥放心,这一次我做了万全的准备,保证大破潼关,攻入关。”

多尔滚看了他这个弟弟一眼,也没多说他,而是沉声道:“这次攻打关,本王不希望再出任何问题。”

前不久,外藩诸部蒙古,因为没有分得多少利益,反而死了不少人,已经对大清国冲满怨言。

满清和蒙古诸部,本来就是因为利益才结合在一起,他们原来的目标就是一起打劫明朝。

现在明朝北方的版图,大部分都成了满清的地盘,自然是不许蒙古人来劫掠,蒙古人想得到利益,就只有靠着满清赠予,或者是跟着满清征战时缴获。

只是入关后,满清所占之地,十分残破,只能勉强够八旗开销,没法子满足外藩,而在战事,清军又没进展,便使得外藩诸部十分的不满。

因为没分到利益,清军同漠南蒙古的联盟,便有所松动,漠北蒙古见原大变,也在蠢蠢欲动。

多尔滚为了维持这个强盗利益集团的联盟,迫不急待的要灭了李自成,解决北方的敌人后,便乘势南下,去抢夺南方的钱粮和物资,来维持这个联盟。

(感谢千年酱油瓶,书友20180526191135694的打赏,感谢大家的支持,求月票,订阅,推荐。)

第375章吴三桂卷土重来

七月过后,北方停下没几个月的战事,忽然又因为清军两路人马,逼近关而烽火再起。

虽说八旗在北直隶圈占大批的旗田,然后掳来大批百姓充做旗奴耕种,地方上也派遣官吏,令其恢复生产,但是北方能够提供的钱粮,依旧有限。

此时的满清还不是一个正常政权,国库和军队的开支,并非来自赋税,很大一部分其实是来自劫掠。

在地方恢复安定,能够为清军提供稳定的赋税和补给之前,清军便需要不停的作战,用战争的方式,来获得清军的补给。

清军入关后,八旗分得旗田,获得了一定好处,但是与之联盟的蒙古诸部,死了不少人,所得却有限。

眼见着同漠南蒙古的联盟,出现松动,多尔滚只能给蒙古诸部许诺,清军将尽快夺取关,然后带着他们南下攻明,补偿他们的损耗。

为了攻打关,多尔衮集结兵马二十万,征调满蒙汉三族八旗军,绿营兵,蒙古兵,气势汹汹的扑向西安城。

八月间,阿济格、吴三桂率先南下,陕北战火重燃,未几日,多铎留下孔有德监视豫南,而后便会同尚可喜、耿精忠,扑向潼关,使得北方战火重燃。

延安城,位于渭河平原北部,是西安的北大门。

自从清军绕道河套,杀入陕北后,延安就城了大顺朝,仅次于潼关的军事重镇。

此地位于黄土高原丘陵沟壑之上,能够抵御清军马军,若是让清军占据,那渭河平原便无险可守了。

李自成为了防守陕北,派出李过、高一功两人镇守此地,来抵御吴三桂的攻击。

这时天气入秋,气候已经不如夏日那么炎热,城头的顺军将士在阳光下忙碌着,也不是那么难以忍受。

李过和高一功领着一群将校巡视城头,只见士卒和民夫们,正往城上搬运箭矢、滚石、擂木等物。

在城墙下,民夫们则正在挖掘护城壕,摆放拒马桩,撒上铁蒺藜。

“制将军,城的房子都拆了一大半,就凑出这么点东西。”高一功指着城头,成堆的石块和木头。

李过一手按着刀柄,看了城头一眼,皱着眉头道:“还是要多想点办法,只有石头和木头,防守起来会很被动。”

“之前,城内库存的火油、火药,都已经被消耗一空。”高一功叹气道:“现在大炮都放不了几炮,不过我已经让人赶制抛石机,来弥补火炮的不足了。”

李过微微颔首,“嗯,抛石机可以多造一些。另外我会去信长安,请陛下再拨一批火药过来。”

两人正说话之时,城上士卒忽然一声惊呼,“有敌情!”

李过、高一功忙扭头看去,脸色纷纷一沉。

在距离延安城几里外的一座山坡上,先是出现一骑,勒马驻立在坡顶,眺望延安城。

不多时,在那骑身后,一骑接着一骑的马军,出现在坡顶,然后如同泥石流一样,冲下山坡,往城池奔来。

李过一手扶着墙垛,只见漫野而来的敌军,犹如乌云滚滚,覆盖城外起伏的山丘,气势惊人,立时一挥手,沉声下令,“快,让城外的民夫进城。”

这时,在原野上传来了一阵阵低沉的号角声,清军的北路大军再次兵临城下。

城墙上的士卒,注视敌军漫野而来,入目俱是一片人马的身影,人海还耸立着一架架高耸的器械,心顿时紧张起来。

不多时,在延安城外三里出,近十万清军停在起伏的山丘上,一队队的骑兵在阵前来回奔驰,身后数万大军,杀气腾腾的列阵。

在军阵之前,出现两杆大纛旗,各有数百精兵护卫。

在大纛旗下,骑马驻立着两人,一个是一身白色铠甲的英王阿济格,一个则是身穿金漆铁甲,头戴瓣金盔的高大汉子,正是大清国的秦王吴三桂。

他只有三十多岁,重眉深目,仪表堂堂,坐下一匹枣红马,胸前盔甲撑得鼓起,一看就是有着健硕胸大肌的男子。

吴三桂投清后,多尔衮曾经许落,只要打下关,就给他一块地,让他建藩立国,世代镇守,所以吴三桂对于攻打关,异常的积极。

他这不只是为了满清,也是为了他自己的利益。

首节上一节334/97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