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败家子 第1297节

朱载墨只抿了抿嘴,没有做声,他需为尊者讳。

朱厚照叉着手,得意洋洋的道:“这孩子,像本宫!”

弘治皇帝:“……”

儿子和孙子,真是鲜明的对比啊!

不过……对于这个孩子,他所做的一切,在弘治皇帝眼里,竟都变成了再正确不过的事。

方继藩已将朱载墨搀扶起来,道:“殿下,不必言谢,这是为师应当做的,不过……”

说到这里,方继藩板起脸来,一副严师的模样,正色道:“今日你不过是查了一个区区的案子,勉强……还算过的去,可县令的职责,本就是如此,这是你应当做的事,在为师眼里,这算什么功劳,简直可笑,为师随便一个徒孙拉出来,都比你要强一百倍。其他的人视你为天人,这是因为……他们不是为师的子弟,没什么见识,所以……才一个个似见了鬼的样子……噢!为师在这里,先说一下重点,这里的其他人,是除陛下之外。”

方继藩排除掉了弘治皇帝之后,心里便松了口气,随即又厉声道:“做人,万万不可因为做了一丁点小事,被一群无知之人赞美,便得意忘形,以为自己做了什么了不起的事一般,若论了不起的事,你的哪一个师兄不是胜你十倍百倍?所以今时今日,你更该要戒骄戒躁,为师的为人,你是知道的,为师最讨厌的,就是比别人强上几百倍,便不知自己姓什么了,骄傲自满,恨不得全天下的人,都晓得自己了不起。你要如为师这般,只想着尽心去做事,深藏功与名,至于别人的夸赞,不必放在心上。”

说完这些话,方继藩才淡淡道:“记住了吗?”

朱载墨倒吸一口凉气,他心里竟是警醒起来,很是认真的回道:“不错,恩师真是金玉良言,请恩师放心,学生绝不会因此而得意忘形,学生定当如恩师这般……”

在此,朱载墨顿了顿,一时间,不知该如何形容。

方继藩提醒他道:“你其实可以说,不忘初心,视功名利禄如粪土。”

“是。”朱载墨郑重其事的颔首:“恩师教诲的是。”

方继藩这才满意,看着朱载墨,犹如看着自己的孩子,目光炙热,他轻轻拍了拍朱载墨的肩:“看得出,将来殿下一定会是了不起的人,恩师……很欣慰。”

弘治皇帝目视着这一切,心里……却也颇欣慰。

毕竟……在他看来,朱载墨能尊师重道,这再好不过,学生本该就敬重自己的恩师。

而方继藩教诲他,戒骄戒躁,也实是至理。

方继藩这个家伙,因地制宜、因人制宜,难怪这家伙能桃李满天下,确实很有是有真本事的。

人就是如此,往往只看结果,倘若今日,朱载墨是捅了天大的篓子,只怕方继藩说再正确不过的话,弘治皇帝都想将这家伙干脆宰了,省得见了心烦。

可现在……很抱歉,方继藩现在说什么,都是有道理的。

只是……翰林们一个个面带羞红。

姓方的,你这几个意思,你这不骂人?不是骂人?不是骂人?

找你惹你了?

…………

老虎给大家认个错,昨晚老虎去按摩腰,虽是骨头舒展了一些,但是一直按一个地方,好吧,后来也是好痛,然后回去想躺着休息一下,可能太累了,结果直接睡着了。年纪大了,身体没有以前好了,希望大家能体谅一下!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手机版阅读网址:m.

第九百三十章:深藏不露

等众臣退去,弘治皇帝的激动之色,却还落在脸上。

他背着,沉默了很久,兴致勃勃的看着方继藩,而后又看看朱厚照。

无论怎么说,他的内心其实是满足的。

他的儿子,虽是不甚乖巧,可毕竟……还算是孝顺,哪怕明知道这厮,背后隐瞒了自己许多事,对自己也不恭敬,可当初,弘治皇帝病重之时,也是这个儿子眼含泪,激动的要营救自己。

他还有一个女婿,虽有脑疾,可弘治皇帝却知道此人的人品,并不坏,只是年轻人,总会有犯糊涂的时候,偶尔敲打一下,便好了,虽然……绝大多数时候敲打的都不甚成功。

当然,最重要的是,他还有一个引以为傲的孙子……

一想到孙子,弘治皇帝便觉得这个世界,顿时充满了希望。

他打起了精神,恨铁不成钢的看了朱厚照一眼:“印玺之事,以后不可提了。”

“为什么呀?”朱厚照显得不忿。

方继藩心里叹了口气,智商过高的人,往往情商比较低啊。没错,说的就是自己,太不会做人了……

弘治皇帝出奇的好脾气,却是淡淡道:“因为朕说过,不许!”

朱厚照打了个激灵,却又有些不服:“当初是你自己……”

见弘治皇帝目光不善,冷冷的看过来,朱厚照终于还是识的闭上了嘴。

弘治皇帝这才看向方继藩:“当初西山设县,是你的主意?”

方继藩汗颜道:“陛下难道忘了,这是陛下亲自颁发的旨意。”

弘治皇帝似笑非笑的看了方继藩一眼……

这……

关系倒是挺乱的。

方继藩的主意,设了西山县,用的是伪诏,当然,这伪造的诏书,是朱厚照弄的。于是乎,皇孙有今日,自然也有弘治皇帝的功劳。

而朱载墨拿出了一个假玉印,弘治皇帝毫不犹豫的将这一口锅扣在了朱厚照和方继藩的身上,那么,这皇孙平反冤狱,又何尝没有方继藩和朱厚照的功劳呢?

所以……大家算是扯平了。

都背了一口锅,不过结局,却似乎是皆大欢喜。

弘治皇帝感慨道:“卿家,怎么会想到这些?”

方继藩正色道:“陛下,这正是新学的宗旨,知行合一,天下的道理,千千万万,哪一个道理不是听着令人醍醐灌顶?可是陛下,真正能按着道理去做的人,又有几人呢?与其灌输人道理,不妨去让人自己在实践探寻道理。皇孙的资质平平无奇,儿臣这才煞费苦心,为他创造一个去领悟真理的方法啊。”

方继藩顿了顿,又道:“大汉高祖刘邦,出身草莽,他打小,可曾学过什么道理吗?他的学问,莫说和儒者相比,便是寻常人也未必比得上,可他开创了大汉的基业,使我等以汉为名。汉宣帝出生于民间,又学过什么道理?可他依旧开创了兴大业。我朝太祖高皇帝,自是不必说了,可陛下难道认为此位雄才大略之君,难道不知道理吗?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正是这个道理啊。”

弘治皇帝不断着点头,认同的道:“你说得有理,其实何止是载墨呢,哪怕是这朝百官,若是没有历练,不知民间疾苦,哪怕是他们知道天大的道理,却也未必是栋梁之才,朕这些年来,越发觉得如此啊。”

弘治皇帝忍不住感慨,他想到朝廷选拔人才的方式,似乎……觉得有诸多不妥之处,可要修改,却不知从何改起。

首节上一节1297/142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