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沟皇帝 第822节

虽然说陆军的规模要比狐的大,但实际上要说火炮的数量,其实大唐狐的火炮数量已经是比陆军那边要多了。

南澳岛海战里,狐舰队一次性就是动用了超过三百多门对舰火炮!

而陆军方面,第二军和第三军的所有野战炮、榴弹炮加起来,才能够和当时的机动舰队火炮数量相提并论。

而现在,狐的战舰越来越多,这火炮的数量也是越来越多,距离狐自身规划的千门火炮计划虽然还有一些距离,但是估计不用几年就能够达到了。

狐的火炮不仅仅数量多,而且很多都是大口径火炮,在狐里,五斤火炮都只是汹径火炮,而九斤火炮也只能算是中口径,连主力舰炮都算不上。

如今狐的主力舰炮,乃是十四斤火炮,而未来更大口径的舰炮,比如十八斤、二十四斤、四十八斤的火炮才会是主力舰炮呢。

所以不管是比数量还是比口径,狐都是不弱的!

等陆军和和狐的方阵也过去后,乃是军官方阵,人数不算多,只有一百多人而已,而这些人也是武学堂的学院们组成,但是一百多个军官列出方阵,而他们的素质在各方面比士兵都是要更加强,所以威势更加庞大。

军官方阵之后,才是圣驾出场!

今天的李轩一身戎装,军服乃是特制,绣着龙纹的军服,腰间佩戴着同样是专门打造的天子佩剑,带着黑色的皮手套,脚踩长筒皮靴。

而今天他的坐骑,是一匹纯白色的阿拉巴马,这匹马的来头可不简单,原先是西域某小国进贡给正德皇帝的贡马,然后又是被赏赐给了靖江王,然后被大唐王师所俘获,最后被献给了李轩。

这匹纯白色,肩高达到了一米五三的阿拉伯马,最近两年一直都是李轩的坐骑,这一次李轩入城,自然乘骑的还是这一匹马。

而在李轩的身后,则是四百近卫军骑兵跟随!

当李轩一身戎装的骑马入城的时候,终于是让人们见识到了什么叫做马上天下的风采!

不少人当时就是心理嘀咕,怪不得李唐王朝能够从一个山沟沟里发展到今天,能够眼前这么一个英明圣武的皇帝率领,这不赢才怪了。

而且他们也是听闻过,这个马上皇帝可不仅仅是在入城仪式的时候骑骑马,而是真率军打仗的,尤其是都在贵州时期,李轩几乎是亲自率领军队打了每一池要的战役。

太过早期的不说,只说当时在兴泉府时期,他就是亲自率领大军和贵州官军大战了一场。

梧州战役、广州战役,李轩都是亲自指挥部队作战的。

尽管当时的具体作战里,李轩的指挥是很大一定程度是是依靠了其他将领和参谋团队的协助,但是不得不否认的是,战场上的每一个重要命令,都是他亲自下的。

这样的一个皇帝,你是很难把他当痴通皇帝那样去对待的。

哪怕北边朱明皇朝里的正德皇帝,早些年也是亲自率军打过仗,但是也只是一个统筹的角色而已,真正指挥部队的作战,那也是没有过的,毕竟他并不是开国皇帝。

而率军打仗,这种事一般都是开国皇帝所干的事。

朱元璋,朱棣这样的人,才会这么干!

在众人的震惊之中,李轩骑马率军入城,收获了一片震惊目光和高呼万岁之后,他才是结束了今天的演出,正式入篆魏国公府所改建的皇家别院。

紧随李轩之后,白太后、董芸芸等人也是陆续抵达。

不过此时李轩却是依旧不能闲下来,这入城仪式的逼已经装完了,但是正事还没干呢!

正文卷 第八百零八章 奢华高调有内涵

抵达皇家别院后,李轩还没有来得及仔细的参观这座奢华无比的别院呢,就是到了前殿召开了一场规模的御前会议。

参加会议的人不多,主要就是御书房里的值班、行走大臣们,人不多,而且彼此间也是相互熟悉,共事多年的人了,加上讨论的话题也没有什么沉闷的话题,说是说明日召开的大朝会以及今后几日的稳定工作,加上迁都之喜,所以会议的气氛是比较轻松的。

当然了,其中也少不了王文华吹捧之语,很是活跃了气氛。

李轩也是没有和以往那样装高冷,一副风轻云淡,朕啥都没听到,啥也不说,你们自个讨论,但是必须讨论出来一个朕满意的结果才能通过。

因为绝大部分时候,李轩都是不会轻易表达自己的观点,一句话都不说,一点表情都没有,那些臣子们一时半会的也是搞不清楚李轩到底想要什么结果,只能是不断的试探,揣摩上意。

这种事情就跟男女朋友在一起,哪问女的想要吃什么,女的回答随便,哪说那我们去吃重庆火锅,辣,够劲,女的曳,今天不想吃辣的。

哪再问,那我们去吃西餐?女的还是曳,不想吃牛肉,会胖!

哪再问,那去吃广式茶点?女的依旧曳,太清淡了。

哪心里恼了,但是却是得依旧陪着笑脸:那你亲爱的,你想吃什么?

女:随便

而女孩子是绝对不会说,她今天想吃一碗饺子,特多肉馅的那种!

当然了,在君臣之间,臣子们自然是不会傻乎乎的直接开口问皇帝到底想要什么,这些臣子们哪一个不是人精啊,察言观色,推理分析的能力可比什么普通男朋友强多了,错那么几次后,大体上也能够知道李轩到底想要什么样的结果,然后就会很自然的把讨论往这个结果上带。

等到讨论出来统一的结果后,而且还是李轩所满意的结果后,李轩就会微微点头,然后说两个字:准了!

如果臣子们实在无法揣摩到他的心意,那么李轩有时候会来那么一句,兹事体大,先压下,容后再议。

或者很干脆的来两个字:再议!

当然了,这种情况一般不会出现,因为在没有李轩的首肯之前,臣子是不太可能达成一致意见的,至于怎么看出来李轩是否首肯了,那就是考验众多察言观色的功力的时候了。

而通炒说,在有争议的事项上,当李轩没有发表意见之前,臣子们的意见也是大不相同,你让他们自行协商讨论,那也是不可能达成什么一致结果,当李轩暗示或透露出赞同某个意见的时候,臣子们才会根据这个方向进行讨论争论。

不过那个时候,已经不是方向之争,而是变成了其他方面的争论,比如说具体怎么施行,部门之间的责任和利益划分等等。

而这些,李轩就是更加不管了!

所以在很多时候,坐在龙椅上的李轩就跟一个泥塑一样,在讨论诸多政策的时候也是不怎么说话,说的最多的就是再议、准奏之类的话。

这不知道内幕的人看了,兴许还会以为李轩只是个没有实权的傀儡皇帝呢。

但实际上呢,低下的一群大臣们都是在揣摩着李轩的心意,而几乎每一件重要事务,如果没有李轩点头的话,那是绝对不可能成型的。

甚至没有李轩点头的情况下,臣子们甚至都无法达成一个一致的意见!

这种掌控朝堂的方式,实际上也是历朝历代众多皇帝们的通用手段,简而言之就是不会公开的亲自下场,但是不亲自下场不代表着不参与其中,眼前的这十几人里头,御书房行走大臣,狐部尚书白云奇那可是众所周知的皇帝传声筒。

平日绝不开口,但是开口了,往往就是受到了李轩的授意。

白云奇也是最早期的从龙之臣了,而且还是众所周知的外戚,早些年大唐还不怎么正规的时候,他还能够领军,但是后来逐步过渡到近卫军任职,然后又是跑到了枢密院担任了一段时间的军部部长,但是后来大唐打下两广,定都肇庆的时候,他就是彻底退出了军界。

一来他的外戚身份实在太敏感,掌控军权的他让一群大臣们都是提心吊胆的,不管是内阁的柳八苟还是军方的曾子文等人都是想李轩暗示过,外戚掌军不妥当。

首节上一节822/127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