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败家子 第1350节

方继藩其实不在乎,这银子是不是自己的,他在乎的是,这银子会不会存入西山钱庄,而后,变成一张张银票发出去。

想想看,市面上,突然出现了一群暴发户。

他们对于投资一窍不通。

他们会做啥?

买房子哪。

这些银子,储存入西山钱庄,兑换成银票,最后买了房子,这又让多少人,有了饭吃?

最终,这些银子流通进了西山建业,变成了无数人的薪水,养活了无数的作坊……

犹如长江黄河一般,银子在大明内部,永不停止的进行流动,变成了一座座华美的住宅,变成道路,变成铁路,变成作坊,变成数不清的商品。

…………

弘治皇帝也是激动的满面通红“好,好,好,卿家张我国威,此不世之功,诸卿,看看吧,都看看吧,看看徐卿家,看看那些出海之人,都说人离乡贱,可他们下了海,他们为了寻觅大陆,为了给万民开一个太平,你们看看他们,他们历经多少的艰辛,立下了多少的功劳,徐卿家,劳苦功高,要重赏!”

百官们对于徐经,没有一分一毫的妒忌。

说白了,人家就算是天大的功劳,这也是真正用血汗换来的,这么大的功劳就在眼前,问题是,谁敢跟着徐经去取呢。

徐经拜倒“臣惭愧,臣不过是尽忠职守而已!”

弘治皇帝摇头“卿家不必谦虚,方继藩。”

方继藩道“臣在。”

“你们师徒二人,想来,很久不曾见过了吧。”

方继藩道“是,儿臣……能再见到徐经,实在是……实在是……”

方继藩有点哽咽,细细想来,门生之中,还是徐经才是真正的贴心小棉袄啊,他受的委屈和艰辛,其他师兄弟,提鞋都不配。

弘治皇帝背着手,感慨“你们师徒二人,好好叙旧吧,明日,徐卿家继续入宫,朕要细细听听,你在海外的所见所闻,朕说过,凡有大功者,朕不吝赏赐,徐卿家,安心等恩旨便是。”

徐经叩首,道“今臣不辱使命,奉还节杖。”

他双手将节杖拱起。

弘治皇帝看着那早已是斑驳的节杖。

这不过是一根竹子,再普通不过,只因为挂了牦牛的尾毛,就有了不同寻常的意味。

弘治皇帝摇头“你虽已归国,可四海之事,朕依旧还托付于卿,将来,卿还需出海,此杖在手,见朕如面,卿不必急着归还了。”

“这……”徐经不解的看着弘治皇帝。

弘治皇帝淡淡道“朕设四海都护府,总揽四海之事,辖制西洋以及诸国各镇口岸,以及各洲据点,统领海外遗民,以及外海大明舰船等,这都护一职,朕思来想去,以卿为正,卿上岸之后,即为朕的臣子,下海之后,代朕巡使四方,铲除不臣,结好诸邦,便宜行事罢,此节杖,便是朕赐予你的信符!”

徐经一愣。

四海都护府。

这四海都护府所辖制的,无非是船队,是各处的口岸和据点,其实在当下而言,看似是辖制四海,可实际上,则是不然,因为海外的力量,太小太小了,若是弱不禁风,都不为过。

可是……谁知道,会不会有大明舰船数千巨万,所过之处,尽为汉土的时候呢?

“臣……遵旨!”

徐经深深拜下。

…………

第三章送到。

第九百七十四章:妄测圣心

看着徐经一脸的沧桑。

方继藩心里愈发的疼了。

从奉天殿中出来,方继藩拍拍徐经的肩。

徐经本是克制着自己的情绪,可恩师温软的手,拍在自己的肩头,一股热泪,顿时便夺眶而出。

“恩师”

方继藩面带微笑:“五年了,五年来,为师无一日不在挂念着你,你终于回来了,为师很是欣慰。”

徐经眼里噙泪:“让恩师挂念,是学生万死。”

方继藩叹了口气,抬头,看向天穹。

“回家哭吧,在这里哭,被外人看了不好,出门在外,最谨记的一条就是,不要丢为师的脸。”

徐经呜咽了一声。

而后,他体会到了四轮马车的舒适,坐在沙发上,他新奇的打开了车帘子,看着车窗外飞快掠过的街景:“新城真好啊。”

“这是当然。”方继藩坐在对面,他的沙发更宽大,笑吟吟的看着徐经。

徐经突然又心事重重:“恩师,学生想问一件事,我们的脚下,当真是一个圆球吗?”

“为何这样问?”方继藩显得诧异。

徐经道:“寿宁候和建昌伯,毕竟和学生一同出海,若是这脚下的山川河流,还有汪洋大海不是圆的,那岂不是岂不是再也见不着两位国舅了?”

方继藩心里感慨,为啥地球是圆的呢,若是方的才好,这样的话,那两个狗一样的东西,便连九死一生的几率都没有了!

到了镇国府,许多人热烈的欢迎着这位师叔,人们对于徐经,有着一种超脱寻常的敬意。

而这一日,徐经喝醉了。

首节上一节1350/142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