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败家子 第264节

朱厚照显然也被萧敬动摇了信心,却还是拉着方继藩的手,定了定神道:“本宫……信你!”

“对了,有一件事,你定要牢记。”

“你说……”朱厚照红着眼睛,想哭,却始终显得坚强,拼命的忍着。

“你不要去见陛下。”

“什么……为何?”朱厚照百思不得其解。

“碍眼!”方继藩忧心忡忡的样子:“会加重病情的。”

“……”

于是方继藩趁着夜色,急匆匆的走了。

只留下一群人在此长吁短叹。

朱厚照焦虑的背着手,抬头望天。

碍眼……

怎么就碍眼了?

本宫不是父皇亲生的?

他想到了一个可怕的可能……

难道……是因为父皇发现了这一点,所以……才忧心成疾?

难怪自己一点儿也不像父皇,根本不是一个模子里出来的。

那本宫的亲生父亲是谁?

方继藩这厮,说话留了一半啊。

不对,到了这个时候,为何会有这样奇怪的想法……

朱厚照连忙甩甩头,该担忧父皇的病情才是。

…………

上午要去医院,中午的更新会迟一点,望体谅。

第209章 药引来了

宫里的消息终于捂不住了。

陛下的病情引起了臣民们的担忧。

于是,各种诸如‘陛下您好吗’的奏疏便如雪花一般的送入了宫中。

“若是慰问能治病,该有多好啊。”

看着这堆砌如山的奏疏,一宿未睡的刘健一阵唏嘘。

他木着脸,忍不住对左右跪坐的李东阳和谢迁道:“都到了这个时候了,还有人来添乱,陛下若是龙体康健,还需他们来问吗?”

“……”

原本就是一宿未睡,可白日还需勉强打起精神,本想处置一些紧急的票拟,可结果……

“哎……”谢迁忧心忡忡地道:“太皇太后和张娘娘也是一宿未睡,怕就怕……”

三人又是唏嘘。

其实……三人心底深处都藏着一件可怕的事不敢表露。

若是继续如此下去,最坏的结果是什么……

当今皇上虽是三十出头,正处壮年之时,可忧心成疾,因而导致驾崩的事例多如牛毛啊。

只是这些话,作为臣子的,在此时是万万不可讨论的。

“太子殿下睡了吧?”刘健显得极为沉痛,他和弘治皇帝有着很深厚的友谊,这等亦是君臣,亦为友人的情感,非是寻常人可以比拟的。

只是……作为内阁首辅大学士,凡是任何时候,都要比任何人更深谋远虑一些。

李东阳一听刘健提到太子殿下,便与谢迁对视了一眼,随后他道:“清晨时,只小憩了一会儿,便又醒来,说要出宫去西山,寻方继藩。”

刘健尽力忍住心底的抑郁,深吸一口气,才道:“这个时候,太子殿下一定要留在宫中。”

说着,他低下头,似乎想要掩饰什么,便取了一份奏疏,提笔,其实他心已乱了,奏疏中写着什么,他脑中一片混沌,根本无从知道。

李东阳颔首点头,或许……应该应对更大的变故发生了。

陛下素来是个至孝之人,可现在竟是连太皇太后都无法令他清醒,而张皇后与陛下伉俪情深,同样也无法使陛下清醒,那么……

李东阳恍惚之间,却见谢迁垂着头,用大袖遮住了自己的脸,似在抹泪。

刘健脸色铁青地低着头,似乎也发现了谢迁的失态,道:“于乔……”

于乔乃谢迁的字。

“正在这个时候,汝为内阁大学士,受皇帝恩惠,此时该为陛下分忧,稳住朝野内外,多少双眼睛在看着陛下,也在看着你我,请节制吧,天塌下来,到时还需有人顶着,太子……尚在幼冲,他顶不住,需吾等撑着,不可感情用事,贵州可有军情奏来,你去查一查。宾之……”

李东阳深吸一口气:“在。”

刘健依旧低头,握着笔杆子,顿了顿道:“近来各地遭灾,尤其是北方诸省,能否纾困,就看江南今年入库了多少钱粮了,要做好应变的准备,万万不可等闲视之,下一张条子,给南京守备府,今年的税粮,必须如数送到。传出一点消息去,今年江南各省布政使司还有转运使司,倘是如往年一般,敢贻误此等大事,他们的乌纱帽,就自行摘下,待罪吧。”

李东阳点点头。

刘健突又想起了什么,又接着道:“待会儿请兵部的职方司郎中刘大夏来,非常之时,更该做到有备无患,刘大夏熟知九边马政,加强边务,已成了当务之急,让他立即上一封章程,带着章程来见老夫。”

或许是受刘健的感染,李东阳和谢迁二人也都打起了精神,开始忙碌了起来。

刘健说罢,提笔开始票拟,只是写下每一个笔画时,手不禁在微微颤抖,他极努力地写下一个个文字,而后却又想起了什么,道:“宾之……”

首节上一节264/142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