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沟皇帝 第924节

如今谁都知道,大厦将倾,人人都是为了自己,谁还有工夫管别人啊!

根据消息,贼军主力已经是抵达幽州城外,足足有两万多大军,而且率军的贼将还是悍将郝柏年,这种情况下,幽州城内想要不乱都是不可能的。

今天傍晚时分,幽州城的城头上,一群把守城门的明军士卒突然是大叫了起来,一个个都是慌慌张张的开始穿戴盔甲,拿上刀剑长矛,而顺着他们的视线往外看去,只见城外数百米外,一支身穿深蓝色军服的大唐骑兵呼啸而来!

这支骑兵的人数并不多,只有一百多骑而已,在大唐王朝里,这是属于骑兵队的编制,这些骑兵也用是大唐陆军的正规骑兵,装备着火枪、标准的新式军,队形相当密集!

不过这些骑兵们并没有直接朝着城墙冲过来,而是在大约三百米外就是停下,然后有一个骑兵脱离了队列骑马过来,并且看的出来他还手持弓箭!

拿着弓箭,这对于大唐的正规骑兵而言可是很少见的事,因为大唐骑兵并不装备弓箭,装备弓箭的乃是七千投诚的明军骑兵。

这个骑兵策马狂奔,到了距离城墙数十米的时候,就是开始弯弓射箭!

不过,城头上的明军士兵们,并没有对这个唐军骑兵开枪开炮,因为他们都已经是看了出来,这个骑兵是不可能来攻城的,而是来送信的!

果然,等这支箭射上城头的被人捡到了后,就是可以看见上头绑了一封书信,这守城的普通士兵们自然是不会看的,想看也看不了,他们不认得字。

他们很快就是把这封信交给了城头上的一个千户。

这千户接过来后,拆开一看,果然,和预料的一样,这是一封劝降书信,落款的乃是大唐侯爵,陆军中将,第三军军长郝柏年。

劝降的内容不用细说,无非就是威胁利诱,让城内的守军投降,这样你好我好大家好,只要投降,他郝柏年担保,绝对给主要的守城将领们一个好待遇,普瞳士也能够痹命,有功者,他甚至都可以亲自为此人向万古圣君请功。

如果不投降的话,那么可就不要怪他郝柏年不客气了,到时候万炮齐发,数万大军尽出,等待城破之时城内鸡犬不留!

这封信,并没有在这个千户手中停留多久,很快就是交给了上头,然后一直向上传递,夜色来临之际传到了朝堂重臣们的手中。

朝堂的这明臣们,看着这封威胁利诱的劝降书,也是争执不下!

为什么争执不下?自然是因为有人想要献城投降啊,理由也是光明正大的很,为了全城百姓,如果不投降的话,城外的贼军打进来,到时候满城被屠尽的话,他们在场的所有人都是罪人。

而有的人自然也是不同意啊,想要抵抗到最后一刻,在每个王朝的末期,愚忠的人总是会有的,区别只是多少的问题而已。

不过更多的人,却是态度暧昧,这投降也不是不可以,但是怎么投降啊,投降后百官下场如何?他们这些人能够得到什么好处啊?皇室那边怎么疵啊?

这些,都是他们关心的,如今郝柏年只是说了让他们投降,但是怎么投降却是值得商榷的!

不过他们争执归争执,但是对其中一个问题却是保持了一致,那就是这劝降书的事,还是不要让皇帝知道了!

那些想要投诚,那些想要获得有利条件投诚的人,不用说肯定是不愿意让邵武皇帝知道的。

而那些想要反抗到底的臣子们,也是知道这个关节眼上,还是不要让皇帝知道的好,要不然的话绝望之下恐怕要做出什么不理智的事来,这样对大局影响就更加恶劣了。

此时,在深宫之中的邵武皇帝并不知道,他的臣子们,那些教授他四书五经,该如何做一个任君的臣子们,现在正在为了一封劝降书而争吵着!

这一夜,幽州城里无数人都是彻夜不眠!

因为随着一封劝降书,在夜幕之中,一场场的大戏也是陆续上演了!

————

谢谢诸位兄弟们的订阅支持,雨天我正在码字更新,写完就上传!

正文卷 第九百章 月黑风高血雨夜

幽州城内的某个偏僻民宅里,几个人正在汇集在一起,而这几个人的穿着有些怪异,倒不是说他们穿的有多怪,而是他们穿的截然不同,这么汇集一堂就是让人觉得奇怪了。

坐在中间的是一个穿着普通儒服的年轻人,他的右手边,是坐着两个身穿丝绸锦袍男子,左手边,还是两个穿着短袍的男子,其中一人还是满脸横肉,看上去吓人的很。

但是这四个人,却是都坐在普通布衣儒服的年轻人下首,态度极为恭敬!

“大人,卑职这边已经是准备妥当了,只要一声令下,我就可以召集至少五十名人手!”穿着短袍,一脸横肉的中年男子道:“这五十人都是卑职在过去两年来精心偷偷运输进来的,都是我军情司精锐,主要一声令下,卑职就带着他们冲击城门,势死夺取城门,迎接王师入城!”

而另外一边的锦袍中年男子听罢,也是不甘落后道:“启禀大人,我翰统这边倒是没有这么多的人手,这夺取城门一事我们也不擅长,不过在城内煽风点火倒是没有问题,如果有必要的话,刺杀部分关键人物也是可以做到的!”

上头的布衣儒服年轻人听罢,微微点头:“好,不错,看来这一次本官冒死入城,倒也是有机会能够完成任务了!”

这年轻人当即道:“夺取城门一事倒是不用着急,我们人手少,想要夺取城门变数太大,不过其他事倒是可以做一做,先把流言散布起来,然后点点火,让城内先乱起来再说,然后伪明那边的几个死硬分子,今夜必须死!”

然后他看了看下头的这几个人,然后道:“本官知道你们军情司、翰统两家多有矛盾,但是你们以往的争端本官不管,但是今夜,你们必须放下往日的成见,精诚合作,否则的话,坏了大事会是什么下场,你们自己应该清楚!”

这年轻人如此说着,下头的几个人也都是连声说不敢,一定会诚心合作办事,绝对不会耽误了大事。

随后,这年轻人又是给他们布置了几个任务后,就是摆了摆手示意他们离去!

等那几个人出门后,这年轻人看向窗外,窗外的幽州城街道宁静无比,但是也许用不了多久,整个城市都会闹腾起来吧!

此人名为张平阳,湖广长沙人士,很普通的名字,但是人却是不普通,他可不是军情司或者是翰统的人,也不是什么军人,此人是个正儿八经的文官。

更加准确的说,这人是翰林院秘书处的一个秘书,级别不高,只是个正七品编修而已,不过翰林院里的官员们,普遍品级都不高,而且都是精挑细选的年轻人,他们在翰林院任职一两年外放后,普遍是会升任的。

前途如此广大的翰林院编修,竟然是冒险跑到了幽州城来,而且还是主持谍报工作,这自然是有原因的,这是因为他主动请缨的。

张平阳乃是宣平五年进士科二甲第五名,凭借着优异的成绩,选官的时候直接就是进入了翰林院,授正七品编修。

翰林院虽然成为了年轻官员,中层官员们最向往的机构,能够进入翰林院,基本上就是代表着自己已经是成为了重点培养的人。

张平阳刚进入翰林院的时候,也是兴奋不已,但是在翰林院里待了几个月后,就是发现,这翰林院虽然好,但是内部竞争却是残酷无比!

翰林院里任职的官员,普遍来说,短则一年,长最高是三年,都会外放,而在翰林院任职期间,不得晋升品级,不得内部升迁职务。

这也就造成了翰林院内部里,看似没有什么内部竞争,但这只是假象而已!

实际上翰林院内部的竞争远远比外人想象的更加残酷!

这可是一个大唐王朝的所有政务机构里,最接近天子的机构,而其中的秘书处更是几乎天天和李轩接触,这待在天子身边做事,最大的好处是什么?

那自然能够获得被李轩赏识的机会,别的不说,只要被李轩记住名字,那就可以比其他普通官员少奋斗十年以上!

虽然翰林院内部无法升迁,但是在外放的,却是有好坏之分的,普通的外放,兴许就是调到普通的州府或者省任职,中等的外放,有可能去主政一方,而更好的外放,则是有可能直接调到内阁其他部门里担任职务。

比如说他这样的正七品编修,外放的时候,最差的情况就是外放到地方的普通从六品职务,比如什抚衙门、府衙门上的普通官职,地方上的州同什么的,这样基本上就是可以宣告政治生涯到了痉,继续升迁的机会是会有,但是肯定是会落后被人一大截。

而普通的外放,则是调任到内阁各部里的从六品职务了,品级虽然不变,但是依旧是京官。

好一点的外放,则是调任到地方担任一县县丞,为什么这么说?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如今大唐王朝,基本上已经是不会让新科进士、博士担任一县主官,甚至县丞都是不给了,基本都是挑研经验的官员担任县令。

首节上一节924/127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