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话版三国 第949节

“所以你们不用去益州郡会师,给雍家一个选择的机会。”王累一副为雍家考虑的神色,但是由于之前王累的口吻,谁敢信这话?(未完待续。)

第一千四百八十五章 雍家的决断

“毕竟是汉初就留存下来的家族,也确实应该给一个机会。”张松点了点头说道,实际上不管是雍家选不选择结果都不会好了,至少以前天高皇帝远的土皇帝雍家这次之后算是彻底完了。

到了这个地步雍家不管如何选择,最好的结果也不过是留下清名,然后再无土皇帝的气势;最坏的结果则是家破人亡,再无翻身的可能,后裔若能有一二残存也只有改姓一条路可走。

王累虽说只加了一手,但是却将雍家推到了进退两难之地,由此也可见益州文武虽当不起顶尖,也确实是谋划一方的人物。

实际上也确实如王累估计的一样,以前在益州郡称王称霸的雍家现在整个宗族的氛围都变得凝重了很多。

“都说说吧,我们怎么办?”年轻的雍闿看着沉默不言的一干宗族长老子弟神色凝重的说道,雍家现在怎么办?

雍家宗族子弟皆是沉默,开城门放南蛮进入益州郡城之后,在收到整个益州南部皆反消息,和北方北匈奴入侵的消息之后,雍家的现任家主彻底明白雍家被架在火上了,必须选择了。

选择南蛮,以现在得形势就是自绝于天下世家,回头北匈奴之战结束,必然会有人来和他们雍家算总账,而且这种情况下,一些上不了台面的招数各大世家绝对不会介意使用的。

选择汉室,之前雍家那个笨蛋族人已经将南蛮迎进了益州郡城,一旦这个时候才做出选择,巷战起,就算雍家做了四百年益州郡的土皇帝,和两万多已经进入了益州郡的南蛮打完巷战,并且将南蛮逐出益州郡,恐怕自身也必然会元气大伤。

更重要的是雍家能在益州郡成为说一不二的土皇帝,少不了南蛮人的帮忙,而这种引南蛮人入城,又绝杀南蛮人的行为,不说以后失去南蛮的友谊,恐怕现在已经反叛的蛮子第一时间就会将雍家作为眼中钉肉中刺往死了收拾。

原本巷战一场已经元气大伤的雍家,在这种情况下就算有屹立了数百年的益州郡城在,要扛过这一次也不容易,更何况就算扛过了这一次,他们雍家留存了四百年的基业,恐怕也在这一战耗尽。

雍家长老族人皆是面面相觑,这种大事他们都拿不定注意,今时不同往日啊,以前就算是携南蛮抵抗益州刺史也没有什么大不了,但是现在北匈奴这么一闹,这种行为就属于为牵制汉室力量,属于叛族……

对于世家来说多数的律法都是可以玩弄的,但是有几条是不能碰触的,而叛族就属于绝对不能碰的,这个叛族在这个时代有明确的鉴定,摧毁华夏民族生存权利的就属于叛族。

简单来说的话,就是你引鲜卑,引乌丸,引羌人,引羯族,引扶余,引南蛮入侵都不算叛族,因为能控制住,且他们不可能摧毁华夏民族的生存权利,而且就算是你玩漏了,也是你自己跪了,其他人照样能解决这个问题。

当然五胡乱华那个就不说了,晋朝以为自己跟汉朝一样,能控制住,最后玩漏了摧毁华夏民族生存权利,这种从本质上讲,晋朝上层其实已经集体进行了叛族的行为。

至于汉末这个时代,不管是魏蜀吴哪一国,就本质而言都是同一种族为主体民族的国家,叛国这一概念其实非常模糊,这一时期常说的就是“族”,所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便是这么来的。

也就是说就本质而言,就算魏蜀吴三国分裂了他们也统一认可“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句话,对外的口径基本是相同了,他们对于其他两国的认知依旧是本族,而实际上这才是统一的基础。

老百姓都认为对方是异族了,那么要统一恐怕除了屠杀,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办法了,总之必须要将异族消减到不能危害到主体民族的程度,否则的话动摇国本,被反同化不是开玩笑的。

这便是雍家现在最头疼的地方,这个时候选择和南蛮联手,那就属于不和本族处于一条战线,而本族现在的战线是停止本土内部战争,全力干掉匈奴。

这个时候还引动外族攻伐本族的话,基本上都可以划归到叛族这个范畴了,而一旦进入这个范畴,真就距离死不远了,就算国家没时间处理,等腾出手,也会有大堆羞与之同列的世家搞死他。

因为这基本上就是底线了,毕竟不摧毁本族生存权力算是所有世家默认的底线,而跨过了这个,世家的一切都是围绕着传承,而现在别说传承了,连生存的权力都受到威胁了,不搞死你搞死谁?

“你们都说话!”雍闿眼见所有人都低头不语,愤怒的大吼道,他很清楚这一次不管是做出什么样的选择,雍家都难有崛起的可能,甚至以后都不可能再居住在这久居了四百年的老宅之中了。

“家主,我们……”一个年轻的雍家子弟微微抬头,动了动嘴从牙齿之中迸出几个字音,“反了吧!”

“有谁同意他的提议?”雍闿怒喝道,面上却看不出任何的认同与否的神色。

“我们还是对南蛮动手吧……”雍家一个年岁看起来已经有七十岁的老者长叹了口气说道,“虽说因此我们会失去很多,但选了另一条路我们雍家会永远的钉在耻辱柱上。”

“自古以来叛族的世家,有哪一个有后人留下来?”雍家那位年过古稀的老者苦笑着说道,“我们自绝于南蛮,总比我们自绝于世家要好,至少自绝于南蛮大不了我们迁到别处,如果自绝于世家,天下虽大,无处容身。”

雍闿沉默,其实他是想反的,毕竟自家和南蛮各部来往经营了数百年,关系不是说着玩的,就这么舍弃数百年的经营,着实是非常的不舍。

“罢了,罢了,长老所言在理。”雍闿长叹一声,苦涩的说道,这么一来恐怕没有个十多年经营他们和南蛮关系再难恢复,而且成都的刘璋正在虎视眈眈的盯着他们,雍家已经没有了再经营几十年的机会了。(未完待续。)

开个单章说点事吧

首先这本书更新一天两更,没什么要继续说的了,作者停更基本都是有事。

话说我这本书请假的次数并不多,每一次我都开单章说明了,但我就想不明白为什么昨天的请假,一群人就在书评区带节奏。

大概大多数人连我结婚没结婚都不知道吧,就在下面随大流。

先说作者身体很健康,昨天希望作者安康的书友,我很高兴,但是带节奏的,而且是知道事实还带节奏请以后思考一下,我也挺头疼的,不知道该怎么说,以后诸位也都体谅一下。

好了,就说这些,单章这种东西我也懒得开,除了请假和某一次解释,其他的基本都是推书,好了,说完了,喜欢本书的书友多谢诸位之前的支持,接下来便是塞北之战,写得不好的话,还请原谅。(未完待续。)

第一千四百八十六章 邺城的动作

就在雍家下定决心的时候,邺城这边也做出了最后的决断,正如荀彧估计的那样,曹操北上了,刘备不管是基于什么都会北上。

鲁肃数年以来分管政务,并没有太多的接触阴谋阳谋这些,刘晔虽说精于谋划,但是刚刚被荀攸挫败一场,又被在心灵上进行了沉重的打击,两人对于曹操的行为并没有太多的深思。

如果荀悦接触到这个消息,可能还会因为对于荀彧的深入了解猜出其中缘由,可惜荀悦和满宠最近事情都比较多,新的律法在镌刻好之后,下发和解读给百姓浪费了太多的时间。

至于李优,这种东西玩的太多,经验太过丰富,自然是一览无余,不过他并没有告知刘备,李优对于刘协的了解其实挺深刻的。

在李优的眼中,刘协只是一个没见过世面,没经历过磨难,有点小聪明的少年,如果有不错的人辅佐,有可能一展宏图,但是刘协由于缺乏阅历,选出来的基本都是猪队友。

抱着到时候看热闹的想法,李优并没有提醒刘备,反倒非常支持刘备亲自率兵前往北方,北讨匈奴这种政治正确的事情可不能落于人后啊。

至于刘协,李优等着看对方作死,虽说李优自觉当时在洛阳的时候看到的曹操并不应该做出这样的事情,不过有些事情既然在事实上已经发生了,那必然就有其原因。

因而李优虽说不解曹操为什么会做出这么大的牺牲,但是在确定当前形势之后,心下对于曹操还是有敬意的,矢志不渝的人,虽说行为看似愚蠢,但是意志确实令人感动。

陈曦急急忙忙赶回的时候,并没有追上刘备,不过刘备还是很好心的给陈曦留了一封书信,并且让李优给陈曦带话说是不用太过着急,至于关羽和郭嘉,虽说中原之战停手了,但依旧无法北上。

李优本人,刘备倒是想要带去,毕竟李优这家伙到底有多优秀其实到现在刘备也没试出来,就跟流言会说李优和陈曦是师兄弟一样,其实刘备是信这话的。

两人同样可怕,同样没有多少**,也同样有着自己的坚持,而且会的东西都很杂很多,用起来让人非常安心。

可惜李优果断拒绝,这一次北讨匈奴,肯定绕不过曹操,而他跟刘备一起去的话,必然绕不开这一点,所以还不如不去,因而李优随便找了一个理由就给推掉了刘备的任命,继续坐镇后方。

对于这一方面刘备也没有什么话说的,对于李优坐镇后方他还是很有信心的,至于鲁肃,最近鲁肃已经忙疯了,水利网络那件事没摆平也就罢了,陈曦的烈士送还乡里的计划还没弄出章程。

加之夏收之后税费,各方面拨款,稳定粮价,建立平仓一系列工作虽说早有准备,但是架不住今年事情多,干活的人来回跑,没几个帮鲁肃的,到现在鲁肃加班加的昏天黑地。

这些还都没算例行的下发政令,虽说只需要鲁肃阅览之后盖章即可,但是以鲁肃负责的态度,不可能像陈曦那样大致浏览一下差不多就下发,总是要斟酌一二。

结果一股脑堆在一起,鲁肃都快忙死了,李优倒是帮忙,但是要李优没日没夜的加班,那真就高看李优了,不过毕竟有一个顶级水准,并且精通政务的人帮忙,要是调走,鲁肃就更惨了。

不过话说回来每年年中和十一月都非常忙,以前总有一群人帮鲁肃忙,虽说刘备麾下多数文臣对于这些不是非常精通,但智商都够高,也能处理,分派之下鲁肃不至于疯狂,这次算是人跑完了。

这也是为什么李优说是帮鲁肃处理政务的时候,刘备点头之后便不再说什么,实在是鲁肃当前的公务确实太多。

首节上一节949/281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