泼刀行 第830节

  “直到前些年,忽然发现能调用香火之力,很多人的声音,一直在耳边回荡,我已弄不清自己到底是杨承化、李二郎、还是显圣真君…”

  “您自然是显圣真君!”

  李衍心有所悟,沉声道:“天生便是仙圣,此红尘实则枷锁,恐怕您的答案,要到大罗法界寻找!”

  他已弄清了这位的情况。

  任谁拥有千年香火,无数喜怒哀乐愿力纠缠,也早已勘破世间,对红尘毫无留恋。

  有些东西,根本不能比。

  无论对方是何来头,转世后的杨承化,只要没人阻挡,天生就是登神的料。

  说罢,犹豫了一下,“还有,那位卢先生死了……”

  “什么?!”

  话音刚落,李衍便觉双肩被一对大手抓住,皮肉都有些生疼。

  只见杨承化眼中带着血丝,满眼杀机。

  “被人害了。”

  李衍不动声色,将其双手解开,随后把在灌县的经过细细讲述。

  杨承化似乎有些难以接受,两眼茫然,喃喃道:“尚未懂事,父母便遭劫,养母死了,卢老哥也死了,怎么都死了,我只是转了一圈…”

  说话间,脸上肌肉竟开始蠕动。

  原本的络腮胡纷纷掉落,五官也变得极其英武,竟和庙中神像有几分相似。

  配合其身形,当真如天神下凡。

  “真君!”

  李衍苦笑道:“凡人皆有一死,我等苦苦挣扎,但你却非世上人,时候到了,该走就走吧。”

  “嗯。”

  杨承化沉默了一下,“要怎么做?”

  他虽是二郎真君转世,却并非神话中不可一世的二郎,只是迷茫行走世间的陌生人。

  甚至二郎真君的香火,他也还未全部继承。

  “简单!”

  李衍看了看成都府,“帮助我们除了天人,灭了那两个鬼戏班的妖人。”

  “消了业障,自见真我!”

第569章 青羊宫,接玉皇

  蜀地习俗载:“廿五日,俗传天帝降,人皆茹素持斋,市不售腥荤。”

  这一天,是接玉皇的日子。

  按照百姓说法,灶王爷上天之后,玉皇大帝会于腊月二十五日下界,查察人间善恶,定来年祸福,所以家家祭之以祈福,称为“接玉皇”。

  总之在这一天,说话做事都要谨慎。

  大家伙脏话都不说,更何况拎刀杀人。

  所以说,田七爷死得不冤。

  刚好赶在前一日。

  这一日,雪下的小了些,但依旧没停。

  李衍压低了斗笠,再一次扭头。

  府河码头上,已恢复喧嚣。

  昨晚与二郎真君转世杨承化聊过后,他便将尸体收拾了一番,该拿的东西,都已拿走,只剩下尸体没处理。

  天刚蒙蒙亮,便已被路过船夫发现,举着火把,惊慌失措前去报案。

  但最先到来的,却是蜀王府卫士。

  他们利落地将尸体收走,并且处理了现场,噼里啪啦给了报案的船夫几鞭,又塞了些银子。

  随后,几名衙役才悠哉悠哉过来,晃了几圈,又警告船夫一番后,才离开。

  码头逐渐热闹,但昨晚的事却已被遮掩。

  这一切,都被李衍二人看在眼里。

  他们没有阻止,只是冷眼旁观。

  有些事,终究会有个了断。

  杨承化算是奇兵,李衍不会让其轻易现身,毕竟这次隐藏的老妖众多。

  不到最后一刻,没人知道黄雀是谁。

  告别这位二郎真君转世之人后,李衍并未急着回城,而是绕道往青羊宫而去。

  成都府内,有几股玄门势力。

  杜门、程家和儒门,已摆明态度,站在五郡王萧景洪一方,要扶持其上位,甚至愿意与蜀王作对……

  黄陵派原本不想招惹是非,但之前被蜀王府摆了一道,忍气吞声,如今连城隍庙都被渗透,直接令他们炸毛。

  在明山子撮合下,已站在萧景洪一方。

  青城山同样如此,蜀王招揽了这么多西南邪道高手,之前都江堰正邪之争与其有关,甚至蜀王自己都很可能被夺舍。

  如今,青城山已不能坐视。

  这便是大势。

  如今已不是唐末乱世,虽然成都府魔道猖獗,妖风浓郁,但正道的力量更强大。

  至于青羊宫,则是个例外。

  他们不属于青城,乃老子一脉,行事低调,名望颇高,也有不少玄门修士隐修。

  从年前开始,这里便会举行各种祈福大典,一直到正月十五六,成都灯会结束。

  到那时,成都会有两个焦点。

  一是青羊宫的各种灯会活动。

  二则是蜀王府举办的比武大会。

  如果有可能,最好在事情未发酵前,便集合大量人手,将蜀王拿下,灭掉群妖。

  但李衍知道,这一点也不现实。

  蜀王不仅是皇帝胞弟,身份特殊,在蜀地也有大量的官员拥护,并且能号令军队。

  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

  若是处理不好,蜀地立刻爆发战争,生灵涂炭,所以每一步都不可有差错。

  茗香阁梁玉的情报,青羊宫也有异常。

  不仅事关大局,帮助龙女凝聚香火的仪式,也会在此地进行,李衍自然要弄清楚怎么回事…

  ………

  “小居士,劳驾借光~”

  沙哑声音响起,李衍连忙让开。

  但见挑夫老汉扛着一担茶挤过人群。

  李衍能清楚的闻道,茶是青城山老君茶,算不上名贵,但却包装精致,每一封都系着红绸。

  这是用于供神的茶。

  百姓最喜跟风,只要有人购买供奉,总能带动其他人,不然心中亏得慌。

  实际上,就算千金购买,也没多大用,无非是个心理安慰。

  每年这时候,茶商总能处理掉一批存货。

  让过道后,李衍抬头观望。

  不出他所料,如今的青羊宫热闹至极。

  今日接玉皇,成都府上至达官显贵,下至黎民百姓,都有人前来供奉祈福。

  但见山门外,黑底金字的巨大“青羊宫”匾额下,已是人头攒动,乌压压一片,甚至将大门都已堵住。

  青羊宫的道人们,似乎早已习惯。

  他们把住了门,任周围人声鼎沸,都面色淡然,放出一批,又放进一批,免得宫内太过拥挤。

  天色尚早,李衍没急着进去。

  他眼睛微眯看向门外,同时掐动阳诀。

  青羊宫山门外,左边塑有土地神、青龙像,右边塑有白虎像,并有七星桩。

  七星桩上,刻有天书云篆,根据中天北斗七星布局,称为北斗七星桩。

  常人察觉不到,但他作为术士,却能清晰的闻到,香火味道混着罡气,将整个青羊宫包裹。

  李衍有些诧异,微微点头。

  在蜀中,青城峨眉名气最大,但在玄门江湖中,有些地方却毫不逊色。

  比如遂宁广德寺,乃“西南第一禅林”。

  眼前这青羊宫,则号称“川西第一道观”。

  其年代久远,始建于周。

  汉扬雄《蜀王本纪》中记载:“老子为关令尹喜著《道德经》,临别曰:“子行道千日后,于成都青羊肆寻吾”。

  时隔三年,老子降临此地,尹喜如约前来,老子显现法相,端坐莲台,尹喜初闻道法。

  自此以后,便奠定了青羊宫地位。

  唐时,僖宗为避黄巢之乱入蜀在此驻扎。

  他在观内见红光如球入地,挖得玉砖,上刻古篆:“太上平中和灾”,将其视作吉兆。

  无论是否人为,青羊宫都得了朝廷拨款修建,自此改“观”为“宫”,始有如今规模。

  正因如此,青羊宫地位特殊。

  他们更多参与俗务,面对更加兴盛的青城山,也并不怎么买账,也与蜀王府关系密切。

  若也被蜀王渗透,着实是个大麻烦。

  想到这儿,李衍压低了斗笠,用龙蛇牌收敛气息,又从旁边摊子上,买了些香烛供品,装作香客混入人群。

  等了许久,终于穿过山门。

  进入青羊宫内,里面同样人流密集。

首节上一节830/106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