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大丈夫 第308节

可以说,要不是他心太急,使了昏招,自己挑起内讧,结局不至于那么悲惨。

相比于张献忠,孙渴望对于打劫这种没有技术含量的事情,并不是太感兴趣,他更感兴趣的是经略一方,积蓄实力。

孙可望与张献忠不同,他是读过一些书的,自是知道,历史没有流寇坐天下的例子,想要坐天下,就必须要改变流寇的习性,稳固根基,开始向政权转化。

去岁李自成的失败,更是让孙可望,更加坚定了心里的想法。

在张献忠入川后不久,孙可望便对西军原有的策略改弦更张,停止“打粮”、“追饷”的策略,开始转为申明军纪,禁止荆州西军继续劫掠,转为经略一方。

正好这时,明军收复武昌后,停止了对西军继续用兵,便给了孙可望实验自己想法的外部环境。

从1643年底,孙可望便将西军所辖州县的田亩,划分为营庄,每庄都由一名西军小校管理,营田给予百姓耕种,田赋他得四分,民得五分,田主得一分。

百姓如果是种自己的田,就能得分,种地主家的地也能得五分。

虽说这个赋税比例比较重,但湖广水系发达,田亩肥沃,一年两熟,产量远胜北方,百姓交得多,收获也多,还算能够承受。

而除田赋外,孙可望不再征收人头税和其它种内繁杂的赋税,因而百姓的负担并没有增加多少,反而有所减少,对西军并不排斥,甚至比较欢迎。

荆州地区,唯一对孙可望不满的是地主士绅,他们不能收取高额佃租,只能固定收一成,但是毕竟还有得收,便也减少了敌对的情绪。

孙可望这些举动,很快就使得西军,在荆州地区,站稳了脚跟。

在西军占据荆州之初,西军四处打粮,把百姓剩余的粮食无条件的抢走,便打击了百姓耕作的积极性,都不愿意耕种,或者不再惊心打理田地。

孙可望实行分成制,严明军纪后,百姓只要将粮食种出来,便能收货至少五成粮食,并且没有地主和苛捐杂税的盘剥,百姓能看到确定性的收益,积极性立时提高。

去岁一年,荆州附近区域的两季粮食,都是大丰收,产粮比往年还高出许多,令西军大受鼓舞。

这时孙可望在荆州经略近两年,西军粮食供给,便已经有了稳定的来源,城甚至储存了不少余粮。

除此之外,孙可望还在城打造不少兵器和衣甲,使得荆州西军的实力,明显增强。

看见自己经略的成果之后,孙可望便去信成都,告知大西皇帝张献忠,希望他能尽快控制全川,然后给他调拨一支人马过来,准备大干。

荆州地区,在他的经略之下,变得稳定后,孙可望自然不会只满足于在荆州种地,他已经将目光投向整个湖广。

不过他自身实力不足,所以只能等待机会,期待张献忠将艾能奇或是李定国调到湖广来。

只是他没想到,他还没有等来四川的西军,湖广的明军却抢先对他下手了。

这时他便只能一边准备荆州的城防,一面派快马入川,然后在通知冯双礼,务必要守好夷陵州,不能让明军将他同四川的联系斩断。

这日,一身土黄色铠甲的孙可望,正在城池上巡视,看着西军士卒们准备滚木礌石,安排弓矢,制作抛石机,积极备战,严阵以待。

这时孙可望在城上巡视一遍,然后站在城楼,远眺江面,笑着对众将道:“何腾蛟这次起十万人马,就想攻打荆州,他未免太小看孤王了!”

张献忠称帝后,孙可望作为四养子之首,便被封为了平东王。

想高义欢在豫南挣扎许久,左右被人嫌弃,实力比孙可望还强,目前还只是一个摇摇欲坠的大顺魏候。这人比人,真是不能比,高义欢是没有机会,不然他都想认个干爹了。

旁边部将马维新笑道:“大王,明军若来攻城,我们正好以坚城挫敌,一旦皇帝发兵过来,咱们正好击败明军,然后乘势夺取湖广。”

孙可望斜眼看他一眼,心里有些不快,就你聪明,抢本王的说辞,不过他脸上却笑着点了点头,“何腾蛟集结重兵来攻荆州,湖南人马被抽调一空,孤王若是击败他,再取湖广,必然如同摧枯拉朽!”

这时他正说着,一艘哨船却忽然使到水门外,大喊道:“快开门,我有紧急军情要禀报大王。”

孙可望正好在城头,一将立刻探身出城道:“带上来!”

不多时,一名西军小校被带到孙可望身前,单膝禀报,“启禀大王,卑职发现明军船队停在公安不动,数万人马却走陆路,绕过荆州,望夷陵而去。”

这话一处,几名西军将领脸上一惊,马维新立时急道:“大王,夷陵乃是我们与四川联系的通道,万不能有失啊!”

孙可望瞪了他一眼,孤王不晓得么,用得着你大惊小怪,骇孤一跳。

孙可望微微皱眉,不禁一阵沉吟,“何腾蛟没有这么精明,这必是杨岳,或是堵胤锡之谋。这两人比何腾蛟要难以对付,怕是计还会有计。”

说着,孙可望神情一肃,忽然挥手,“传孤王军令,让斥候再探,孤王要摸清明军的意图~”

晚上休息一下

高义欢刚回到汝州不久,战事的后续清点和奖赏还未落实,便得知粮草不济,这种糟心的事情,心情着实有些郁闷。

不过这件事情,在高义欢出征汝州之前,就已经知道粮草可能会出问题。

打仗最费钱粮,特别是同清军打仗,基本就是件倒贴的买卖。

清军是无本的买卖,不死就有得赚,而对于原的农耕政权来说,开战就是赔钱,就算最后你把清军杀个干净,一样很难从他们身上得到什么东西。

四个多月的战事,府库的钱粮早就用完,后来豫南各地乡绅、地主,还有民户又拿出一笔粮,魏军才撑到现在。

此时豫南的粮食,基本是处于战时管制的状态,不过三府之地就那么大,再管制粮食就那么多,军户和民户安置难民也要粮食,高义欢已经很难从民间搜刮到军粮。

这时在汝州城,魏候府邸,高义欢坐在书房内,正提笔写着一封书信。

他字写的不是很好,不过勉强还能辨认。

这时,高义欢刷刷几笔写完,拿起来自己看了看,甚为满意,于是将信纸吹了吹装进信封,对站在身前的高兴豪道:“兴豪,你去趟归德,将此信交给刘黑子,再准备三千匹战马,找刘黑子借五万石粮来。”

这次刘黑子在山东,劫了不少粮草,而他近两年又没大战,手里粮食应该比较充足。

要说以高义欢和刘黑子的关系,高义欢直接借也借的到,但钱这个东西最伤感情,多少血亲也因为这个东西反目成仇。

高义欢现在的战马,多到他自己都养不起,原本就准备找马士英换些粮草,现在不如给他黑兄弟,让刘黑子增强下实力,双方各取所需。

高兴豪接过书信,仔细看了看才认清上面写的是“吾兄亲启”四个大字,不禁道:“大帅的字真好。”

“你多练练,也能想本帅一样!”高义欢笑了笑,然后摆手道,“你速去办吧。刘黑子若是同意了,你快马通知本帅。”

高兴豪忙拱手领命,便告辞而去。

这时,书房外,高成勋忽然敲门进来,“大帅,陈先生、李先生到了!”

“让两位先生在客堂稍后,我马上就过去。”高义欢闻语,遂即站起身来,往客堂而去。

在收服李岩之后,高义欢硬和他睡了两夜,两人促膝而谈,抵足而眠,高义欢也不管李岩愿不愿听,反正要将自己的野望讲一遍,吹出一个治比宋,武功胜唐的大时代。

首节上一节308/97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