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大丈夫 第182节

这就像一个女人,喜欢一个男人,付出了许多后,忽然发现这个男人接受着她的好,但心里却想着别的女人,背着她和别的女人勾搭,并把最好的东西都送给了别的女人,那她的心态立时就坏了。

现在刘良佐的心态,就是如此,几乎快要成为一个怨妇。

这次黄闯子靠着获得的人头封了伯爵,而刘良佐却只是得了一点金银方面的嘉奖,让他心十分的不爽。

此时明朝的爵位还是十分值钱,崇祯皇帝轻易不封爵。

吴三桂在北京失陷前,才得了个平西伯,左良玉也是十七年才混了个伯爵。

“高义欢这个贱人,是老子给他的走私贸易行方便,甚至还派兵护送商队,黄闯子给了他啥?他居然倒贴?怎么那么不要脸!”刘良佐心里越想气越不顺。

这时左良玉正愤怒之际,一名亲兵忽然疾走过来,在他耳边一阵低语。

刘良佐听完,“噌”的一下,便从藤椅上站了起来。

他皱着眉头沉思一阵,抬头挥手,让士和婢女俱都退下,然后一脸严肃的吩咐亲兵道:“你把他们带去客堂,不要让任何人看见。明白吗?”

“卑职明白!”亲兵抱拳行礼,忙又匆匆告退。

刘良佐在院子里来回走了几步,整理了一下衣衫,便也匆匆的往客厅而去。

这时他刚在客厅坐下,不多时,亲卫便领着两人进来。

刘良佐看见来人,不禁一脸严肃,进来的一人,却脸上堆笑,边走边摘了头顶上的帽子,漏出发青的头皮,脑后则是一根老鼠尾巴一样的小辫儿。

“哥,别来无恙啊!”来人看见刘良佐,两眼被笑脸挤成一条线。

刘良佐看见来人,却沉声道:“你怎么回来呢?这有多危险,你不知道吗?”

说着话,刘良佐已经站起身,走到厅堂央,仔细打量着来人,“良臣啊!我们兄弟有十多年未见了吧。”

刘良臣也打量着刘良佐,笑道:“是啊!有十二年未见了。还是关内的水土养人,大哥还是老模样啊!”

来人不是别人,正是刘良佐的兄弟刘良臣,他原来是明朝的游击,不过早在1631年就投靠了清军,至今已有十多年了。

刘良臣降清之初,明朝的势利还很强大,刘良佐和刘良臣并不敢有什么联系,害怕被朝廷处罚。

近些年明朝国力衰退,兄弟两人便通过一个山西商人,互相写了一些信件,但是这样的会面,还是头一回。

看着眼前突然冒出来的刘良成,刘良佐心还是很高兴,但是也有些紧张,刘良臣毕竟已经投清,万一被人发现,那他必然会受到牵连。

当下刘良佐给亲卫使了一个眼色,那亲卫会意,立刻去关上大门,并叫来士卒守在门外。

刘良臣见了不禁笑了声,“大哥,整个寿县都在你的掌控之,你还怕有人对我们兄弟不利吗?”

刘良佐却摇摇头,“还是小心一点好,为兄在寿县,还没到一手遮天的地步。”

说道这儿,刘良佐看向刘良臣,还有他身后一人,“关防森严,你们冒着危险,跑来寿县见我,可是有什么事情?”

刘良臣收住脸上的嬉笑,转身介绍道:“大哥,这位是山西介休范家的少东家范三拔!”

身后的胖子立刻就躬身行礼,“见过大帅。”

介休范家,刘良佐知道,并且还比较熟悉,他与刘良臣的书信,也是托这个范家的商号去送,他也给过这个范家一些便利。

刘良佐点了点头,看向刘良臣等他继续说。

“大哥,我们是兄弟,没什么好隐瞒,我就开门见山了。”刘良臣抿嘴道:“今岁上半年,贝勒阿巴泰,被大哥你们一路从山东追到黄崖口,在山东缴获的粮食和牲口,几乎全部丢弃。这点大哥是知道的!”‘

刘良佐点了点头,已经有点明白了刘良臣的意思,“这件事我自然清楚!”

刘良臣于是继续说道:“关外的天气,大哥你也知道,一冷就什么都不长。大清控制的版图虽大,却不产什么粮食。这次贝勒爷没有带粮食回去,关外这个冬天,便不太好过,所以皇上让我入关,希望能购买一批粮食出关。弟弟思来想去,便只有找哥哥帮忙了!”

(感谢无顬的打赏,求书单推广,求推荐、订阅,收藏,感谢大家的支持。)

第214章高二哥被人截胡了

这些年来,受到天气的影响,加上人口的流失,大量百姓被屠戮,关外的粮食产量十分有限,很难养活十余万清军和他们 />

清军在辽东生存,很大程度上,是依靠从关内掠夺的粮食和牲畜,还有同晋商的走私贸易。

这点清军和李自成的情况差不多,甚至更为严峻。

李自成虽然面临明朝的封锁,但是两方势力犬牙交错,漏洞百出,明朝的封锁很难见效。

顺军治下物资匮乏,造成价格上涨,自然有贪图利益的商贾,将物资运来,赚走大批的银钱。

另外顺军占据河南和关后,两地逐渐恢复平静,百姓自发的恢复生产,也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顺军补给的压力。

清军在辽东,情况则很不一样,首先他们人口较少,自身不生产什么物资,又有长城的封锁,所以生存的条件,可以说相当的恶劣。

精铁、棉衣、茶叶等等物资,关外通通没有,而最关键的是,连粮食也无法自给自足。

他们在辽东生存,需要大批的粮食,而这些粮食,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辽东自产的粮食,二是从关内掠夺,三是通过走私贸易。

正常年景,关外的粮食也无法满足清军的消耗,今岁天气一反常,粮食的产量就更加少得可怜,根本不够吃。

皇太极原本是指望阿巴泰能带回来一些粮食,结果他只带回来几万张嘴巴,反而加重了清军粮食供给的负担,让皇太极为此忧郁成疾。

自产和掠夺都不够吃,皇太极便只有寄希望于走私贸易,但是北方糜烂,晋商能提供的粮食和物资也很有限。

山西商人活动的区域,主要还是在北方和口外,南方则是两淮的盐商,还有东南商贾的天下。

晋商在明朝的势力并不强大,皇太极让他们购买粮食,但是北方早就残破,百姓自己都快饿死,自然无法满足清军的需要。

范家便只有将目光投向南方,但是南方有南方的贸易网络,本地的商户,勾结官绅,雇佣地痞流氓,垄断一方的贸易,哪里会容山西人去收粮。

为了帮助晋商打开局面,获得相对便宜的粮食,皇太极便看上了刘良臣和刘良佐的关系,希望能利用他,为晋商在南方打开局面。

刘良臣入关后,范永斗便派儿子范三拔与他一起来到寿州,希望借助刘良佐的力量,从南方购买粮食。

刘良佐听说要买粮,脸上却有些犹豫。

这年头谁都缺粮,哪里那么容易搞到粮食。

况且,他现在混得也不错,又没看见什么利益,他自然没必要去帽这个风险。

首节上一节182/97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