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败家子 第474节

因为一方面,除非某些特殊食物的食材,寻常的贵族,是不爱吃猪肉的,味道太臊了,口感和肉质也不好,只有贱民在吃这些东西。

虽然在明初时,因为太祖高皇帝曾出身于草莽,因而宫里的膳食食谱之中,也有一些猪肉作为食材,可渐渐的,宫里吃的越来越少。

寻常人,是不会吃饱了养猪的。

而方继藩偏偏反其道而行,张皇后倒也未必是埋怨,而是觉得这事传出去,对方继藩的名声有碍。

方继藩对此倒是坦然,笑了笑道:“体面与否,在于一个人做的是好事还是坏事,而不是他操持何业,像臣这样的人,只要有利于天下人的事,便肯甘之如饴的去做。”

朱秀荣不禁讶异,凝视着方继藩道:“养猪也能有利天下?”

“这是自然。”

“你要小心一些。”朱秀荣道:“外头的人爱闲言碎语,他们可未必会这样想的,这事,你不该和哥说,哥这个人管不住自己嘴巴的。”

“我也发现了。”方继藩很是无奈地道。

在朱秀荣忧心的目光之下,方继藩告辞而出。

每一次见到朱秀荣,都使方继藩心里暖呵呵的,不禁感叹,老朱家生了朱厚照这么个儿子,是够头痛,可生了朱秀荣这么个女儿,真是福气啊。

………………

“啥……方继藩在养猪?”

噗……

次日一早,兵部尚书马文升在公房里,刚刚喝下一口茶,接着这茶水便噗的喷了出来。

他瞪着文吏道:“天大的事,也没有下西洋要紧啊,各部无数的精力,数之不尽的钱粮,现在全指着他的门生呢,这等时候,他方继藩不该是心急如焚吗?他竟去养猪?”

马文升一宿未睡,本就心情烦躁,此时真想找根绳子悬在梁上,干脆死了干净。

兵部现在对于他而言,已经没有什么事比那徐经更重要了,徐经已经出海,思来想去,就算想等他的音讯,怕也等不着,似乎还是盯着方继藩比较好,可谁晓得,让人一打听,这厮竟养猪去了。

这还了得!

他急得团团转:“堂堂侯爵之子,大明的伯爵,詹事府的少詹事,西山书院的同院长,羽林卫屯田千户所的千户,他去养什么猪?这是何其可笑的事啊,他也不怕天下人笑话,这养猪有什么用?是要紧事吗?能养出什么来?他的趣味竟如此的别致,从前怎么就看不出他是这样的人。”

兵部上下,已是哀鸿遍野。

方继藩养猪去了。

几乎没一个人能理解,你说你若是想吃肉,那就养羊嘛,羊肉大家都喜欢,而且养猪更邋遢一些,这猪肉,有谁肯吃?又能出多少肉?

“据说大街小巷都传疯了,还从未听说过有伯爵亲自去养猪的……”

“哎……”马文升叹了口气:“这下西洋……怕是要完了。

……………………

汪洋之上。

万里碧波,一眼看不到尽头。

三艘海船,以品字形一路南行。

这斑驳的船身长满了苔藓,船不大,却上满了帆,顺着风,舰船一路划过了海面。

而立在船舷,一个男子的眼眸正眺望着海天一线,接着抬头看了看上空盘旋的海鸥,笃定地道:“有海鸟,前方……有陆地。”

第351章 苦尽甘来

船舷上的男人,是徐经。

下海已一个半月。

这一个半月以来,漂泊在海上,是枯燥的。

可枯燥又如何?

人间渣滓王不仕号,依旧无惧风浪,一路向前。

而这一路,完全印证了徐家的研究,完全正确。

理应出现的海岛,果然出现了。

他按着家族之中,所研究出来的路线,一路南行,甚至,他的船只,在安南国的港口,有过短暂的停靠。

他的到来,得到了安南国上下热烈的欢迎。

因为徐经向他们暗示,大明国皇太子殿下,此番来此,是专程来慰问安南国王。

安南人信了。

于是乎,大量的补给送上了船,安南人表示,殿下威武,当然,这和这位人间渣滓王不仕号船长徐经极有关系,使者徐经,说话很好听,处处顾全了安南人的体面,安南人送上了一个女子,徐经也一并笑纳,一夜风流之后,第二日便登上了船,带着安南人的问候,继续南行。

为了防止风浪,徐经几乎是沿着安南的海岸线南下,下了海,他整个人,竟有如鱼得水的感觉,无数的记忆,俱都清晰的脑海中展现出来,当初大食人还有大宋的商贾,来往于西洋的航路,无一不印在脑海。

徐家对此的研究,十分透彻,他们将许多的古籍相互对照,航海之人,最喜欢书记,或许是因为旅途过于寂寞的缘故,而这些古籍,只要相互对照,就可以印证出正确的线路,甚至是每一处好歹,各个季节里,天象的不同,即便是沿途各国的风土人情,也都记录的细致入微。

“前方的陆地,不要靠岸,绕行过去。”

徐经下达了命令,他抿着嘴,强忍着对陆地的渴望。

“徐编修……”

在出海之前,徐经被授予了七品编修一职,随来的有三条船,船上有一百七十余人,除了舵手、船夫之外,还有一百二十余人组成的水师随行,带队的乃是备倭千户官杨建,杨建是老将,曾参加过剿灭海寇的战斗,显得精明强干,不过此番下西洋,他心里也是发虚,这一次挑选来的将士,无一不是备倭卫的精锐。

杨建对于徐编修的命令很不理解,他们已在海上漂泊了半月之久了,自离开了安南,便无一不渴望登上陆地,在海上,不是人过的日子啊。

更何况,船上还有几个水兵不适应海上的情况,已经病倒,若是有陆地,正好靠岸,请个大夫救治一番也好。

徐经摇头:“你可知,这里是何处?”

“这……”杨建答不上来。

首节上一节474/142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