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沟皇帝 第993节

但是这并不能说是当初的长沙防御体系是不成功!

假如当时督标的兵力再多一些,比如说有三四万人主力驻防的话,当时的大唐陆军能不能攻克长沙还是个未知数呢。

退守长江以北后,督标继续发扬了他们的战略防守能力,以汉阳为中心,把长江以北的湖北地区打造的跟铁桶一样。

迫使了大唐陆军第一军长期只能是在长江南岸和他们进行对峙,根本就打不过去。

某个督标的高级将领断言,即便是有十万伪唐贼军来攻,汉阳也能够守住!

当时他说这句话的时候,大唐陆军在整个湖广地区,也就那么两三万人而已,十万人,也就只能奢望了。

但是现在,大唐陆军却是真的投入了十万兵力来攻打湖北!

第一军、第二军、同时还有战略预备队的第五军,以及周边的一部分部队,总兵力甚至都已经是超过了十万!

这种情况下,他们还能够守住吗?

督标里的不少高级将领对此信心很足,但是不少人也是保持悲观态度,比如说张岳非常信任的手下,新任,同时也是首任川东巡抚宋志文就是曾经如此建议张岳,放弃难以防守的汉阳、黄州府等地,集中兵力死守荆州,尤其是巴东地区,关上入川的大门。

这样,他们就能够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发展四川,积攒实力,最后杀出四川,夺刃原,中兴大明!

但是,宋志文的这个建议却是被张岳毫不犹豫的就拒绝了。

张岳是不知道湖北地区难以防守吗?难道他不知道把兵力侧退到巴东,乃至撤退到四川去更容易防守吗?

他知道,但是他能够这么做吗?

他不能!

就和大唐王朝是依靠着新兴的工商阶层,农民来获得自己的基本盘,从而征战天下一样。

张岳的督标,而已是有着自己的基本盘的,那就是士绅地主,尤其是湖广地区的士绅地主。

这些士绅地主们出钱出力,才是帮助张岳维持了这么庞大的一直督标军队,如果张岳要放弃湖北的话,你猜会发生什么情况?

大量督标的将领们,会毫不犹豫的拒绝张岳的命令,然后依旧带领军队死守湖北!

因为湖北才是他们的家园,他们的跟,四川,关他们屁事啊!

而张岳,并没有办法和大唐王朝里的李轩一样,对军队具有完全的掌控能力。

张岳对督标的掌控,是比较传统的,他依靠军方高级将领的效忠,从而保障对军队的控制权。

督标的高级将领们,则是依靠中级将领的效忠,来控制部队。

而中级将领,则是依靠低级将领的效忠来控制军队。

低级将领依靠士兵的忠诚来控制军队!

一层又一层的效忠关系,让张岳掌控了已经融合了湖广练军、四川练军,原有督标,如今总数超过了十五万人的督标。

而也正是这种递层效忠关系,构成了督标的战斗力!

因为,督标的将士们,某种程度上来说并不是为了张岳而言,更不是为了远在四川成都的景王而战,他们是为了自己而战。

你想让湖北本地士绅地主的嫡系子弟,带着自家的佃户、本地的农挥弟所组成的军队,跟着你张岳去四川,别做梦了。

他们宁愿投降也绝对不会去四川!

所以张岳号从来都没有打算过带着督标主力放弃湖北,然后退守四川,至少,他不会带着湖北本地的士绅将领们所带领军队去四川,因为就算想去,人家也不会去。

不过,这并不代表他没有做后手

湖北很难守住,他非常清楚,所以在布防湖北的时候,他也是做出了其他的安排,宋志文入川就是最明显的例子,宋志文入川了,带去的不仅仅是他一个人,还有众多的督标将士,同时督标还开始拉拢四川本地的士绅地主们,在四川组建督标。

或者说用是组建四川本地的督标军队!

而这一点,宋志文干的很不错,最近一年多来,他带着张岳的期望,在四川已经是成功编练了至少五万人的军队,同时还在重庆府建立了大量作坊,把原来在汉阳地区的大量工匠都是迁移到重庆府去,其中负责驻防巴东的就是四川地区出身的督标。

正文卷 九百六十五章 第二军困局

从张岳的战略,其实就是可以看得出来督标的构成比较特殊,他们带有明显的地域特征,虽然都是挂着督标的名头,但是实际上却是有湖广督标、四川督标之分,而即便是湖广督标内部,也有内在的众多划分。 .

因为督标的构成,是当地名望士绅出钱出力招募士兵,然后再根据督标的统一标准进行训练,然后进行编组并参战,由此也是形成了,一支督标军队,所幽将士都是某一个县或者州府的人,地域特色非常明显。

以至于督标内部,常会以某某军来称呼,比如说之前驻防蕲水的八千督标,它在督标的正规番号,按照督标里用前后左右帜命名规则,乃是督标左军左卫,但是在督标内部,这支军队却是被称之为襄阳卫,因为里头的大部分士兵,都是来之于襄阳府。

目前整个西南地区的景王政权里,有多支武装力量,督标只是其中之一,除了张岳统辖的督标之外,还有景王直属的护卫军大约一万余人,云南沐王所统辖云南本地卫所兵、青壮约两万人,一般称之为沐王军。还有其他乱七八糟的军队,但是大多数量少,战力弱,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其帜核心自然是督标了,十五万人的督标,由早先的督标、湖广练军整合而成,和原先一样分成了左右前后中一共五军。

目前这五军,后军部署在四川一线,同时靠近四川的云南地区、湖北的荆州西部,比如巴东地区也是属于该部的防区,目前由川东巡抚宋志文统辖,兵力多达四万人,只不过其中很多都是新兵,并没有打过什么正规战役,装备不错,但是大规慕争的经验严重缺乏。

中军则是张岳的直属部队,他亲自统辖,部署在汉阳府、德安府、河南义阳三关等地,兵力也不少,达到了三万多人,装备精良,而且很多一部分都是老兵,拥有和大唐陆军长期对峙、作战的经验,战斗力在督标诸军里算是最好的部队之一。

左军则是部署在黄州府一线,由督标老将,右都御史杜丹清统辖,总兵力一度达到六万多人,但是在宿松战役里损失了一万余人,目前只剩下五万人左右。

而该部队实际上是督标的真正精锐主力,一路和大唐陆军打了无数战役,当初的江西战役,实际上就是杜丹清率领督标左军和大唐陆军打的,虽然节节败退,但实际上该部是督标里拥有最多老兵,战斗经验也最丰富的军队,只是装备比中军略差一些。

右军部署在荆州、安陆州一线,兵力少一些,只有大约两万人不到,该军统帅是最近一年才冒出来的督标新秀将领,年仅二十八岁,前明举人,但是从来没樱任过官职的费勤祥。

这个人并不是明王朝的文官出身,因为他从来没樱任过官职,他早先是担任张岳的幕僚,长期在后方协助宋志文训练新兵,湖南、江西战役后,督标损失惨重,他也就是奉命回家乡安陆州募兵,招募了安陆兵约五千人,顺理成章的成为了这五千人的卫指挥使,随后又是被张岳提拔为重建后的右军统帅。

而督标前军,则是部署在襄阳府、勋阳府一线,兵力更少一些,只有一万多人,乃是实力最差的一个军。

上述前后左右中一共五军,构成了督标,其帜每一个军实力差距都比较大,因为每一军的实量弱,和统帅的个人能力,或者说资源,人脉关系有关系。

这里头的核心主力督标左军,作为督标的主力部队,也是人数最多的一支督标军队,战前一共拥有前后左右中五个卫,而这个卫的基本编制,实际上都是效仿了大唐陆军的步兵师,和明军传统的卫是两码事。

每一个卫下设三到四个千户,同样和明军传统的千户所不是一个概念,这个千户基本相当于大唐陆军里的团级编制,每个千户下设三到五个营,这也不是明军传统里的营,明军传统的营编制一般都很大,几千人的规模,这个营其实是就是大唐陆军的营级编制。

营下设百户,相当对大唐陆军的队级编制,百户下设若干个旗,相当对大唐陆军的排级编制。

虽然称呼上不一样,但实际上督标的编制和大唐陆军非常相似!

只不过他们因为自身的一些原因,所以编制不怎么统一,有些卫下面可能就两个千户,但是幽可能是五个甚至六个千户。

首节上一节993/127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