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败家子 第484节

方继藩就道:“懂!”

张懋背着手,颔首点头:“必要的时候,脏水都往刘健那儿泼,你算个啥,御史还有士林的读书人巴不得闹得惊天动地呢,刘公乃首辅,他家里有人掺和此事,势必震动天下,到时你躲在后头,也就没人计较你了。就算是杀人的事,那也该有主从之分……”

“这样不太好吧。”方继藩很懊恼的样子。

张懋笑了笑道:“打个比方而已,小子,你他娘的胆小如鼠,心不够黑,手不够狠,你竟还敢成天惹事?”

“世伯,我……”

看着张懋赤裸裸的鄙视自己的样子,方继藩义正言辞地道:“世伯在说啥,我听不懂。什么杀人,什么棺材,我惹啥事了?”

“……”

张懋瞪着方继藩,见方继藩绷着个脸,一副受了天大委屈的样子,他愣了很久,终究明白了……这小子,果真是臭不要脸的啊。

宫门打开了,大臣们鱼贯而入。

谨身殿里。

弘治皇帝正冷着脸,朱厚照早就到了,唧唧哼哼的样子,皇帝居然给他赐了个座,他欠身坐着,一副可怜巴巴的样子!

其实,他也站不起来,浑身的骨架子都疼呢。

弘治皇帝不露声色,等大臣们行了礼,温和的道:“诸卿都免礼吧,今日……所议何事?”

接下来,本该内阁首辅大学士刘健来主持,汇报今日预备要议之事,而后由相关的大臣开始进行讨论。

可刘健还未开口,便有人站了出来:“陛下,臣有事要奏。”

刘健的心沉到了谷底。

弘治皇帝眯着眼道:“何事?”

他没有说但说无妨,却是简洁的问了一句何事,背后的意思,值得咀嚼。

站出来的乃是御史王芳,王芳一脸大义凛然之色:“前些时日,坊间有流言说是东宫传出假诏,真伪不知,而今群情汹汹,士林沸腾,臣要敢问太子殿下,可有此事吗?”

朱厚照依旧还坐着,摇头道:“不曾听说过。”

不曾听说过,显然是有意涵的。

现在大家认为是太子伪造的圣旨。

若是朱厚照回答,不是本宫做的,这就等于是将这脏水往自己身上引了。

可现在说不曾听说过,意义就在于,反正这事,我不知道,就算你查出来,真有伪诏流出,可本宫还是不知道啊,反正就是和本宫无关,最多也就是东宫里其他人做的。

这是触犯天条的大事,就算是铁证如山摆在面前,也决不能当场承认。

王芳没有吃惊,似乎觉得太子殿下一定会这样说!

他接着道:“若是太子殿下与此事无关,那么就是国家之幸了。臣这里已搜罗了诸多证据,其包括了一些流言蜚语,还有在山海关里也有奏报,山海关总兵承认,确实有一个自称钦使的人从东宫里来,要往朝鲜国去,他途在山海关换乘了快马,而臣又在翰林院里查阅过诏书颁发的存档,结果发现,这个时候,宫并没有发出诏书……也就是说,一封连宫不存在的诏书,司礼监不曾加印,待诏房不曾草拟,也未在翰林院存档,居然就在一个多月前发出去了。”

“……”

这些御史们,果然是属苍蝇的啊。

这真凭实据,真的拿到了。

谨身殿里顿时似炸开一般,此前还只是流言蜚语,现在则等于是要真相大白了。

王芳突然厉声道:“刘公,难道不该说一句什么吗?”

御史们最喜欢弹劾的两个人,一个是皇帝,一个是内阁首辅大学士刘健,毕竟只需弹劾,顿时记入史册,名动天下,这清直之名,传播宇内!

即便因此得罪了人,罢了官,可将来新皇帝登基,依然有重新起复的可能,就算不起复为官,回到了乡下,上至巡抚、布政使,下至地方知府、县令,哪一个不对其礼敬有加,天下的读书人,都会将其视为楷模。

第三百五十八章:多行不义必自毙

刘健心里叹了 />

该来的,终究要来的。

这些御史,一旦要深究某件事起来,迟早能找到证据的。

现在,真凭实据就在眼前。

刘健面色如常,毕竟是宦海沉浮多年,岂会被一个小小御史吓倒。

“噢。”只轻描淡写的噢了一声,然后就没下了。

就仿佛是,这王芳御史,是如往常一般向内阁首辅大学士汇报工作一样。

而作为堂堂宰辅,当然不可能对区区小事便露出什么诧异、惊讶的样子。

方继藩混杂在人群里,心里朝刘健翘起大拇指,刘公……也很会装逼嘛。

王芳自然不依不饶:“那么,刘公可知道……”

他依旧气势如虹,虽然有些小小的紧张,可想到今日弹劾之后,便将名动天下,却也有一丝小小的激动!

于是他继续振振有词地道:“可知道这个假的钦使是何人吗?”

刘健凝视着王芳,面上依旧是平淡之色,众目睽睽之下,似乎刘健没有在遭受王芳的指责,依旧是气度非凡!

他微微一笑道:“是何人?”

“是刘杰,北直隶解元刘杰,而这刘杰,正是刘公之子!这里有山海关总兵的奏报,这奏报是上陈兵部,在兵科给事手里截住了,上头写的明明白白,钦使刘杰至山海关,总兵人等款待,刘杰负有钦命,马不停蹄,没有多做久留,此后山海关总兵官命一队骁骑护送其出关。”

顿时,满殿哗然,若如此,就形同于是坐实了。

东宫里流出了假圣旨,负责传递假圣旨的乃是刘杰,是首辅的儿子。

此前虽也有一些流言蜚语,可是没有真凭实据,谁敢贸然对刘公发出质疑。

可现在,不少人蠢蠢欲动了。

首节上一节484/142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