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之崇祯大帝 第81节

韩守敬在南京这么多年,也置办过不少私人产业,在商界也颇有人脉,自然找几个熟稔钱庄生意又可靠的良心商人不是难事。

朱由检一听此不由得兴奋起来:“快,派人立即召他们进宫,同时你先跟朕介绍介绍这两人。”

“遵旨,一个是王家勤,此人是宁波府学生员,祖辈是徽商,外祖父是万历朝南京兵部尚书殷正茂,此人和郑芝龙之子郑成功、又和复社学子方以智交情不浅,尤善杂学,两三年间便成宁波巨商,与商道颇为精通;

还有一人名为杨名深,此人乃万历朝兵部尚书杨博之后,晋商大族,整个大明属他家银号最多,此人颇为义气,不似其他晋商,闻知京师陷落,关停了北直隶和山西陕西各处银号,现也迁移产业抵达南京。”

王家勤,朱由检倒是知道,乃原本历史的宁波抗清六义士之一,只是朱由检没想到此人倒有如此背景。

而对于杨名深这样的官宦子弟,朱由检并不清楚,不过杨博他是知道的,连嘉靖年间的严世蕃都忌惮此人,可见此人有多么不简单。

朱由检一回到乾清宫刚在陈圆圆服侍下盥洗完毕,整理好衣冠,便见韩守敬领着这两头戴方巾的年人走了进来。

不过,朱由检却发现这两人似乎对于乾清宫的陈设并不惊讶,很是从容,甚至不以为然。

“学生王家勤见过陛下!”

“学生杨名深见过陛下!”

两人很规矩地给朱由检行了礼。

“平身吧,朕有多穷,两位应该是看出来了吧,据朕所知,你王家勤的外祖父殷正茂和你杨名深的曾祖父杨博都是万历新政的参与者,算得当年那场轰轰烈烈万历革新的改革派,如今尔等作为子孙后辈,可有雄心壮志跟随朕再来一次轰轰烈烈的大明自救运动?”

朱由检直接开门见山问着这二人,搬出其两人家族引以为傲的人物来也算是给予他们一个勉励。

王家勤和杨名深本是狂生,因功名不显而没能步入仕途而被家族所轻视,最后不得不走商道,如今听皇帝陛下朱由检让他们向他们家族最厉害的人物看齐,自然也慷慨激昂起来:“学生愿意!”

“学生这个称呼很好,你们虽是生员,算不得进士,但今日朕赐你们同进士出身,做朕的天子门生,传旨内阁,授同进士出身王家勤和杨名深户部主事之职,协同司礼监秉笔太监韩守敬、户部右侍郎祁彪佳办理大明央银行之事。”

朱由检这么一说,王家勤和杨名深忙谢了恩。

而杨名深明显对朱由检提到的大明央银行有种直觉的熟悉感:

“敢问陛下所说的大明央银行指的是?”

朱由检能理解他们不知道这种近现代词汇,便亲自解释道:“和你家的银号钱庄差不多,待会朕会让韩守敬给你们资料,你们自己先领了去好好研读,有什么不懂的,可以直接来问朕。”

说着,朱由检便让韩守敬赐给两人进入宫门的金牌。

虽说朱由检知道货币改革迫在眉睫,但他也知道很多时候做事也不能急于求成,尤其是这种新事物即便他已经有他萌芽状态事物产生,但若操之过急很可能会适得其反。

所以,朱由检没有催这两人,而是要慢慢和这两人以及韩守敬认真地摸索出方案来。

毕竟朱由检要求的是在最快时间内,让大明所有地方的交易都用的是大明央银行的货币,这个难度本不行。

这意味着,央银行不能在南京只有一处,他得有多处分号,且在最快时间内建立兑换信誉。

王家勤和杨名深倒也不算是愚笨之人,再加他们进入商道已久,也能理解一些金融概念。

而且,杨名深甚至斗胆建议以他杨家银号为基础建立大明央银行,这样可以再短时间内让大明央银行开遍整个大明,且具备第一批固定兑换货币的客户,而且具体办事的掌柜学徒也都是现成的,训练起来难度要小得多,甚至有专门的培训机构。

杨名深明显是一个睿智的商人,他嗅到了这里面的机遇,为成为朱由检的皇商,大明金融的代理人,他表示愿意杨家让出七成利润,甚至要将所有店铺以及为杨家经营产业的奴仆长工给皇家。

朱由检可不能让杨名深那么随意,直接压低到杨家只能得一成。

王家勤也不愿意让杨家独自跟着皇家一起发财,表示愿拿出两百万两入股半成。

考虑到以后一旦出现杨家这样的大资本家需要人制衡,朱由检同意了王家勤的要求,但拒绝了杨家继续拿银子入股的要求。

而韩守敬也被朱由检准允交出一百万两得到半成份额。

除此之外,朱由检则赐予给在京四品以武官员和地方三品以武官员部分份额,且还有近卫军士兵和兵部工部管理的工匠也拥有部分份额。

这些份额并不高,对于现在的很多帝国的统治者而言或许算不什么。

但他们以后会知道这其实是朱由检给他们的高薪养廉银,并也是朱由检有意将他们捆绑和大明一起追求利益的对外扩张的战车的一个开始而已。

朱由检自己独得大部分利润。

对于一个把本该归于内帑的商税关税全部交给国库的无私帝王在未来多得点好处也没什么。

毕竟以后修建园林、开设博物院以及建立科学院这些什么的都是需要花钱的。

73.第73章 银元开始发行

相于税赋改革的高调而言。

大明崇祯皇帝朱由检推行的货币改革则要低调得多。

由于新成立的大明央银行行长乃司礼监秉笔太监韩守敬,副行长王家勤和杨名深都是六品小官。

因而,外朝官对于突然冒出来的这个新鲜事物并不感冒,在他们看来不过是内廷的一个新机构而已。

只要大明皇帝不要影响外朝官的政治体系,这些官是不介意皇帝陛下自己的内廷怎么玩的。

更何况,现在他们都把目光集在税赋改革,哪里还有精力来关注内廷的事。

唯独只有礼部尚书刘宗周了一个奏疏,劝谏朱由检不要宠幸李孜省之流。

李孜省是成化年间非进士正途出身的佞幸之臣,刘宗周在朱由检面前提李孜省自然是因为朱由检骤然封王家勤和杨名深为户部主事的事。

不过,这种不过是六品的官衔还不是实职,也只有刘宗周这种吹毛求疵的官职强迫症患者发发牢骚,其他大臣都没提这事。

朱由检也懒得理会刘宗周,毕竟自己内廷的事,外朝官除了瞎**外也不能干涉。

一旦干涉,自己完全可以以僭越之罪处决他们。

货币改革也因此顺利地进行着,税赋改革还要顺利。

朱由检令户部右侍郎祁彪佳将之前负责铸钱的宝泉局的官吏工匠全部交给了王家勤,由王家勤负责铸币和管理准备金。

由于大明宝钞滥用导致纸币在当前的大明几乎没有公信力。

因而,在朱由检抛出袁大头类的银元和纸币两套方案后,王家勤等还是建议朱由检作为新的通行货币。

朱由检也同意这种建议,让王家勤负责铸造银元。

首节上一节81/58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