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败家子 第1080节

方继藩道:“那我们赶紧……练练。”

“且慢,且慢,我先寻一个戏班子来,嗯,一个徽剧班子,一个昆剧班子,还有……我得想想。”

京剧之所以在后来风靡天下,在于它融合了各地戏剧的长处,最终,圆满大成。

两百年后的京剧,其本质,是脱胎于当下的戏剧的。

所以,需将唱腔和调子,以及故事进行改变。

可戏子却还好找,尤其是有功底的戏子,往往能融会贯通,方继藩自然无法做到处处精细,可最重要的是,给人尝尝鲜。

京剧最大的优势,还不只如此。

还有服装道具,渐渐衍生出来了舞台的效果,在这个娱乐贫乏的时代,却是一项难得消磨光阴的娱乐。

当然,这京剧最出彩的,乃是它的唱词。

这可都是传承了数百年戏曲文化之后,且最终不断的修订,打磨出来的故事。

每一个曲目,都很动人心。

因而,京剧的本质,就在于故事,每一个动容的故事背后,足以让听着落泪。

毕竟,上一世的人,早已被无数优质和劣质,经典或粗糙的故事所入侵,因而,人们对于故事,是麻木的,许多人看了笑话,支持且不说,竟还骂作者,这等人,直接拉低了社会道德水平,使道德一路滑坡……

而当下这个时代,一个经典且脍炙人口的故事一出,足以感动人心。

方继藩深吸一口气:“殿下,你预备服装,我做一个样式,你赶紧带着织工,将衣服都缝制出来,对了,周娘娘何时大寿呀。”

“还有四十天。”

“有点急了。”方继藩深吸一口气:“不过不打紧,哪怕是没做好,最重要的是心意。”

方继藩说着,便溜了出去:“我去寻戏班子来。”

戏班子是现成的,方继藩直接让人寻京里最有名的班子,还需寻名角,心里大抵有了人选之后,下了一个帖子去,限明日清早辰时三刻之前,来西山报到。

或许是因为方继藩的广结善缘的缘故,次日一早,京里的名角们,便统统来了,唯一美中不足,就是旦角‘青衣’、‘花旦’难寻。

这京剧可都是男人唱戏啊,至于为啥不许让女人唱,大抵是因为,女子唱戏,已和落入烟花差不多了。

方继藩索性,请唱戏的女子,来担负这‘青衣’‘花旦’。

时间很紧迫。

这曲目,很快便选定了,而后,便是抄下了唱词,分发给每个角儿,令他们先熟悉背诵。

方继藩教他们吊嗓子,虽然方继藩自己唱腔不咋样,可大致,能让角儿们领会意图即可。

一番忙碌。

眼看着,在这寒冬之中。

朱载墨跟着刘杰读了书,便坐在高高的门槛这里,托腮,看着方继藩如大将军一般,指挥着预演,逮着人便是一阵痛斥,骂的很难听,他努力张口,咿咿呀呀的哼着说:“你……大爷!”

“我……打……不死你……”

“你这老p股!”

他说着说着,便乐了,舅舅真香。

…………

朱厚照每日清早,便咿咿呀呀的在寒风中,带着一干‘角儿’们吊嗓子。

朱厚照乃是主角。

不,理应叫做小生。

他声音洪亮,竟也有模有样。

刘瑾吃着肉干,也跟在旁吊嗓子,顿时,那浑厚之音,自他喉头喷出。

生生将朱厚照的嗓音压住。

卧槽……人才啊。

方继藩嗖的一下,浑身裹得紧紧的,一把抓住刘瑾:“孙子,这老生,你来试试,对着唱词来唱唱,来来来,给我孙子上妆,穿老生的衣衫,让他试试。”

刘瑾就笑:“干爷,我真能成?”

“能!”方继藩道:“虽然长得丑,可不大紧,上了妆,鬼都不认得你。”

…………

太皇太后的寿辰,乃是天大的事。

至少,对于这个冬日里,一直身子有所不适的弘治皇帝而言,他比任何人都清楚,自己的曾祖母,生命迟早要走到尽头。

子欲养而亲不待。

虽说,在太皇太后的照看之下,他已进入了中年,每日清早,都能至仁寿宫向周氏问安,可弘治皇帝明白,这样的日子,不会太久了。

他唏嘘着,似乎隐隐中明白,对别人而言,不过是深宫之中,少了一个让人攀附的对象,可对弘治皇帝而言,这……是一个时代,即将结束。

他显得心神不宁,却又决心,对这寿辰,大操大办。

老太太哪怕只是开心一些些,能缓解一丁点的病痛,弘治皇帝也愿费上一切的心思。

宫里,已是张灯结彩。

寿辰将近。

似乎百官们,也察觉出了陛下的孝心,因而刘健为首的百官上奏,请求陛下,准许百官在寿辰当日,入宫朝贺。

弘治皇帝几乎没有犹豫,直接朱批恩准。

首节上一节1080/142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