泼刀行 第978节

  此宝乃通天犀角所制,可洞见幽冥。

  为防吓到人,包括衙役的其他人,都被撵了出去。

  怕阴魂被阳光驱散,大堂外全部用黑布蒙着。

  “荡荡游魂,何住留存,三魂早将,七魄来临河边路野,庙宇庄村,宫廷牢狱,坟墓山林,虚惊怪异,失落真魂,今请家宅灶君…”

  随着王道玄念诵《拘魂咒》,堂内阴风顿起。

  他淡淡一瞥,桃木剑反转,引着烛火在犀角灯上一点。

  瞬间,整个正堂内一片惨绿光芒,好似到了幽冥地府。

  而在一些角落,则出现浑身是血,垂手站立的书生虚影。

  正是堂内刚刚死去的遇难者。

  这也是王道玄不敢浪费时间的原因。

  若拖得久了,这些阴要么进入幽冥,要么消散。

  到时,就只能请专业的过阴高手帮忙。

  那位孟老爷的阴魂,也在其中。

  就站在尸体旁,背对众人一动不动。

  此情此景,普通人怕是会吓的半死。

  但对众人来说,根本算不得什么。

  就连曾经是普通人的沙里飞,也是尸陀林里爬出的狠人。

  相反,他们大气都不敢喘,生怕把这些阴魂给吓散了。

  而王道玄,则继续步罡踏斗,随后拿起法坛上的朱砂笔,一边掐诀入讳,一边在黄纸上写下怪异的文字。

  这叫殄(tiǎn)文,又名鬼书。

  简单点说,就是与阴魂交流的文字。

  挥笔写下几行字迹,又画上符后,王道玄桃木剑一挑,便将鬼书在烛火上点燃,对着孟老爷的阴魂猛然一指。

  呼~

  滚滚青烟瞬间,融入阴魂体内。

  而背对着他们的孟老爷,也缓缓抬起手臂,指向左侧。

  王道玄一个示意,沙里飞和武巴立刻动身。

  他们刚穿过正堂左侧小门,孟老爷的阴魂又出现在回廊阴暗处,依旧背对着他们,手却指向了右侧。

  沙里飞二人也不奇怪,继续跟着前行。

  很快,他们就来到了后院书房内。

  但见孟老爷的阴魂再次出现,将手臂指向上方。

  “我来!”

  武巴二话不说,两腿发力,腾空而起,双手如同铁钩,直接扣在房梁上,随后左右敲击。

  砰砰砰!

  很快,就找到了声音异常处。

  他抬手一掌,只听得咔嚓声响,竟直接将房梁劈碎。

  同时,一个铁盒从空中落下。

  原来这房梁被掏空,铁盒放于其中,又经过能工巧匠封堵,木片贴皮,根本看不到里面藏了东西。

  沙里飞抱着铁盒,迅速返回正堂。

  王道玄撤去法坛,将铁盒打开。

  里面,赫然是一份竹简,与他们之前所得质地相同。

  “果然在这里!”

  王道玄看了眼孟老爷的尸体,抚须摇头道:“这孟家祖上,想必舍不得宝书,又想图个名头,便用了假货替代,却给后人留下了灾祸…”

  “是这东西么?”

  沙里飞连忙询问。

  他们离开洛阳时,“金眼冯”已将金鹊书传给王道玄。

  这东西,也只有道人能看得懂。

  王道玄看了几眼,面色变得凝重。

  “没错,正是徐福留下的《求仙篇》。”

  “那虎妖能找到孟家,城中必然有人做其内应。”

  “咱们回陈府,布局捉妖!”

  …………

  黑暗中,李衍眼皮微动,缓缓睁眼。

  他双手掐诀,胸膛不断鼓荡。

  呼~

  只是吐了口气,屋内顿时狂风大作。

  经过长时间入定,他总算将观想空间进行了改造。

  所以说道行不一定提高多少,但却更加稳固。

  别小看这一点,修炼《罗酆经》能走多远,说不定这次改变就是关键。

  想到这儿,李衍又看向旁边的青铜纵目傩面。

  但与之前一样,再次变得普通,没有任何气息显露。

  李衍略带失望,微微摇头。

  他隐约有所猜测。

  想窥视大罗法界,可没那么简单。

  一是要二郎真君那边相助,二是观想大罗法界,双方借着青铜罗面的力量形成共振,才能用意念感应到那边情况。

  此事风险颇大,若被发现,便是触犯天条。

  不知下一次又到了什么时候…

  将青铜傩面收好后,李衍看向窗外。

  不知不觉,外面已是一片漆黑。

  然而,李衍却抽了抽鼻子,眉头紧皱,迅速推门而出。

  但见吕三抱着小白狐,搬了个板凳坐在门外。

  而沙里飞,则端着神火枪蹲在屋顶阴暗处。

  “出了什么事?”李衍开口询问。

  “徐福的书简找到了…”

  吕三将情况简单说了一遍,低声道:“道爷怀疑,那虎妖背后就是建木的人,因此设局捉拿。”

  “嗯,还好我醒来的及时。”

  李衍松了口气,和众人打过招呼,便也在房中埋伏。

  然而,等到过了子时,虎妖仍未现身。

  倒是外出探查情报的漕帮舵主陈三匆匆返回。

  “那‘烂牍先生’孔晦查到了!”

第657章 曲阜孔家

  “烂牍先生”孔晦,是建木成员。

  其出自孔家,是北宋年间的十大宗师之一。

  因为自小熟读经书,翻烂了孔家藏书阁经文,所以被称为‘烂牍先生’,后来入宫当了帝师,还曾前往邙山上清宫布局。

  以其地位,肯定也是钓鼎的人员之一。

  众人在张秋镇停留,就是为了配合都尉司,查探此人情报。

  听到这好消息,李衍却依旧面色不变,反而扭头看向旁边,“陈舵主,这二位是……”

  跟着陈三回来的,还有两人。

  一名锦衣中年人,身形肥胖,下巴好几层,走路喘气,满脸微笑,眼睛都眯的没了缝,用手绢不停擦着额头的汗。

  而另一个,则是名年轻书生,一袭青衫,面如冠玉,身形笔挺,气质温和儒雅,进来后虽举止有礼,但却满眼好奇。

  中年人倒还好说,就是个普通人。

  但这年轻书生却是修士,儒门浩然气难以掩饰。

  “哦,我来介绍一下。”

  陈三连忙开口道:“这二位来自孔家,都是自己人。”

  李衍一听,瞬间了然。

  陈三走之前曾说过,孔家之中有人和朝廷合作,是都尉司的眼线。

  但看这态度,显然不是什么重要人物。

  此事也不奇怪,自汉高祖来鲁地祭祀孔子,封孔腾为奉祀君,神州皇朝册封孔子后裔,就一直没停歇。

  发展到如今,一代代传承,开枝散叶,后辈弟子不知有多少。

  宗族之内有穷有富,有高有低。

  愿意当朝廷线人,身份高不到哪儿去。

  别说族内,就是整个孔家都在衰落。

  衍圣公名头响亮了太久,比很多朝代历史还长,腐朽不可避免。

  近百年间,还发生过两件事。

  一是宋末,金帐狼国入侵,当时的衍圣公竟冒天下之大不韪,直接投靠草原王庭,被神州儒门视为奇耻大辱。

  虽说后来被清算弄死,但孔家名声也一落千丈。

  待到大宣朝建立,因为得国不正,又继续册封孔家。

  不用说,又弄出了一批纨绔子弟。

首节上一节978/106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