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沟皇帝 第279节

火炮的威力大,是防不住的,只能是先发制人。

至于明军的众多弓箭手,这不好办,只能是被动防御了。

这一方面是把盔甲旧能的集中到可能会面临敌军弓箭威胁的前排士兵身上,另外也是在胸墙的顶端,铺设一些厚木板,用以防止明军的弓箭抛射,至于正面嘛,有胸墙挡着呢。

怕就是怕明军玩弓箭抛射,一大片箭雨覆盖下来,这样胸墙的防御效能可就下降一大半了。

如今,大唐新军和明军都是开始做针对性的防御措施。

而双方的主力在进行最后准备的时候,双方也已经是开始展开了小规模的接触和战斗。

第三天开始,明军在晚上就会派遣小规模的部队进行偷渡登陆,有时候是在澜江渡口,有时候是在其他几个渡口。

其中的大多偷渡是在还没有靠近岸边的时候就被大唐新军的监控人员给发现了,紧接着就是双方爆发小规模的战斗。

这个过程里,澜江渡口自然是不会出现什么大问题的。

不过第一混成营和第二混成营在连续打了两丑,虽然都获胜了,但是因为是夜间的突发性战斗,也是造成了一定的损失。

甚至又一次是被明军突破了防御,深入到了后方,差一点就被明军给突破风险了。

这种频繁的小规模战斗持续下来,明军固然是损失了好几百人,但是大唐新军这边也是损失不小,主力这边倒是没什么损失,但是第一混成营和第二混成营加起来却是损失了近八十人。

这让李轩相当冒火,这些明军不敢堂堂正正的打一出战,玩这种小规模的偷渡作战。

这么打下去,可是会让第一混成营和第二混成营损失惨重的。

他们两个混成营加在一起一共也就五百人而已,这才几天功夫就损失了八十人,再多来几天,这两个混成营岂不是要被打残?

而此时,曾子文却是提出了建议,既然明军展开这种骚然性的偷渡作战,己方不如对部队进行轮换,一方面是可以让经历了战斗,略有损失的部队有休整恢复的时间,另外一方面也是可以让那些没有经过战斗考验的部队有机会经历实战,加快这些新兵部队的成长。

一听这话,李轩也是觉得可行,当即就是对两个混成营的部队和主联的部队进行轮换了。

而且还是成建制的抽调,比如第一混成营的原有火枪队抽调出来到第二步兵营,第二步兵营的火枪队抽调到第一混成营里,其长矛队以及刀盾兵、弓箭手以及骑兵也是进行轮换。

也就是说,第一混成营除了编制以及营部所的数人外,其他部队都是会进行轮换。

第二混成营也是同样如此!

而这么一来,也的确是发挥出来了不小的效果,两个混成营虽然还是频繁和明军,甚至有时候一天晚上都会打上两三场,说实话损失也是不可避免,但是他们杀伤的明军数量更多,而且最关键的是,这两个混成营的战斗力始终都是敝住了。

至于那些被轮换到澜江渡口休整备战的部队,则是补充从后方送上来的新兵,并持续展开训练。

如此虽然每天都可以看到少则数人,多则数十人的伤亡报告,但是大唐新军的这两个混成营却是始终敝着战斗力。

准确的说,各队各营都敝着战斗力。

既能挡住明军的骚然性渡江偷袭,又能够敝部队的战斗力,甚至是快速提高战斗经验,对此,李轩是觉得曾子文的提议还真的挺不错的。

只是这样也就造成了一个后果,后方每天都要送来数十人的新兵对部队进行补充。

好在大唐新军对新兵的招募一直都是没有间断的,如今虽然正泰县的适龄合格,并且是自愿加入大唐新军的兵源已经是差不多都加入大唐新军了,但是每天还是会有少数人来应募的。

这些后期招募的新兵训练已经是开始单独训练,经过作战司下属的新兵营里的一个月基吹练后,再补充到缺员部队,随后和部队的其他士兵一起训练,通过以老带新的模式快速成长。

如今的李轩已经是不打算在短期内再设立新编制的部队了,这些还在新兵营的新兵们,就是为了补充战损的。

每当有一个新兵被补充到主力部队,就代表着有一个士兵死伤了!

这听上去兴许会觉得很残酷,稍微有点圣母心的人就会发出一大堆的感叹,说什么李轩以及大唐新军的众多将领们太残酷,一点人性都没有,每天拿数十人的性命去消耗。

但是这就是战争,你死我活的战争,战争本来就是用一切手段杀死敌人,因为你不杀死敌人,死的就会是你自己。

至于人性,战争本来没有人性可言!

而且李轩他们玩的是造反呢,造反哪有不死人的,对于李轩来说,只要死的不是自己那就行了!

正文卷 第两百九十九章 意外突发

残酷的消耗战足足持续了七八天,一开始明军每次派遣过江偷袭的部队还有两三百百人,但是慢慢的就只派了百人左右,等到了第八天晚上的时候,明军就只派遣了十几个人过来,试图靠近大唐新军的阵地捣乱了。

而这个过程中,明军也算是死伤惨重,仅仅是被大唐新军杀伤的明军士兵就足足有五百多人,另外还俘虏了几百人。

而大唐新军自己也是损失不小,前后死伤两百多人。

如此明军固然损失不小,但实际上大唐新军还要更难受一些。

毕竟明军的兵力本来就多,他们上万人呢,死伤个几百人根本不算什么,但是大唐新军死伤的两百多人就让李轩他们比较心痛了。

大唐新军一共也就四千人不到,死伤两百多,就代表着伤亡率已经是达到了百分之五了。

好在这些伤亡是累计起来的,并且新兵都还在不断补充,如果是一次战斗中死伤这么多人,恐怕就要影响士气了。

好在明军他们伤亡更惨重,死伤几百人,被抓了几百人的俘虏,哪怕剩下的明军都能够安全回到对岸,但是明军的损失累积下来也应该能够达到七八百人。

不过这并不会影响明军主力部队的实力,因为通过审问战俘,发现这些被派遣过江偷袭的明军都是卫所兵居多,此外还有一部分是青壮。

换句话说,这些明军都是炮灰,真正的主力,也就是那些宋志文招募训练的募兵都还好好的呢。

不过也许是死伤的人数多了,因此明军在第八天后就是停下了大规模派遣部队过江偷袭,至于他们偷偷摸摸少数人过来当探子,这种事大唐新军也很难全部发现,因此明军肯定是还有继续派人过来,不过规模太小,隐蔽性太强,大唐新军一时间难以发现,因此也不好判断。

毕竟大唐新军能够偷偷的派遣斥候过江查探情况以及搞破坏,人家明军自然也就能够派遣斥候过来打探情况。

毕竟双方隔着的都是同一条澜江,而且双方也都是对江面进行了监视,你做不到的话,对方也做不到,你能够做到的,对方自然也就能够做到。

总体而言,在明军主力抵达澜江渡口后的这八天时间里,双方一方面进行战略准备,一边是打起了小规模的战斗,虽然影响不了大局,但是也能够试探出来对方的一些虚实。

至少通过这些战斗,李轩就知道,明军的主力部队都还好好的在澜江东岸。

如果明军的将领不是太傻的话,那么他们也能够察觉出来,今时今日的大唐新军,在战斗力上比之前已经是更强悍了。

你得知道,这几天的小规模战斗里,往往都是第一混成营和第二混成营单打独斗的,一开始几天双方的参战兵力都不多,甚至明军都还要更多一些。

并且这种战斗也不可能是发生在滩头,而是在明军顺利登陆后的阶段。

毕竟明军偷偷渡江的地方是不固定的,大唐新军的两个混成营只能在好几个渡口都安排人手进行监控,一旦发现明偷渡上岸了,混成营的主力部队才会前往拦截。

首节上一节279/127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