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败家子 第1301节

少爷脾气很坏,这回不知道又因为什么事要找自己去骂一顿了。

好吧,挨骂……是王金元的日常了。

不过……王金元也有自己男人的骄傲的,少爷平时,只是车轱辘似的,逮着自己骂一通狗一样的东西,虽是凶巴巴的,却从来没有骂过自己的娘,若换做别人,以少爷的脾气,早就骂了人祖宗十八代了。可见……少爷对于自己,还是极尊重的,少爷对自己,和别人不同,这令王金元很是欣慰和骄傲,是王金元在西山里,极体面的事,一说起这个,他就面上有光。

什么叫心腹,这就叫心腹,少爷闹起脾气来,再是气急败坏,在自己面前,也还能拿捏轻重呢。

作为一个也有自己风骨的男人,王金元很骄傲。

最重要的是,少爷给予了自己这一切。

当初一个寻常的商贾,而今却已使他扶摇直上,掌握了万千经济命脉的人,哪怕是出门在外,遇到了侍郎,他也不惧,见了寻常的官员,他甚至都可以完全不用理会,这些从前自己眼里,都是了不起且得罪不起的人,现在……在自己的眼里,又算的了什么?

他匆匆的赶回来,一刻都不敢耽误,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少爷就是自己的伯乐啊。

见了方继藩,方继藩笑吟吟的朝他挥挥手。

王金元受宠若惊,连忙小跑着上前道:“不知少爷,有什么吩咐?”

方继藩背着手,漫不经心的道:“有件极重要的事,要交给你去办。”

“啊……”王金元顿时精神振奋,目光炯炯。

每一次,所谓的极重要,对于王金元而言,都意味着这西山将有大事要发生,而且……是财源滚滚的大事。

最重要的是,少爷要办大事,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自己啊。

王金元热泪盈眶,要哭出来了。

…………………………

新城。

陈新乃是染坊的东家。

他的宅院距离宫城极近,住在这新宅里,陈新显得很满意。

对于陈新这样的商贾而言,能和身边无数非富即贵之人为邻,陈新很是得意,但凡有友人来京师,他都会率先将人邀至家中,看着友人们坐着新马车,打开窗,而后看着沿途。一个个宅院,这宅院门上匾额,那烫金的某某某府,那些友人们发出来的惊叹,都足以令陈新有一种难得的愉悦感和优越感。

这房子,真的买对了。

只是这几日,陈新显得有些烦躁。

他正忧心着手里的一批绸缎,至今没有找到买家,一直都在货栈里堆着呢!

须知这货栈,要保存丝绸,不但要人看守,还需随时保持着通风,而避免潮湿,这一日日下去,都是银子哪。

可偏偏,他这一批丝绸,所染的颜色,在市场上,问津的不多,许多铺面都不肯买,这么下去……可不是办法哪。

今日与一个丝绸铺的东家喝过了茶,就回来了陈府。

陈新显得心烦意燥。

他皱着眉头端坐着,刚呷了口茶,目光却是一瞄,见到了书架上的《国富论》。

求索期刊的销量极佳,不只是因为许多人需要,更多的原因还在于,许多如陈新这样的人,附庸风雅,陈新虽然极少看书,可早就吩咐了人,按时要订购一些书册,摆放至书斋里。

许多书,他都看不懂,也没兴趣,可现在……这国富二字,却令他一下子来了几分精神。

第九百三十三章:一举成名天下知

陈新下意识的取了国富论到手,竟是在焦虑中,开始啃读起来。

这一看……竟是整个人精神百倍。

市场……

贸易……

国家……

税赋……

市场与贸易的关系,贸易与税赋的关系,税赋与国家的关系。

市场的波动。

商贾的重要性。

财富的流通。

倘若是其他人,或许对于此书,看得还有些生涩难懂。

可陈新,却是突然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自己所处的,岂不是正好市场和贸易的一环。

自己的行为,竟还可以富国。

当然……这不是最关键的。

关键之处就在于,原来货物的买卖,来自于市场的需求,市场需求增大,就会造成短缺,而市场需求变少,则是相反。

他恍然之间,有了一种不可思议的感觉。

其实……到底如何买卖货物,陈新比任何人都要擅长。

他是个经验丰富之人,可在这个过程中,到底如何去描述,如何去定义,他却不知所以然。

每一个经商之人,都是遵循着前人的经验,去买货和卖货,去进行交换,可在这部书里,陈新所看到的……是一种诠释。

这既是对市场经济的肯定,也将商贾的地位,推到了一个新的地步。

国家需要士人,也需要商贾。

当然,书中并没有推翻市农工商的地位,只是隐晦的提及到,商贾对于国家的重要。

首节上一节1301/142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