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之崇祯大帝 第222节

248.第248章 震慑降清汉臣

“回答他!”

朱由检眼见午时还未到,便冷厉地说了一句,并道:“毛都督之死,朕甚为痛惜,袁崇焕虽狂,也已伏法,朕虽贵为君父,然罪己之诏已下。 尔等世受国恩,虽有委屈,但也不因此而背叛家国,尊胡人为主,岂不负尔等之毛帅当年杀虏之志,尔等有何颜面于九泉之下死见尔等死于鞑子之手之兄弟!今日朕凌迟尔等,不只因尔等叛国,更因尔等背主。毛都督今日若知,亦当赞成朕今日之举,尔等自投清之日起便已是国贼,国贼当受国刑,故剐之!今虽受刑,却尚无悔改之意,特旨,凌迟之刑加为三千六百刀!”

王承恩将朱由检之原话转达给了孔有德,孔有德听后只是凄然一笑,旋即落下泪来,没有再说什么,且受刑之时,也没再吭一声,倒多铎还坚强些。

朱由检此刻心情也有些郁闷,此时孔有德之结局和他之前所行之事不无关系。

大明之前险些走到灭亡的边缘,很难把过错归结到一个人或者一个群体阶层身。

毛龙也好,袁崇焕也罢,哪怕是现在受刑的孔有德,以及身后的东林党人姜曰广,和此刻依旧坐在帝国顶端的自己,都有功过,都有无奈。

但朱由检现在不想去开什么历史总结大会。

谁做过怎样的事都得会自己做过的事承担相应的后果。

毛龙虽然被袁崇焕杀害,但他得到了全天下人乃至后世人的惋惜,而不是跋扈专权的结局。

袁崇焕杀了毛龙,也被当年那个冲动易怒的自己给处以了极刑。

自己虽然杀了袁崇焕但依旧被后世很多人指责自己的不明。

姜曰广等官虽迂腐,但若大明一旦灭亡,也得承担全家殉节的结局。

自己以前的过失也让自己承担了北都沦陷的后果。

是非成败,无非是转头空空,而既然还活着,得为当下的时局做出自己觉得最正确的选择。

孔有德在行刑之时说了真话,让朱由检深受震动,朱由检也很欣赏他的胆魄,但他必须因此加重对孔有德的惩罚。

原因无他,此刻,自己还是大明的帝王,帝王之过错容不得别人有半点的指责!

这是自己统治大明的根本,如果这个不能维护,自己谈何治理天下!

姜曰广说得没错,没人可以诋毁君父!

这是被统治者必须达成的共识。

朱由检的话虽然是说给孔有德听的,但也是说给天下人听的,他是以此要告诉整个天下:没错,自己这个皇帝是做过不明智的事,是应该对现在的结局当负有很大的责任,但朕依旧是这个天下的主人,你依旧只能听从我的意志行事,你也可以不听从,但你得接受不听从的惩罚。

孔有德被处决后,整个南京城,只剩下耿仲明没有被处决。

耿仲明不敢再挑战朱由检的威严,朱由检在孔有德受刑时表现出的刚硬,让他知道此时指责朱由检已经没有任何求生的效果,反而会加重惩罚,而求饶,似乎也没有用。

多铎临死之时,已经求饶,但依旧被大明皇帝朱由检下旨处决。

所以,耿仲明在受刑时依旧只是傻笑。

至此,淮扬之战俘虏的清军三王都已经处决。

夏季六月也迎来了最热的时刻。

此时的北京城也开始有了暑热之感,但南北贸易的断,少了南方解暑瓜果的供应,北京城的清廷官僚们明显往年要焦躁得多。

豫亲王多铎战败被俘的事已经被清廷正式承认,并已开始商以是否能救回豫亲王以及是否继续伐明之事。

已自视为大清开国忠臣的范程对摄政王多尔衮独揽朝政,胁迫帝王行权以及与太后暧昧不清,祸乱后宫的事多有不满。

但今日在朝堂,对于是否继续伐明之议,范程却积极表态支持了多尔衮的决定,而也因此,使得济尔哈朗也不再坚持与大明南北分治之议,同意继续不放弃灭明之准备。

范程很欣慰自己再次为大清之一统大业尽了一份力,即便回到了自己府后,他都不由得畅快地让人把自己最爱的汾酒拿了来,倒了一杯开始自饮。

而在这时候,他发现自己的案桌多了一个红漆盒子。

范程心里狐疑起来,他不记得自己早在这里放过一个盒子,想问问管家,但他还是先亲自打开了盒子。

一打开盒子,范程便看见了孔有德的人头,吓得他当场退了几步,全身冒冷汗,最后想明白其关键后,便也猜到为何有人把恭顺王孔有德的人头让自己看见。

范程不由得勃然大怒:“欺人太甚,简直欺人太甚!”

说完,范程猛吐了一口血,倒在地,气不接下气起来。

洪承畴作为清廷兵部尚书,今日在朝堂也是主张继续伐明的官员,甚至还一改他昔日唯唯诺诺的性格,但一回到自己府里后,洪承畴便看见了自己的夫人走了来:“有人说,婆婆托人从南方给你带了个盒子,说你百年以后有用,妾身不敢打开,不知老爷可知这为何物。”

洪承畴投清之后,其家母依旧还在福建老家,且因洪承畴投清,而已于他恩断义绝。

如今他洪承畴却也不清楚自己母亲为何会又给自己送一盒子来,洪承畴不由得亲自打开,一看却是耿仲明之人头,当场大喊起来:“这是怎么回事,智顺王耿仲明之人头为何出现在我这里,他不是已被明廷所俘吗,是谁送来的!”

洪承畴激动地大喊了起来。

范程和洪承畴心里震惊不已,但到底也是有点胆气,硬是在恢复意识后,立即做出了一个决定,将孔有德和耿仲明的人头送到了多尔衮府,并将事情起因告知给了多尔衮,同时也以同样的方式告知给了济尔哈朗。

与此同时,整个清廷的满汉官僚都知道了这件事,吓得整个朝野已开始人心惶惶。

“好你个朱由检!气煞本王!气煞本王!”

多尔衮也直接发怒了,甚至在听闻洪承畴和范程都因此生病时,还亲自门看望宽慰。

249.第249章 运筹帷幄之军师李岩

孔有德与耿仲明的首级出现在范程与洪承畴府邸的消息在整个北京城是不胫而走,也的确在清廷内部的汉臣官僚引起了很大的震动。

一些投降满清的汉官甚至因此开始告病辞官,深怕真的有一天会因为做满清官员而被报复。

这也多尔衮为何愤怒的原因。

他作为满清军事贵族的野心家,之所以在多铎战败被俘,损失十万大军后依旧还能主持朝政,力压济尔哈朗等朝臣,因为他还有朝野汉族官僚的支持,而他能继续劝服满清朝廷继续准备伐明也是因为有汉族官僚的支持。

从某种角度来讲,投降满清的汉官,现在是多尔衮的盟友。

而崇祯帝朱由检的恐吓手段无疑是在破坏着这种盟友关系,消减着多尔衮的势力,而在间接帮助济尔哈朗。

正因为此,多尔衮才会勃然大怒,对于北地的汉人百姓,他可以为了笼络满清军事贵族们的心,而肆意蹂躏,但对于投降满清的汉族官僚即这些汉人大地主们,他则要更加热枕的拉拢,甚至是礼遇,他知道自己要想真正的帮助大清夺得天下,得靠这帮人。

多尔衮一面授意顺治下旨挽留辞官的汉官,一面又亲自抚慰汉官。

首节上一节222/58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