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败家子 第1347节

那就是以貌取人。

在大明,又有一副好相貌的人,往往能有很大的优势。

譬如吏部选官,你若是獐头鼠目,贼眉鼠眼之相,人家一看,呀,这人一看就不是好东西,滚去做观政士吧。可若是你哪怕考的不太好,可若是生的相貌堂堂,若再有一个好胡子,远远观之,似真君子也,小伙子有前途,不去做翰林庶吉士可惜了。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徐经道“日晒雨淋,只好将就如此了。”

弘治皇帝叹息道“朕的大臣,受朕恩惠,多起居优渥。唯卿家艰辛如此,令朕感慨。”

徐经道“臣能活下来,重见陛下,得以侍奉恩师左右,已是上天垂怜,不敢奢望其他。”

“此忠臣孝子也。”弘治皇帝左右四顾,郑重其事的道。

弘治皇帝很欣慰。

方继藩在人群之中,也很是欣慰。

百官们,心里感慨,此刻,竟是无言以对。

弘治皇帝道“卿家,何以五年方归。”

徐经道“臣奉旨西行,至西洋,交涉各国,各国俱受佛朗机人胁迫,不堪其扰,纷纷愿献纳土地,安置汉民,开辟港口,纳入我大明统属,同时,亦可使我来往舰船,可以沿途自行补给。”

嗡嗡嗡……

一下子,殿中哗然起来。

献土……

徐经慢悠悠的,从袖里,取出了一份舆图,这舆图为了易于在海中保存,使用的,乃是羊皮。

带着腥膻味的羊皮纸取出,弘治皇帝接过,这是一副西洋诸国的舆图。

真腊、巡逻、满腊加、苏门答腊……

这一个熟悉又陌生的国家,标注在其中,而顺着一路向西的航线上,则是一个又一个的红圈,这红圈,宛如一串珍珠,顺着各国的海岸线,延伸至更深的汪洋。

弘治皇帝一愣“这是出自真心?”

“是。”徐经正色道“各国得知我大明重开西洋,尤其是此次航行,舰队规模已远超前次,规模空前,数百舰船,飘于洋面,诸国君王,喜不自胜,争相愿箪食壶浆,迎接舰队,得知下西洋需要港口,二十七国,献上适合的港口三十七处,开辟处土地总计方圆三十万里,且允许西洋流散其国内的汉民定居,建设港口,为我大明舰船所用。

方继藩脑海里,冒出一个词……租界……

不,这比租界还高级,直接送的。

三十多处港口,想来,以徐经的眼光,定是地理条件极优越的地方,总计方圆三十万里,这一个港口,几乎就相当于一个县城的规模了。

这也是为何,满朝哗然的原因……

平白无故,人家就送地给你,扬威四海,果然是没有错的。

可也有人露出疑虑,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啊。

百官们开始喜笑颜开起来,他们当真相信大明广播仁德,群蛮纷纷依附,箪食壶浆的神话。

而非奸即盗,却只存在于方继藩这等一小撮的人的印象之中。

徐经正色道“臣沿途与各国交涉,选定港口,招纳沿途与土人杂居的汉民进行安置,陛下,这都是出自真心实意。陛下可还记得,七八年前,满腊加国吗?满腊加国被佛朗机人袭击,五万精锐,顷刻之间,全军覆没,佛朗机人围其国都,随即屠城,死者,不计其数。这对于我大明而言,不过是一个千里之外所发生的事,至多,也只是将其引以为戒。可西洋诸国,却是无不震动,佛朗机还入侵苏门答腊、爪哇等地,狼子野心,昭然若揭。西洋诸国,器械不如人,舰船更不如人,而佛朗机人,战力极其强大,因而,各国畏惧,而我大明,自文皇帝而始,便出海巡洋,三宝太监舰队所过之处,无不睦邻友好,各国俱受其恩惠,这虽是百年前的旧事,却使各国至今记忆犹新。”

“臣能与各国斡旋,各国也欣然愿意献土,终究是受三宝太监的恩惠,各国的国王和勋贵们深信,大明对于他们没有野心,恰恰相反,若是献出土地,让大明的舰船可以从容巡洋,亦可借助我大明水师,制衡佛朗机水寇,使其免受佛朗机人的袭扰。对他们而言,所献的土地,不过是临海的荒土而已,却可得大明水师庇护,孰轻孰重,自是一目了然。”

“大明德被四方,声名远播,陛下的仁厚,亦为各邦所倾慕,昨日之花,开今日之果,非臣之功。”

弘治皇帝一下子了然了,他红光满面,不断点头“有理,有理!”

………………

第一章送到。

第九百七十二章:忠义

昨日之花,开今日之果。

当初三宝太监,那毫无收益的举动,招致了群臣的反对,以至于最终,将这下西洋,扼杀于摇篮之中。

可是……

当大明再下西洋,佛朗机人肆虐西洋之时,惊恐不安的西洋诸国,几乎不约而同的想起了这个有道德的邻居。

所以……道德……并非完全不用啊。

佛朗机人需花费无数的枪炮才能获取的东西,大明却不需动用一兵一卒,自有人奉上。

而这舆图之中,三十多个港口,俱都是上连各国的重镇腹地,下,则适合舰船避风,且得天独厚的天然港湾,甚至可扼守某些黄金水道的津要之地,而在西洋之中,本就有的是大汉的遗民,一方面,可让大明派驻军马,同时,还可直接打通商道,实是不可多得的好地方。

弘治皇帝眉飞色舞。

还有什么荣耀,可以更加显现,大明天子德被四海呢,这就是明证啊。

如此一来,大明对于西洋各邦的控制能力,将达到无以复加的地步。

不只如此,未来船队补给,便不再成了难题。

甚至……朝贡的体系,将更加的紧密。

西洋的香料,以及无数的物产,将可源源不断的输送入大明,而大明数不清的布匹、丝绸、瓷器,以及各种商货,也将源源不断的深入西洋诸国。

商货、文化也将更加的紧密。

弘治皇帝不禁颔首,连连点头“此大功一件,卿家轻描淡写,只一笔带过与各国交涉之事,可朕何尝不知,这其中的艰辛。”

所谓的交涉,就是谈判,不但要拿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而且还要尽量的少付出对方想要的东西,哪怕是各国受到了佛朗机人的威胁,希望借大明之力,来制衡佛朗机人,可对方,也绝非是案板上的鱼肉,里头,徐经功劳不小。

首节上一节1347/142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