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瞧着有影子啊。”
老者仍不死心,继续问道:“你们在那山中河道,就没有遇到什么?”
李衍淡淡一瞥,“碰到些妖人作祟,他们装神弄鬼,私挖矿藏,已被我等斩杀。”
“正好,村正可派人前往荆口卫所报官,那些人很可能与乱军有关。”
这件事也瞒不过,索性直接报官。
“妖人,还和乱军有关!”
这村正顿时吃了一惊。
旁边村民听到,也炸了锅。
“好啊,原来是有人搞鬼!”
“吓得老子俩月不敢下河捕鱼。”
“报官,赶紧报官,抓了这些贼人!”
老村正连忙挥手令众人噤声,随后开口道:“柱子,的船最快,赶紧出发…”
“急什么!”
李衍摇头道:“眼下局势混乱,你们就这么去,那卫所官兵岂会相信,待我写封信。”
说罢,回到船舱中,笔走龙蛇,将事情经过大致讲述了一番,随后附上自己猜测。
当然缴获的那些火器,隐去不谈。
最后,附上了自己名字。
这便是黑色道牒好处,有此道牒,便和玄门正教一个品级,若碰到紧急之事,便能请当地卫所士兵相助。
将信递出后,李衍才开口道:“山谷河道中的事,乃是妖人作祟,但你们这个村子,还有问题。”
他另有要事,来此只是顺道处理,自然不会猜来猜去,干脆单刀直入。
“啊?”
朱村正一愣,有些糊涂。
“啊!”
正要送信的村民吓了一跳,不敢再走。
李衍看了看天色,摇头道:“明天再走吧,别赶夜路,出问题的只是这个村子,离开就没事。”
说罢,又看向朱村正,“老人家,我等还有急事,你们上报的情况没说清,我要知道具体情况。”
朱村正早已相信他们的身份,自然不敢隐瞒,呵斥着让村民收起家伙,随后抬手道:“几位远道而来,想必是累了。”
“老朽备些酒菜,咱们边吃边说。”
“那就有劳了。”
李衍也不客气,带着众人进村。
唯有吕三和一名船工,折身向船上走去。
吕三不喜和人打交道,这么多人聚在一起,问东问西,对他来说简直是煎熬,所以回船上等待李衍安排人送饭。
再说,那些火器和行李,也不敢被人发现。
至于那留守船工,则是船上的规矩。
“这…他们要在船上过夜?”
朱村正看到,顿时大吃一惊,连忙劝说道:“使不得啊,河中有脏东西。”
“一到晚上,就出来作祟!”
第三更稍迟一会儿
第217章 谶纬之术
“河里有脏东西?”
李衍眉头一皱,“你们上报,可没说这个。”
“唉~闹得更厉害了。”
朱村正无奈叹了口气,“此事说来话长,总之,别靠近河,那些东西可是凶得很。”
李衍沉思了一下,扭头道:“既如此,吕兄弟就小心一点,在岸上扎营,随后我来陪你守夜。”
“我留下吧。”
沙里飞摸了摸胸口,有些心不在焉。
李衍看到,顿时了然,也不再废话,跟着朱村正他们进了村。
众人刚走,沙里飞就七手八脚和吕三扎起帐篷,随后钻入其中,点起蜡烛,迫不及待将怀里的书掏了出来。
“是啥好东西?”
吕三早就注意到沙里飞不对劲。
“嘿嘿,吓死你!”
沙里飞眼中满是兴奋,甚至鼻尖额头都冒出了细汗,小心将书页翻开,颤声道:
“衍小哥跟我提过,唐末乱世之时,魔涨道消,不少方仙道余孽现身,配合机关法脉,跟那些军阀参与战争,弄出不少厉害武器。”
“我们用过的冥火铳,就是其中之一。”
“这个,就是当时传下的秘本。”
吕三也见识过冥火铳的威力,见状点头道:“确实是好东西,但又不通机关术,即便晓得方法,也做不出来吧?”
“这些随后再想办法!”
“关键,是这玩意儿…”
沙里飞连忙摇头,又小心翻到最后几页,那里皮革崭新,明显是新制作添加。
上面图画文字,墨迹尚且清晰。
“这是?!”
吕三看到后,顿时瞳孔一缩。
沙里飞喘着粗气,眼睛都有些发红,“新式火药配方和枪械制作图,咱们发大了!”
吕三也有些震惊,咽了口唾沫,
“麻烦恐怕也不小…”
…………
与此同时,李衍已进入村中。
鄂州环境历史特殊,东、西、北,三面环山,既保留着悠久的巴楚文化,也同时被北方影响。
高山地区,少数民族聚居,衣食住行,更多巴楚故地古老习俗,巫风浓郁。
而在中央肥沃的江汉平原,则更多农耕习俗,祭祀社神土地与稷神,且两种习俗混合。
比如村子周围,栽种着大量枫树。
李衍等人沿途行来,几乎都是如此,村村栽枫树,无枫不成村,皆因枫木与蚩尤有关。
与此同时,他们也对土地庙虔诚供奉。
可谓南北两地,巴楚和中原文化融合之地。
李衍进入村子,就有种熟悉感。
因为朱家堡和他家乡李家堡一样,都是从军堡发展而成,依稀能看到相同轮廓。
然而,鄂州村寨建筑,另有一番风格。
关中浑厚,古朴大气。
这里的村镇,百姓都是宅连宅、户挨户、门对门、窗对窗、巷通巷,布局紧凑。
青砖古瓦,木门雕梁,小巷之间皆以青石板铺就,即便下雨,走门串户也不会湿鞋。
“快船张”和一众船工,都是鄂州本地人,自然早已习惯。
而李衍和王道玄,跟着村正行走在这狭窄小巷,脚踏青石板,时而左拐,时而右拐,差点迷了路。
两侧木窗中就能看到昏黄烛光,村中老人抬头观望,对于他们这些陌生人,显然好奇中都带着一丝警惕。
也有小孩蹲在木门槛上,探头探脑观望着他们,却被大人一把揪回,噼里啪啦一顿竹笋炒肉,顿时嚎哭声响起。
朱村正有些尴尬,“听口音,李先生是来自陕州吧,让诸位见笑了。”
“哪里。”
王道玄抚须笑道:“神州各地,民风各不相同。仔细体会,别有一番韵味啊。”
说着,又看了一下罗盘,眼神凝重。
指针时左时右,越发混乱。
朱村正是朱家堡大族,祖上曾是镇守这里的军户,后来家中有人考了秀才,逐渐发家。
他的宅子,自然更大。
但与关中大院不同,他的宅子是一整座,外面高墙大院,里面又分为几户,且有石子小路连通。
并且所有大屋房间,皆为两层,上下木梯相连,年头不短,木质漆黑,房间有些阴暗。
尤为特殊的是,宅子前方,竟有明渠水流环绕,刚好从上方通过,绕了一圈。
王道玄看到,顿时眼睛微眯,笑道:“门前银带水,代代读书人,清显出贵庭。”
“老居士,你这宅子有高人指点啊…”
“让道长见笑了。”
朱村正嘴上谦虚,眼中却忍不住得意之色,“先祖当年,救了个赣州来的风水先生,经他指点,才建下此老屋。”
“老夫别的不说,门风倒还正,耕读传家,不敢为祸乡里,孙儿正在岳麓书院求学…”
鄂州人好客,更何况是来帮忙的玄门术士,朱村正刚进门就忙里忙外招呼,准备酒菜。
本地习俗,若来了客人,一两个菜,四五个菜都行,就是不能端出三个菜,因为这是祭祀碗,给死人上贡才这么摆。
来了贵客,就得凑够九碗菜。
本地的鱼糕、干张扣肉、油炸藕丸、八宝饭…虽是民间普通菜式,但碗碗不重样。
当然,张老头和一帮船工们,被安排在前院大屋,而李衍和王道玄,则被安排在后面厢房。
毕竟,还有要事相谈。
朱村正年纪大了,不宜饮酒,便让自己儿子作陪,硬是连着敬了几轮酒,才作罢。
“多谢老居士款待。”