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败家子 第288节

刘健瞪大了眼睛,忍不住道:“这……怎么可能,亩产三十石啊,种的是稻米还是麦子?”

刘健还算持重,还能保持着一丝清明。

张懋便不吭声了。

其实亩产三十石自英国公这里确认之后,基本上已经没有人敢质疑了。

张懋是在等方继藩自己回答。

方继藩知道这该到自己表现了,便上前一步道:“不是小麦,也并非是稻谷,而是番薯,因为表皮是红色,所以,又称之为红薯。”

一下子,原本升起了希望的人,又如同一下子跌进了冰窖里,原来……不是稻谷,也不是小麦。

若如此,那么就算是亩产一百石,又有什么意义?

“能吃?”刘健继续质问。

每一个刘健提出的问题,都是这满朝君臣关注的对象。

方继藩定了定神:“好吃。”

他没有回答能不能的问题,而是直接用好吃,一下子回答了所有的疑惑。

刘健眉一挑,这下子,就有点意思了。

可他还有许多疑问,继续道:“能解饥否?”

“能!”方继藩回答得很干脆。

想那满清的盛世,就是靠这红薯撑起来的,生生的让人口增长了近十倍,养活了无数人。

只不过……许多人还是觉得不信。

这并非是他们聪明不聪明,能站在这里的人,没一个人是傻子。

可红薯这东西,他们见所未见,现在咋听这等过于‘神奇’的事,实在不敢轻信啊。

刘健则是激动地深吸一口气,接着一字一句道:“如何证明?”

“很容易证明。”方继藩在众目睽睽之下,同样一字一句的回答:“家伙我都全都带来了,一试便知!”

第224章 不亦乐乎

家……家伙……

这满朝文武,有窒息的感觉。

方继藩抬眸,认真地看着弘治皇帝。

弘治皇帝已经彻底的懵了。

他虽见过许多匪夷所思的事,譬如方继藩求雨。

可这求雨,是有合理解释的,方继藩学过夜观天象之法,在古人里,也有一些懂观天象之人,你说方继藩学了点儿秘方、秘笈啥的,都可以理解。

唯独这三十石,却是前所未有啊。

古人与后人不同。

后世的人,每日都接受各种新科技和新思想的洗礼,因而早已习惯了生活中随随便便出现新鲜的事物。

可古人的生产力,其实自秦汉开始,就大抵都在原地踏步,虽也会出现一些新的工具,可这些工具已经他们认知的常识,大抵都不会脱离你超出认知水平的事。

正因为如此,在后人看来,为啥老祖宗们出现一点新鲜东西,便认为是离经叛道,而在欧洲,出现点儿异常,立即便捋起袖子加油烧女巫,这……其实都是这时代的人们在原地踏步了许多年,社会形态和生产力方式停滞,因而无法相信过于‘荒诞’的事务的。

这是思维上的差距。

弘治皇帝依旧还是半信半疑的,这已不是信不信你英国公和方继藩的问题了,这牵涉到的,乃是根深蒂固的价值观。

所以,方继藩特意带来了家伙,必须得让人眼见为实。

方继藩再次道:“陛下,现在能否请臣来安排。”

满朝文武窃窃私语,大殿之中,有些沸腾。

弘治皇帝深吸了口气,才努力地抚平了情绪,沉沉的道出一个字:“准!”

方继藩便立即道:“臣的屯田校尉还在午门之外,先请他们带家伙进来吧。”

片刻之后,张信等人就背着柴以及锅碗瓢盆来了。

十几个人,形象都不大好,个个衣衫褴褛,满身泥星,认真去看,张信的布鞋上头还磨出了一个大口子,三颗可爱脚丫子luo露出来。

其实在来时,张懋是想让张信和校尉们换一身衣衫的,毕竟可能要面圣的,得光鲜一点才好,可别把朝中诸公吓坏了。

可方继藩坚决不同意,他就喜欢卖惨呀,这番薯能到现在这样的结果可付出了大家不少的心血,种出番薯就是功劳,这一副德行来面圣,几乎形同于每一个人脸上刻着我好惨三个大字,这是啥,这就是苦劳啊。

这与谨身殿格格不入的一群人一进来,顿时,大臣们心底的腹诽和非议一下子就消弭了不少。

这是当初的羽林禁卫?

怎么形同乞丐?

看来这屯田是真正辛苦啊。

连弘治皇帝也都动容了,他喜欢那种勤俭和苦干的人,这本就和弘治皇帝的性情有关,一看他们,弘治皇帝的心里就定了一些,这些人,看着就很靠谱啊。

“埋锅。”

方继藩一声令下。

张信等人倒是有点儿犹豫,毕竟在这谨身殿里……造次,这是他们平日不敢想的。

不过……在屯田百户所,他们历来习惯了方继藩的‘蛮不讲理’,虽是战战兢兢的,却也没有违抗方继藩的命令。

于是乎,柴禾堆砌起来,生火。

首节上一节288/142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