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 第112节

  唐姬却是叹息一声,

  “或许回去以后也是像如今这般过日子,但至少名正言顺,无论到了哪里,也是行得正。站得端。而不像现在这样,总是偷偷摸摸,遮遮掩掩,生怕被人识破了。也生怕被人误会了,而且,我也不想再被人认为我是不要脸死赖在别人家里的!”唐姬有些咬牙切齿的说道。

  唐姬如今不爽的不外乎就是那么几件事:第一,身份暴露,她一个孤家女子,作为弘农王之妃,居然一直住在郭嘉家里,这肯定免不得会传一些疯言疯语出来。到时候不仅是对唐姬自己的抹黑,同样也是对地下的弘农王的抹黑!

  第二,就是之前黄月英认错人那种事,唐姬不想让人认为她也是郭嘉的妻子之一,可由于唐姬不得不隐瞒身份,又不可能装成下人,因此这种事情,只要唐姬继续呆下去,就永远不可能避免得了。

  最后第三,像曹溪这类不明真相的人,居然总是会反过来以为是她唐姬死赖在郭嘉家里,这种冷言热讽永远会最直接的刺痛唐姬的神经。

  所以说,唐姬就算回去以后,可能还会过得不如现在,可能也会变得孤独一人,但唐姬还是不得不回去!这就像是一个梦想一样,一直支持着她。

  “这些年有一个佛家传入中原,讲究清心寡欲,与人为善,如今看起来倒是比张角那些道士可靠多了。我以后就在家里念经诵佛,祈祷天下早日太平,祈祷汉室重振声威,当然,也祈祷我们大家都能过上幸福安稳的好日子。”唐姬说出了她对未来的规划。

  ......

  前面,郭嘉在对黄月英表达歉意,

  “抱歉啊,让你看到了这样的一幕。”

  或许这就是残酷的现实,但郭嘉觉得展现给这些还未嫁人的少女面前,应该是更美好,更让人期待向往的一幕。残酷的现实就留给未来去面对吧,而且要是能遇到一个好人家的话,说不定一辈子也不会面临这样的问题呢。

  “唔!”黄月英连忙摇了摇头,“没有,我反而很高兴能见到郭大哥真实的生活呢!”

  郭嘉眉毛不禁挑了挑,忍不住问道,

  “你难道不觉得你郭大哥已经不像以前那样和蔼了?如今性格暴躁,脾气不好,还对人凶恶,刚刚就没有吓到你吗?”

  黄月英再次摇头道,

  “我知道郭大哥你不那么做的话,事态可能会变得更加不可收拾。我知道,郭大哥你其实是很在乎她们的吧?宁愿她们把矛盾和怨念转移到你身上,也不愿意她们互相之间仇视。”

  黄月英这话,说得郭嘉那叫一个感动啊,真恨不得直接把人搂进怀里,这莫非就是传说中的红颜知己吗?!明明一共也才没有相处多久的时间,但却是比其他所有人都更要了解他郭嘉!当初在面对明儿小丫鬟和大块头援子这两个,一个过于聪明,一个过于愚笨的家伙的时候,就已经说过了,可能唯有小月英才能彻底理解到郭嘉的真意!

  。。。。。。尼玛!郭嘉你敢说一句真话吗?黄月英这话到底是说得你感动,还是说得你面红耳赤?!你之前明明是范了真怒,下意识的就爆发了出来,压根就没有认真想过其他问题的好吧!

  “哎,要是所有人都能像月英你一样聪明懂事,理解他人,那这个世界将是一副多么美好的景象啊~~”郭嘉不由微微仰头感叹起来,估计他其实也有些不好意思去看黄月英的眼睛吧。(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260章 一群隐士

  

  本来郭嘉是没打算在襄阳呆太久的,实在是因为小月英太缠人了,哦不,那也不是主要原因,要怪也只能怪郭嘉自己,谁叫他现在已经是个名人了,而不单单只是一个人名。之所以郭嘉会被拖慢行程,实在是因为需要招呼应酬的地方太多了。

  好比刚刚来到襄阳郭嘉就不得不先去见刘表一样,黄月英的母亲蔡氏一家,如今人家也主动找上门来,郭嘉总不能不见吧?而且最让人无语的是,这个蔡家居然还把家谱搬了出来,说他们跟郭嘉的老婆蔡文姬其实算得上是一家人,如今称得上是亲上加亲啊。拜托,那关系远的估计跟刘备和汉献帝差不多了,那可是差了十几代的关系呀!

  当然,蔡家作为荆州本地的世家大族,家中一个妹妹嫁给了刘表,同时蔡瑁在荆州掌有兵权,完全算得上是都督一般的人物。所以说,蔡家在荆州的实力和地位,无论是名还是实,都绝对是要比郭嘉在兖州高上几分。因此,蔡家也不可能像那些普通人一样,为了讨好郭嘉,想方设法的套近乎。

  蔡家之所以会把家谱拿出来说事,其实完全是当初蔡邕的原因。早就当年的时候,蔡邕作为时代的名人,蔡家就已经把这背后的关系搞清楚了。于是郭嘉作为蔡邕的女婿,荆州蔡家立马就能联系起来,是根本不需要再专门去翻出家谱来查阅的。

  在见过蔡家的人之后,当初给郭嘉“双非”评语的庞德公,郭嘉总该亲自登门拜访一番吧。而且不仅是庞德公。据黄承彦说,郭嘉当年在颍川的老师司马徽如今也避难来到了襄阳。这些都是郭嘉不得不见,而且还不得不主动去拜见的。

  至于其他郭嘉本不认识的士族。虽然郭嘉不会主动跑去拜见,但只要是亲自登门来拜访的,郭嘉都不可能厚此薄彼,避而不见。毕竟出门在外,身边没多少人,如今又是在荆州地界,郭嘉可不想因为这些小事而得罪人。而且多认识一些人,多一些朋友也是非常有好处的,在某些关键时刻。这些人说不定还能救自己一命呢!

  于是,郭嘉不得不在襄阳多呆上几天,等把该见的人一一都见过了,之后,再重新出发,向东直接朝庐江而去。

  在这样的情况下,郭嘉唯一能够想到的节省时间的办法,那就是把一些相关人士放到一起去接待。如此一来省得麻烦,二来也避免了因为先后顺序而可能引来的一些完全不必要的不满。比如司马徽和庞德公等人。郭嘉就是放到一起去拜见的。

  这两个人本身关系就不浅,自从司马徽来到襄阳以后,更是时常一同出现,庞德公和司马徽估计算得上是如今身处荆州的隐士中的代表人物了。手下还带了一些“小家伙”。一群人经常聚在一起,“吃喝玩乐”,“吹牛嗝屁”。“跳舞k歌”,“干涉他国内政”。

  所以。这一天,郭嘉与其说是去拜访。还不如说是参加了这些人的私人聚会。庞德公作为本地人,宴会往往都在他的家中举办。

  参加宴会的,绝对称得上是人才济济,长一辈的就是司马徽,庞德公,还有和郭嘉一同前来的黄承彦;晚一辈的除了郭嘉以外,还有他当年见过的庞统,如今倒也逐渐长大,而不是当初的小屁孩儿,连胡子都长出来了,估计勉勉强强算得上是初中毕业了吧。不过庞统这么小就能进入如今这个场合,显然应该不只是凭借庞德公的裙带关系,庞统自己估计也跟郭嘉当年一样,少有才华,是能得到别人认可的。

  另外,还有和司马徽一同从颍川而来的徐庶,徐元直(本名徐福),徐庶的同学石韬,石广元,然后还有稍微大一些,半长辈不晚辈,大概相当于郭嘉和曹操那种情况的崔钧,崔州平,最后还有从汝南那边逃难过来的孟建,孟公威。

  这些人都不能算是什么无名之辈,如今既然作为隐士一般的存在,一个个都是无官一身轻,那么在荆州这片刘表治下,以刘表类似于袁绍的求贤若渴,礼贤下士,也就是说,这些家伙几乎都是拒绝过刘表的人。不知道刘表是不是猜忌之人啊,如今郭嘉跟这么一群人聚在一起,真不知道刘表会不会乱想。

  在这群名士当中,其他人因为名气不够大,郭嘉不怎么放在心上,除了司马徽和庞德公以外,郭嘉最在乎的显然就只有庞统和徐庶了。庞统,嗯,虽然长大了一些,但郭嘉可以非常客观的说,这家伙还是一如既往的丑!当然,好在庞统是个男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倒也有了一些气质,看起来倒也是顺眼了不少。不过说真的,最开始的时候就已经说过这东汉末年的社会风气,以庞统的长相来看,估计起步会是最难的,但只要能够过了起步那一关,让人逐渐认识到他的才能,之后或许就会扶摇而上了。

  可惜的是,在这个时代,真正有才能而被埋没的人,何其之多,除非遇到一些位高权重之人极力的推荐,然后庞统本身也要稍微收敛一下脾气,要不然他估计就会是另一个祢衡了。

  然后与庞统不同,徐庶却是一个帅哥,一个在如今这个时代郭嘉几乎没有见过类型的帅哥。这绝对不是贬义的说法,徐庶本身是一个侠客,后来弃武从文,没有像普通武将那样练成“宽屏”,人长得精精神神,但又不是赵云那类金童一般的人物。

  简单来说,徐庶就像是武侠片里的人物,算是粗犷帅哥,如果脸上再留着个渣渣胡,估计会迷倒万千少女的,可惜,这个时代不流行那样的,所以现在变得有些像岳不群了(喂喂)。

  在交谈之中,因为都是拒绝过刘表之人,如今刘表又在邀请郭嘉,所以难免不会谈到刘表此人。他们其中对刘表的一句评价,郭嘉非常认可,那就是“知善不能举,知恶不能去”!刘表此人,顾及荆州本地士族,手段太过于柔和了,如同前面说过,刘表确实招揽了一些外来人才,但却“知善不能举”,就算寄希望于郭嘉身上,那也是为了一个合情合理能够“举善”的理由。刘表缺少的就是那种强硬的手腕,那种不管别人怎么说,不管下面如何闹,我就是要给予这人重任的魄力!(未完待续。)

  

第261章 谦虚一下

  

  也不知道他们姓刘的是不是都是这样,刘表手段柔和,幽州牧刘虞采用的也是怀柔政策,包括后来的刘备,也同样有类似的风格。当然,如果刘表真的有那种魄力的话,他估计也用不着郭嘉了。

  刘表这个人估计也是放不下他如今拥有的一切,所以做任何事,都是要求稳,玩儿一些暧昧的手段,就如同当年的大将军何进一样,明明有绝对的武力优势,但就是没有那个魄力直接带兵进去把十常侍杀了。如果刘表真的能不顾本地士族的反对,直接给予徐庶等外来人以重任的话,他也完全不必像当初何进引董卓一样,专门找郭嘉来远水救近火了。

  当然,那样做风险是有些大,因为一有不慎可能就会把荆州士族们逼反的,这一点刘表倒是看得非常清楚,所以他为了求稳,开始绕起了弯子,宁愿花费更多的时间,也不直接狠下心去干。甚至还幻想着等郭嘉来了,依靠郭嘉之手去做,反正刘表不亲自出手。

  这就仿佛是王安石变法一样,宋神宗绝对是有想法要干一番大业出来的,为了求稳,就借了王安石之手,结果最后发现王安石果然抵不住权贵了,宋神宗怕影响自己的统治,也就不敢再支持下去了。

  如今的郭嘉,在刘表的心中,估计就是那么一个王安石。只不过,刘表显然忽略了相当重要的一点,他这样绕弯子不直接干。固然稳妥了不少,但那会浪费多少时间?到时候外面还可能会是现在这样混乱的局面吗?!

  所以一直求稳的刘表,明明最早就拿到了荆州,结果到最后也还是只有一个荆州。而拥有魄力,做事狠绝果断的曹操,固然一度经受了整个兖州士族的反叛,结果最终却是快速统一了整个北方,短短时间内,从无到有,彻彻底底的超过了一直在原地踏步的刘表。

  对曹操而言。只要利益够大,而风险不太大,他就敢做!而对刘表来说,无论利益有多大,在不先把风险控制到很小的时候,他是不会去做,或者说不会放开手去做的!两人的人生经历,真配得上一句话——爱拼才会赢!

  这也是郭嘉不愿意离开曹操来跟刘表的另一个原因,固然他对刘表的看法已经有所改变。固然刘表本身不是那么的安于现状,不是只知道守成。刘表也是想要打出去。可就算刘表心中有想法那又怎么样?天下想当皇帝的人多了去了,可有几个人是真正敢放手去做的呢?

  所以,无论刘表心里是怎么想的,至少他如今的所作所为,就已经算得上是安于现状,只知道守成了!可以试想一下,如果郭嘉真的跑来投靠刘表,真的帮刘表一步步的彻底掌握了整个荆州的控制权,但到时候不知道会已经过多少年了。然后刘表看着外面已经算得上强大的袁绍、曹操等人,他会不会又觉得风险过于大而不敢攻出去了呢?那样郭嘉来荆州又有何意义呢?

  所以说,相比起袁绍,郭嘉宁愿投奔曹操,而相比起刘表,郭嘉反而宁愿去投奔袁绍!

  .......

  “奉孝,怎么一直都是我们在说。而没听你开口,这可不像以前的你啊。”司马徽突然开口说道,郭嘉算得上是他的得意门生了,当老师的通常都跟当父母的有同样的感觉。那就是孩子有出息了,巴不得就拉出去给所有人看看,让孩子在所有人面前好好表现表现。

  况且今日郭嘉本来就算得上是主角,要不然就跟他们平时的聚会又有何异?因此不但是司马徽,估计现场所有人都很想听听看,很想见识见识郭嘉传说中奇特的思维和不寻常的看法。

  “呵呵,在老师面前,自然该是多听少言,这样总是能学到更多东西,让人受益匪浅。”郭嘉微微笑道,实际上,郭嘉是完全不太适合这样的场合。

  郭嘉虽然也是跟不少名士打过交道的,但谈的不外乎就是一些政事,计策,各方走势和利益关系。可如今这里呢?一个个都是隐士,固然这些人不是什么两耳不闻窗外事之人,他们也谈时事,但这个非信息时代,世界上有名的大事,每个时期说穿了不过就是那么几件,通常在情报传出来不久,就已经被人谈烂了。所以,这些人如今的交流,更趋近于文学艺术,而少了一些实际上的东西。

  其他场合,你说一句,郭嘉能反三句,但在如今这样的场合,估计完全是反过来的,你说三句,郭嘉都不一定能回你一句。要不然当初同样闲赋在家的蔡邕,在教导郭嘉的问题上,怎么会那么头疼呢。

  郭嘉不发言,那是因为实在是找不到太多共同话题啊,难道你说一句“穷则独善其身”,郭嘉还能按照心中的想法回一句“富则妻妾成群”?

  在政事上的时候,郭嘉那是独特思维,但在文学上,郭嘉的思维只能算得上是无厘头。可偏偏别人不知道啊,或许在这些人眼中,郭嘉的独特思维用在文学上,那应该是如同李白那样天马行空,神来之笔的吧。

  “哈哈,看来奉孝你变了许多嘛。不过也是,在外为官,就该慎言慎行,谦虚低调一点,不仅是为人之道,更是为官之道。”司马徽摸着胡子说道,已经先入为主郭嘉有出息的他,自然什么都下意识往好的方面去想了。

  郭嘉听了这话,居然也不脸红,若有其事的点头说道,

  “老师说的没错,官场如战场,一有不慎,那可能就会跌入万丈深渊。关押,流放,乃至送命,那都是常有的事。所以如今学生都已经养成了尽量多听少言,多看多学的习惯。学生年纪尚轻,就位居高位,身边的同僚甚至下属都大多是我的长辈,心里总是会有些诚惶诚恐。不过学生相信,如今的这些经验,未来必然能成为学生的本钱!”

  郭嘉这脸皮果真不是一般的厚啊,如果他也算得上是诚惶诚恐的话,那估计其他人每一天都在如履薄冰了!还多听少言?哪一次开会不是郭嘉的话最多啊!也亏得这里没有曹营的人,只知道郭嘉这人很狂,但话多话少确实不太清楚,要不然估计会忍不住喷他一脸盐汽水的!果然,当初曹昂总结的一点没错,郭嘉这人,任何谦虚的话,你就当他是在放屁好了!(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262章 徐庶问曹操

  

  “奉孝,你觉得曹操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徐庶突然主动开口问道,毕竟徐庶并不是司马徽或者庞德公那种真正一心想当隐士的人,徐庶之所以会弃武从文,还不是抱有和鲁迅类似的志向,他是打算为整个天下尽一番力的啊!

  所以,徐庶既然拒绝了刘表,认为刘表这人不行,自然想了解一下其他诸侯的情况,看看自己到底应该投奔谁,帮谁效力。就像之前徐庶等人给并不太了解详情的郭嘉评价刘表一样,大家互相交换有用的情报,这才算礼尚往来嘛,因此,徐庶也想从郭嘉口中了解一下曹操的情况。

  至于袁绍,既然郭嘉都离开袁绍现在了曹操,那至少应该说明袁绍不如曹操吧。当然,袁绍这人到底如何,估计徐庶也是很想听郭嘉亲自说说看的。

  “你当初离开董卓,我们所有人都能想明白原因,但之后为什么又会离开袁绍而选择曹操呢?莫非曹操这人果真如此不一般?或者是袁绍太过于名不副实了?!”徐庶补充问道。

  果然,郭嘉如今已经彻彻底底的成为社会名流了啊,不仅是郭嘉喜欢八卦别人,如今别人反而更爱八卦郭嘉。

  “曹操啊。。。。。。”郭嘉摸了摸下巴,这还真有些不好评价呢。把曹操说的过于好,徐庶跑过去看了发现反差过于大,那不仅是曹操的问题,估计徐庶也同样会怀疑郭嘉的眼光问题;可要是把曹操说的不够好呢,徐庶或许压根又会看不上曹操。显然,郭嘉如今有些希望。或者准确的说,郭嘉每见到一个名人。都在心里希望对方能够成为他的左右手,就好比郭嘉当初会直接邀请陈群一样。

  又不想把人变成竞争对手。又不希望把人变成自己的敌人,有史以来最难把握的尺度,估计这能算是其中之一了吧。

  “曹操这个人嘛,有句话说的好,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郭嘉想了想开口说道。

  “所以,曹操是光脚的?”徐庶不禁说道,眉头微微皱起。或许对于袁绍来讲,曹操算得上是光脚的,但普遍来讲,这好像并不怎么恰当吧。

  结果郭嘉却是摇了摇头,

  “曹操怎么可能算是光脚的,他自然也是穿鞋的了。”

  这话倒是引来了旁人的兴趣,既然郭嘉说曹操是穿鞋的,又说什么光脚的不怕穿鞋的,莫不是在说曹操此人不行?那所谓的光脚的又是谁呢?难道郭嘉真的打算离开曹操。重新去投靠其他人?

  虽然心中好奇,但徐庶等人并没有问出声来,因为他们知道郭嘉会好好解释一番的。果然,就听郭嘉继续说道。

  “一般人在河边走路的时候,都会小心翼翼,生怕湿了鞋。如此一来,前进的速度肯定会慢了许多。不过曹操。却是那个能主动把鞋脱下来提在手上奔跑的人。固然脚底可能会被某些尖石刺破,甚至严重点的话。还可能让人倒下之后就再也跑不动,但如果没有遇到什么太大的意外,只是偶尔一些小磕小碰,那曹操必定会是速度最快的那一个!”

  这一刻,徐庶等人才最直观的感受到,郭嘉此人的思维习惯确实挺奇特的。或许你可能会说郭嘉一开始就是在误导别人,但在别人眼里,俗语就是俗语,是有固定的用法和习惯,但在郭嘉这里,俗语只是变成了一个故事背景,郭嘉想怎么用就怎么用,这难道还不能算是不拘一格吗?在这个时代,太多人都是墨守成规,可没有几个真正会变通的。

  见微知著,连平常随意一句话都是这样,这也能明白郭嘉那些奇思怪想是怎么来的了。这样的思维方式,简直已经被郭嘉养成习惯了呀。

  “原来如此,怪不得奉孝你会去找曹操了,倒是真的挺适合你的呢。”

  曹操跟郭嘉一样,也是那种懂变通,敢乱来之人。这样两个人凑在一起,看来还真的是要干大事的呢!

  “不过。。。。。。”司马徽微微皱了皱眉,开口道,“不拘泥于形式,敢于创新那固然不错,但要是太过了的话,小心过犹不及啊。”

  显然,在这个时候,司马徽就有些预见,或者说只是担心,毕竟不拘于形,敢做大事的人,稍有不慎,那就是在冒天下之大不韪啊!像袁绍那样的,或许会成为下一个何进,但如曹操这样的,可能就是下一个董卓了。皇帝什么的,想换就换,说换就换,甚至还可能犹有过之!

  听了司马徽的话,徐庶等人也顿时反应了过来,神情立刻从刚才略微的兴奋转变成严肃,看向郭嘉,认真的问道,

  “奉孝,曹操此人,应该很有原则性吧?!”

  这些接受正统教育的人,显然一个个都是心系汉室的。或许对某些士人而言,家族利益才是最重要的东西,但对这些隐士来讲,没有利益的左右,大部分人应该都是很顾名节的!如果投靠敌人没有任何好处,有几个人会主动去当卖国贼的?

  “这是当然!你们觉得那个会舍身去刺杀董卓的人,那个首倡义兵掀起正义之师的人,那个在其他诸侯勾心斗角的时候,自己不顾性命去追击董卓,营救献帝的人,会是一个没有原则的人吗?!”郭嘉顿时回道,或许有故意帮曹操说话的嫌疑,但这些事并不是郭嘉编排出来的,至少在这个前期,曹操绝对是所有诸侯中为汉室鞠躬尽瘁的人吧。

  听了郭嘉的话,徐庶等人顿时松了口气,是啊,光听郭嘉说曹操不拘泥于形式,就开始怀疑对方的底线,怎么不去想想之前曹操做过的事,那才是真正能够评价一个人的根据啊!

  结果司马徽却再次开口说道,

  “人可能是会变的。当然,我对曹操并不了解,所以也没有那个资格去随意评判对方。不过这句话还请奉孝你一定要记在心里,可不要根据人一时之态,就提前判定了其一生。奉孝你拥有一双慧眼,认真看清楚一切,这不仅是对你自己好,同样也是对天下人好!”

  司马徽果然不愧为司马徽,颍川这一代能有如此多的才人,司马徽绝对算得上是功不可没!

  “学生受教了!”郭嘉立马起身冲司马徽深深鞠了一躬。同时司马徽的话也让徐庶等人逐渐冷静了下来,到底该不该去投奔曹操,最好还是由他们自己去观察后再做决定!(未完待续。)

  ps: 我知道,标题有歧义。。。。。。。

  

第263章 庞统的痛

  

  借着话题的改变,之后众人下意识的又谈论起了袁绍等其他诸侯,这时候郭嘉才总算是找到了能够接口的地方,时不时的发表自己跨时代的看法,一些如今还不起眼的人,可能会被郭嘉挂以高度评价,而一些现在看起来非常不错的人,则可能被郭嘉无情贬低。

  最终这次宴会就这样变成了类似于月旦评的人物评价会,只不过这一次郭嘉等人几乎是把全天下的名人都谈了个遍。不但是徐庶等人感觉受益匪浅,郭嘉本身,对那些以前只在书本文字上见过的历史人物,也有了更加深刻鲜活的理解!

  ......

  聚会过后,大家各自分散离开,这时候,之前完全称得上是乖乖男,在宴会上几乎没有开过口,只是坐在那里旁听的庞统,却是主动找上了郭嘉。

  “喂,怎么没见那个讨厌的丫头呢?”庞统直接开口说道,好吧,这一下郭嘉算是彻底清楚了,刚才庞统之所以不开口,不是因为他如今变成了乖乖男,而是他一开口就可能闹矛盾吧!不愧是那个敢到东吴去贬损周瑜的人!

  之前郭嘉就把庞统跟祢衡拿来相比过,现在看起来,这两人完全是半斤八两嘛。不过祢衡显然要比庞统帅多了,因此祢衡狂一点或许还会让人觉得他很了不起,但庞统那么狂的话,任何不了解他的人,估计都会产生不满。

  听了庞统的话,郭嘉微微愣了愣,这才反应过来。庞统说的是明儿那个小丫鬟,当初这两个小家伙可是为了一点小事而当场骂街的。对此。郭嘉有些无语的回道,

首节上一节112/29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