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败家子 第595节

大黄鱼的特点,就是每到这个季节,就会涌入至近海进行产卵。

而此时,正是渔汛的最好时机。

许多渔民,突然发现,这大黄鱼和其他的鱼不同,他们的能发出强烈的间歇性声响,同时对音响也很敏感。它的主要发音器官是鳔及其两侧的声肌。当声肌收缩时,压迫内脏使鳔共振而发声。在生殖季节鱼群终日发出“咯咯”、“呜呜”的叫声,声音之大在鱼类中少见。这种发声一般认为是鱼群用以联络的手段,在生殖时期则作为鱼群集合的信号。

于是乎,人们开始使用敲船的方法,可以让大黄鱼们,集结起来。

最丧心病狂的事,根据这一特点,后世的渔民,直接开始研究出针对大黄鱼的声呐,吸引鱼群聚集一起,而后用万吨渔船,将其一网打尽。

正因为大黄鱼如此,所以在后世,大黄鱼几乎灭绝,若是谁能捕捞到野生且肥大的大黄鱼,几乎可以卖到天价。

甚至,像这样丧尽天良,一网打尽的敲船行为,渐渐开始被禁止,为的,就是保护濒危的大黄鱼。

而在此时,大明海禁,早已没有了打鱼这个行业,自然而然,这些野生的大黄鱼们,没有天敌,疯狂的繁衍,在这片汪洋大海里,这样的鱼,何止亿万。

看着这船底下,一只只鱼,唐寅要哭了;“龙王爷保佑啊。”

胡开山抖擞了精神,这哪里是龙王爷保佑,这分明是恩公保佑啊。

恩公真是博学多才,这个……也懂?

这时,他发现,恩公不再是靠高贵的品德,来征服人心了。

简直就是诸葛亮转生。

“捕鱼!”胡开山发出了大吼。

对啊…… 捕鱼。

鱼是啥,鱼就是肉啊。

一只鱼,足有三四斤,肥美的,十斤也有。就在船下,层层叠叠,巴掌大的地方,就有数十只。

这是啥,这就是肉啊。

两只鱼,就是一只鸡,三十只,就是一头豚,八十只,就是一头牛。

这是粮食啊。

即便是胡开山,虽然是做贼出身,可骨子里,也有来自于大吃货的基因。

他看着这无数的鱼,眼里放出光来。

“捕鱼!”

所有人都反应了过来。

必须得捕鱼啊。

这是粮……是粮啊……

一个个渔网,自宝船上丢了下来。

水兵们,本就是江浙人,那儿水网密布,湖泊众多,打小,就有打鱼的经历,只不过,从前是在湖泊中打鱼,而如今,却在这汪洋大海里打鱼。

这完全是不同的概念,这里鱼的密度,是湖泊里鱼密度的千百倍。

一网下去,诶哟哟……一群人在舟上气喘吁吁,拉不上来,船身都要倾斜了,好不容易,连拉带扯,数十只大鱼上来。

所有人都疯了。

数十艘小舟,不断的下网,这时代的网,技术很低,所以即便是不断的下网,对于这密集的鱼群,也不过是取走了汪洋中的水滴而已。

很快,大量的渔网便被扯断了。

可即便如此,一筐筐的鱼,直接往宝船上拉扯上去。

水兵们觉得自己要疯了。

像一群进入了宝山中的强盗,明知这里的财富,应有尽有,可依旧还是贪婪的索取,乃至于,寻常的一尺长的鱼,直接丢回了海里,他们要大鱼,大鱼带劲啊。

宝船上,自小舟上钓上来的鱼已是堆砌如山。

所有人,都目瞪口呆的看着这一切。

疯了,绝对是疯了,数万尾鱼啊,不……可能不只数万,甚至上十万。

可这堆积如山的鱼,和那船下数之不尽的鱼群,依旧不值一提。

他们贪婪的看着船下的鱼群,想死。

吃可惜,几乎所有的渔网,统统被扯破了。

而三四个时辰之后,几乎所有人,都已精疲力尽。

唐寅乃是南直隶人,他对鱼有很深的感情,打小就爱吃他们。

而此时,他也不得不立即当机立断了:“登上大舰,返航,立即返航。”

在这个时代,即便不是在海禁期间,渔民,也是困苦的。

渔产量太低了。

出一次海,数十个哪怕是数百人,一艘大船,来回就是两天,而打鱼的时间呢,却受制于时间限制,因为时间一久,之前打捞上来的鱼就会臭掉,想要防臭,倒是可以想办法,将盐将这些鱼腌起来,只是可惜,在这时代,盐本就比鱼还贵一些,哪里去找这么多盐?

因而,即便出海,打鱼的周期,决不可超过太多天,还得计算好来回的时间,而汪洋之上,其实鱼群的密度是极低的,一只鱼在汪洋中,不过是沧海一粟而已,这一路来,需要吃喝,打捞的时间,又是短暂,数十上百个劳力,还需耽误大量的工时。

运气好的时候,能打捞回万斤鱼来,若是碰到了大鱼,在渔汛期间,也会有一些收成。

可一个不好,就是巨亏。

因而,没有人愿意用大船去深海处大鱼。至多,也就在海边下网而已,只可惜,海边的鱼其实也并不多,大多时候,所谓的渔民,只能勉强一家人的生计而已,想要多产,几乎没有可能。

这就好像,一个人有十亩地一般,量产力低的情况之下,也只能勉强一家人的温饱,这大鱼,即是如此。

而这一趟,却是相当于,同样是十亩地,粮产量却是在同样的时间里,翻了百倍千倍,亩产万斤,此时,收益就可以变得极为不菲起来。

首节上一节595/142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