泼刀行 第668节

  莫非,黄陵派也掺和了这趟浑水?

  若是那样,城隍庙就不能去了…

  就在李衍沉思之时,楼上二人也结账走下楼梯,却是一对双胞胎兄弟。

  他们身着粗布衣,都是满脸横肉,一身粗布衣,身后还背着短枪,用布缠绕遮挡。

  最特殊的,还是头发。

  虽然长出毛寸,但眼力高明者,都能看到他们毛发下,九个戒疤。

  授戒燃香于顶,此为终身之誓。

  戒疤的数量,也有说法。

  一颗为“清心”,代表初入佛门。

  二颗为“乐福”,三颗为“智慧”,四为“慈悲”,五为“忍辱”,六为“精进”,七为“禅定”,八为“平等”,九为“圆满”。

  再往上,则十分稀少。

  据说达摩祖师或六祖禅师拥有十个戒疤。

  传说中的十二个戒疤,

  则表示戒律中最高的“菩萨戒”。

  有九个戒疤,说明是正宗佛门弟子,又留了头发,想必已是破庙还俗…

  双胞胎和尚下楼后,目光凌厉,看向周围,见没有什么异常,才阔步出了门。

  他们走后,李衍才抬起头来,想了一下,便放下几枚铜钱,跟着出了门。

  反正没事,不如看看两个和尚搞什么鬼。

  这两个和尚并非术士,但身手却极为高超,已达到暗劲巅峰,距化劲不过一步之遥。

  他们出门后,又故意绕了几圈,才阔步而行,向着龙泉山跑去。

  二人一点也没发现,身后草地上,一道微风轻轻吹过,留下淡淡脚印。

  以李衍如今的玄水遁术,普通术士根本发现不了,再加上身怀“龙蛇牌”,遮掩全部气息,就是派出阴兵巡山,也找不到他。

  跟踪两个和尚,自然轻而易举。

  龙泉山距离龙泉驿不远,是从外入成都必经之道,成渝古道便位于其中。

  但这二人并未走官道,而是沿着附近草地穿行,脚下暗劲爆发,身子压低,脚步飞快,好似两条豹子。

  是僧门的人…

  李衍看到后,更加好奇。

  他认出了这二人根脚,乃是峨眉“五花八叶”中,八叶为首的“僧门”。

  僧门名声显赫,传闻为宋白云禅师所创。

  白云禅师在山间与各种动物为邻,细心揣摩这些天地灵物抓、扑、腾、猎、闪、嬉的动作,创立了龙、虎、鹤、蛇、豹五行拳。

  后来融汇各种拳法,成为威震四方的僧门拳。

  同样是峨眉,怎么还要互相埋伏?

  只见这二人到了龙泉山官道附近,便藏身匿迹,躲在草丛之中,掏出背后两杆短枪。

  李衍也站在远处,耐心等待。

  不知不觉,夜色越深。

  四下一片漆黑,只见从龙泉山方向,吱吱呀呀来了一辆马车。

  车上,赫然放着一口硕大的石棺……

第472章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夜半三更、车队、石棺…

  怎么看,都透漏着一股诡异。

  李衍若有所思,忍不住向前几步,稍微靠近了些,手掐阳诀,用神通探查。

  本以为是同门内斗,杀人劫货。

  现在看来,另有隐情。

  更关键的是,

  那口石棺看起来非常眼熟…

  以他如今道行,探查范围也扩大不少,随着车队缓缓靠近,李衍神色也变得凝重。

  果然,类似的东西他见过。

  刚进入巫山地区时,他们在山中找到上古盐水部落石棺,因为对巴国的怨气,进行诅咒巫术,弄出“雾中客”这种怪物。

  他们将其剿灭,救出了朝云和行雨。

  难不成,黄陵派又找到了类似东西?

  车队越来越近,硕大的木轮滚动,发出吱吱呀呀的声音,在这寂静的黑夜里异常明显。

  这支队伍,共有两辆马车。

  前头是两匹马,拉着石棺,后面同样是两匹马并行,拉着几口大箱子,粗麻绳捆绑固定,看起来同样沉重。

  队伍中,大部分都是身着黑戎袍的汉子,打着灯笼,手持利刃,满眼警惕看向周围。

  而在前方马车上,则有一名老道,横坐在车辕上,手持镇魂铃,满眼警惕,盯着身后石棺。

  时不时,还掐动法诀,摇动铃铛。

  铃铃铃!

  清脆的铃声在黑夜回荡。

  棺材中有东西…

  李衍眼睛微眯,提起了警惕。

  盐水部落的那个,里面藏了一具尸体,乃“雾中客”本体,同时汇聚妖眚。

  这个气息有点不同。

  但同样是那个古老时代的棺椁,只有身为部落首领的巫师有资格使用。

  谁知道会藏着什么什么玩意儿…

  忽然,那道人身子一僵,转身抽剑跳下马车,护在石棺前,同时开口道:“有埋伏,小心!”

  经他提醒,队伍立刻停下。

  锵锵锵!

  刀剑出鞘声不绝。

  其他黑衣汉子虽不是术士,但都身手不俗,训练有素,瞬间围着马车摆出剑阵。

  不仅如此,队伍中还有几人掏出了火器。

  沙沙沙…草丛声响。

  两名和尚持枪从黑暗中走出。

  “法空、法色?”

  道人看到后,顿时眉头一拧,“听说你们犯了戒律,被石经寺撵出山门,怎么干起了无本买卖?”

  “见过吴师兄。”

  两名和尚同时恭敬拱手。

  虽佛道有别,但二人也是峨眉一脉,况且已经还俗,称一声师兄,也说得过去。

  叫做法空和尚,脸上满是无奈,开口道:“本不想与师兄为难,但受人之托,不得不走一遭。”

  “师兄,留下东西你们走吧,我实在不想兵戎相见,若要报复,我们兄弟都认了。”

  “笑话!”

  吴姓道人一声冷哼,“你两兄弟也有些名声,但不过弃徒而已,哪来的胆子跟我说这话。”

  另一名叫法色的和尚,闻言脸色转阴,“术士了不起么,给脸不要脸!”

  说罢,直接持枪冲出。

  法空叹了口气,紧随其后。

  嘭!

  黄陵派的一名弟子,当即扣动扳机。

  火光硝烟四散,但却是普通火器。

  而法空、法色两名和尚,只是在其开枪的瞬间,身子一闪,便提前躲过,速度丝毫不减。

  这也是火枪弊端之一。

  江湖中人,高手都练过躲闪暗器身法,火枪也是同样道理,只要提前避开枪口。

  普通人,自然没这种反应力。

  但两名和尚,都是暗劲巅峰好手,功力远超开枪的黄陵派弟子。

  一抬手,就看到了其动作。

  嘭嘭嘭!

  剩下几人,接连开枪。

  然而,两名和尚脚踩趟泥步,身子左右交错,速度丝毫不慢,转眼便已靠近。

  他们所用,乃双手短枪。

  这种兵器江湖上用的人并不多,

  毕竟,枪主要以大枪为主,正是所谓“七尺花枪八尺棍,大枪一丈零八寸”。

  但枪这兵器,又讲究“长兵短用”,皆因长枪架手易老,若不懂短用之法,一发不中,被人短兵侵入,便会落入下风。

  短枪放弃了长枪优势,就是将“长兵短用”发挥到极限,相当于拳法延伸。

  两名和尚,正是如此。

  他们脚下丁不丁、八不八,正是僧门拳特点,双枪吞吐如蛇,拦、遮、挑、挡,如臂使指。

  那些黄陵派的弟子,挥剑刺来,竟被他们叮叮当当全部荡飞,显得轻松至极。

  功力上的差距,这一刻显露无疑。

  这些黄陵派弟子,大多不过明劲,只有一个踏入暗劲,多半是武馆收的徒弟。

  不仅功力,就连招式也差距太大。

首节上一节668/106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