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沟皇帝 第1189节

至于现金交易所产生的偷税问题,哪怕是后世税收制度极度完善的美利坚,也是无法杜绝。

所以在如今的大唐帝国里,虽然说税务监察非常的严格,但是这种严格也只局限在企业、农业税这两大比较容易监管的行业里,而对于其他的交易行为,实际上很难进行监控,因此,偷税漏税问题还是幽,而且相当普遍。

但是话又说回来了,假如税部认为某个人有偷税漏税的嫌疑,同时这个人也真有税务问题的话,集中力量去调查的话,那么大多是能够调查出来的。

这,就是众多人害怕税部官员的原因!

因为这些偷税漏税的人,大多时候都是存在着一种侥幸心理,认为税部不会注意到他们,但是一旦被税部注意到了,那么极大的概略是会别查出来的。

至于那些老老实实交税的人,自然是不会害怕税部官员,税部官员毕竟又不会夏蛋疼,没事就乱搞,,就算是想要乱搞,也没那个权力乱搞啊。

人们,尤其是偷税漏税的人害怕是税务官员,害怕巡查处的税务巡察,这是再正郴过的事了。

而金融司右副司长的话,普通人自然是不关心,但是金融界会关心的,而金融界又直接影响到了工商界,同时自然也是免不了会影响到地方官员。

因此,如果是陈立夫还是金融司副司长的话,来到上海,定然也是会引起当地官员,金融,工商人士的注意,生怕陈立夫搞出什么乱子来。

但是现在,这些人却是对陈立夫没有多大的忌惮!

他们之前之所以畏惧陈立夫,并不是因为陈立夫这个人本身,而是因为他的职务,以及这个职务背后所带来的影响力。

如果陈立夫没有了这样的职务,他们自然是不会多看陈立夫哪怕一眼的。

如今的陈立夫,已经是变成了松江府同知,虽然说这个职务已经是松江府的第二号或者说是第三号人物了,但是威慑力却是并不算大,至少陈立夫的上头,还有一个尚未任命的松江府知府,此外还有一个实际权力以及影响力比陈立夫会更大的上海特设县的县令。

这两个人,尽管还不知道是谁,但是却是他们最为关注的。

相对比之下,陈立夫就是显得可有可无了。

而这,也是陈立夫得知自己成为松江府同知后,觉得这个位置尴尬的原因。

看似是松江府老二,但实际上权力都是被松江府知府和上海特设县的县令给拿走了,到最后,虽然也会分管一些事务,但是肯定是影响列限的。

但是陈立夫却是不甘心啊!

他来松江府担任同知,虽然出乎了他自己的预料,但是任命都下来了,他自然是要想办法做出成绩来,然后摆脱目前的尴尬局面。

他是个有野心的人。

趁着上头还没有确定松江府知府的人选,趁着自己在未来半个月左右的时间里,权限还比较自由的情况下,他需要迅速的掌握局势,掌控权力,这样才能够在未来的松江府知府、上海特设县的县令到任之后,占据政治主动的地位。

而第一把火,他是疡了在是上海码头公司!

上海或者说整个松江府,虽然是鱼米之乡,农业和江南的其他地方一样,都是相当的发达,但是,农业却不是目前松江府的经济支柱。

上海乃至整个松江府,其经济支柱毫无疑问是工商业!

一个上海工业区,一个上海商贸区,这就是构成了上海乃至整个松江府的经济支柱,而在这个经济体系里,上海码头公司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尽管这个公司的资产除了码头设施以及码头附近的地皮和建筑外,就没什么东西了,除开这些的话,其经济体量甚至都不如一个中型的纺织厂。

但是即便如此,它对上海的经济影响也是相当重大的,别的不说,假如该公司把码头服务的相关费用提高或者降低,那么就能够直接影响到整个上涵济圈,提高了,就是代表着运输乃至整个运营成本的增加,产品的价格就会提高。

费用降低了,那么就是代表着运输,运营成本的降低,最后产品的成本也会更低。

这家公司表面上不生产任何东西,但是它提供的却是最基础的,同时也是不可代替的基逮务,因此能够实际影响着上涵济圈的发展,其作用,并不会比那些提供金融支持的银行、证券公司小。

这样的一家公司出现了问题,自然是需要解决的,陈立夫可不愿意看到这么一家公司因为周礼德案的影响就此遭到毁灭性的影响,暂停的第三期码头建设,也必须眷开工,要不然的话,影响的是整个上海的经济发展。

不过对上海码头公司动手之前,他还得先去见一个人,这人才是如今松江府,乃至整个江南道的最高级官员,整个江南道里唯一的大佬!!

江南道道员霍守奇。

这个霍守奇,可不仅仅是个普通的地方官员,他可以说大唐帝国里诸多封疆大臣里最为特殊的一个!

首先,大唐目前一共有十六个省,四个道,三个军管区,四个海外直辖领,不过海外直辖领地只有州府的级别,军管区也是比较特殊,其行政单位也是州府级别,虽然实际上中央直辖,但名义上依旧归属临近的瘦。

因此真正意义上的封疆大臣,也就是十六省的巡抚,四道的道员,一共二十个。

而霍守奇,应当是这二十个封疆大臣里比较特殊的一个了。

说他特殊,自然不是因为他的年龄啊,外貌等乱七八糟的东西,而是说他的政治地位!

首先,作为江南道的道员,他的品级不算很高,只有正三品而已,比各什抚的从二品低一级,但是作为江南道的道员,他的政治话语权却是极大的。

因为江南道的农业和工商业产值,在全帝国里名列前茅,而且占据了极大的比重,整个江南道预计宣平十年里会有超过一千八百万的财政收入,而整个大唐帝国在宣平十年里,预计财政收入也不过八千万两银子!

从这两个数据,基本上就可以看出来江南道的重要性,而江南道的重要性,就可以直接反应到霍守奇的特殊性来。

而还有一点很关键的就是,霍守奇在担任江南道道员之前,他是广东布政使,但是在他担任广东布政使的两年时间里,最后的半年,广东巡抚是空缺的,当时的他是以广东布政使的身份,代理广东巡抚的工作,这个时间跨度长达半年!

哪怕是稍微知道帝国官潮规则的人都知道,这样的情况如果不是刻意安排的话,基本上是不可能出现的,一什抚这么重要的职务,是不可能空缺长达半年以上的,甚至大多情况下,一个月的时间都不会空缺。

帝国上层需要调动一什抚的时候,往往都是提前准备好该省的新任巡抚人员,以确保工作的平稳过渡。

但是霍守奇当时却是代理了广东巡抚工作足足半年之久!

而他之所以结束代理广东巡抚,还不是因为上头派来了新的巡抚,而是他被调往江南担任江南道道员!

换句话说,假如他不被调任的话,他很有可能会继续代理广东巡抚这个职务,然后顺理成章的晋升为从二品。

从这个职务变动,基本上就是能够看出霍守奇的特殊性了,他的品级虽然低,但是他的实际权势比普通从二品的巡抚更大,甚至连普通部门的侍郎都比不上他。

如此的他,傻子都知道他简在帝心,品级对于他而言都不是什么问题,迟早有一天,是会被调回京畿,甚至成为尚书乃至值班大臣的人物。

面对这样的一个人,陈立夫可是不会有任何的轻视!

正文卷 第一千一百三十九章 和升官比起来,死算个屁

当陈立夫看见霍守奇的时候,才发现这个霍守奇和他预料的不一样,陈立夫很难想象,这个又矮又瘦的老头子竟然就是大名鼎鼎的霍守奇!

陈立夫并没有见过霍守奇,因为陈立夫入仕以后,一直都是在税部任职,早些年是常年在地方上巡视,一年到头也回不了几次金陵城,等到他成为了巡查处副处长之后,才是有比较多的时间在金陵城,后面担任巡查处处长以及金融司右副司长期间,则是基本都是待在金陵城了。

同时这两个职务的特殊性,也是让他和其他的官员缺乏交流,前者是需要保持低调,贸然结交其他官员,尤其是非税部官员,很容易被督察院盯上,而金融司的话,更是纯粹的京畿机构,和普通官员的接触也不多。

而霍守奇,早年在黄竹山以及肇庆时代的时候,倒是在京畿任职,但是后来就一直在地方任职,基本上只有述职以及调动的是才会前往金陵城面圣。

首节上一节1189/127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