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沟皇帝 第409节

如此形成了一个目前阶段大唐新军所能够武装起来最好的预备营部队了!

而这些预备营虽然刚成立,但是就拥有了如此完整的装备,尤其是弓箭和盔甲这东西,那是因为这些装备基本都是缴获自明军的。

铜鼓卫战役战筹,大唐新军可是缴获了数百具盔甲、盾牌呢,弓箭、腰刀、长矛等等冷兵器更是多的很。

所以说,目前的大唐新军其实并不是很缺各类冷兵器。

而几个主联里先配属的五个预备营,他们所需的盔甲、弓箭等武器更是优先供给,预备营挑选了武器后,才是轮到明军俘虏组成的守备营呢。

第三团预备营以紧密的队形迎战,而预备营的那个同样是读书人出身,但是屡屡不中,最后愤而投贼的少校营长,此时看着对面明军乱哄哄的队形,面无表情的连终于是露出了一丝笑容。

这是冷笑!

这个少校营长之前也是主联部队的,担任过长矛队的队长,此人看起来斯斯文文的,但却是一个数次率领本队长矛兵发起肉搏冲锋,甚至亲自骑在马背上用指挥刀挥砍敌军士兵的军官。

眼看明军来的差不多了,他也是终于下达了第一个命令:“全营预备!”

虽然说预备营上下早已经是列阵做了最完全的准备,但是他还是按照大唐新军军官们的传统们,来了一句预备。

此时,明军已经是开始了奔跑了,而这些明军一奔跑起来,原先还勉强有一点点的队形就是瞬间消失的无影无踪,此时如果从天上俯视的话,就会发现这五千人如同一群羊一样,在漫山遍野的跑动着,自由而奔放。

而这群羊的正前方,是一个密集无比,表面坚固的如同石头一般的第三团预备营!

预备营里,弓箭手队的队长,手中高举着自己的指挥刀,同时大喊着:“弓箭手听令!”

“抛射准备!”

“预备,放!”

随着命令的下达,百名弓箭手瞬间就是各自松开弓弦,然后百支弓箭就是以四十五度飞向了天空,然后划过天际,在天空之中形成了一波箭雨,飞到明军头上然后落下!

随着第一轮的齐射之后,弓箭手队的指挥官并没有统一下令放箭,而是果断道:“自由射击!”

这个时候,弓箭手们开始按照自己的节奏放箭了,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弓箭手的开火其实并不需要瞄准,他们只需要大概的朝着前方的射箭就行了。

精度从来都不是弓箭手的追求,体力和耐力才是他们的追求!

所以你会看到古代军队对弓箭手的命中精度要求是比较低的,从来不会要求弓箭手在数十米外还能够精确的命中靶心。

只要在十米内命中靶心,二三十米内命中一人大小的靶子(非靶心)那么就算是一个合格了。

但是真正优秀的弓箭手,却是对体力以及耐力要求极大,要求短时间内能够爆发出极限力量来连续弯弓射箭。

临敌三发,这个词汇其实本身就对弓箭手提出了极大的要求,因为这代表着需要短时间内连续拉弓射箭。

而临敌三发之后,弓箭手往往会临时退却到己方长矛手、刀盾手的后方继续进行自由抛射,而这就对体力和耐力的要求更高了。

弓箭手们现在要做的工作就是在明军冲到三十米之前眷的射出更多的箭!

就当预备营的弓箭手放箭的时候,明军里的部分弓箭手也是停止冲锋的步伐,然后在原地立定后弯弓射箭!

明军的弓箭手弯弓射箭后,不可避免的预备营这边也是开始出现了伤亡!

但是面对己方的伤亡,预备营的少校营长却是依旧面无表情听着身边传令兵说着来自宋天彪的命令!

听罢后,他一边回头看着前方正在朝着己方发起冲锋的明军,一边道:“回复:我预备营稳如泰山,团长请勿担忧!”

正文卷 第四百二十三章 猪从不投降

预备营的营长敢这么说,自然也是有着他的底气的!

对面的明军虽然人数众多,但实际上正规军只有千人,剩下的四千只是青壮而已,而多次和明军作战的他,深深地知道,这些青壮的战斗力不如猪!

至少如果四千头猪朝着一个方向跑动起来的话,没有意外发生,它们绝不会回头,这挡在它们的前头,极有可能被活生生的践踏而死。 .

即便是这四千头猪逃散了,但是你想要把他们杀死或者抓住,难度可是相当相当的大!

君不见,即便是我党伟大无比,战力无双,已经突破宇宙极限,在人类所有已知或未知的位面都无的军队,当猪栏里的猪跑了,那也得出动全班甚至全排乃至全连人马上山上街去找啊!

人民子弟兵出动大批兵马抓猪的场面堪称古往今来众多惨烈战役的经典嘲,其惨烈程度,丝毫不弱于硫磺岛之战、诺曼底登陆、上甘岭战役!

那场面叫一个惨烈r直让人闻之落泪啊!

由此可以判定,猪的战斗力其实并不弱!

尤其是它们有一个让世界上几乎所有,从古至今的军队都所没幽特质:它们从不知投降为何物!

多少年了,惨死在人类手中,被端上餐桌的猪有多少?那简直是数也数不过来!

但是!

但是!!

但是!!!

从没有一头猪投降过,从来没有!

它们面对屠刀,全都抗争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从未有猪屈服过!

所以历史上有人说什么就是放五万头猪,三天也抓不完这话,简直是放屁,三天就想抓完,给你三个月都抓不完好吧!

从这个角度而言,说眼前的这些明军的战斗力不如猪,实际上并不是一种侮辱,反而还是抬高了这些明军!

因为这些明军会投降!

大唐新军和明军的交战当中,尤其是最近几次大规模的战役连接获得胜利,也是让大唐新军的将领们感觉鱼飘了。

自视甚高的同时,还鄙视明军。

让很多大唐新军的军官,尤其是中层军官的眼中,明军里的正规卫所军也就那样,同等兵力下,大唐新军的军官是丝毫都不惧怕这些明军卫所军,哪怕是明军的兵力是他们的两倍甚至三倍,在正面野战的情况下也敢打一打。

唯一让他们有些重视的对手,也就是那些拿饷银卖命的募兵了,当初宋志文手底下的募兵还是给大唐新军留下了颇深的芋,那些募兵不会和那些卫所兵们一样,稍微遇到一点挫折就全军崩溃,他们多少还有有战斗力的,这从宋志文和祝志海都把募兵当成军队的核心主力就可以看的出来。

至于那些明军临时征召而来的青壮民夫,更是半点战斗力都没有,顺风仗打起来都够呛,更别说什么硬仗了。

眼前的这五千明军,在这个少歇长的心中,实际上那四千青壮民夫是被他直接忽视了的,他要打的敌人只有一千卫所兵而已。

首节上一节409/127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