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败家子 第808节

杨廷和便摆摆手:“好了,不必取出来,本官自然信你便是。”

“你从实说来,是谁教你自永平府去西山的?”

杨廷和挖了一个陷阱,他不问有没有,而是直接问谁怂恿。

刘五六道:“啊……我……是有人教我来的……”

杨廷和听罢,精神一震,其余清流也都打起精神。

“此人是谁?”杨廷和语气严厉,颇有几分判官的味道。

刘五六吓得直哆嗦,忙道:“是我爹,我爹……还有刘保长……”

他爹倒是无妨,可是这刘保长……杨廷和似乎一下子抓到了什么:“这刘保长为何教你来?”

刘五六期期艾艾的道:“他说我三十多了,还未娶媳妇,一年到头,也是三餐不继,又说我娘得了病,有哪个姑娘肯嫁我。刘保长是我家五服内的亲,他看不过去,说现今西山招募庄户,得赶紧去,不去,就迟了。”

“……”

杨廷和脸色一变:“为何得赶紧去?”

“这……我永平府四乡八里的人都知道,您是京里的官人,竟不知?”

“……”

杨廷和有点懵。

事实上很多人都很懵。

刘五六道:“你可晓得,在西山,人人都有白面吃,你晓得不?白面啊,里头没有掺沙子的,雪白雪白的米,一粒一粒的,听说吃起来,是甜的。”

“就这个?”杨廷和不屑,不过心里,却有点不好的预感了。

刘五六道:“听说有时还会杀豚呢,逢年过节都能分一些,那红薯和土豆,更是管够的。”

刘五六说到这里,眼睛就放光了,开始流哈喇子:“听说去做工,还有工钱,一月下来,三两银子,诶呀,这可不少了啊,咱们寻常在地里刨食的人家,哪里见过这么多银子,一年到头,有几百个铜板,便要谢天谢地了。”

刘五六掰着手指头,来的时候,他只知道西山是个好地方,可一路跟着同乡来,相互交流,知识也开始丰富了:“有了银子和饭吃,将来还能盖房子,有了房子,就可以娶媳妇,娶了媳妇能生娃,生了娃,还能给娃娃读书,京里的官人,过的不也就这样的日子吗?八辈子都修不来这样的福气,我早来两日了,不敢进城,在外城那儿将就着搭了个棚子等,谁料睡过了头,还没去应募,就被顺天府的人拿来了……”

“我……”刘五六哭了,哭的很伤心,他现在倒不是担心官人加罪于他,而是自己与幸福的生活失之交臂:“我命苦,命苦哇,我若是能进西山,有太子殿下照拂,给我一个活干,我娘的病就有救了,我爹也能抱着孙子了……我命苦,我不如死了。”

第五百九十七章:大恩公

他捶胸跌足,哭的凄切。

很有几分责怪顺天府为啥要拿他的口气。

吃饱饭,是多幸福的事啊,西山曾招徕了不少流民。

这些流民,可能和官人和读书人没有任何的交集,所以官人和读书人们,也不可能花心思去琢磨这些流民们如何安置,去了哪里。

可北直隶各府的百姓则不同。

去的流民,不少都是当初的同村、同乡,或是各种远亲近亲,那些曾经食不果腹,混的连饭都吃不上的人,本以为遭灾之后死定了,谁料到,竟带回了口信,告诉他们自己过的一切都好,告诉他们自己在这里能吃饱饭,告诉他们这儿有两个大恩公,有他们关照,他们过上了好日子。

接着,又告诉他们,自己娶妻了,自己生娃了;或是自己的娃娃读书了;自己盖了新瓦房,划重点,是新‘瓦’房。

起初人们是不信的,后来隔三差五,给穷亲戚们捎上一匹布,捎上几斤腊肉,或是自己孩子的旧衣,又或者偶尔会托人带一点儿碎银回来。

人们才意识到,原来在这个世上,有一个地方,那里有两个恩公,在这两个恩公的庇护之下,哪怕他们是杨彪、王二麻子、张三八这样的人,竟然也可以过上好日子。

所以刘五六来了,他是在绝望的泥沼中挣扎了半辈子,才看到了些许的光。

他看到许多人,他娘的,这么多土鳖来抢?

他心有点儿慌,清早便顺着人流往西山赶,生怕迟了,谁料,却被几个公人拿住,拖拽着便是。

一下子,这些公人,击碎了他所有希望,他不甘心。

他这滔滔大哭,听的弘治皇帝心都要碎了。

杨廷和脸色一沉,他意识到了什么,于是忙和一旁几个交好的大臣们交换眼神,杨廷和从他们的眼里,都看出了几分恐惧的滋味。

平日里,他们天天陛下或是太子不如何如何,那么奈苍生何。又或者说,陛下或太子再如此,军民百姓将如何如何。

而现在……这眼前站着的,不就是真真切切的‘民’吗?

杨廷和道:“你先别哭,先将话问完。”

刘五六心里有些畏惧这个板着脸的官人,便不敢放声大哭,只是低声抽泣。

“尧舜你知道吗?”杨廷和道。

刘五六懵了。

“我认得一个叫张顺的。”

“哈哈哈哈……”朱厚照不自觉的叉起了腰。

刘五六的话让他很感动,朱厚照觉得挺得意的,以前也不觉得自己原来有这么好的名声哪,他一得意,难免忘形。当他听到张顺时,便禁不住大笑起来。

方继藩看了朱厚照一眼,心里说:“md,智障,一点都不懂得谦虚。”

“……”

满朝君臣哑然。

“你连尧舜都不知?”杨廷和鄙夷的看着刘五六。

尧舜都不知道,杨廷和似乎急于想证明刘五六是个完全不通教化的无知百姓,是愚民。

他其实也是没办法的事,刘五六说出的每一个音符,每一个字,每一声叹息或是眼泪,都不啻是在打他的耳光。

这耳光,很疼。

这令一向指摘时弊,代表了万千百姓,指出皇帝和太子错误,为民情命,自诩清流的杨廷和有一种绝望的恐惧感。

首节上一节808/142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