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大丈夫 第21节

高义欢点点头,不禁招呼一声,“柱子,你回来,带几个人去营里领些兵器回来。”

说着高义欢又对去选人的高兴豪招了招手,等他跑回来,便开口道:“兴豪,你再去趟权营,找下周荣华。”

“二哥,周掌旅不是说没粮,让我们别过去了么?”

高义欢解释道:“不是要粮食,你留几斤盐,然后把剩下的东西都带过去,给我换些兵器、棉甲、布匹,再找我爹借点笔墨回来。”

高兴豪听了明白过来,遂即抱拳,然后便叫上几人,把最后的家底全都拿了出来,赶着骡车出营。

天黑时,高二哥这一旅已经整编完成,一共哨人,再加个后勤队,共计有130人,比定额112人多出18个。

去营里领兵器的赵柱子,先抱回来一些粪叉、木棒和长枪,分发给了新卒。

不多久,高兴豪也回来,带回来了几件棉甲,加上之前弄到的,刚好军官一人一件,然后就是弄到了四把弓,几把刀、几面藤牌和三匹棉布。

高二哥把兵器和衣甲分了,然后便让人把布扯开,给每个士卒厮一块,当做裹头的头巾。

他让士卒们裹在头上,形成一个统一的标识,然后自己在这些人的头巾上,分别写下甲、乙、丙三个字。

这三个字代表各自所属的部总,然后又在字的旁边分别画上一到三个“竖”,代表每个总下面辖的三个哨。

这时他又唾沫星子直飞的说了半天,告诉士卒认头巾上的标识,让他们知道自己属于哪个哨,并说了一些行军作战的规矩。

等士卒勉强明白之后,高义欢又用多余的棉布,制作了一面旗,亲手在上面写下一个比较难看的“高”字,并给每个军官做了一面背旗,然后让军官们自己去教属下认旗。

这一晚,整旅人散开了又重新列队,反复练了几次,一直折腾到半夜三更,高二哥喉咙都说哑了,才勉强把事情完成。

次日清晨,天还未亮,后勤队便早早起来,准备早饭,并备下够吃三日的饼子,给士卒充做干粮。

晨时,整营人吃过早饭后,便开始拔营。

高二哥这边收拾帐篷,携带物资的事情,都交给了后勤队的人去办,士卒们则随着军官们早早出营列队。

昨天忙了大半夜,早上列队的时候总算有些成效,士卒们跟着高二哥的旗帜,没一会儿便在大营外勉强站好。

高二哥背后插着一面背旗,站在队伍前,来回走动,仔细打量了一遍,心里还是比较满意,就这么看上去,还是有一只军队的模样。

虽说没有统一的衣甲,但至少头巾一样,看上去还像那么回事。

等高二哥的人在营外站好之后,刘黑子和王家屏的人才三三两两的出营,磨磨蹭蹭的列队,像一群流氓一样。

这两方一对比,二哥和老兄弟们心里都有一点得意,队伍是个很奇怪的东西,他能让人感觉到荣誉和自豪。

看着别人散慢的列队,士卒们不禁都站直了腰板,混身上下透出一股气势,似乎再告诉别人,我们不一样。

这时刘黑子穿着一身铠甲,戴着铁盔,领着刘二、王家屏等人从营帐内出来,低着头急走。

等走到营门处,他正好看见外面列队的乙旅士卒,刘黑子不禁微微一愣,忽然停下了脚步。

“这是那二傻子的人?”看见高义欢站在一面旗帜下,看着前面插着背旗的军官,以及后面包着头巾列成整齐队形的士卒,刘黑子一脸愕然的回头,对王家屏和刘二问道。

王家屏抬起头来一看,脸上也是一惊,要不是他看见前面有些微胖的高义欢,穿着一件不太合身的棉甲,正在队列前训话,他还以为是老营来的人马。

“这二傻子怎么弄的?”刘黑子没等王家屏说话,又满脸惊讶的说了一句。

刘黑子知道高义欢练兵,但是他并没有太注意,他认为士卒多死几批,留下来的自然就是精锐,根本没必要那么麻烦,反正练了也是送死,不如多花点心思先往上爬要紧一些。

他着实没想到一个多月,高义欢居然搞出这么一支人马,他们战力怎么样不说,至少卖相上要比他的属下好看太多。

看那骚气的高字旗,还有军官背旗,高二搞得跟正规军一个模样。

“都尉,高二那厮就喜欢哗众取宠,搞些花里胡哨的玩意儿,我看没什么了不起,都是些看不用的货色,不能和都尉亲掌的甲旅相比。”王家屏惊讶了一下,但遂即鄙夷不屑的对刘黑子道。

刘黑子看着高义欢的队伍,却眼睛一眯,忽然回头,“营里还有布没,趁着大军没走,你们照着高二他们的样子,赶快给老子也弄一套……”

王家屏惊讶的看着刘黑子,刘黑子却瞪了他一眼,愠声道:“还不快去,就这招摇的模样,制将军铁定能看见……”

(感谢jhlkjyr3的1000,都是国军兄弟的1000,天下纵横有我的200,来给爷笑一下的打赏,求书单收藏,求推荐。)

第24章滚滚南下

刘黑子匆匆忙忙让人赶制出旌旗,命士卒裹上头巾。

还别说,他这一弄之后,整个队伍还真像那么一回事儿,气势还真就不一样了。

如果说他们之前像一群流氓,现在看上去,不说像正规大军,至少有点像黄巾、红巾军这样历史留名的人马了。

整队人有一个统一的标示,再加上旗幡,总算有那么一点军队的样儿。

此时周围的营垒,其它各队的人马,也不断出营列队,而刘黑子这一部无疑是鹤立鸡群,引得其它几队人马频频侧目,惊讶刘黑子的部署怎么忽然就变样儿了。

刘黑子看见队伍的面貌有些改变,心里不禁感叹,“这他娘的,还真是人靠衣装佛靠金装。这稍微一捯饬,还真是有些不样。”

这时,他心里对于高义欢的映象,不禁有了些改观,没想到这个纨绔,居然还真有几分能耐。

在刘黑子制作旗幡时,其它人马已经陆续开拔。当下刘黑子也不啰嗦,在众人面前简单的说了一通话,大意就是上了战场,临阵脱逃一律处死,不听将令也就地正法,要求弟兄们都给他面子,否则不要怪他刘黑子不仗义,不留情,便让人马出发。

刘黑子领兵,其实用得还是他在陈留厮混时的一套,用的是江湖义气和帮会手段来带兵,同高义欢完全不一样。

虽说两军现在的装扮差不多,但是气质和纪律方面,还是有些区别。

当然这种区别只在高义欢的四哨老卒,另外五哨人,也就勉强能站个队而已,不能和刘黑子的悍卒相比。

刘黑子训完话之后,众人让三个掌旅领着队伍往南汇集,沿着官道向归德府的方向挺进,他则领着两名亲兵,去向后营制将军李过报道。

高义欢这队人马,同刘黑子的人一样,都包着青色的头巾,旗也是青色,很好的与周围形同流民的闯军区分开来。

士卒感受到他们与周围队伍的区别,自觉的紧跟着插着背旗的军官,不被漫野南下的其他人冲散。

这时在官道旁的一座小山上,后营制将军李过,穿着一身铁甲,头戴铁盔,在数十名甲士的簇拥下,同小袁营的主将袁时,领着近百将校驻立在山头,看着满山遍野的人群滚滚向南。

袁时是活跃于河南和淮北的一支巨寇,拥众十余万,游走于闯营和罗汝才的曹营之间,同样拥有很强的独立性。

他本来独自活动,不过因为被官军追着打,实力大损之后,只能北上依附于李自成。

这次南下,袁时的十多万人马是主力,李过只领四千后营精兵和万余二线人马随行。

首节上一节21/97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