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败家子 第580节

“这……”张升犹豫着,不知该怎么回答好,显然,从礼部迎客主事那儿带来的回报来看,刘杰确实有许多失礼之处。

一看他犹豫着没有回答,弘治皇帝便明白了,看了刘健一眼,淡淡道:“他还年轻……”

其实已经不年轻了,比弘治皇帝年纪还大一些呢。

可弘治皇帝却还是咬死了刘杰年轻,其实就是为刘健遮羞,于是他又道:“谁都有犯糊涂的时候,以后注意一些就是了。朝鲜国王李怿,要好生招待,其为客,朕行王道,以德治天下,以礼而交外邦,让他不必有所顾虑。”

说罢,沉吟了一下,又道:“至于这个文素臣,不过是一个哗众取宠之徒而已,不必理会。”

明摆着,是想让新学往公羊学上头靠。

而公羊学,早被人摒弃,是不可能死灰复燃的。

且不说现在的读书人们已经无法接受其观点,便是朝廷也断然无法接受。

弘治皇帝自然知道新学的主张,因而对文素臣这个人,很是不喜。

刘健却是没有因为弘治皇帝的袒护,而松懈下来。

陛下固然可以体谅自己的儿子,可读书人们的嘴太厉害啊。

这样一想,他心里一沉,果然是树大招风了。

想了想,刘健道:“此中原委,老臣一定回家之后,向臣子问明。”

弘治皇帝颔首道:“他一路在朝鲜国,甚是辛苦,刚刚回来,你不必苛责他,否则朕可是要苛责你的。”

刘健自是明白在这件事上,弘治皇帝对他是维护之意的,感激地看了弘治皇帝一眼道:“臣遵旨。”

弘治皇帝便微微一笑道:“说点高兴的事吧,而今,倭寇平的如何?”

兵部尚书马文升一直都在细细咀嚼着方才的奏对,对这士林中的事,作为弘治朝的君子,历来是比较关注的!

此时,陛下突然问起平倭之事,马文升才回过神,眼眸一下子的明亮了几分,精神奕奕地道:“陛下,兵部挑选了精兵强将,又使其驾驭最新的六艘海船,而今养精蓄锐,只要倭寇敢来,便教他们死无葬身之地!”

第428章 厚颜无耻

章节名:可怜天下父母心

诚如太祖高皇帝当初的遗言一般。

大明的心腹大患在北,因而,弘治朝对于肆虐江南的倭寇,其实是很不看重的。

深知,有一些瞧不起。

这其实可以理解,毕竟相较于鞑靼人,倭寇不够是一群游寇罢了。

从前朝廷对此,不够重视,认为只要继续严厉的封锁海疆,倭寇无法立足,永远不可能成为大明的心腹大患。

可如今,陛下突然重视起了倭寇,兵部上下,瞬间的开始忙碌起来。

马文升是君子,不像方继藩臭不要脸,虽然经常会有疏漏,可至少,他还是靠谱的,他说能让倭寇死无葬身之地,那么……想来……至少马文升还是有所本的。

现在朝廷重视,抽调了精锐,又有新的海船,那倭寇,不过是谈笑之间,灰飞烟灭而已。

马文升笑吟吟的道:“此次带兵的,乃是登州卫指挥佥事戚宣之子,叫戚景通,曾任漕运把总,去岁开始,调任山东总督备倭之事,他出身于登州卫,善水战,且弓马娴熟,治军严明,又在山东,有备倭的经验,有此良将,区区倭寇,不足挂齿。”

弘治皇帝对于戚景通没什么印象。

不过马文升看人还是很准的。

抽调了这么多精锐,又拿出了这么多海船,兵部现在是砸锅卖铁啊,这兵若是给其他人带,他还真不太放心,只有这戚景通,算是入了他的法眼,各沿海备倭卫里,也只有这位才年过三旬,却有别于其他世袭武职的戚景通,给了他不少的好印象。

当然,这个好印象来自于前些年青州发生了叛乱,这戚景通趁此机会崭露头角,大破青州贼李琪人等。

弘治皇帝颔首点头:“卿家认为此人乃可用,那么,就放心的用吧。”

马文升道:“多谢陛下。”

心里不由感慨,前些日子去算命,算命的说,自己前两年时运不济,必有波折,到了今年,就不同了,仕途中的一道坎已过去,接下来,便是万事顺利,官运亨通,心想事成。

这算命之人,倒也有几分本事啊,前两年确实是做啥啥不顺,今年改运了,想不一飞冲天都难。

因而,对于备倭之事,他格外看重,即便是改了运,那也该来个开门红才好。

见弘治皇帝如释重负,马文升也不由如释重负起来。

…………

刘健急匆匆的回府。

自己的儿子被人非议了。

他当然很气恼,当值的时候,他连茶点都没心思吃,心里琢磨着,那文素臣实是卑鄙,为诋毁新学,竟来摸老虎屁股。

现在儿子好不容易有了前途,可不能在这个时候,惹来什么议论,需知,人的名声,是最紧要的,这不只是虚名那般的简单,而是涉及到了儿子的前途。

可一回府,得到的消息却是:“少爷不在,清早的时候,就说去西山书院继续读书了,他说拉下了许多的功课,一日都不能耽搁。”

“……”

刘健摇摇头。

儿子变了。

刘健心里不由感慨,从前是躲在书斋里,不敢见人,而如今,即便是从朝鲜国回来,那也几乎是不着家,就如西山书院,给了他一双翅膀,刘健眼睁睁的看着刘杰展翅高飞,小小的刘府,再也困不住他。

刘健也不知是该哭还是该笑。

“知道了。”刘健显得很平静,颔首……点头。

…………

方家有人来拜访。

拜访的人……有点奇怪。

首节上一节580/142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